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师>>正文

心理咨询效果表现(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大多忌讳看医生?)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心理咨询效果表现

网上有关“心理咨询效果表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大多忌讳看医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心理咨询效果表现

 当心理出现问题时,心理咨询是最好的解决途径,可是心理咨询的效果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心理咨询效果表现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某流派心理咨询专家,用了不到一小时的时间让一个顽皮、不爱念书的小孩痛哭流涕、答应父母不再捣乱,要当一个努力的小孩;也看过某位咨询师在上课过程用一个技巧,让原本咨询如何管好小孩的妈妈,反而承认自己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太多限制,进而痛哭流涕,并诉说要痛改前非;更甚者,还看过在微信群中聊上两句,即问诊开药,告诉微信另一头的求助者该如何如何。

 这种情境让我联想到在某些与认知、心灵激励的课程、以及一些在户外的企业团队训练营活动:当下激励人心、信誓旦旦,但离开那个情境,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又回到了原样,没有太多改变!

 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要改变一个人的心志并不是那么容易。

 俗语也说:孟母三迁,也显示了一个人的心志是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为什么上面这三个案例或网络上的流传都这么神呼?一次见效,好像人的情绪、心志是很容易改变?

 上述的三个例子就是典型的心理咨询?什么样的心理咨询状态更容易产生效果?心理咨询效果如何呈现?以下这篇文章将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观点。

 关于心理咨询的本质

 人本主义大师Rogers认为:

 心理咨询是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给予来访者一种安全感,使他自己可以从容地去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经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了的自己,作出统合。

 简单的说,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咨询师充当一面镜子,(引导)让来访者真正地看清自己

 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去产生自行改变的意愿(助其自助)

 依这样的观点,心理咨询是在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层面问题,不是解决具体问题。例如求助者的老公有小三,求助者悲愤交加,吃饭不香、喝茶无味,认为?我对老公那么忠贞,老公也必需对我忠贞?,则在与求助者协商资询目标的过程:

 可以做为咨询目标:改变求助者的认知、调整求助者的情绪状态

 不适合做为咨询目标:帮求助者抓小三、使求助者的老公回心转意、使求助者更有女人媚力以吸引老公回心转意

 另外,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意谓着要改变求助者的认知、调整求助者情绪是需要时间、有一个过程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并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

 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意谓着求助者认知的改变、情绪的调整,是由求助者本身去发生,咨询师本身是一个引导者(一面镜子,引导、促使求助者探索自己;创造安全的感觉,产生自行改变的意愿)。所以如果某位咨询师告诉你可以在一、二次的咨询中帮你解决具体的问题,恐怕你找的是问题处理专家而不是心理咨询师。

 什么样的心理咨询状态更容易产生效果?

 国外学者曾对各心理咨询流派有效果的共同因素归纳出几个重要因素。

 第一,求助者的强烈求治的正确动机、积极态度,自己探索改变的信心和自觉性。Bergin、Lambert认为求助者要求咨询的动机、合作的态度、期望的程度、对咨询师的反应、悟性水平等,是影响咨询效果最大的变量。也就是说,求助者带着想解决问题的动机来求助效果将会最大,但如果带着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想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或是根本没有求助动机(被逼来的),咨询效果将会非常差。

 第二,咨询师本身的特征。E. Bourme 等人认为共情、不求报偿的热情及诚恳、丰富的理论基础、娴熟的咨询技巧对于能否取得积极的咨询效果是很重要的;S. Brook 对求助者的调查则表明,咨询师的善解人意、接纳人、尊重人、鼓励人,乐于助人、令人信赖对求助者很有帮助,相对于此,技术手段就显得次要。简单的说就是具有尊重、热情、共情、真诚、积极关注的咨询师,更容易协助求助者建立一个释放压力的空间、协助求助者去探索深层的自我。

 第三,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A. Storr 把这种关系称之为?人际交往的专业?关系。在现实环境中,有可能产生三种咨询师对求助者不匹配的情况,从而使得咨询效果不佳或没有效果:

 欠缺型:咨询师受训重点与擅长内容有所不同,因此对某类问题可能不擅长、不懂;人员搭配也很重要,年轻咨询师去咨询老年夫妻间的矛盾或许不如一位有阅历的中老年咨询师可靠

 忌讳型:咨询师价值观、情感方式上可能对某些求助者、某些咨询内容有一定的敏感、偏见和忌讳(例如对性十分谨慎的咨询师不适合处理对性开放的求助者)

