什么是共情心理(谁有心理咨询技能知识点笔记?)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什么是共情心理
网上有关“什么是共情心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谁有心理咨询技能知识点笔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什么是共情心理
共情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什么是共情心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共情不是什么
共情不是思维过程。如果你试图思考另一个人的感受是什么,你就让自己偏离了共情,偏离了与这个人的联结,进入了你的思维的独立世界。婴儿知道其他人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能对此做出反应。如果父母感觉难过,他们的孩子会知道并做出反应,即使父母努力使自己不去伤心哭泣、喊叫或表现他们的压力。在这些时刻,许多婴儿会哭叫,或通过情绪来做出反应。而对于那些没有哭的婴儿而言,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看到他们很紧张,变得谨慎小心、非常机警。
交响乐不用通过语言就能在听众当中激发强烈的情绪。音乐家通常会告诉你采用了哪些乐器来传达这些情绪。然而,即使听众并不具备专业知识来断定作曲者想要传达的是什么,又是怎样传达的,他们仍然能感受到这些情绪。
杰夫还记得一件小时候发生的事,那件事让他知道共情并不是一个思维过程。
我的祖父母有一匹马,叫托尼。我跟马打的交道很少,所以有点害怕它。托尼很温顺,但身形巨大。我们打算给托尼上马鞍,这时爷爷告诉我在托尼身旁时不要害怕,因为它会知道我在害怕,然后变得容易受惊。我尽了最大的努力说服自己不要害怕,提醒自己托尼有多温顺。我用自已有多爱托尼的记忆来取代害怕。然而,我还是有一点点恐惧,当我听到爷爷说的话后,我仔细观察了托尼。我看到它在我身边时有一点受惊的感觉。我还记得自己当时在想,托尼怎么会知道我害怕了呢?特别是当我认为自己已经很好地隐藏了恐惧的时候,而且我也不明白我与它之间的互动,到底与我那些更熟悉马匹的堂兄弟之间有何不同。
如果马和婴儿能够感受他人的感受并能体验到共情,那么共情一定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只需要基本的前符号(pre-symbolic)思维。确实,思维可能会妨碍或冲淡共情的纯度和力度。学生在工作早期阶段有时候会问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来培养共情,并且告诉我们,似乎对他们而言共情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我们认为,他们的任务并不是培养共情方面的技能,而是应该停止做那些妨碍共情的事情。共情对于婴儿而言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当人们成长时,推理能力也随之发展。我们经常迷信推理能力,以至于想要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所有任务。就像我们发现锤子是一种用途很广且有力的工具,我们想要用它来换窗户——把旧玻璃敲碎时它很好用,但是安装新玻璃时它就不能用了。因此,我们停止发展共情方面的技能,有时甚至是阻碍这些技能。然而,一旦个体开始关注共情方面的技能,这些技能就会再次迅速增长。
共情也不是同情。同情是指我们为了他人而感受的,而不是我们与他人共同感受到的情绪。当我们得知一位朋友深爱的人去世的时候,我们会为他感到巨大的悲哀和痛楚。这是因为我们通常依据类似的失去亲人的经验,设想我们的朋友可能的感受有多糟糕。这样的同情是支持性的,也相当有帮助,但它并不是共情。经历亲人丧失的人们会感受到与其自身及处境相关的独特情绪,可能包括悲哀、释放、愤怒、内疚和其他的情绪。同情和共情都能够传达关爱,但它们传达的是不同的理解信息。在这个例子当中,同情传达的是:“我理解当一个深爱的人去世时,会有多伤心。”而共情传达的是:“我通过你目前的感受而理解你。
共情的错综复杂性
从我们关于共情不是什么的思考来看,我们认为共情是深深地去体会另一个人在其独特生活经验中的某一特定时刻的感受。罗杰斯(Rogers,1980)把共情描述为“治疗师准确地理解来访者正在体验的感受和个人意义,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来访者”。此外,共情意味着“理解来访者的私人世界,似乎它就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并不会丢失‘似乎’这一身份”(Rogers,1957)。我们采用“个人意义”和“私人世界”这两个词来说明,尽管共情是指与另一个人一起深深地感受,它也蕴涵着与另一个人一起去完全体验的含义。因此从广义而言,共情意味着充分地去体验另一个世界。另一个人的情绪是进入其世界的钥匙,但共情还包括他的思维、信念和知觉、行为以及情绪、思维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共情是去体验另一个人的内在世界,其完全而独特的个人经验。“不丢失‘似乎’这一身份”这个说法也非常重要,因为共情并不意味着失去你自己,只是充当其他人的一面镜子。相反,共情发生在两个独立的个体之间,其中的一个尽力去与另一个共同体验。思考下面引述的罗杰斯(1980)关于共情的观点,有助于解释这一微妙的平衡:在心理咨询中,既要保持是你自己,同时又能与来访者一起充分地体验。
