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寓意([主题心理营] 原生家庭Day4 抱持,基本的需求)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摆渡人寓意
网上有关“摆渡人寓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主题心理营] 原生家庭Day4 抱持,基本的需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所谓的摆渡,其实是一个放下的过程,摆渡人本身深陷河中,替人摆渡其实也是帮自己上岸,梁朝伟饰演的陈末,是传说一样存在的金牌摆渡手,他可以帮所有人摆渡,攻无不可,信者必渡,唯独自己渡不过与何木子的一段不了情;新一代摆渡人小玉,青春靓丽,阳光无敌,竭尽全力守护着马力,而她的内心却最需要这个离自己越来越远的人来摆渡。
在**《摆渡人》中,救赎别人只为了摆渡自己,可以摆脱心灵上的枷锁,不再为心灵的种种所困,获得内心世界的升华,这才是摆渡人的真正意义所在。原来,所有错过的、错误的,都会被时间原谅;所有伤痛的、悔恨的,终将被岁月抚平。我们的人生从来不在前尘旧事里,而在当下和未来。 首先先说一下摆渡人的意思:
摆渡人就像是灵魂渡手一般。人在死后灵魂还会在另外一个世界上以另外一种方式存活着,但是要想让灵魂永远存在,还需要在死后成功越过荒原,摆脱魔鬼的魔爪才能抵达另外一个世界。摆渡人就是你的灵魂守护神,带你走过这片荒原,但却无法再次相见的人。
书中的世界观让我想起了24年年末看过的一部**《寻梦环游记》(英文名:coco)。都是讲述人在死后灵魂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不过《寻梦环游记》中,灵魂会在在被人世间相识的人忘记时,从另外一个世界中永远的消失。
相比较而言可能摆渡人中的世界观对于灵魂来讲应该是更完美的,因为灵魂可以永存。不过小说中的故事的切入点不同,它讲述的一个少女的灵魂爱上一个不能再见面的灵魂渡手的故事,这就让故事暗暗地多了一份凄美和惋惜。
也许是自己玻璃心在作祟,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一直害怕最后的结局是悲惨的。不过好在就像广大书评中写到的这是一本灵魂治愈的小说,也可能为了让大家体会到爱的力量,最后的结局作者让两个相爱的灵魂和渡手走到了一起。
书中的摆渡人每次都是以灵魂最期待,最信任的样子出现的。在一个纯情少女面前,他是一个令人心动的翩翩少年。在年轻士兵面前,他是一个指的信赖的伙伴。在因癌症死亡的男孩面前,他是一个能够治愈病痛带来希望的医生。
他就是你内心世界的强大支柱,陪你走过最难熬的时光,但是他不会永远陪伴你,因为当你获得了快乐后就会把他忘记。
摆渡人就是一个寄托,一股力量帮你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难关。再漫长的人生中,大多数时间摆渡人还是自己。
[主题心理营] 原生家庭Day4 抱持,基本的需求关于胃的一个基本隐喻。我认为胃是生命最初把妈妈的乳汁这个最原始的食物吞进去的地方,所以这是胃部很多问题心理隐喻的基础。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我都注意到,围绕着胃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最初吃进去的食物,是滋养性的,还是毒药,或者说这两者的成分各占多少。
那么什么情形下,婴儿会把吃进去的乳汁或食物感知为滋养性的,什么时候又会感知为有毒的呢?这里有一个最常见的基本矛盾:如果喂养时,是围绕着婴儿的需求而进行的,那就是滋养性的;如果喂养时,违背了婴儿的需求,例如有严重的不满足,或者严重的逼迫,那婴儿就会觉得这份食物自己不得不吃,但这种被逼迫的感觉,就会体验为有“毒”。
所谓有“毒”,就是婴儿觉得养育者对他有恨意,同时他也因为被逼迫而对养育者产生了恨意。一份有恨意的食物进入胃里,那胃会对它产生抵触和排斥,也因此会造成消化问题。像前面提到的用户所说,感觉压力大时就容易有胃胀,那我觉得可以猜测,所谓压力大时,是你有了被入侵的体验。
