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师>>正文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总结(心理咨询中沉默的意义)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总结

网上有关“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心理咨询中沉默的意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总结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绪论

 1、简述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现象可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

 2、简述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脑的心理是不存在的。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但客观现实才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离开客观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 也就是说,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只有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才能揭 示心理的实质和规律。

 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什么? 人们认识到,很难用一个完善的理论模式概况出心理现象的本质,从而在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逐渐把主意精力转移到对心理现象规 律的探讨上,结束了学派之争,却为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二战之后,一些新的心理学思想相继产生,它们以新的思潮 或发展发现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从而加强了心理学研究的整合趋势。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产生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主要特点在于:强调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 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认为人又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 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即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5、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认知心理学是 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 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 律的途径。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简述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 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分 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三种。

 2、简述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 者的活动具有拮抗作用。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是 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经特殊训练,意识或意念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主神经的活动。 人在情绪状态下会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因此,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3、简述大脑的主要结构。 大脑也叫端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和小脑之上。大脑中间的裂缝叫纵裂,纵裂把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纵裂的底上有个大的横行 纤维束胼胝体,把大脑两个半球连接起来。大脑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叫大脑灰质或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大脑的内部是髓鞘化了的 神经纤维,叫大脑白质;白质内有灰质核团,叫基底核。大脑半球的外侧面以外侧裂、中央沟等为界线分为四个叶:额叶、顶叶、枕叶、 颞叶。

 4、简述脑干网状结构的作用。 脑干网状结构有许多散在于纵横交错的神经网中的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神经元构成,贯穿于脑干的大部分区域。其神经纤维弥散 性的投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 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5、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 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像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 学运算这些活动,左半球也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不需要语言参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像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 和识别能力。左利手的人,有的和右利手的人相反,有的则没有单侧化的现象。左右手的分工形成之后,右利手的人如果左半球受损伤, 言语功能便会发生障碍,而且难以在右半球再建立起言语的中枢。

 6、简述布洛卡的发现。 1860 年,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受损伤导致了运动性失语症,即患者虽然发音器官没有毛病,却失去了说话的 能力。但患者保留了听懂别人说话,以及写字和阅读的能力。这个发现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所以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被叫做布洛 卡区。

 7、简述 Spery,R.W 的割裂脑实验。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的实验。即切断病人联结左右两个半球的神经纤维束----胼胝体, 把两个半球分裂开来。两个病人都是右利手,手术前都能用左手和右手写字和画画,但手术后,他们只保留了右手写字,左手画画的能力。 因此这时右手只受左半球支配,左手只受右半球支配。该结果进一步证明,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 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8、巴浦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几个基本规律是什么? (1)条件反射的抑制 条件反射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出现的,有时条件反射也会受到抑制。包括:外抑制、超限抑制或保护性 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等。 (2)扩散和集中 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 (3) 相互诱导 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 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 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 正诱导、负诱导;同时性诱导、相继性诱导。 (4)动力定型 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1、简述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

 2、简述韦伯定律。 差别阈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即ΔI/I=K。韦伯定 律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在下限附近韦伯分数增高;在上限附近韦伯分数下降。

 3、简述费希纳定律。 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不是刺激的物理量增加一个单位的时候,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也增加一个单位。 费希纳认为可以用差别阈限作为感觉的单位,一个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可以用这个刺激所包含的差别阈限值来表示。S=KlgR。S 代表心 理量,R 代表物理量,K 是一个常数。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只按算术 级数增长,这就是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4、简述视觉的适应。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 380~780nm 之间的可见光。视觉适应中最典型的是暗适应。所谓暗适应是指由于长时间在暗环境下工作而 使得视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暗适应一般要 30~40 分钟,光适应只要一两分钟就能完成。暗适应后不小心受了光刺激,暗适应就被破 坏。光适应的过程就是在光的作用下,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分解的过程;暗适应就是视紫红质重新合成的过程。

 5、简述色觉异常及其成因。 有些人分辨颜色有困难,甚至分辨不了颜色,这就是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 造成的。遗传途径:男孩的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只有当父母都是色盲时,女儿才会是色盲。所以男性色盲远远多于女性色盲。

