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师>>正文

教育心理学中心理辅导的7种方法(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做?)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教育心理学中心理辅导的7种方法

网上有关“教育心理学中心理辅导的7种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育心理学中心理辅导的7种方法

 大家都知道,教育心理学中心理辅导有很多种方法,但是具体是哪些呢?一起看看本文的介绍!

 一、教育心理学中心理辅导的7种方法

 1、聆听法

 聆听法是指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技巧,包括耳闻与目睹。

 耳闻即用耳听,目睹即观察来访者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来访者的心声。

 咨询者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咨询者对来访者要平等相处,热情接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会听。交谈时咨询者与来访者需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这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听来访者讲话时,咨询者既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听的过程中,咨询者要不时有简短地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反应,如“嗯”,“是这样吗?”等等,表示自己是在关注他的讲话。在听对方的讲话时,咨询者自己的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如对方高兴,咨询者要表示喜悦;对方悲伤,咨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听时,咨询者的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不时适当地点头。总之,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去听。

 2、移情法

 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来访者的各种精神负荷。如一个来访者谈到自己在班里当众受辱一事时说:“我当时气极了,真想拿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咨询者则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

 3、认知法

 认知法又称ABCDE理论,它是指发生了事件A,由于有B的想法,便产生了心理障碍的后果C。如果通过心理咨询,将B的想法改为为D(新的想法),就会有E这个新的后果,C这个心理障碍就消除了。这种改变认知结构的方法,就是认知法。这个方法也可以称为“说明开导”法,接近于日常的个别思想教育。

 4、暗示法

 暗示是一种常见的、奇妙的心理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为它而无病生起病来。这就是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暗示法指咨询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让来访者接受积极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对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比赛怯场、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关键是来访者要相信这种暗示,否则收效甚微。

 5、松驰法

 松驰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顺序为几句语言表达的公式:

 ①我非常安静;

 ②我的右(左)手或脚感到很沉重;

 ③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暖和;

 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稳、有力;

 ⑤我的呼吸非常轻松;

 ⑥我有腹腔感到很暖和;

 ⑦我的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

 这个公式最早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以后各国心理学家根据这个公式,编制了放松训练的指导和暗示语,制成录音带让来访者进行松驰。一般一次20分钟左右,一个疗程为10天。经过训练后,来访者掌握了这套松驰技术,会迅速使自己的肌肉松驰下来,血压会降低,心率会放慢。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松。冥想就是让来访者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经过,越具体形象越好。运用松驰法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呼吸平稳,入静。此法对因紧张而引起的各种焦虑以及恐慌,尤为有效,还可改善人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方法通常与系统脱敏法结合起来使用。

 6、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试焦虑,可将引起学生过敏刺激的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

 ①考试当天走出家门;

 ②离学校还有100米;

 ③离校还有50米;

 ④离校还有10米;

 ⑤跨进校门;

 ⑥进入走廊;

 ⑦走进教室;

 ⑧入座;

 ⑨考试铃响;

 ⑩拿到试卷。

 依次做好10张卡片,编好号。系统脱敏时,先拿出第一张卡(考试当天走出家门),想象当时的情景,心理有些紧张,就接着做松驰练习,放松全身肌肉。放松后,再拿起这张卡片,如再紧张,再进行放松,直到不紧张了,才做下面一张卡片,依次类推。直到10张卡片都做完了,考试焦虑也就消除了。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张卡片,不可心急。做后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象考试的情境时不于紧张为止。

 7、疏泄法

 疏泄法是指将沉郁在人体内的种种不愉快感受,如悲伤的情绪等排出体外的心理过程。疏泄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让其痛哭一场。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哭不仅可以减轻心理的悲痛情绪,还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伤器不起来,可建议他看悲伤的小说或影视节目,帮助他把眼泪排泄出来。

 二是向知心好友诉说自己的烦恼或悲痛。

 三,可向报刊或自己信任的有关机构写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咨询室也是一种很好的疏泄场所。

 二、心理辅导目前现状

 目前,常见的心理辅导方式为主动讲解、动手制作和心理剧。主动讲解为心理辅导中最常见的形式,每个展馆对于展品都有深入研究从而会整理出一套标准的讲解词,心理教师在其基础上自我理解,总结一套适合自己风格的讲解词,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如对某件展品感兴趣,心理教师就会按照讲解词的内容进行辅导讲解,在整个过程中心理教师会根据讲解对象的不同,所用词语、语气等做适当的调整。