 冲突型:咨询师与求助者在个性上存在某种不协调,甚至明显冲突;或是有些求助者对咨询师所信奉的某种理论方法持不信任态度

 第四,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B.D. Beitman 认为最重要的并不在于如何精准无误的发现求助者的问题,而是如何对问题作合乎逻辑的.解释。Pygmalion Effect指出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第五,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最适合的处理的心理问题不一样,没有哪一个流派可以通吃、最适用于所有的心理问题。Luborsky等人曾回顾大量已发表的文献,结果发现所有的流派都能起作用,但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所体现的作用不同。

 第六,咨询师能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一切咨询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启发求助者的主宰意识和激发应变能力,大多数学派都承认这是一个基本要领。

 心理咨询的伪效果?

 心理咨询的效果仍然很难用科学来证明,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如同医院的治疗,同样存有安慰剂效应。

 Beecher是一个二战时战场上的麻醉师。由于战斗中镇痛剂用完,护士只能告诉伤兵给他们注射的是强力镇痛剂(但实际注射的是盐水)。让Beecher震惊的是,注射盐水后,伤兵居然真的停止了哀嚎,疼痛止住了!Beecher战后回到美国哈佛,开始了一系列新的测试药物疗效的实验并发表了著名的论文?The Powerful Placebo?,描述了数十个常规药物的效果其实来自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指出: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从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

 从心理学角度推论,安慰剂本身可能是无效的,但求助者期望效应与制约反应会造成安慰剂看起来有效果的表面现象。以下这两类型的人,是容易产生安慰剂效应的人群:

 容易受暗示的人群,这些个体的人格特点包括喜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喜欢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

 容易受暗示的心理疾病,如癔症、强迫症、一些恐怖症、焦虑证、疑病证和神经质

 心理咨询效果如何呈现

 心理咨询效果的呈现,大都从求助者认知的改变开始,即最终是以改变对世界的态度呈现。社会心理学家H.C.Kelman提出的价值内化的三个阶段:

 顺从:当求助者意识到自己或许有问题,为了表现得不那么异常,会顺从心理咨询师的某些道理而生活

 认同:似乎掌握了个道理时,求助者觉得好像是那么回事。从逻辑上讲,求助者认同了这个道理并决心去实践,但整个过去经验体系及庞大的潜意识系统并不认同,所以在执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挑战,这些挑战与过去经验体系是冲突的,所以本能的就会选择听从经验的指挥自动化反应(回到以前的状态或认知)。然后意识的部分又反过来指责自己:我痛苦,是因为我没做好,我没实践这些道理

 内化:让求助者整个人、整颗心、整个系统都认同这些道理,让它替代过去经验,完成价值观的换血

 从这个角度来看,咨询效果是个螺旋向上的过程。螺旋向上就是在你接受到新认知,你以为进步了10步,你在一小段时间内感觉非常良好、完全按照新认知的模式来形式,但那都是个表像,是因为认同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强制执行,并不是内化。内化需要你经历了混乱和新的整合才能完成,而在这两个阶段里,旧有的经验就会把你拉回9步,于是你会有种感觉:没什么用,又回去了。这个回去是跟你接受完新的刺激的那段时间比,但是,跟你旧有的现状比,你还是有所进步的。

 心理咨询效果的呈现,更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咨询师能够帮助求助者实现一个小的行动的改变,然后发生就会开始像滚雪球一样的滚动起来,至于后面滚动有多大、滚动有多久,就要看很多因素的影响。

;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大多忌讳看医生?

咨询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心理科学。咨询心理学是运用面谈技艺来影响来访者的思维方式和人际状态与行为状态的一支心理学科。这是世界心理学界对心理咨询的定义共性程度比较高的表述。这样的面谈自然不是一般的对话,它需要研习和掌握一定的原则、程序和基本技术。

一个完整的心理咨询通常都会有如下五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建立关系

这里的“关系”指的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一次心理咨询是否能够成功,能否建立合适的咨访关系往往是一个关键因素。假如两人之间原来就存在着另外的亲密关系,如家人关系,恋爱人关系和上下级的关系等。他们之间就不适合发生心理咨询关系。