 6、简述人类听觉感受性的特点。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16~20000Hz,在听阈范围内,人们对 1000~4000Hz 的声音最敏感,对这一范围内声音的耐受性也比较高。人类 听觉的感受性和年龄有关,20 岁以前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提高;60 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降低。但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 特点是,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丧失的范围逐渐向低频方向发展,当扩展到中频范围时就影响到了言语的听觉。听觉感受性可以分为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

 7、简述生理零度的含义。 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热和冷的感觉。身体各部分皮肤的生理零度不同,同一皮 肤表面的生理零度也会发生变化。

 8、简述内脏感觉的主要内容。 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便意,性以及痛的感觉等等。当各种内在器官的工 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的感觉。而且内脏活动有一定的节律,变化比较少,所以内脏器官向大脑输送的信息比较少,也比较弱。 只有某个内脏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的内脏感觉。

 9、简述痛觉的生物学意义。 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痛觉的产生告诉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受到了伤害,发生了病变,给我们一个信号,让我们加以保护。 即痛觉具有生物学的意义。所以,痛觉是最难于适应的。没有痛觉是很危险的。

 10、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其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11、简述双眼视差的概念。 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做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

 12、简述似动现象的概念。 物体在空间中没有发生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 现象。

 13、简述错觉的种类。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有横竖错觉、缪勒-莱尔错觉、线条方向错觉、面积错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等。

  第四节 记忆

 1、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2、简述遗忘进程的规律。 根据艾宾浩斯的实验,遗忘进程具有如下规律: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即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里遗忘的速度很快,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至一两天以后,保存量的变化就不大了。

 3、简述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 (1)瞬时记忆特点:编码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容量很大,但保存时间很短;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信息就被转 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特点:容量有限(5-9) ;语言文字材料多为听觉编码,非语言文字材料主要是形象的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 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可能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3)长时记忆特点:容量是无限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如果不是有意回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会被意识到;长时记忆 的遗忘或因自然衰退,或因干扰造成。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1、简述思维及其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其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正常成人思维活动和相互间思想交流得以实现 的工具。但它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依附于个体而不是整个社会。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离不开语言,只有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语言是人们在相互交际的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也 只有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功能采用存在的价值,才是活的语言,离开了人们的交际活动,语言也就变成了死的语言。所以语言也离不开言 语。

 3、简述言语中枢及各言语中枢的功能。 言语活动是大脑皮层各个部位共同活动的结果,但皮质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对的机能分工。言语活动包括说、听、写、读等几种不同 的形式,因此,在大脑皮层上也分别有参与这些语言活动形式的皮质部位,就是言语中枢。主要包括: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 : 主管说话机能,受到损伤后,会出现表达性失语症。 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 :主管听力机能,受到损伤后,出现接受性失语症。 视觉性言语中枢:主管阅读,受到损伤后,出现失读症。 书写性言语中枢:主管书写功能,受损后,出现失写症。

 4、简述想象及其与表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想象就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但却和表象有本质的差别。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没有创造出新 的形象,是一种形象记忆的过程,属于记忆的范畴;想象则是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创造出了新的形象,具有创造性,属于思维的范畴。

  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1、意识的定义是什么?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 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

 2、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出现于睡眠的四个阶段完成之后,这一阶段,频率更低、波幅更高的 ? 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 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这一阶段持续大约 5~10 分钟。下一次出现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会比第一次长。

 3、注意的特征是什么?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其特征包括: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和注意分散的区别是什么?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 (被动) 注意转移是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主动)

  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

 1、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活动也可以由相同的或相似的动机引起。一个人的活动 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些起主导作用,有些处于从属地位。动机是行为的前提,行为是动机的效果。一般来讲,动机和效果之间是一致的, 即良好的动机产生积极的效果。但在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2、简述定势的概念。 所谓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既可以由人的知识 经验引起,也可以由刚刚发生的事情引起。