 教育心理学作为主题式心理辅导,大概分为两部分,心理教师先进行知识的讲解,之后组织观众动手操作,因为选用的教具多为成型的套材,实验步骤简单明了,观众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便可轻松完成,目的是让观众体验到自己动手的快乐从而对于所涉及的展品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但缺点在于活动中观众多动手不动脑,只要按照心理教师讲解的步骤操作,看现象验证知识点即可,这种形式基本严格按照心理教师备课的思路进行,无探究空间,对于观众的创新学习存在禁锢性。

 心理剧表演为近年来兴起的辅导形式,其戏剧化、娱乐化的表现手段极大地吸引观众,但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重乐轻教,在信息建构过程中,观众由主动者变回被动者,剧情的发展受演员的主导。

 以上三种形式的共性是:信息建构中,心理教师和观众的相互关系存在主次颠倒,心理教师作为主导者忽视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将教育心理学运用到心理辅导中,对于观众的探究学习、启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心理辅导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原理去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心理教师学习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本质在于,把握教学过程,把握观众心理,研究心理教育规律,使其直接能为心理教育提供指导。教育心理学对心理教师教学与管理方面的贡献有:改进已有的教学观;提高教学的效能感;让心理教师更好地进行反思性实践;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等。因此,教育心理学可以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在心理辅导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至关重要。

 四、教育心理学在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1.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刺激产生反应,应该是根据原有经验,主动对自己得到的外部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实现建构和重组,从而获得自己的理解。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的是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教师不是简单的灌输、枯燥的讲解,学生也不是盲目的接受,学生成为信息建构的主动者,教师为创设情境、交流协作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原理正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主动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心理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善用教育心理学,改变学生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目前,教育心理学应用的教学方法有三种:体验教学法、试教法、案例教学法,现着重介绍一下更适合在科技馆心理辅导中应用的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运用教育心理学,创设一个与学习内容相一致的真实环境,通过感官去体验,与环境融为一体,教师提供建构的原型和基础,而观众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广阔的建构空间中,作为真实的个体,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去探索解决未知。在建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诸如抛锚式教学法、认知学徒式教学法、随机进入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等具有建构主义色彩的教学法。 其中抛锚式教学法是教育心理学在心理辅导中应用的典型案例。

 2.增强师生的了解,利于个性化教学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分层次的,越高的心理需求层次,引发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也就是心理需求不同,学习动机不同,要达到的效果和目标也不同,如同样一场心理辅导,面对不同的观众收到效果便不同,文化程度高的观众对于辅导内容的知识点水平要求就高,同时辅导过程中的结果要求也高,对于不同层面的观众,我们心理辅导需做到“分类备课、课堂观察、适时调整”。目前心理辅导内容多采取统一的讲解内容,变通的灵活性较小,为解决这一矛盾,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辅导对象的文化背景,设定好辅导的年龄对象,并且要对于同一年龄的辅导对象根据知识涉猎面的广度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有相应的三个预案;在辅导时,做到密切关注每个观众的课堂反应,及时了解其对教学内容的跟进情况及反馈,并按照预案做出不同的调整,如对于涉猎面为初级的观众,我们就要加大基础知识的讲解,便于观众掌握该次课的知识点,对于涉猎面为高级的观众,则要加大信息量,在原有课堂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扩展和外延,以使其得到更多的收获。

 3.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过程

 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包括后期的效果评价,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反馈修改。目前,常见的效果评价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以问答题为主,该形式的局限性在于评价指标单一,重视知识内容的考察而忽视对观众创新、探究等实践能力的评价,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抛锚式教学方法为例,评价可以创新能力作为主要内容,考察的内容包括意识、知识、能力、个性四个方面,考察更全面,评价更科学。

 在心理辅导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将加强心理教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从而全面提升心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

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做?