一次心理咨询是否能够成功,能否建立合适的咨访关系往往是一个关键因素。美国前咨询心理协会主席loretta Bradley(2003)对关系心理咨询能否成功的四个因素作了研究,她列出的四个因素分别为:咨访关系、当事人所拥有的支持系统、当事人想改变的愿望以及咨询技巧。她认为咨 访关系是最重要的。她曾论述“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四大因素”:咨访关系40%,支持系统30%,改变期望15%,咨询技巧15%。

而能否建立高质量的咨访关系,最根本的因素不是在于怎么坐,怎么说,怎么问,而是在于能否实实在在地让当事人感觉到,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困扰被解决了,自己恢复了正常,获得了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的人格魅力对当事人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咨访关系的建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诚实、正直、勇敢、勤奋、豁达和睿智等。咨询师自身的这些品质是刺激来访者形成积极心理的重要因素。“治疗师不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和技术员,而是一个对来访者来说完全是充满吃力的伴侣和走向新生活的引人模仿的典范(巴肯托,1987)

当然,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一些形体细节,也影响着咨访关系的建立。在世界心理学界流传比较广的SOLER SKILL(SOLER技术),就是对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自我形态的具体要求。“SOLER”是五项要求中每项要求的一个重要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的缩写。

(S)直面来访者(face the nisitor squarely)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和来访者所坐的椅子可以是面对面地摆放,也可以成直角摆放,但是,咨询师的坐姿最好能够正面对着来访者,所以两人的椅子如果成直角摆放,咨询师也最好能够侧转一些身子,正面相对来访者。当然,有人担心,这样坐着,可能会让来访者有压迫感,不利于来访者形成适当的放松状态。这个担心是有道理的,在整个咨询过程中,让来访者有一种安全舒适和放松的感觉,有利于取得咨询效果。但是让来访者产生压迫感的不是因为怎么坐,而常常是因为咨询师的言语表达方式有所不当。许多比较资深的心理咨询师都有一种感觉,让自己的身体正面相对来访者(距离适当,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更加能够表示对来访者的一种真诚和对整个咨询过程的全神贯注。而这个效果往往是心理咨询师应该追求的。

(0)开放的身姿(opened posture)

咨询师在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始终应该保持着的一种感觉,就是要整个儿地接纳面前这位来访者,同感这位来访者。所以咨询师的身姿,往往是一种很自然的开放的姿势。这时候的咨询师不应做出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者是用一只手搂住另外一只手的上臂,护住自己胸部姿势。因为那种姿势表示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抗阻和对面前这个人的排斥。对心理咨询师来说,这是相当忌讳的。

(L)适当前倾(lean forward)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相当需要积极地关注来访者,努力同感来访者的内心感受,这时候咨询师坐着的身姿往往会稍稍有些前倾。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假如咨询师的坐姿时不时地适当前倾,有助于表示对来访者的积极关注。这种效果是成功的心理咨询所必须的。

当然,咨询师身姿的前倾,很容易导致腰部肌肉的疲劳。尤其是职业心理咨询师,也非常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比较合适的坐法是这样的:咨询师坐的时候,要把整张椅子坐满,也就是臀部坐到椅子的根部,这样咨询师就比较不容易感觉疲劳。而且咨询师把整张椅子坐满,也容易给来访者一种踏实的感觉,觉得面前的这位咨询师是完完全全地准备好要花时间陪伴自己的。假如咨询师椅子只坐一半,甚至坐到椅子边沿,容易让人感到,这个人随时想要离开,这会导致对方形成焦虑。

(E)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

咨询师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往往是怀着一种真诚、同感、探究的心态,坦然地看着来访者的眼睛,尤其是当来访者想要对咨询师表达什么似乎很难表达的意思的时候。咨询师与来访者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有助于咨询师更好地了解来访者,同时也有助于让来访者感知咨询师的真诚和一种专业的自信。这样的效果紧密联系着心理咨询的成功与否。

国内有些人员认为,在心理咨询的时候,不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而是看着对方的额角、衣领、第二粒纽扣等,理由是避免让来访者有威迫感、局促感。这种说法已经流传得相当广泛。其实,在欧美,包括在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心理咨询界都强调在咨询的时候,咨询师要和来访者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国内有关避免目光接触的说法,据美国一位资深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分析,可能因为咨询心理学在中国大陆兴起的时间毕竟还比较短,有些咨询师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感觉目光接触使对方有局促感、焦虑感,其实是咨询师自身由于经验不够而产生的自我焦虑的一种投射。

