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师>>正文

如何理解价值中立(心理咨询论文3000字怎么写)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如何理解价值中立

网上有关“如何理解价值中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心理咨询论文3000字怎么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内容提要从来访者中心疗法“价值中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来源来看,“价值中立”与来访者中心疗法理论的人性观、人格理论和治疗条件密切相关。它既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核心思想,也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操作技巧,贯穿于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始终。通过理解“价值中立”的来源和深刻含义,把握其精神实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和操作技巧提供条件。

关键词来访者中心疗法/价值中立/咨询者/来访者

visitor-oriented therapy/value free/advice-seeker/visitor正 文近年来,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在我国的心理咨询实践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得到了许多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认同,在心理咨询实践中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背景是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强调个人存在的意义高于一切,主张个人奋斗、个人表现、个人完善,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主张人际合作有相悖之处,尤其是来访者中心疗法坚持的对来访者“不判断、不指导、不主动”的原则(我们把它理解为“价值中立”),在心理咨询实践中与我国强调价值引导发生了冲突,许多心理咨询工作者对此提出了质疑,甚至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为了更好地吸纳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精华,使之本土化,本文就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来源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价值中立”在个人中心疗法中所起的作用,更客观地看待价值中立的原则。

一、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价值中立”实践概略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与咨询方法,他的主要观点是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如果个体的某些经验与其自我结构出现不和谐,即个体对自己经验的知觉出现歪曲或否认,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者阻碍,那么,就会表现出心理病态或适应困难。他认为只要给来访者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给来访者无条件积极关注,他们自己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成为完善功能的人。他强调来访者与咨询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因此,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建被人们认为是一次心理疗法的革命――从技术性的治疗转到注重人际关系。

在咨询实践中,他强调对来访者的非指导性,要求咨询者对来访者提出的疑问,坚持中立,不给予直接回答,也不给予任何规劝,而是让来访者自主决策。他主张将最基本的责任放在来访者身上,而咨询者处于被动境地,只作为跟随者。用罗杰斯自己的话说:“我是跟着他的思路而不是我的思路走。我仅仅在听,而不是诱导他去接受我的先入之见。”[1](p121)这就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主旨所在。在他后来的研究中又完成了心理疗法从技术到人际关系的转变。在“来访者中心疗法”中,罗杰斯不再将前来咨询的人看做患者,即拥有病态心理的人,而是将其视为与我们没有什么区别的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咨询者与来访者的关系就是纯正的人与人的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从而让来访者在与人的相处中寻求到心理的最佳状态,体会生命的意义。这种疗法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人际关系哲学。正如罗杰斯自己所言:“我开创的不是一种新的方法论,而是关于生活和人与人关系的一套独特的哲学观。”[1](p123)。他认为人都有能力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进,心理咨询的目的,不在于操纵一个人的外界环境或其消极被动的人格,而在于协助来访者自省自悟,充分发挥其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来访者中心疗法强调建立具有治疗作用的咨询关系,以真诚、尊重和理解为基本条件。罗杰斯认为,当这种关系存在时,个人对自我的治疗就会发生作用,而其在行为和人格上的积极变化也会随之出现。所以,咨询者应该与来访者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这样可以使来访者处于主动地位,学会独立决策;在操作技巧上,来访者中心疗法反对操纵或支配来访者,主张在谈话中采取不指责、不评价、不干涉的方式,鼓励来访者言尽其意,直抒己见,以创造一种充满真诚、温暖和信任的气氛,使来访者无忧无虑地开放自我。因此,罗杰斯所倡导的来访者中心疗法本质上是一种非指导性心理咨询模式。

二、来访者中心疗法“价值中立”的思想基础

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人性观、人格理论和治疗条件。而价值中立的原则与这三部分密切相关。

(一)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人性观”与“价值中立”

来访者中心疗法,强调在咨询过程中不判断、不指示、不主动,来源于罗杰斯的“人性观”。在“人性观”上,罗杰斯认为人的天性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向善的。它假设一个重要动机,被称之为“实现趋向”(actualizing tendency)。罗杰斯认为,人类,也包括一切其他有生命的有机体,都具有求生、发展和增强自身的天赋需要。实现趋向是存在于每个人生命中的驱动力量,它使个体变得更具差异性、更独特、更有社会责任。他强调指出:“我不赞同那种认为人是非理性的动物,对他的各种动力,如果不控制,就会导致自身和他人毁灭的普遍流行的观点。人的行为是一种理性很强的、敏锐的、有条不紊,而又具有复杂性,并推动了它的机体奋力获取目的的活动”[2](p404)。他相信人是向善的,所以不需要控制。人类个体对自己的体验或者经验,有一种天生、内在的机制或者手段,罗杰斯把这种手段称为“机体评估过程”(organism valuing process),机体评估过程作为一种反馈系统,它使个体能调节自己的经验,朝向实现化倾向,达到维持、增长、完善和发挥生命潜力的目的。个体的发展,不必向外求诸权威、规范等等。如果个体依据“机体评估过程”对经验进行处理,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行为,这些行为就是亲社会的、建设性的而不是相反。在他看来,“来访者中心疗法”所接触到的人群也具有这种人类的本性。他说:“我觉得我的工作中最有意义和最受鼓舞的部分之一,就是研究这类人,发现那种与我们所有人一样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强有力的、积极向上的倾向。”[3](p27)