心理咨询师如果都在给来访者讲道理的话,那他一定是一个不成功和不合格的咨询师了。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在咨询中一点道理都不讲,也是不可能的。

一个合格的咨询师从来不会自己给来访者讲道理,而是教会来访者自己学会发现道理,并能够自己主动去讲道理。

咨询师的工作是让理智不讲道理的来访者学会如何用感情也来讲道理。或者是让理智太会讲道理的来访者,学会如何用感情不讲道理。

当一个来访者来进行咨询,一定是他的理智或 情感 ,总有一方面太不讲道理,做事情太过分了。所以理智和 情感 会起冲突会打架,打到不可开交的时候就容易影响人的心智正常发展,甚至产生身心反应,这个时候他就得来看心理咨询或心理医生了。

所以心理咨询师就是一个和稀泥的劝架者。他得学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的东打打西拉拉。

当一个人的理智太过分了,他就赶紧多去跟 情感 撑撑腰,帮助来访者的情绪发泄出来。当一个人只凭情绪用事,理智缺失,他就去帮来访者跟情绪讲讲道理,让他能够平静下来,让理智多冒点头出来。

这种走平衡木的事情很耗功夫,也很考验技巧。然后帮助一个心身不是那么安全稳定的来访者学会走平衡木,那就更考验咨询师的功力和耐心了。

有时候咨询师明明知道就是这么个道理,可是他却偏偏不能够给来访者直接讲出来。他得有各种启发诱导,等啊等啊,一直等到来访者自己有意愿去发现这个道理,最终有能力去践行这个道理。

有时候还没有等到来访者找到这个道理,就被来访者抛弃了。所以咨询师也会很挫败:你讲不讲道理啊?你怎么还等不及我给你讲这个道理,你就跑了呢?

可是咨询师也没有办法,因为顾客就是上帝,来访者的任何道理就是真理。来访者可以不讲道理,咨询师就得讲道理。咨询师的理就得依着来访者的道理来。

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咨询师给来访者讲道理,反而更多时候是来访者给咨询师灌输了太多的道理。

然后咨询师得去绞尽脑汁,在来访者的千万条道理中找出他的没道理出来。然后还要小心翼翼帮助让来访者看到:哇,原来在那个时候,在那一点上,我是如此的不讲道理啊!

往往到了这个时候,咨询师才终于能够松一点气。看见即是疗愈的开始,万里长征终于开了个头,好不容易呀![捂脸]

有时候心理咨询师自己也被道理给搞糊涂了,愣是理不清楚那个理来,这个时候咨询师就得花比来访者贵几倍的大价钱请自己的督导师来帮忙理理这个道理。

所以咨询师总是很穷的,他的收入永远难比得上他的支出的速度。他也不明白这是个什么道理: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地学习,这么努力地实践,却总是在交心理学的学费,愣是赚不到心理学的钱?

赚不到钱,吃力不讨好的赔本买卖,为什么那么多的心理咨询师还要继续下去?这又是个什么道理?

亲爱的读者,不知道谁能够说得清这个道理吗?谁能说得清,请来试一试。[我想静静][赞][祈祷]@明心小苑 一起来聊聊心理咨询师的道理吧![呲牙][大笑][耶]

心理咨询师,懂的道理可能还没有来访者多。所以真正的心理咨询不是讲道理。有的时候,你觉得一直都是你在讲,心理咨询师随便问几个问题而已,但结束后你很轻松。

心理咨询师是通过自己解读你的内心世界,在通过心理学技能,让你自己真是悟到自己内心世界,从而让自己发生改变。但是同样我们也不太会直接告诉我们解读到的,不是我们卖关子,因为当你没有一个“顿悟”的话,那些声音,你是屏蔽并不认可的。

所以心理咨询是复杂的过程,并非讲道理。

陌路相逢,心理有你。我是心理咨询师陌路,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肯定很普遍,很多人大概都会有类似的想法,觉得心理咨询师就是讲道理,而且总是一套一套的道理,一直说个不停。其实, 心理咨询师和这种形象是恰恰相反的。

陌路遇到过很多朋友,他们对心理咨询师的印象,大概都是这样的:“我”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心理咨询师叽里呱啦说个不停, “你不应该这样”,“你应该这样”“我觉得你的问题是因为这样” 等等。

其实心理咨询师并不是这样的,反而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形象 ,那么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会有这种看法呢?根本原因是对心理咨询师的不了解。

如果问以上这些朋友一个问题:“你接触过心理咨询吗?”,陌路估计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 “没有。但是我在电视上看过!”。 这个回答解释了两个对心理咨询师误解的原因:主观猜测倾向和外界信息的误导。