 3、简述缺失性需要和生长需要的特点。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缺失性需要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它们的满足与否直接关系的个体的生存,因此被称为 缺失性需要。 生长需要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高层次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 长寿和精力的旺盛,因此被称为生长需要。生长需要时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出现的。

  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1、表情的性质是什么? 表情就是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

 2、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只是分别强调了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 的活动过程。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所以,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情绪代表 的是感情的反映过程。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离开了情绪,情感就无法表达。和情绪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所 以,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3、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情绪不是伴随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情绪有其独特的机制,并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适应环 境的独特作用。

 4、简述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有四个: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紧张度有紧张和轻 松的两极。

 5、简述情绪状态的分类。 按情绪状态,即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 心境: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心境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事情。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往往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 或激烈的意向冲突引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应激:出现意外 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6、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是什么?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包括:准备阶段,即分析行动目的和行动计划的确立;执行决定阶段,即采取行动实现目的。

 7、动机冲突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1)双趋式冲突: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 (2)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产生的冲突。 (3)趋避式冲突:想获得的目标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 (4)双重趋避式冲突: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有利有弊,而产生的冲突。

 8、简述意志的品质。 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对行动目的有深刻认识,能自觉支配自觉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 地采取决定的品质) ;坚韧性(坚持不懈,永不退缩的品质,又叫毅力或顽强性) ;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 。

  第九节 人格

 1、简述人格及其特征。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 和行为,使他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其特征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人格的结构是什么?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包含着各种成分。主要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 指个体之间的差异。

 3、简述能力及其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但和知识、技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没有某种能力难于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但不能简单地用知识技能当作标准来比较人们的能力高低。而在 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

 4、个体能力发展差异的表现是什么?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类型的差异;发展早晚的差异。

 5、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指一个人的素质或叫天赋,即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2)环境和教育因素: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环境包括 儿童正常发育的条件,儿童的家庭、儿童所在的学习,以及他所处的生活环境。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是能力发展的 肥沃土壤,和谐的家庭氛围是能力发展的基石,教育则是能力发展的关键。

 6、气质类型的学说主要有哪些?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20 世纪 20 年代德国精神病医生克雷奇米尔的体型说,日本古川竹二的血型说,美国心理学家 伯曼的激素说。

 7、简述性格及其结构。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一般来说,可以从性格的组成部分来分解性格,这是性格的静态结构;还可以从性格结构的几个方面的联系上,从不同的生活情景 中来考察性格,这是性格的动态特征。 性格的静态特征包括:态度特征(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的性格特征) 、意志特征(对自己行为自觉进行调节的特征) 、情绪特征 (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 、理智特征(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 。 性格的动态结构:静态特征的几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的。一般来说,性格的 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而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又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态度直接表现出了一个人对事物所特有的、比较恒常的倾向,同 时也决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所以在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时,一定要抓住主要特征,由此可以预见到其他的性格特征。另外,性格的各种特 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常常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一个人性格的不同侧面。

 8、简述荣格的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 人格类型理论是按照某些标准或特性,将人划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人有相似的人格特征,不同类型的人的人格特征 是有差异的。瑞士新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将人格类型分内向和外向两种。荣格根据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指向内部还是外部将人格分为内向型 和外向 型。内向型人格特点是心理活动常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好沉思,谨慎、多虑,爱独处,交际面较窄,有时难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外向型的人格特点是关心外部事物,活泼开朗,不拘小节,善交际,情感外露,独立、果断,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极端内向或外向的人 很少,多为中间型的。荣格的人格类型学说虽然过于简单,但比较切合实际,也容易了解使用,所以流传广泛,影响较大。

 9、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特质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是人以一种特殊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它以人 的“神经心理系统”为基础,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加以证实。特质之间具有相对

;