罗杰斯也注意到个体有时会按照不适当的方式去行动。但是,他认为,这些行动是不符合人性的,是由于对个体受到过多的限制而导致恐惧和防御引起的。“由于恐怖和防御,个体可能或者必定出现难以置信的残酷、令人毛骨悚然的毁灭、不成熟的、攻击的、反社会的和危害极大的方式来行动。”[3](p49)他认为如果解除了对个体的各种限制和压抑,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个体有能力使自己调整并恢复到协调状态。从此出发,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价值中立”就不言而喻了。

(二)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人格理论”与“价值中立”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的核心是经验(experience)和自我构造(self-structure),即自我概念。而心理失调产生的根源也就是自我概念与实际上的经验的分歧,而分歧的产生是源于价值条件的建立,他认为价值条件是一切人出现适应不良问题的中心。

罗杰斯认为,在婴儿的发展过程中,其心理世界(他称为现象场)中有一部分关于自己的内容逐渐分化出来,成为自我。随着自我的形成,产生了关怀的需要,“关怀就是指受到那些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人的赞扬所产生的一种情感”[2](p408)。为了获得关怀,他们逐渐体验到获得关怀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被罗杰斯称之为“价值条件”(conditions of worth),只有个体的行为令“重要的人”满意时才会被关怀,而不能够令“重要的人”满意时将得不到关怀。通过反复体验这些价值条件,儿童把它们加以内化,从而把它们变成他们的自我结构中的一部分。一旦被内化,它们就成为指导儿童行为的“良心”和“超我”。不幸的是,当价值条件建立起来后,儿童对他们自身作出肯定的评估的惟一形式是按照他所内化的那些“重要的人”的价值观来行动。这时,儿童的行为不再受机体评估过程的指导,而是受他们环境中同关怀有关的各种条件的指导。罗杰斯指出:“在他的行为中逐渐地起指导作用的不是一种经验的保持或者增强有机体的程度,而是获得关怀的可能性。为了获得关怀,儿童内摄的那些他还不曾真正感知但却被当作自己的认识和价值观。然后他拒绝了解与这些内摄物相反的机体经验物。因而,他的自我概念就渗透了许多并非建立在他的经验中的真实自我基础上的虚伪的要素。”[4]每当在儿童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价值条件时,他们就可能被迫否认他们自己的经验评价而赞成某人的经验评价,最初的自我与机体经验的一致性被打破,导致了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异化,心理失调就产生了。

罗杰斯认为心理失调的产生根源,就是因为个体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怀,必须根据他人的意愿行动,并用他人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被迫否认自己的经验系统,从而导致自我与经验发生强烈冲突,使之失却了真实的自我。从这种观点出发,在心理咨询中坚守价值中立,将避免给来访者带来新的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冲突,以维护来访者的心理健康。

(三)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治疗条件”与“价值中立”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治疗条件”既是坚守“价值中立”的理论表述,也是在咨询中坚守“价值中立”的操作原则。它是建构在“人性观”和“人格理论”基础之上的,由于罗杰斯相信人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变化的巨大潜在能力,即个体的实现趋向。即使个体有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不一致而导致适应困难,也有能力自我调整并且恢复一致或者协调状态。罗杰斯认为个人中心疗法的目标在于启发和鼓励个体潜在能力的发挥,促进其成熟过程,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要使他们“变成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罗杰斯把咨询效果表述为:“他将以更为完整的形式在机体上还其原貌,这似乎就是治疗的实质。”[5]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开始剥下他们应付生活的各种虚伪的外表、假面具和各种角色。他仿佛在努力发现一些更基本的东西,一些对他自身更真实的东西。”[3](p109)罗杰斯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的治疗条件是坦诚(genuineness)、无条件关怀(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以及情感移入地理解(empathic understanding)。在治疗条件中,无条件关怀是“价值中立”的直接体现,是心理治疗的一个基本的有机构成部分。它意味着在咨询的每一个时刻,咨询者都需要乐意接受来访者可能会有的混乱、恐惧、愤怒、蔑视、痛苦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情感,即对来访者的积极态度。这种关注没有任何先决条件,而且也不管来访者的情感正确与否和合适与否。这种态度向来访者传达的信息是,咨询者乐于接受他们此时此地的真实自我,“如果个体体验的只是无条件关怀,那么就不会形成价值条件,自尊将也是无条件的,关怀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是不会同机体评估过程相矛盾的,因而个体就不断获得心理上的调节,成为完善功能的人。”[6]因此,来访者中心疗法在操作方法上,它基本上否定了咨询者的权威与主导作用,当然也否定了对来访者的价值引导,要求咨询者给来访者极大限度地提供自由表现自己的态度、情感的宽容的气氛,充分尊重来访者的个性与自主能力,让个体自由地按照他们自己的情感和感觉来行动,以最大的限度克制使用提问、诊断、批评、解释、忠告、暗示、规劝、说服等手段,对来访者提出的疑问坚守中立,不予直接回答。鼓励来访者独立地、自发地认识其当前的心理困惑与烦恼,并寻求自救良方,“当来访者按照他们机体评估过程而不是按照价值条件评价他们的体验时,治疗就获得成功。”[2](p417)因此,治疗条件只有通过“价值中立”才能够得以实现。