对心理咨询师的误解或偏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了解。 我们会对不了解的事情进行猜测 ,这是人的天性,这个道理用在任何一个职业形象都是适用的。

比如,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所有和 电脑有关的专业或职业 ,不了解的人会简单概括为: “电脑上打字的”、“修电脑的” ; 建筑工程、土木工程 会被认为是“ 搬砖的”、“修桥的”、“建大楼的” ;会计、出纳、金融 和钱有关系的 ,可能会被认为是 “数钱的”、“算账的” 。

主观猜测倾向背后有一个心理学理论,叫做可得性偏差(或称易得性偏差)。

简单来说就是,人脑会偷懒,我们只会记住或接受那些比较方便得到、容易理解的知识。

之前曾经有一类视频或段子非常火,叫做 “领D,请尊重我的专业”, 陌路摘抄一段给大家分享一下。

“小唐,听说你大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

“是的,领D。

“那好,去帮我把那堆砖搬过去。”

“领D,请你尊重这门专业,土木工程是……“

“请你谈一下大跨径统素承重桥梁非线性空气静力稳定理论。”

“领D,砖在哪?”

从上面可以看出,有些时候我们对某些事情有偏见,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从而利用已知的部分信息,对这个事情进行主观的猜测,最后形成自己的看法。

在可得性偏差以及主观猜测的基础上,下面这个原因,导致偏见越来越深:外界信息误导。

陌路这里讲的外界信息,有部分是本身这个职业圈内人的自嘲,可能被人当真。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影视剧的误导。很多影视作品在不了解或者因为剧情需要的事情,有意无意的改变某个职业的形象,造成了观众对这个职业的误导,这种情况对心理咨询师的影响尤为严重。

很多 影视剧 都喜欢引入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或者利用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为解释剧情或润色。比如很多影视剧喜欢讲催眠师的故事(催眠大师、爱情公寓中的心理医生), 导致很多人觉得心理咨询师都会催眠,甚至有人觉得心理咨询师的技术只有催眠。

除了影视剧,还有很多综艺、 娱乐 等电视节目,比如 某些 情感 类节目 ,这些 情感 类节目中,某些 情感 导师 都会说“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有某某心理咨询师证书”,就会让人觉得,心理咨询师就是做感情调解的。实际上,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有可能是他们的一层身份的证明, 有心理咨询师证书不代表就是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相关技术,可能会帮助他们做 情感 调解,但是, 心理咨询师不等于 情感 调解 。

除了 情感 导师,引起大众对心理咨询师误解的,恐怕还有一个叫做 “人生导师”/“成G导师” 的人。西装革履,慷慨激昂的在台上大讲特讲人生道理。

“你想成G吗?”——“想”

“你要成G吗?”——“要”

“你能成G吗?”——“不能……”

“听了我的课,你就能成G!”——“好!”

错误联想,这个和上一条外界信息误导有一定关系, 正是这些影视剧、 情感 节目和人生导师利用了 错误联想 ,才让我们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了误解。

很多人在看到 情感 导师或人生导师在台上讲了很多道理之后,深感同意,加上现场观众“泪流满面”的表演,使得我们更加坚信导师讲的很有道理。

由于这些导师有意无意的说出一些心理学知识,同时标榜自己是 有心理咨询师证书 ,或者 兼Z做心理咨询师, 导致很多人建立了 不正确的联想:①有心理咨询师证书=心理咨询师。②懂心理学+出名=Z名心理咨询师。

其实,想一下,这种联想很容易破掉,但是在心理咨询师这个圈子,就很难。

有驾照=司机?

有英语四级Z书=英语专业?

有教师资G证=老师?