心理咨询中沉默的意义

在一个人独处的状态中,沉默是一种自然。而在互动中,沉默却是一种沟通。

沉默在互动中的含义,因人因境而异。

最为常见的沉默含义,是回避性的、隐藏性的、抗议性的与两难性的。

回避:面对尖锐的问题,回避可算是简便的应对策略。

隐藏:一旦开口就容易暴露自己,于是选择了沉默。

抗议:要说出来就会是强烈的敌对情绪暴发,选择沉默算是温和的对抗,似乎这么选择是更保险的“回应”。

两难:不论说什么(yes or no),都将是不妥当的。于是不说也罢。

这样的沉默反应具有显著的人际防御功能。

上述互动含义,在不良的关系情境中都一定程度反映了关系缺陷,其核心就是信任不足。

一个在朋友(更别说知己)面前无所不谈的人,在不信任的关系中也会趋于闭嘴。这只是个常理。

如果说沉默具有主观选择性,那么缄默更像是没得选择的一种反应。

缄默者可能存在生理缺陷,如哑巴。

缄默让人感觉更是迫不得已、更沉重。

沉默可认为是短暂的,缄默则是持久、或者说相对恒定的(状态)。

沉默可算作正常的,缄默则可能是病理性的(一种反应)。

最典型的缄默发生在高压情境中。高压的成因可以是政治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

家庭关系中的最弱小者,往往成为系统的“替罪羊”。

在替罪羊上身上,缄默不语可能会是生存常态。这时我们会把它称作“缄默症”,或“失语症”。

失语症标签一旦成立,意味着不说话不只是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而且已然扩散到一般情境,成了当事人的一种人际互动习惯。

失语症往往暗示了心理创伤。

失语既作为创伤反应的一个结果显现出来,也作为一个避免创伤被激活(也称为“活化”)的防御手段,被缄默症所使用。

要真正突破这种创伤性失语,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心理咨询、治疗师经常会遭遇这样的来访者,他们往往被动前来,并无主动求助的意愿;迫于压力选择了与施压者的合谋,这一背景,使得他们保持了相当高的警觉,在未查明环境对他们足够友好、安全之前,他们决不会轻易开口。

面对问题,他们的反应要么缄默,要么就是类似缄默。

如,

“我想不起来了。”

“我真的不知道。”

“嗯,啊,哦,行。”

“这事,我妈知道。”

家庭治疗中这种缄默也司空见惯。

尤其是未成年人在面对强势家长在场时,难免以完全旁观而不言语的方式参与,形同虚设。

有这么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在,家庭中强势家长就特别容易替代孩子发言。在他或她看来,这完全顺理成章。“孩子不说话,我还能也不说吗?”孰不知,正是由于被抢话了,孩子就更没机会说话,或者也就更有理由保持缄默了。

有一个深陷失语的成员,这种家庭显然“功能失调”了。在其背后,则是“结构失调”。那个失语成员的表现(缄默),彰显了家庭病态。

心理咨询中沉默的意义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它在治疗过程和效果有着微妙的影响。那么,咨询师如何处理沉默呢?

 沉默是心理咨询中的治疗因素之一。来访者的沉默分为成长性沉默、症状性沉默、策略性沉默治疗师的沉默分为本质性沉默、工作性沉默、消极性沉默。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沉默在心理咨询中的意义、处理及运用。

 一、沉默的意义

 沉默是本质性的治疗因素。治疗的过程用心理分析的术语表达就是来访者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将潜意识进行意识化的过程,语言作为表达潜意识的工具,比绘画、音乐等象征方法更为方便、更为普及。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治疗就是来访者在治疗师的帮助下不断地用语言挖掘、表达潜意识的过程。

 而沉默正好是语言的不在或中断,它是语言现象中有机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它就像音乐中的停顿和国画中的飞白一样,是治疗比不可少、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言不尽意?、?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是金?,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语言的反面?沉默的重要性的表达。人们的许多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尤其是沉默,它在心理治疗中的位置非常重要。语言是典型的意识的表现,而沉默是典型的潜意识的表现。当潜意识过分巨大,或是意识难以承受,或是过分危险,或是潜意识觉得不安全,语言都没有办法捕捉到它,这时就出现沉默。治疗过程就是这样一个意识和潜意识此消彼长的过程,也是语言和沉默迂回式交替进行的过程。谁沉默、何时沉默、如何沉默、沉默多久、为何沉默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是语言进一步接近潜意识的重要重要提示,对于这种沉默,是打断还是继续、是共情还是恐惧、是焦虑还是猜测,所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治疗的实际进程与效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表面上心理治疗是一个语言的过程,而实际上反过来看,却是一个沉默的过程,两者一阴一阳,辩证运动,才推动了治疗的不断进行。