当然,我们在强调“保持良好目光接触”的时候,不会有人理解为直直地瞪着来访者。另外,还应该讲清楚一个情况,许多来访者在咨询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种“宣泄”现象,会流眼泪。一个人一旦流泪,多半会伴随有鼻涕流淌。每每到了这种时候,咨询师一般会故意把目光移开一会,这时候就不要不仔细地看着对方了。而当来访者处理完了,重新仰起脸要叙说的时候,咨询师再回过脸来,好好地看着来访者。

(R)自然放松

在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能否做到自然放松,往往关系着来访者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关系着最后的咨询效果。难怪世界咨询心理学界会把“自然放松”视为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一项要求。

常常让新学心理咨询的人员感到为难的是,自己毕竟刚刚开始做心理咨询,多少总有些紧张和不够自然。这是很容易理解。其实,咨询师首先应该设法让自己感到充分自信,然后就容易做到自然放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咨询师可以给自己作一些认知调整,来改变自己的感受。一旦咨询师坐在来访者跟前,就应该满脑子想着的是“我此时此刻是真心想帮助面前这位来访者的!”一位咨询师,哪怕是新手,也完全可以把自信建立在这样的念头上面。

上面介绍了心理咨询的第一个步骤,建立关系的意义以及一些具体做法。在美国一些超市的付费处,常常可以看到一种为普通市民提供的小册子,有的就是教市民如何去寻找适合你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几乎在这类小册子的第一页都会有这样的提醒:假如你在一个心理咨询师面前坐下来,十分钟过后你还没有感觉到舒服自在,你就应该站起来走人了。这样的提醒,对专业心理咨询师来说,也就意味着我们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在这十分钟内,必须要让来访者对由我们提供的咨询环境和我们咨询师本人感觉自在。

第个二步骤:探讨问题

大约有70%的来访者在咨询师面前一坐下来,能够说出来的问题不是其真正的困扰和焦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两类:

一类原因是来访者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总觉得最近很不爽,一团糟,很难受等。如一个高三的女生陈述:她的睡眠极其不好,和妈妈关系非常糟糕,离高考的时间又越来越近,已经不到一个月了,感觉自己简直要发疯了。一个大四男生的陈述:最近,女朋友和他分手了,同寝室甚至隔壁寝室的同学老是乱拿他的东西,爸爸妈妈不停地吵架,好不容易通过几乎半年的实习争取到的一份工作,又被人家开后门挖掉了。他觉得自己最近特别烦躁,特别容易发火。

心理咨询的功能就是在咨询师的作用下,使来访者的情绪逐渐平静,理智程度提高,看清自己最近究竟有哪些困扰,尤其争取能够看清楚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因为有些问题是其他问题派生出来的。在心理咨询的这个步骤里,通常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元问题”,也就是导致其他问题的问题,这个问题往往是来访者在这段时期里所面临的根本问题。

第二类原因是来访者出于各种各样的顾虑,无法一下子说出自己的问题。有个初中男生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家的窗口伸着一根粗粗的竹竿,这个梦很清晰。第二天,他在网上居然看见一篇文章,解释这样的梦说明了性欲旺盛。后来他了现自己真的在课堂上有时候生殖器官也会勃起,甚至在操场上,在商店里也会无法控制地勃起。他感到十分窘迫。但是他来做咨询的时候,一坐下来谈的问题是:自己感到很不舒服,不知怎么回事,似乎也没有好朋友,爸爸妈妈也根本没有时间能够和他从下来谈谈,一些同学又老是要取笑他,等等。缺乏经验的咨询师往往就会聚焦在来访者的同学关系上,或者是如何与父母沟通上。

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遇到这类来访者的可能性还相当高。难怪心理咨询界特别强调咨询师要努力与来访者建立好关系,尽快让来访者消除顾虑,感到自在。一旦感觉来访者有些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或者在句斟字酌的时候,咨询师常常会用平和的语气告知来访者:这里是做心理咨询的场所。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会对来访者所说的事情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注:除非来访者有危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可能性,咨询师必须向有关人员及时报告)。假如咨访关系建立得比较好,来访者能够消除各种顾虑,直到鼓起勇气把自己真正的困扰说了出来,按照咨询心理学的说法,这个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的可能性就充分具备了。