破解大众对心理咨询师的误解任重道远,道阻且难。

先看一下定义

定义很学术,也很简略,陌路给大家解释一下。

首先,心理咨询师应该是运用心理学知识,是要有 理论基础 的,而不是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一切咨询的技术都是要有章法、有理论支撑的。比如常用的认知行为技术(CBT),背后的理论基础主要是 行为心理学 当中的 条件反射。

其次 ,心理咨询技术。 从心理咨询诞生之日起,直到现在,心理咨询技术仍旧层出不穷,光是技术大类就有200多种。技术种类多,并不代表没有理论支撑,每一种都有其理论支撑,所以, 技术是科学的,并不是随意聊天。 每一种技术都有操作要领,一般来说,每一次咨询都是按照一定的章法进行的。一般来说,每一位咨询师都有自己的理论或技术流派,他的每次咨询都是使用同一种流派的技术。

最后,心理咨询师帮助人 解决心理问题。 这是什么意思呢?有些问题不属于心理学范畴,比如, 找不到男/女朋友 ,这属于现实问题, 对不起,心理咨询师解决不了。 有朋友会问,那心理咨询师解决什么问题?心理咨询师可以 帮助你解决你因找不到男/女朋友而引起的焦虑和痛苦。 焦虑和痛苦属于情绪和内心体验,这是属于心理学范畴,属于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范围。 听起来有点绕,甚至有点扯,但是,确实是这样。

前面讲了心理咨询师会利用心理学技术帮助来访者(接受心理咨询的人,称为来访者),具体如何操作呢,陌路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咨询技术有通用技术和各流派独特的技术,通用技术有倾听、内容反应和 情感 反应、指导和解释等。各流派独特的技术就比较多了,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催眠,CBT技术(认知行为L法),森田L法等。

需要主要的是,心理咨询师是没有处方Q的,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帮助人的方法确实是通过谈话。

倾听的目的,一是了解情况 ,搜集资料,只要充分了解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二是帮助来访者理清自己的问题和想要表达的内容 ,因为很多来访者经受心理痛苦,难以理清头绪; 三是接纳来访者,给予来访者温暖的支持 ,因为很多来访者可能面临身边人的不理解,缺乏心理支持和安全感。

倾听看似平常且简单,但是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却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不断的练习。倾听常常和其他技术结合使用,而且贯穿整个咨询过程。如果一直听,没有反馈,来访者会觉得不被重视,咨询师没有用,导致咨访关系破裂。而如果抓不住重点,泛泛的听,可能导致无法完整地理解问题。 因此,如何听、什么时候听、听什么,这是比较难以掌握。

不恰当的倾听会让来访者觉得:咨询师就只听我哭诉,也不给建议,没用!

很多咨询师喜欢把自己比作一面 镜子 ,每时每刻都在把来访者反射给TA自己看。这里的镜子,主要指内容反应和 情感 反应技术。

很多不了解心理咨询的人会觉得,咨询师总是重复我的话,一点用没有。

其实,和倾听一样,反应也 不是简单重复 。仔细分析一下咨询师回应的话,会对来访者的话进行 总结、提炼 ,帮助来访者简要的 理清逻辑 ,而不是一股脑的倾诉。

在实际的咨询中,会发现很多来访者由于急迫想要解决问题,导致咨询一开始就滔滔不绝、倾泻而出, 说完之后竟然会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咨询师做内容反应。

还有的来访者,没有觉察自己对某件事的感受,咨询师就会做 情感 反应,让来访者看到 “原来,我对这件事是这种感受,我明白我为什么难受了”。

上面这句话又会暴露另一个来访者的问题: 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只是笼统地说“我很难受”。这个时候,也需要咨询师进行 情感 反应,帮助来访者分解自己的感受:难受是因为伤心?愤怒?后悔?还是其他感受?

觉察和分解感受,可以得到来访者对某件事的看法,从而分析来访者痛苦的来源。

解释技术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陈述和问题进行心理学层面理解,对来访者的行为、想法或者 情感 赋予一种新的意义、原因和说明, 帮助来访者从一种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

很多来访者会进入一种“绕圈圈”的状态,也就是生活中说的 “钻牛角尖”, 因为他们受到当前问题的困扰和影响,没有办法全面、客观的认识问题,存在 “局内人迷” 的问题,所以需要 咨询师 作为一个 “局外人、旁观者”,来帮助来访者理解当前的问题。

心理咨询技术中的确实有一种技术叫做指导技术,是指咨询师给予来访者建议、指引他们寻找问题根源,或者指导来访者进行一些行为训练。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咨询师都赞成使用指导技术,他们希望用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帮助来访者理解问题。

此外,还需要注意,即使是少部分使用指导技术的咨询师,在指导时也仅限于建议,或者帮助来访者学习一些行为训练技术,而不是像大家看到的某些导师指责别人、强迫别人接受他的方法或价值观。