——摘自武志红心理学专栏
幼年被花式喂各种“剧毒”,为了让自己活着,活到离开原生家庭有能力养活自己,不得不饮鸩止渴,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幼年胃那么差,几岁的孩子,就跟百岁老人似的,经常疼到需要吃胃药止疼药都很难缓解疼痛,自从远离原生家庭自己生活后,就跟从来没有疼过一样。
文/新的遇见
1、在人们彼此需要的所有需求中,抱持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早出现的需求
被抱持的体验是感到“双臂环绕”的有被支撑的体验。温尼科特的观点中,婴儿最需要的是一个充分的“抱持环境”,一个能够使他们自身内在潜能的出现成为可能的环境。比昂用“容器”隐喻婴儿需要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双臂环绕的安全感,不管他的冲动或者破坏性如何,依然能够完整无损地呆在那里,这个容器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将内在的冲动保护和转化。
2、随着个体的成长,被抱持的体验从生理领域转到情感和精神领域,并变得更加象征化
抱持就意味着支持和一种保护,那是我们会双臂拥抱着这个孩子,给予他最基本的安全感和支持,这就培养了孩子对人类世界第一个信任感,就是我不会掉在地上被摔死。这种感觉从身体上的被拥抱延伸到了 “这个人一直在那儿” 的安定感,也从母亲延伸到其他重要的给与孩子类似情感体验的人,孩子将被充分抱持的感觉内化到心里,婴儿期的“抱持”演变成了人生岁月的“支持”。
如果抱持感不够,意味着这个人存在的基本地基是缺失的,自体会陷入崩溃感,反应在身体上就是这个人经常有坠落、活不下去的感觉。若是缺少这种抱持的体验,可能带来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一种失控的感觉,让人感觉没有立足的地方,害怕和恐惧,无助且无力。
3、被抱持的体验帮助一个人建立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更健康地朝外生长
经由被抱持的体验,从基本的生理安全满足开始,随着孩子慢慢的成长,逐渐可以信任他的抚养者。随着他行动力的提高,认知的提高,这个 安全的圈儿也会越来越大 。抱持的环境是个容器,它建立守护的边界,也能提供输入和输出,能让获得充分补给的孩子更安全、信任地去探索周边的环境。
4、信任感建立之后,才会产生朝向某个人的依恋,所以抱持是最基础的
依恋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对某一个特定的人建立了一种心理上的连接,也就是孩子开始会认人,能区分陌生人之后发展的功能和需求。
今天整理的延展分享跟今天课程引导的关键词——“抱持”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也是我对几位伙伴分享生命故事时体会到的一些共同问题的一个回应。
温尼科特关于抱持指的是对身体的也同样是对精神的维持 。在《父母-婴儿关系的理论》中他写道:“个体身份感不能成为现实,除非母亲照顾是good enough以及环境能够在此一不成熟阶段提供各种形式的抱持。”换言之,这个时候的抱持是婴儿自己的一部分。“ 我思考最初的母婴关系状态,那时婴儿还不能从母亲的照顾中分化出自己,在心理学意义上,婴儿对母亲照顾的依赖绝对的。” 事实上在这个“原初性自恋”阶段,“环境抱持着个体,同时个体忽视环境,只把环境当作是与自己一体的”。这个抱持慢慢变成“ 体验存在的自身” , “感受自己的能力” 的基础。
这里强调了 抱持在从母婴一体的融合状态到母婴分化过程中的变化: 抱持首先是作为一种 强化融合感 、维持婴儿脱胎后跟母亲的 身体联结和现实环抱的基本生存体验 , 逐渐发展成一种象征性容器和情感补给的环境, 婴儿从中获得脱离母体、实现生理和物理 分化 的能量和能力,其中身体分离了但仍保持着情感联结的那份 “你在那儿”的感觉是最重要的体验,是建立安全和信任、健康的依恋模式的基础。