在探讨问题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具体的技术要求,即不能用心理咨询工作者自己对来访者在描述自己的问题时所用的词的理解来理解来访者的情况。如来访者说:“我最近一到学校就特焦虑。“心理咨询工作者就不能用我们对焦虑的理解来理解来访者目前的状况。心理咨询师接下去通常会问两类问题:一类是具体症状:“你能否描述一下怎么焦虑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另外一类是请来访者解释一个概念:“你说你‘特焦虑’。你是怎么理解‘焦虑’这两上字的?”这一技术能够避免心理咨询师误解来访者的问题,也有助于来访者更加清晰地感知到自己面临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困扰。这些效果都是心理咨询第二步骤“探讨问题”所要追求的。

在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有时候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来访者年纪比较小,自己的感受或者表达有着局限,这确实会给探讨问题带来一些困难。另外,有些来访者虽然能够很好地描述自己的问题,但是按照现代认知心理治疗的理论,有些表层的心理问题是受着一个人深层的不够健康的认知模式所制约的。这些深层的认知模式具体指的是这个人的信念、假设和认知图式等。这些因素虽然在影响着来访者的日常心理过程,但往往是来访者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所以现代咨询心理学界也就会借助于一些具体方法,如沙盘游戏、绘画、手工制作,甚至心理评估等手段,来更好地发现的探讨当事人的问题。

第三个步骤:确定目标

许多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刚刚开始学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很受挫,觉得自己做得一点都没有效果。其实,在好多时候,咨询的效果已经开始有了,咨询师居然没有意识到。这是十分有意思的现象。问题出在哪呢?是心理咨询工作者没有好好领会心理咨询的第三个步骤:要会确定目标。初学心理咨询者往往会在下意识里面,觉得通过自己的咨询,这个来访者就应该像正常人那样健康,所有的问题刹那间全部都解决了,否则,就会觉得自己很受挫,很没有能力。

其实,假如用初学者下意识中的衡量标准,似乎一下子来访者所有的问题应该全部解决,几乎天下没有一个心理咨询师能够达到。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常常擅长运用的一个技巧就是确定目标,或者说得形象一点,就是会把来访者的困扰切成一个个可以一步一步地来加以解决的具体目标。

在欧洲或美国,通常一次的心理咨询的时间是50分钟,所以,当有人说去做一次心理咨询,其同义词就是去做50分钟心理咨询。甚至,有人已经简单地称之为:“我需要一个50分钟。”意思就是我需要做一次心理咨询。在我国,许多心理咨询师做一次咨询的时间也大约一个小时,一般很少超过一个半小时。

既然一次心理咨询有固定的时间,所以一次咨询也很难解决来访者的所有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师要善于聚焦目标,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争取把目标分切得越具体越好。譬如前面提到的那个高三女生,在确定咨询目标的时候,完全可以先确定为:“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你所提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好吗?”一旦来访者清晰地意识到了高考焦虑是“元问题”,就可以说明心理咨询开始起作用了。让来访者包括咨询师都意识到这样的效果(哪怕是微小的效果),有助于咨访双方对心理咨询建立起信心,自然也有助于比较好建立起咨访关系。前面提到过,建立良好咨访关系最有效的措施,是让来访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心理咨询的效果要。

在一次心理咨询中,究竟应该聚焦在哪个问题上,最后的决定人是来访者。咨询师可以影响来访者,甚至向来访者作建议,但是不能免费来访者。如果来访者一定要聚焦某个问题,先谈某个问题,很可能这样的现象底下埋伏着其它什么原因,所以,一般的心理咨询师都会答应来访者的要求,先聚焦在来访者急着要谈的问题上。

第四个步骤: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狭义地理解,往往指的就是第四步骤:解决问题。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究竟如何解决,整个咨询心理学界一直在苦苦地探索。据有人在九十年代的粗略统计,全世界已有的公开发表过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已经有420种左右,公认的有四种: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行为心理治疗、人本心理治疗和认知心理治疗。不过,假如要去问一个资深的心理咨询师通常用什么理论和方法,往往听见的回答是“我用了整合的方法。”