现有的心理咨询流派有200多个,其中又有细分的心理咨询技术,可能多到无法计数。陌路也不可能精通所有的咨询师技术,所以没办法介绍太多。

大家听得最多的,应该就是 催眠 了,催眠是动力学流派(精神分析理论基础)常用的一种技术,但是动力学流派 并非只用这一种技术 ,而且,也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受催眠治L。

其次是最近几年特别火的: 认知行为疗F(CBT) 。 CBT的理论基础是ABC理论 :

A指的是客观事件,B指的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C是最终引起的结果和感受。

艾利斯认为,最终引起结果C的,并不是客观事件A,而是我们对事件A的看法B。

如果我们可以调节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最终引起的情绪,进而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

最后,是 森田L法 (又称禅疗法、根治的自然疗法)。 森田疗F的核心是八个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由森田正马教授)创立,取名为神经症的“特殊疗F”。森田教授去世后,其弟子将这种疗F命名为“森田疗F”。“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颇有些人生哲学的意味。

以上,就是陌路简要介绍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以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心理咨询师并非是一个神秘的职业,只是360行中的其中一行,希望大众可以对咨询师多一些了解,少些误解和偏见。

陌路相逢,心理有你。

用心理学的眼睛看世界。

讲道理那就成了教育了,心理咨询跟教育还是有差别的。

不然也不会每小时收几百至几千元。心理咨询在全球有200多种技术。每种技术的治疗方式不一样。比如倾向于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师是对来访者的潜意识进行工作。

比如用潜意识的角度去探讨这个人的行为和关系当中的因果。来访者咋没有接受刑事分析,治疗之前就相当于摸着黑杆路,路前面有一个坑,他不小心掉了进去。

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的来访者,就等于给他赶路的途中加了一盏灯。路上的坑虽然不会消失,但他有了光亮,他就可以看到路前面的坑。

这就是将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也就是我把来访者的潜意识提升到意识层面,当这个人的意识层面扩大了,这个人犯错误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小。

心理咨询师都是在讲道理吗?到底是如何治疗患者的呢?

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有的认为心理咨询师就是讲大道理,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抵触。

这种有意义的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围绕来访者的困惑,问题,症状等询问,了解有关的经历,症状形成过程,了解来访者究竟怕什么,怕的背后是什么,这时需要咨询师的倾听功力,如果心理咨询师深刻理解心理问题的形成机制和规律,就可以在来访者的述说中找到核心问题。接下来是咨询师根据来访者提供的信息,分析,解释形成原理,发作的规律和特点,痛苦的原因,给出康复的操作思路,并带着来访者体会练习,结合实际逐渐康复。

这个过程,就是帮来访者消除症状的过程,能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是看咨询师的能力和人品,二是看来访者的认可配合程度,三是家人的理解支持,这三点做得好,康复的时间就会缩短。

一味的讲大道理,一味的倾听,咨询效果都不会好。

先说哈,如果让你觉得心理咨询师都是在讲大道理,两种可能:要么你遇到的不是心理咨询师,要么就是你就是听了心理咨询师的讲座,或者什么课堂之类的,并没有真的和他单独面对面咨询。

其次哈,心理咨询师一般倾听较多,很多人其实是苦于找不到真心愿意坐下来倾听的人,而开始郁闷苦恼的,所以有些时候,心理咨询师是负责真心诚意的去倾听的。同时,会记录下你倾诉的内容,在关键的节点,适当提问,这个提问是引发你继续扩散你倾诉的内容。

有时候,当人们真的和一个陌生人倾诉完自己的内心苦恼时,抑郁的心情就好了一大半了。

最后哈,除了真的精神有问题,当然这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做评估,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师是如果一个新的认识角度,供你思考。而不是强加于你一些道理。道理,并不是思考角度,明白吗?