与另一个人共情地相处……意味着进入另一个人的私人知觉世界,并且能完全自如地处于其中。这包括时刻对另一个人内心流动的感受的不断变化的意义保持敏感,如恐惧或勃然大怒或温柔或困惑,或任何她或他正在体验的某种情绪。这意味着暂时生活在他人的生活中,巧妙地在其中运转而不去做任何判断——这意味着去体会他或她很少觉察的意义,但不要试图揭示完全无意识的感受,因为这会太危险。这包括在你用新鲜而毫无畏惧的眼光看待他或她恐惧的成分时,你能传达给他或她你对其世界的理解……在那个人的内在世界里,你是知心的陪伴者。
格恩尼(Guerney,2002)把我们希望你在心理咨询中能做到的共情以及罗杰斯所描述的共情称为深度共情(deep empathy)。格恩尼解释说,这一共享的体验如此强烈,以至于你的共情反应可能有时会包含,“说话者接下来所说的情绪……下一个愿望或渴望,或这个人已经告诉了你,但未用言语表达的潜在冲突”。他认为,与其保持永远正确却十分迂腐的积极倾听(把来访者所说的话语进行解释性重述),倒不如冒着犯错误的风险来努力做到深度共情,因为那样做虽然不会有出错风险,但也不可能建立共情联结。
正是共情使得治疗性倾听变得非常有力。共情使得治疗性倾听超越了单纯的言语,超越了简单的解释性重述。缺乏共情的治疗性倾听或反映性倾听是心理咨询的拙劣模仿。它可能是心理咨询的外在行为,但并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
附:如何培养共情心理
共情(EMPATHY)能力,或译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如何培养共情能力
(1)咨询者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来访者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来访者的位置和处境上来尝试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这种感受越准确、越深入,共情的层次就越高。
(2)如果咨询者不太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达到了共情时,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口气来表达,请来访者检验并作出修正。
(3)共情的表达要适当,要因人、因事(来访者的问题)、因时、因地而宜,尤其不能忽略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一般说来,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情绪反应强烈)、表达比较混乱、寻求理解愿望强烈的来访者对共情的要求较多。
(4)共情的表达除了语言之外,还有非言语行为,如目光、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有时,运用非言语行为表达共情更为简便、有效,咨询中应重视二者的有机结合。
(5)角色把握在共情时显得特别有意义,咨询者要做到进得去,出得来,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所谓“进得去”,是指咨询者确实能够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所谓“出得来”是指咨询者在共情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丧失客观、中立的立场;所谓“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是指咨询者做到了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和谐统一。
有些咨询初学者确实做到了设身处地,不仅如此,还与来访者同喜同悲,完全受来访者情绪的左右,忘记了自己的真正角色,这样就可能失去咨询的客观性。
如下几条提高共情水平的具体方法
(1)与其他人,如工作或生活的朋友、亲戚、家人一起练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反应,试着把他们所说的话的意思讲明白,检查一下你是否理解了其中含义。
(2)试着去想象在各种各样的情景下,你所要帮助的那些人们对你讲述他们的事情,要想象得就像你做了电视录像一样。试着把他们的经历用准确的图像在你的`脑海中显示出来。
(3)如果你不能运用视觉的思维,那么就在想象中运用你正在读的一本小说中的某些关键词来代替——用你所能想得到的所有词汇来描述这个人和他对你讲述的各种情景。
(4)努力使你自己有关情绪方面的词汇变得更为丰富,应用字典、小说、**或其他材料,以便你能说出任意一种感情像什么一样。
运用言语传递共情的几种具体手段 :
(1)表示内心的理解。不仅要表示咨询者能够准确地理解来访者的问题,而且还要表示你愿意站在来访者的角度去理解他的问题。理解的愿望不仅包括对来访者个体的理解,还应包括对他的世界观、环境、社会政治情况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如,咨询者尽力去理解来访者的生活背景,去澄清、探询来访者的经历和各种情感。
