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网上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 人际交往问题
现代大学院校,被誉为“小社会”.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形成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能够灵活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实际上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上双向互动,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那么,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出现了,“如何建立顺畅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是大学生个性特征不同,青春期固有的敏感和冲动,待人接物态度不同,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从而产生焦虑、烦燥、困惑、甚至仇视社会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由成长.
1.1 与个别人难以处好关系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中有 1/3和同学关系、寝室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有关,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高校和普通的中学不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一些学生很难包容别人的生活习惯,在一个团体彼此就容易产生矛盾.一些高校的学生会特别在意这些细小的问题。通常是一些非常细小的问题导致了关系的恶化,有的大学生总觉得其他人说话做事是针对自己,是看不起自己,有的学生则习惯歪曲的理解别人的言行,缺乏包容,也总是从消极方面考虑问题.
1.2 缺少知心朋友,缺乏倾诉对象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内容.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竟离校出走,消息全无。原来这位大学生一连多日都呆在一家网吧里和网上的人倾诉苦闷.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与同学交往平淡而倍感孤独、压抑找不到真正的知心朋友,只能在网上倾诉。
2 学业期望问题
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指导者,但是大学生本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就是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大学生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学习内容的很大转变,这些大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估.大学里的学习成绩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影响到学生们的未来,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的这些压力,也容易激化固有的矛盾。
3 求职与择业问题
这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进入社会时,他们经常面对很多的困惑和担忧,比如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能够适合自己,如何长远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求职时要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这些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忧虑。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意识导致了思想体系里价值单一取向、很多不合理的职业歧视也屡见不鲜,毕业生和家长的期望大多是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到热门行业,并从心里抵触蓝领文化。
这样就造成了部分行业人才过剩,部分行业人才短缺的社会现状.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傲心理、畏惧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等等方面,并通过很多的情绪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当前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有很大关系. 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变得狭隘,择业的多样化和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
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相应的措施: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巨大心理负荷的大学生,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1.1 环境文化建设
加强校内宣传橱窗的建设,广播电视、校园网等的建设力度要加大,广播电视和校园网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多展示学术知识和高层次的文化知识。
开展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建设好集服务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等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1.2 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首先要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次要加强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应该设置校长信箱、心理咨询信箱,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进一步丰富同学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再次可以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建立校、院分层次管理体系,开展学生的社团特色活动。
2 加强物质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离开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 从北京市属 67 所全日制高校中抽取 23 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75%的兼职人员处于义务服务或半义务服务,57%的机构无固定经费,其中 28%无任何经费来源,经费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正常运转,形同虚设。
3 加强系统的管理制度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调查结果,有22.3%的领导回答没有建立考核机制,近 50%的院校未回答该项问题,说明有不少高校没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考核机制。而实践中的许多漏洞,大多是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目前,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如心理咨询人员的进修制度和培训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和正规的发展。
4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在教育模式方面,国际心理学联合会 1984 年在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指出,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高校应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保障课程的学时和学分,不能出现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流于形式的现象,要充分保障这门课程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在课程的考核中,除了看学生的成绩,还要重视学生从课程中收获了什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技能,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开通精神健康就诊绿色通道,并邀请专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讲座。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
一、 学生心理常见问题:
1.基于“学习压力”的心理问题。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升学压力,学生容易产生考试焦虑和厌学情绪。
2. 基于“人际关系”的心理问题。我们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不恰当的沟通会妨碍他们的人际关系。
3.基于“学生自我”的心理问题。学生的“自我部分”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自我接纳。有些学生不愿意欣赏和接受自己的优势,习惯于以消极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优势。同时,他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缺点,总觉得自己是最坏的,最坏的。
第二,自我角色混淆。如果青少年学生不能全面了解自己,就会导致角色混淆或身份混淆。例如,有些女孩在性格上和男孩很像,穿着也很像男孩。
二、 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预防为主,面向全体,做好心理教育。
开设心理学课程。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课程并引入课堂。
2. 遵循干预,面对面咨询,做好矫正性心理咨询。
在年龄、性别、学历、生活经历、心理问题等方面有一定相似性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性咨询。例如,如何与异性相处,减轻学习压力。
3.提高小学生对危机的认识和认知,提高学生抵御挫折能力的有效保证。帮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顺利度过危机。
一、是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二、是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感,有的学生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三、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扩展资料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面对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惑,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解决办法,有的是找朋友倾诉,有的借助于网络宣泄,还有一部分靠时间来冲淡这些困惑。高老师介绍说,从去年开始,90后学生陆续进入大学校园,他们遇到困扰时,更喜欢与心理咨询师聊聊。
据高老师介绍,人们对部分90后的印象是自私,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受不得半点委屈,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存在这些问题的90后更懂得保护自己,有任何心理困扰都会得到及时解决。
中国新闻网——调查:高校心理咨询6成为90后大一新生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2024年全国心理咨询师报名条件是什么呢
2024-7-14成都报考心理咨询师要求(成都心理咨询师证书怎么考取)
2024-7-142024年个人怎么报考心理咨询师证
2024-7-142024年初中学历可以考心理咨询师?不可以
2024-7-145、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特点(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
2024-7-14福建2024心理咨询师打印准考证时间上半年
2024-7-142024年心理咨询师证书教材推荐:最新版更新内容详解
2024-7-14二级心理咨询师需要怎么考-(心理咨询师考试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2024-7-1420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网站,让您轻松解决心理问题
2024-7-1413640953190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