由此可见,价值中立既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指导思想,也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操作技法,它贯穿于咨询过程的始终,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核心。在咨询实践中,运用“价值中立”对增强来访者的个人责任意识,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感,减少对咨询者的依赖是有积极作用的;对于那些存在各种价值条件冲突,背负着沉重价值道德包袱,远离了自己的本性,迷失了自我的个体,使他们在没有价值判断的条件下“忠实于自己”,尽可能地减少因防御和恐惧带来的心理压力,重新体现内心的自由与和谐,恢复心理健康,效果良好。但是,来访者中心疗法价值中立的原则也有其局限性。尤其在我国,由于文化的差异,来访者有很强的受暗示性,对咨询者的互动性期望很高,希望咨询者作为权威或者专家的角色出现,期待咨询者是生活的指导者、困难的帮助者、情感的同情者、问题的决策者。希望咨询者在谈话中采取主动的姿态并积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快捷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尽管如此,来访者中心疗法在咨询实践中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正如赫根汉(B.R.Hergenhahn)所评论的:“自弗洛伊德以来,没有一个人比罗杰斯对心理治疗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那积极的、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在教育、宗教和商业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它的广泛流传似乎有三种原因:(1)它的有效性;(2)掌握这种方法并不需要精神分析那样乏味的训练;(3)它对人生抱着积极的和乐观的态度。”[2](p430)

笔者认为,要真正理解和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就必须承认并掌握“价值中立”的原则和技巧,否则,就不可能对来访者中心疗法很好地实施。

心理咨询论文3000字怎么写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学生之间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中学生承受着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多重压力,根据调查,目前绝大多数中学生心理处在不健康或亚健康阶段。针对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出发,对现代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的有益探讨。

 关键词 竞争 压力 中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4)10-0033-0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每年为国内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支撑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的发展。长期以来,高中生教育一直是国家教育工作者培养的重点,他们是国家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优秀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然而,多年来,关注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

 当前,大部分高中生还没有完全建立或正确建立自己人生价值观,只局限于短期的目标,甚至往往把人生最终目标锁定在上大学上,认为上了大学就等于有了铁饭碗,无形中加大了精神压力。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学习竞争异常激烈,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三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

 高中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其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特别是在高中生复习冲刺阶段,即家与学校之间两点一线的学习阶段,同学往往淡化了同学之间的交往,在充满竞争的情况下,同学之间又因嫉妒而产生僵局。

 3.早恋问题的困扰

 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在一次对一所高中学校咨询调查中发现,早恋人数约占调查总数的1/7,有早恋症状,其主要表现为?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爱上了我的英语老师?,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4.自信心不足,消极自卑

 受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压力以及社会压力都异常严重。在这一阶段,如果他们缺乏正确的学习和心理引导,常因一次或多次考试失败对自己的智力或能力产生怀疑,挫伤奋斗意志,灰心丧气,自卑封闭,有的甚至在外界的不良影响下发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成规,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然而,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味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着他们,无论教育者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

 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中学生自由奔放的世界是令人惊叹的,但教育者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可能对此感到不安和无法容忍,还企图把自己的固定观念强加给学生,所以必然会形成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这种差距,从而造成学生的?反抗的萌芽?。

 那种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老师,是不可能理解在多样化社会中的学生的心理的。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会大环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里、网吧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因此,因加强教学人才的引进以及在职教师的培训,为高中素质教育教学提供新鲜血液。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因此,应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

 (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人格健全的自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文 思)

大心理论文3000字篇一

《谈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摘要: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时有报导,此外,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者也不在少数。

及早识别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有效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当前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

中图分类号:C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24)02-0146-03

一、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现状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伤害或者杀害他人等恶性事件时有报导,每每激起社会极大反响。此外,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者也不在少数。因此,及早识别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有效地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及时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当前摆在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于“如何理解价值中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分享到: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做个心理咨询师的前景怎么样

2024-8-3

初中毕业考心理咨询师

2024-8-3

潘小姐在昆山江南鹊桥婚恋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咨询。(昆山的社区矫正麻烦-)

2024-8-3

江西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5月20日

2024-8-3

怎么成为心理学大师,学历?(本科读精神病学可以做心理医生吗?)

2024-8-3

上海20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条件

2024-8-3

湛江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是什么?(湛江心理咨询师报考要什么条件?)

2024-8-3

2024内蒙古心理咨询师考试条件是什么

2024-8-3

2024年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疏导师

2024-8-3
真题下载
请正确填写下列信息,以确保能够顺利领取全部资料!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