(2)讨论来访者认为重要的事情。通过询问和陈述,向来访者表达你很清楚对来访者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的反应要与来访者的最基本问题建立起联系。这一反应要简洁,直指来访者的思想和情感,并关联到来访者的问题与烦恼。
(3)运用语言反映出来访者的情感。这个方法有时被称做可交换或基本共情。
(4)使用言语连接或补充来访者表达不明确的信息。共情也包括理解来访者内心深处的想法和观点,特别是当这些想法没有被说出来或表达得不明确的时候。按照Rogers的观点,“治疗者是如此地深入到别人的最隐秘的世界,以至于他不仅能够认清来访者意识到的信息,甚至还能认出那些在意识层面之下的信息”。为了扩展来访者的参照系统以及引申问题的含义,咨询者要通过表明理解了来访者所做的暗示或推断来连接或补充来访者的信息。这种方法有时被称做附加共情或高级共情。其中要运用外推式逻辑推理,以帮助咨询者辨认出线索,形成想法,并综合相关的信息。
;谁有心理咨询技能知识点笔记?倾听的技巧包括:听懂、专注、参与。
1、倾听要专注。倾听,就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对方传达一个信息——“我正在很有兴趣的听着你的叙述,尝试理解你。”2、倾听要听懂。咨询中的倾听不仅是为了了解情况,也是为了建立咨询关系,鼓励对方更加开放自己。也是咨询师能够更多的了解来访者的情况。3、倾听要参与。倾听时不仅要“听”,还要有“参与”。即与对方互动时,对他的叙述给予适当的回应。回应既可以是言语性的,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
倾听是一门重要的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倾听亦有助于身边其他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准则也是很重要的。人际交往非常看重细节。
1、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
体现关注的技术(1)言语沟通(2)非言语沟通(3)营造氛围(4)共感
收集信息的技术(1)观察(2)倾听(3)提问(4)协助表达(5)重述(6)释义(7)具体化(8)即时化(9)参考旁证(10)澄清
2、个体心理咨询技能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
第二步,把引起焦虑的情境划分等级;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练习。最后经过在实景中的重复练习,使求助者逐渐从过去引起焦虑的情境中脱敏。
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思想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其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实施,结果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求助者进行这种不适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求助者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
工作程序:1)确定靶症状2)选用厌恶刺激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
基本原理:厌恶疗法的原理是经典条件反射。
关于“什么是共情心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心理咨询师证书难不难考(心理咨询师考试难吗)
2024-6-23上海《家庭教育指导师》报考条件是什么?(心理咨询师二级报考条件-)
2024-6-23安阳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是什么?(请问郑州哪里的心理咨询中心比较好啊?)
2024-6-23如何准备2024上半年湖南心理咨询师考试?
2024-6-23202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
2024-6-23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心理咨询与辅导》课程的意义)
2024-6-23如何办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杭州安肯心理正规吗)
2024-6-23心理咨询师有2级证吗?(考二级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资格证书)
2024-6-23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心理咨询预约电话(济南大学心理咨询预约电话)
2024-6-2313640953190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