婴儿期的抱持
在吃饱喝足清洁干爽之余,常有人来陪我玩,但也要有时让我独自躺在那里看看光影“嗯嗯啊啊”抓手挠头踢踢脚。
幼儿期的抱持
凡够得着的东西都可以摸,凡到得了的地方都可以去,大人在我后面跟着就好。摔倒碰疼了有人给抚慰一下,大人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吓着自己;哭的时候有人抱抱拍拍,大人可不要一见我哭就咬牙切齿横眉冷对。
儿童期的抱持
我有很多念头冒出来,我要开始尝试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我可以做错事、说错话。如果因为我做了什么事让大人很不舒服,请你们告诉我你们的感受。
少年期的抱持
我可以常常去找我的好朋友,我想的都可以说出来,尽管有些想法会把大人吓一跳。如果我说出想法和感觉只会招来大人的批评和劝告,那以后我就悄悄去做,再不跟大人讲了。我可以决定自己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当然,我愿意的时候也可以听听大人想跟我说些什么。
青少年期的抱持
我可以有自己的理想和计划,而且我可以尝试去实现它们。爸妈可能会担心,但他们只会说出担心,而不会禁止我去做。如果实现不了,我可以去跟爸妈说说烦恼和难受。难受过去后,如果爸妈不批评嫌弃的话,我会很希望听听他们说一说他们的想法和经验给我参考。
现实中,有很多没有得到充分抱持的个体,在成长中出现了种种的问题,严重的需要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温尼科特总结了临床经验,提出四个阶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疗愈的过程,无论这个过程是经由专业心理治疗还是通过一些其他的关系互动,这里以咨访关系为场景,没有进入咨询关系的其他个案也同样可以体会在其他关系中可能走过的这个过程:
第一阶段:提供促进性的抱持性环境
在咨访关系中,咨询师给来访者提供一个抱持的空间和环境,充分地关注、回应来访者,并接住TA的各种投射和反应,或者说让这些现实关系中的反应模式在咨访空间里“活现”。
第二阶段:具体的抱持性环境让位于隐喻性的抱持环境
当咨询师从以抱持的态度给与了最初的迎接到了需要给来访者空间去走下一步的这个阶段,来访者建立了依赖,但还不足够信任,不能相信咨询师的在场、咨询师作为客体的存在,这时他体验的是主体,就失去了关系的体验,他可能胁迫咨询师与他有一样的感受:我生气了,你为什么不生气。你为什么不说话,为什么你话说的少,等等。TA非常依赖咨询师是在的,不听到咨询师的回应,是不能确定这个存在的,所以需要咨询师师不断的说点什么,需要被回应。
第三阶段:咨询师和来访者形成更多默契,来访者可以接受适度分离
来访者可以不断呈现各种材料,不担心材料会被搁置或忽视,相信没有被回应与解释的情绪也已经传达到咨询师脑子里,哪些没有被回应的部分也聚拢在了TA内心,这个阶段的来访者能够在几周之后再来讨论前面讨论的部分。
来访者能够把自己聚合在一起,不再担心咨询师漏掉了什么,是不是咨询师不在工作。开始感受到自己小算计的部分,会找到小窍门拿到更多的好处。可以把自己体验成为受到剥削也有小伎俩的时候,已经进入了能够慢慢把自己聚拢在一起的阶段。是否允许某些他所提及的情感没有被提及,如果每个被提及的部分都被回应,是无法分离的。这个阶段,诠释变得更加概要,可以允许某些点漏过,这可以帮助来访者整合,发展他能够自己聚拢的能力,促进分离。
第四阶段:在与咨询师的联结中体验自己的存在
来访者体验到自己是有别于咨询师的存在,可以有与咨询师不一样的洞见。这时候,TA在个体化道路上,能够用自己的大脑把一些东西连续起来,而不需要在咨询中让咨询师帮忙联系。