 二、沉默的表现

 既然沉默是本质性的治疗因素.那它一定会表现在来访者和治疗师的身上。对沉默的现象加以分类和分析,是我们处理和应对沉默的基础。

 (一)来访者的三种沉默

 就来访者而言.我们可以将沉默分为成长性沉默、症状性沉默、策略性沉默。

 1.成长性沉默。这种沉默是来访者在治疗中成长所必需的。当语言挖掘、接近潜意识时。当潜意识要进入到意识层面来时,来访者需要时间来成长。体会情感需要时间,思考问题需要时间。表达感情需要时间,回忆往事需要时间,调整心情、从激烈的情绪中走出来需要时间。有时这种成长可以在语言表达的同时进行,有时则需要语言的中断。治疗的震动越大,成长的机会越大。就越需要停止语言。全身心去体会和捕捉。在一个治疗单元中,如果来访者一直都在滔滔不绝或是眉飞色舞地长谈,如果来访者不出现较长时间的沉默,一般意味着工作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治疗中没有什么问题值得来访者去深思,没有什么现象让来访者去感动,也没有什么癜处被击中,治疗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沉默往往是成长最重要的时候,适当的沉默是治疗成功的一个标尺。

 2.症状性沉默。这是来访者在治疗中不可避免要出现的沉默.因为它是症状的一种表现。如社交恐怖症、抑郁症等都有可能以沉默为症状之一。其次,来访者的某种经历、情绪、观念不便于表达,或者不敢表达,生怕引起治疗师的反感或是批评。有时,是由于治疗师还没有取得来访者的充分信任,使来访者对一些东西欲言又止,外显为沉默。再次,来访者的情结被击中。处于失语状态。荣格曾经用字词联想的反应时来测试情结.认为反应时显著较长词,可能是来访者的情结词。因此,治疗过程中,来访者的情结触发时.沉默就有可能出现。比如一位母亲对小孩子特别好。治疗师问及这位母亲童年期的家庭时,母亲出现长时间的沉默.因为她突然想起了小时候不受父母重视的场景。

 3.策略性沉默。表现出前两种沉默时来访者是被动的,是受潜意识驱使的.而策略性沉默却是主动的,受其意识支配的。当来访者觉得治疗师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就会以沉默表示反抗:当治疗师的观点与他的不一致或是相抵触。他不好直接表达时,会以沉默表示拒绝;当治疗师对来访者的经历、信念表示鄙视或是轻侮时。来访者会以沉默表示愤怒;当来访者过分依赖治疗师,不信任自己时,会示以沉默希望治疗师能接过话题。给予教育:当治疗师出于自己的好奇或是急躁,过早地想要来访者披露创伤时,来访者会刻意地报以沉默以回避话题.等等。

 当来访者陷入沉默时,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进行解读.破解沉默下面的真正含义。找出合适的应对策略。

 (二)治疗师的三种沉默

 治疗的过程既是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沉默的过程,治疗师的沉默是治疗中非常自然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1.本质性沉默。这是治疗的本质所需求的。如上所述,治疗是来访者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将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治疗是来访者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将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共情、提问、澄清等等方式帮助来访者进行语言表达,大多数时候。治疗师应该保持沉默,治疗师应该以真诚、共情、尊重的心态提供给来访者一个自由、安全、包容的空间。不带评价的空间。让来访者精确深入地表达、探索自己,尽量将时间留给来访者.让来访者自己听懂自己,治愈自己。而不能喧宾夺主.不断地发表、炫耀自己的?广博?知识和?精到?见解。