对新学心理咨询的人员来说,一开始尽量对心理咨询形成一个比较正确的感觉,是十分重要的。人本心理咨询理论的创立人卡尔·罗杰斯在他的晚年曾经说过一段话,对初学者理解心理咨询帮助很大。他说:“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形容我自己所发生的变化: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面对来访者我就会急急地思索:我该怎么治疗、帮助或改变这个人?现在,我面对着来访者,则会自然而然地关注于:我该怎样来提供一种关系,形成一种氛围,以使这相人可以借助于这种关系和氛围,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个人成长。

人本心理治疗理论的创立人卡尔.罗杰斯在他的晚年曾经说过一段话,对初学者理解心理咨询帮助很大。他说:“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形容我自己所发生的变化: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面对来访得我会急急地思索:我该怎样治疗、帮助或改变这个人?现在,我面对着来访者,则会自然而然地关注于:我该怎样来提供一种关系、形成一种氛围,以使这个人可以借助于这种关系和氛围,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个人成长。”

第五个步骤:延续性结束

一旦设定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心理咨询师就应该果断地中止心理咨询,结束咨访关系。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通常是心理咨询师首先提出来。

许多有着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往往在他们的生活中是缺乏心理咨询师所能够提供的那种人际情境的。在他(她)们的生活中一般没有人能够像咨询师那样地关注他们、倾听他们、理解他们。有的来访者会特别向往这种被关注、被理解的感觉,他们找心理咨询师,居然就是为了追求这种被关注、被理解的感觉。所以社会上俗称,有些人做心理咨询会“上瘾”。这样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咨询心理学界把咨询师能够果断地中止咨访关系也作为一项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提出来。

咨询师在结束咨访关系的时候,可以给来访者一些积极的反馈,告诉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他(她)发生的变化和成长,也可以用相关心理学知识为背景,告知当事人在他(她)的人格中所蕴涵的积极成分,以对来访者形成积极暗示。这里的技术要求是,同词尽量比较客观,以避免给来访者一种咨询师在故意夸奖他的感觉。

有些来访者在结束咨访关系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此时,咨询师适当地给来访者一些积极的反馈有助于避免这种现象。另外,心理咨询师通常还会对来访者表示,以后有什么心理问题,欢迎你随时再来预约咨询。曾经有人提问,咨询师能否对来访者说“欢迎再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提问者在下意识中将心理咨询等同于医院里医生的看病治疗了。医生当然不能对病人说“欢迎你下次再来开刀”,但是心理咨询在结束的时候,咨询师还是要对来访者表示,你没有被遗弃,欢迎你下次再来。这样说也是对一般来访者很容易有的某种希望与咨询师保持联系的习惯性感觉的尊重。

另外,心理咨询结束的时候,有些心理咨询师还会特地就来访者的情况,在经得来访者同意以后,给来访者扶持系统中的主要人物做一些反馈。尤其是一些青少年来访者,咨询师一般都会对其老师或家长做一个积极反馈。反馈的内容是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的进步与成长以及今后学校或家庭如何对该青少年来访者进行教育的积极的建议等。

这个问题很好,有统计资料表明:罹患抑郁症的患者其“就诊率”不到发病人数的10%。

也就是说,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因忌讳看医生而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病耻感

很多人把自己罹患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看做是“见不得人”或是丢脸的事,害怕别人的议论和耻笑。而身体上哪怕是小小的感冒,也不会讳疾忌医;

2.对自己的疾病没有信心

由于抑郁症患一旦患病后非常痛苦,感觉自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整个人“不在状态”,很多人不相信自己的病可以治好,尤其是重度抑郁症患者,由于其悲观厌世,生不如死,度日如年,一心想着自杀,甚至一天到晚想着如何去死,根本就拒绝看病和就医;

3.以前看过,但很失望

很多抑郁症患者得病后不去看医生,而是“有病乱投医”:

有的以为是“邪病”,找一些算命的江湖骗子去看,劳民伤财;

还有的人去看所谓的“心理咨询师”,结果也花了很多钱,没有什么效果;

还有的人迷信中医中药,往往也让患者失望;

4.家属不理解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由于家属没有知识和文化对抑郁症患者冷嘲热讽,甚至大打出手,以为患者是在装病,导致病人自杀的悲剧;

5.科普不到位

很多抑郁症患者连自己都不懂得什么是抑郁症,可见我们专业的临床心理工作者在科普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这也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每次开全国理事会都特别强调做好心理 健康 科普工作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大多忌讳看医生?