很多人郁闷,苦恼,爱钻牛角尖,多数是因为找不到一个让自己真正信服的理由,找不到的原因是因为思考的局限,这时心理咨询师,好的心理咨询师会提供一些你想不到的思考角度,有时就是一句话事,就能解开一个心结。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心结,有时就是一句话的事。

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进行咨询的时候,几乎是不讲道理的。

讲道理在心理咨询中所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一个只会讲道理的心理咨询师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达马西奥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艾略特是一位功成名就的律师,因为肿瘤接受了大脑右侧切除手术。手术后艾略特在许多方面都正常如初,但是他不能再做任何决策了,即使是最简单的决策有无法做出。

达马西奥的研究首次证明了:人类的决策不是经由处理数据和信息的左脑做出,而是由处理故事、 情感 、色彩以及幽默的右脑做出,这点与人们的预想正好相反。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让别人做出与原来不一样的决策,仅仅向他人提供信息是不够的,因为一个人做出决策不仅仅是靠逻辑,最重要的是靠感觉,你需要在沟通中激发他内在的感受、感觉。

所以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咨询师做的工作首先是释放来访者的不良情绪,当被压抑很久的情绪被感知看到被释放的时候,来访者就会像卸载了一副重担,产生一种很轻松的感觉。

内心轻松了,理智就会回归,头脑思路也会很清晰,我们就会带着来访者循着感受去 探索 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让他们自己去看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引发他们的感悟。

整个的咨询过程咨询师只是在引领,当来访者看清楚一些事物真相的时候,他们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感觉变了,改变也就来了。

讲道理只是一种逻辑信息的传递,很多的道理来访者都懂,只是臣妾做不到啊!咨询师解决的是“是什么让自己做不到”的问题。

一位高二的女孩来找我,她说她一坐到教室里,感觉就像有一个人在后面扯着她的胃,生生地痛,回到家之后,什么事情也没有了。

通过咨询,我了解到女孩的经历,五年前,父母离婚,她跟了爸爸,爸爸因为怕她受委屈,一直没有再婚。去年的时候,偶然有一次,她发现家里好像有了女人的痕迹,但是却没有对爸爸讲,她意识上觉得父亲再找一个也是应该的。

究其本质就是这个事件,激发了女孩潜意识不安全感,但是她觉得又不能讲出来,讲出来好像在阻碍父亲找女朋友,于是就把这种情绪压抑在心底,时间长了,越来越大,就导致了她的胃痛,因为只有她病了,她才能待在家里,不让别的女人进这个家门。

探索 了这些真相之后,她看清楚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同时也处理了一些小时候的创伤,又和爸爸做了一些沟通和交流,慢慢地她心里的负担放下了,安全感又重新回来,她的胃也就不治而愈了。

咨询中,咨询师是不讲道理的,而是时时刻刻去激发对方的感受,感受着对方的感受的,当来访者的感受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个人就会发生改变,做出不同的选择,为自己负责任。

简单来说,对于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讲道理更多是对于其工作原则的评价,而非其开展工作的手段。

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与来访者开展咨询的全过程中,都是遵循心理咨询师的咨询伦理、专业技术以及一般流程的,从这点上说,每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都应该是一个讲道理的人。这样在出现一个原则问题,面对一些突发情况的时候,才能够做出即为来访者负责,也保障咨询师安全的应对。

而在咨询过程中,适当的阐明道理,即人在认知与思考过程中的一般原则,帮助来访者进行澄清,梳理其观念中不合理的部分,有时也是有帮助的。而不是说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都是在讲大道理,一副人生导师的模样。

简单来说,心理咨询师不参与治疗,更不会面对患者。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其实是有明确的划分的,一般是包括心理正常和部分心理异常的群体,换句话说,就是来访者没有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能够通过心理咨询的专业技术帮助其解决一部分心理困惑与心理问题,帮助其更好的应对生活事件。因此心理咨询师所面对的对象,一般称为来访者或来询者,而不是患者。患者这个词,一般是精神科医生所面对的工作对象,精神科医生是需要医学执照的。

至于心理咨询师,则是通过成熟且系统的心理咨询专业技术,例如倾听、共情、开放式提问、封闭式问题等,在专业的理论背景依托下,来开展工作,确保咨询有效,能够促进来访者自我成长,获得解决问题的动力与意向的。

心理咨询师不是讲道理,心理咨询师是陪同来仿者一起,帮他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来仿者往往由于情绪的阻滞,卡在某个位置,看不清事情的真相,这个时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运用一些咨询技巧,协助来访者理顺自己思路,走出迷宫。

如果非要说心理咨询是讲道理,也没有问题,的确是在讲道理,只不过是在来访者问题基础上讲道理,同时,也是包含聆听,同理,安抚,引导,等多种技术的讲道理。

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做

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的情况,通过语言或者文字,向咨询师进行倾诉、询问和探讨,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共同找出原因,分析症结,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恢复心理平衡,增进身心健康。