 2.工作性沉默。作为一种技术。治疗师需要沉默,因为许多工作只有在沉默中才能很好地完成。治疗师要倾听,既是为了让来访者发泄和挖掘,也是为了搜集更多的信息,贴近来访者的心灵。治疗师要共情,他必须设身处地进入到来访者的认知、情感、想象之中。要暂时悬置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治疗师要觉察。一是要觉察对方言语的快慢、高低,还要觉察非语言的体态、表情、眼神,二是要觉察自己的语言及非语言的种种特征.觉察自己在沉默中的认知和情绪。治疗师在觉察来访者和自己的基础上,要辨别对方的移情和自己的反移情。不能陷入到来访者的人际模式中去。治疗师还要在沉默中思考对策、判断治疗进展、反省自己的于预方式。

 3.消极性沉默。这是治疗师难以避免的。治疗师有时不应该沉默也不需要沉默.这时他的沉默可能并不是为了治疗来访者,而是因为触动了他自己的问题。比如新手治疗师有时会过分谨慎,生怕自己出错,因此经常选择沉默;新手治疗师经常会觉得自己和来访者一样有同样的.问题,或者治疗师的情结在治疗过程中被击中。处于惊愕的失语状态;当来访者不断地提出一个难题时。治疗师退避三舍;治疗师防卫性地过度坚持中立或是沉默原则。导致过度沉默。

 三、沉默的处理和运用

 由上可知。沉默在治疗中意义重大,来访者和治疗师都会表现出不同意义上的沉默。一个好的治疗师必须能够清楚地辨别来访者和自己的沉默现象,并采取不同的治疗和应对措施。

 (一)处理和运用沉默的基本原则

 1.遵从本质性沉默和工作性沉默.但又要警惕消极性沉默。治疗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沉默,即将自我的喧嚣放下,将所学到的理论扔到窗外,以沉默和敬畏面对来访者本身。但这种沉默不是无事可干。不是麻木不仁,隔岸观火.而是一种工作性沉默。这其中主要的工作是高度共情。深入精确地进入到来访者的身心世界:辨别和处理好移情与反移情,给来访者以纠正性的情感体验。同时。我们要时时提防自己消极性的沉默。沉默一出现,第一个问题就是要问,是不是自己的情结反应。其次不要过分执著于沉默。不要将沉默当成自己缺乏热情、同情、共情的挡箭牌。只有本质性和工作性的沉默。才是积极的。治疗师还会因害怕犯错误和承担责任出现沉默.这种沉默经常发生在新手治疗师的身上,也是值得关注的。

 2.尊重成长性沉默、利用症状性沉默.但又要警惕策略性沉默。治疗师在来访者出现沉默时可能会紧张、慌乱,这时我们先要辨识是哪种性质的沉默。我们要知道沉默在治疗中是正常、必需的现象,对于成长性的沉默,我们不要慌乱,要给来访者以足够的时间。我们可以给予高度的共情。这正是治疗师本质性沉默的运用时机。对于症状性沉默。我们不能过多地沉默,因为这样会让来访者开始怀疑、猜测,甚至觉得伤害。我们应该提出一些开放性话题。或者使来访者的话题更加深入,应该表现出更多的热情与真诚。对于策略性沉默。我们不应该误以为是成长性沉默或是症状性沉默.因而采取沉默或是诱导等方法,我们不要逃避问题,可以直接询问来访者对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师的看法。也可以对自己的干预加以反思,及时调整。策略性沉默处理得好时,往往能增进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真诚沟通,使治疗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二)沉默的特殊技术

 当来访者沉默时,除了一般的技术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术.运用得当可以发挥出强大的治疗效果。

 1.包容性替身技术。

 这是心理剧中的一种技术。在螺旋心理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国外有治疗师把它应用于个体的治疗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在实践中有时用它来处理来访者的沉默,效果不错。现将其方法简介如下:当来访者陷入沉默.而且来访者确实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时,或者因为治疗需要.治疗师想要将沉默的来访者导向心灵的某个层面时,就可以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先向来访者简介这种技术,得到允许后在他身边他认为合适的距离坐下,告诉他,现在治疗师就是他的替身了。然后。以高度的共情为基础,去观察和模仿他的身体和语言,扮演他的替身,将他在沉默中不愿、不敢、不能说出来的话.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说:?我现在觉得很恨我的父亲。但是我有点怕,我怕这样说出来别人会说我不孝。?或者引导他去关注心灵的某个层面:?我觉得我很愤怒,我在愤怒什么呢,让我想一想。?另外,我们也可以引导沉默的来访者在当下从以前的创伤中脱离出来: ?我告诉我自己.这些都已过去了,我睁开眼睛,看着前面,我知道我现在在哪里,我的脚放在地上,很平稳,呼吸也越来越自然。?等等。或者如果来访者不同意替身说的话,可以提出反对,或给以纠正。