对于心理疾病,我国自古就有忌讳的观念,怕别人知道,笑话,看不起,但随着时间推移,有这种忌讳心理的人逐渐减少,现在这不是不看医生的主要原因。这里说的医生,一般指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现在的著名心理医院,每天的门诊量很大,说明很多人还是急于想康复,并不在意别的。有很多qq群,微信群,还有其他的心理问题平台,每天有很多人交流,探讨症状等,并看不出忌讳。

有的人不认为自己的抑郁症是病,认为医生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去了也白去,拒绝看医生。

还有的是看过,感觉没效果,就不相信了,这种情况青少年比较多。

现在的抑郁症患者很多,尤其是青少年发病率越来越高,如果不普及正确的康复知识,高效的调整方法,很多人得不到解决,会造成很多人一辈子不能康复。

抑郁症初期,根本不会认识到自己是抑郁症,只是对很多事不感兴趣,情绪低落或异常,首先想到的就是从身边的人的反应中获取自身状态的定位,而身边基本上不会有人告诉你:你这是抑郁症啊,要去看医生啊。所以怎么会想到要去看医生?等到自己发现自己完全不对劲了,这时候懒得去做什么事,已经成了日常中最重要的一环,更别指望会去看医生了。被熟人架着去看医生的可能是有,但是首先熟人会不会认同这种病症,会不会认为就是个人心态问题(比如说很多人很讨厌的矫情),其次就算真的架着患者去面对医生,患者的“懒”仍然会让医生有所确诊而无能为力,只能开点药,做些基础的心理疏导。所以很多经历过这些程序后,觉得看医生没用,就买点对应的药吃吃能睡着就算了,所以也不愿意去看医生。假如病情发展到严重的程度,早已无力回天,医生只能尽人事而已,那时候别说患者自身,连亲人都会认为医疗无效,更不会要求去看医生了。最后,剩下一种人,明确知道自己是“抑郁症”,但不会去看医生,从各种渠道搞到证明,花点钱买点药,舒舒服服过着自己的生活,不需要与外界沟通,不需要在意他人看法,更不用从医生那里得到什么建议,干啥要去看医生?看医生能比自己每天舒舒服服睡到10点起床,玩手机 游戏 刷抖音微博到半夜两三点更有意义吗?

因为怕难为情,也就是大家说的害羞。

如果不怕难为情,原因告诉其他人的话,又怎么会得忧郁症呢?

现在年轻人心里面有点点抑郁是正常的。虽然不知道你因为什么而抑郁,但是我还是建议有空就去 旅游 。

梦琴埃曾经说过:“ 美食 和 旅游 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的迷茫与绝望”。

以前我读书的时候一直都很迷茫,是因为我学习,是因为我父母要我学习,后面我发现学习不是为了其他人,所以我学习再也没有动力,而且我学习再好,也吸引不了我暗恋的女生,即使是上了大学,我也追不到我喜欢的女生,甚至我都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儿?前途一片迷茫,无论在感情,还是未来的工作上,我都没有一点自信。到最后,我想去完成小时候的梦想—— 旅游 ,所以我去了陕西,看了华清池,爬了骊山,见过烽火台,看了兵马俑,最后去爬了华山,走过长空栈道。当我站在山巅的时候,我想起了很多古诗词,也想起很多事,我突然发现我的人生有了意义,而且我发现我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不堪。

所以我建议你也可以去 旅游 ,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走出抑郁。

可能你会说没有时间,而且现在疫情的原因,不能去 旅游 ,那么我建议出去走一走,每天出去走1-2小时,享受一下美好的风景,听一听音乐,看一看自然风景,舒缓一下心情,也会有不同的心情。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整理心情,不管发生什么事,总会解决的。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是梦琴埃,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关于“心理咨询效果表现”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分享到: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2024年心理咨询师非专业报考条件

2024-7-18

心理咨询师的报名要求学历

2024-7-18

如何拒绝一个心理疾病患者的求助?(心理咨询十大理念(下))

2024-7-18

心理咨询师有前景吗

2024-7-18

总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恐惧心理怎么办?(心理咨询师成长必读书目)

2024-7-18

全国各地心理咨询师成绩查询入口

2024-7-18

心理咨询师证报名要求是什么

2024-7-18

陶老师心理辅导收费吗(陶思璇 简历)

2024-7-18

普通人可以做心理咨询师吗

2024-7-18
真题下载
请正确填写下列信息,以确保能够顺利领取全部资料!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