心理机构的疏导过程,一般都分为3个步骤:首先,通过对方自我回答和客观资料收集全面了解信息;其次,和对方探讨问题,发掘问题根源;最后,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实际上,任何一个心理疏导的过程(精神治疗除外),都不是由咨询师单纯地给予建议,本质上都是由咨询者引导来访者自我挖掘的过程,也是引导个体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救助的过程。最终问题的解决,也是靠来访者的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纠正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起到的是一个引导和疏通的作用。

二、怎样通过自我咨询,解决实际问题

咨询师的角色,是否可以由自己来扮演呢?当然是可以的。

本章的4个故事给大家展示了4种更加灵活的自我疏导方法,即第一人称写作、第二人称写作、自问自答写作、童年回忆写作。

这4种方法,都是让个体通过写作的方式,主动引导自己从自身的情境中跳脱出来,以一个客观的咨询师(或第三者)的角度,给出意见和建议。无论问题是出自外部、内部,甚至出在原生家庭、童年时代,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剖析。

(1)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最常见的就是写日记。通过日记来呈现自身的现状、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这是直面自我的一个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写日记可以让人跳出自我,从观察者的角度去分析事件和行为,并因此进入一种完全放松、自然的状态,更加真实地体验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对自己进行肯定和鼓励,增加自信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用第二人称“你”来写作,更像是和“别人”的一场对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以一种被求助的角度去倾听自己的想法时,则更有欲望和能力去帮助自己理顺思路,找到答案。实际上是完成了一次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咨询。

用这种方式写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产生共情,辅助自身排解坏情绪,稳定心情,保持头脑清醒,最终达到解决困扰的目的。

(3)因为每个人内在的想法和缺点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的,所以自我对话、自我问答可以不断挖掘问题的本质。

通过写作,可以营造平和问答的环境,在自我问答的过程中,个体会逐步发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期望和想法,并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同时融入内心的意愿、决心和恒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4)一个人童年时期跟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他的人格。童年时一些情感的缺失,会对人的成长造成很深的影响。而因为幼年判断能力的不足,人很容易将幼时深刻的感触转化为长久的认知,并形成固有信念。通过文字回忆过去,找到自己当时并未发现的点滴,可以对现在缺失的情感起到弥补的作用,从而缓解焦虑,解决童年忧虑带来的长久困扰。

此外,根据所遇到的问题的不同,情境的不同,还有很多种自我咨询的方式,这需要自己尝试和有意识地引导,让写作变成自己对自己的一场咨询和救助。

这样的一种方法,不会受任何外界干扰,不存在资料因个体隐瞒或者客观因素不正确而导致不全面的情况,不存在咨询者和咨询师不匹配的现象,问题方和问题解决方两者之间会最大程度地共情,最终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

接龙写作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最亲的人反而最凶呢?刚刚跟妈妈吵了一架,你难道不感到内疚吗?(请在后面续写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示

1.文章中的“我”“你”都是写作时的人称,都是指自己。

2.以“你”的角度被质问的时候,要有被质疑的感觉,并想办法解释。

3.不要担心说出心里话,因为越深挖越能发现问题。

4.不要担心自问自答有什么奇怪,内心对话是一种非常棒的心理修复。

关于“教育心理学中心理辅导的7种方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分享到: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心理咨询师考试难度大?一般需要考几门?

2024-6-27

心理咨询有哪些方式-(对人际交往障碍的孩子怎么做心理咨询)

2024-6-27

心理咨询师必备:英语考试攻略

2024-6-27

心理咨询师证书怎么考取知乎(心理咨询师证怎么报考?)

2024-6-27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月的活动总结(心理健康活动策划方案)

2024-6-27

心理学的著名书籍或权威性的书籍-(2024西藏拉萨市尼木县招聘条件)

2024-6-27

心理咨询师是什么意思?体验一下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流程和方式

2024-6-27

心理咨询师二级怎么考-(心理咨询师分为几级?具体考试情况请介绍一下!)

2024-6-27

心理咨询师考试在哪里考?全国考点一览

2024-6-27
真题下载
请正确填写下列信息,以确保能够顺利领取全部资料!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