 2.过程评价技术。

 过程评价技术是以探讨治疗师和来访者此时此地的人际互动状况为焦点的干预方式。也有人称其为直观式沟通、即刻干预、人际反馈等。这一技术可以用在处理来访者的沉默之上。比如:?治疗师: ?自从我问了你上周取消预约,今天又迟到的事之后。你就不吭声了,是不是你觉得有点不太舒服,我们能谈谈吗?一些新手治疗师一般不敢这样做.一个原因是这样不符合社

 会常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之下:另一个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治疗师担心来访者沉默是由于对自己的不满和抱怨。而实际上来访者的沉默如上所述有多种原因。通过直接探讨沉默现象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到沉默背后的心理意义。由此加深对治疗的理解。在应用过程评价技术时,应该用一种共情的、尊重的方式.最好能使过程评价成为一种邀请.邀请来访者一起来进行真挚的理解和诚实的交流,让他们不再觉得尴尬和不舒服.从而更深地走入他们沉默的心灵。

 3.内在式沉默。

 这种沉默不是没有语言.而是在说话之时,内心保持沉默。?道可道,非常道?,外在的语言在道可道的东西,而内心保持着一种?不可道之道?。即无论在语言上如何表达,内心里像尘和水一样保持不动。把这种内在式沉默有意识地运用于心理治疗中的.据目前资料看来.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分析家河合隼雄。他认为宇宙万物和人都没有自己的固定性质。因此人和万物、人和人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体的,这个一体超越语言,因此在治疗中,治疗师应该保守住这份共通的沉默本性。河合指出: ?中心是宁静的?道在那,道外显为我们的语言。?也就是说,在我们言思动静之时,内心深处是不动的,是沉默的。就像艾克哈特所说的门轴一样。这种沉默可以一扫治疗师的负担与压抑, ?当你获得了我所描述的这种态度时,你经常会变得更为开放.你可以放开来表达自己所有的感受:悲伤、愤怒、快乐或悲哀等等。?这种无我式的沉默可以让我们将?自我?更为彻底地放下。更好地发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原则,更深地进入到来访者的心灵深处,达到更深层次的共情、尊重,而且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也可以在无我的基础上.让?自我?更真实地表现出来,从而与来访者建立更为真诚和直接的关系。当然这种沉默技术的使用需要很深的东方文化的修养和修炼。但是这也正好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心理治疗中的沉默问题中的独特角度和深度,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技术和艺术应该是当下有觉悟的心理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心理咨询师处理与运用好咨询中的沉默,会促进咨询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咨询师要学会觉察咨询中来访者的沉默也很重要。

;

关于“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总结”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分享到: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什么是心理方法,有哪些(心理咨询的方法?)

2024-6-29

济宁高新区柳杨小学怎么样(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持词精选)

2024-6-29

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心理咨询师证书怎么考?怎么报考?)

2024-6-29

心理咨询方法有哪些(心理咨询初步诊断相关知识)

2024-6-29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及教育(要开一个心理咨询室需要准备些什么?)

2024-6-29

理科有设计专业有哪些(心理学研究生都有哪些方向?)

2024-6-29

5月心理咨询师证考试资料大全

2024-6-29

心理咨询的作用有哪些-(心理咨询疗法有哪些)

2024-6-29

情暖人间心理咨询四大流派的理论和技术特点?(心理咨询都有什么派别?)

2024-6-29
真题下载
请正确填写下列信息,以确保能够顺利领取全部资料!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