咨询师有时候照顾病人先于照顾自己的感受。这时候母性抱持的功能起着作用,想着如何帮助TA度过极度的困难,然后才能想到自己。这是一个潜意识过程。这使我们不自觉的用TA的视角去看去感受,这时候我们要记住不能真的投入到他,否则那种抱持的环境就没有了,设置就没有了。要在设置之下,去探索来访者的感受,让来访者能够打开自己,尝试着去接触自己痛苦与危险的体验,感受到自主性,我可以这样去做,可以去想想这方面,比如想想残忍的故事等等。帮助来访者逐步放松地、自主地去接触这些体验,获得不同的洞见和诠释,来自来访者自己的。
在这个阶段,不再需要那么多解释了,可能变成有些距离了,可以让来访者提要求,然后你再回应,而不是一直小心是不是没有关注和回应到TA。从咨询师这一侧,允许分离的发生。而不会感觉到还需要再做点什么来维持治疗的热度。需要识别“其实我可以离开你”。
答疑:
在原生家庭心理营的前几天互动中,大家比较多地围绕原生家庭这个大主题分享各自的生命故事,而比较少地针对课程内容有直接的提问,但每节内容都会触动到伙伴们的点。比如今天,几位伙伴接着前两天分享的在原生家庭被忽略、被伤害的经历后,比较多地去体验自己在“抱持”上的严重缺失,去焦虑自己如何走出这个先天不足,表达了想“追责”的心结。
在我参与的互动中,有同学对我的关注和回应的不足或不当提出了不满,甚至愤怒,这也给了我作为一个咨询师在心理营这样的空间去体验接住投射、给与“抱持”的机会。非常感谢大家!具体的回应记录我这里不重复了,我想做一个总结:
1.理性层面上,原生家庭形成的既成缺失,有点像经济学上的“沉没成本”,发生了且不可改变,在当前和未来的决择上,再投入这部分考虑,只会加大亏损。当然,这些亏损大多是情感上的,我们很难用理智去压制心里的不平,但道理知道了,还是要行动。
2.情感层面上,我们需要去获得新的体验去弥补这部分缺失,群里的伙伴有的在成长历程中找到了父母以外的其他给与抱持的人,有的从新的亲密关系中找到了被抱持的感受,有的在体验专业的心理咨询并自学心理咨询做自我修复和疗愈,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包括我们在这个营里体会到的被抱持,都能给我们补充一些滋养和能量。
3.受限于心理营的团体场景和设置,我作为答疑老师不便以正式咨询的一对一方式给大家处理个案,但是能够体会到大家分享的生命故事当中一些共同的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每天重新整理延展分享的内容的原因:期望针对每天伙伴们的话题有一些更系统的延展。比如今天我分享了温尼科特对于抱持的描述、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对抱持的需求,以及修复抱持缺损的疗愈过程,特别是最后一部分,这些过程是从咨询师的角度来看,我希望从求助者角度也能给到大家一些启发:无论是否求助于心理咨询,我们的目标和方向是分离和成长,而不是无止境固着在弥补和追责。
关于“摆渡人寓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上海心理咨询哪里好(我想问下上海什么地方有看心理医生啊-)
2024-6-25心理咨询:职场妈妈如何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2024-6-25国外心理咨询师证书怎么考取(国内最好的心理咨询机构是哪些?)
2024-6-25心理咨询师:职业能力需求全面解析
2024-6-25如果报考心理咨询师-(成都比较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
2024-6-25去学校当心理老师需要什么条件(民政局心理咨询师是正式编制吗-)
2024-6-25心理咨询的作用有哪些-(心理咨询师的作用有哪些)
2024-6-25什么是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利用的概念)
2024-6-25上海心理咨询吧(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外皮 是红色还是绿色)
2024-6-2513640953190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