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组织部主要是干什么的(心理咨询中的“边界”问题)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组织部主要是干什么的
网上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组织部主要是干什么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心理咨询中的“边界”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到底做什么?
你最有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做心理咨询。
与社会中其他咨询师相比,高校心理咨询师面对的来访者群体以及需要处理的问题相对比较集中。来访者大多是大学生,他们需要获得帮助的问题主要是:恋爱问题、人际交往、自我成长、情绪管理、学业压力、就业择业等方面(樊富珉 & 王建中,2024)。典型的例子有:
因为恋爱不顺产生各种不良情绪;
宿舍内不断的小摩擦累积引发较大的冲突;
“不到ddl不动手,快到ddl就焦虑”的拖延和时间管理问题;
因自己还没找到高薪、离家近、有户口的好工作而万分焦虑沮丧等等。
另外,高校心理咨询师还承担着教师、科研、行政等很多责任,所以也需要完成相应的工作。也就是说,除了做心理咨询,高校咨询师可能还需要做:
1. 心理健康教育
包括为在校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相关课程、进行讲座、开展有关活动(如,心理健康周)、指导学生组织(如心理社团)举办学生活动等等。其实,高校心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心理咨询,而很有可能是这一部分。
2. 日常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
新生心理健康评估(scl-90, 人格问卷等)、团体咨询、危机干预等任务也需要高校心理咨询师们来完成。
3. 为高校其他人员提供心理服务
当单位里的其他同事,如各院系教师、辅导员、行政工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时,咨询师们作为专业人员需要挺身而出。
4. 思想政治教育
考虑到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特色,高校咨询师的工作或多或少会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等。
(以上四方面的工作量可能依次递减)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了解了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各项工作职责,就来看看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我们整理信息后,把困难主要总结在:咨询中的伦理问题和客观外部条件两个方面。
1. 咨询中的伦理问题。
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师不可能完全脱离学校的要求而进行心理咨询,他们一方面要承担为学校监管学生的责任,另一方面要面对专业伦理规范的要求,咨询中出现伦理两难的境况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最多遇到的是保密问题。
心理咨询师的保密责任被称之为“神圣的责任”(毕玉芳,2024),可见保护来访者的隐私在心理咨询中是最最重要的原则。而出于监管义务,学校确实对于学生拥有知情权和监管权。
可以想象,当来访者的问题既适用保密原则,又属于学校的知情范围时,咨询师将很难把握保密的分寸:“该不该说?”“说多少?”“怎么说?”
尤其是,如果来访者危机情况不太确定(例如,未婚先孕、遭受性侵犯、谈论自杀等),咨询师将非常难以平衡咨询师对来访者、自己和学校的责任孰轻孰重(杨珍芝,2024)。
双重关系问题也常常出现。
日常教学活动中,高校心理咨询师是教师的角色,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很多学生。当他们教过的学生成为来访者时,就会遭遇双重关系的问题(毕玉芳,2024)。
咨询设置可能被打破。
一个真实的案例:危机干预中,学生以自身需要为由索要咨询师的私人电话。学生被救下了,但是由于其边缘性人格特质,总是在半夜给咨询师打电话倾诉(杨珍芝,2024)。
其他伦理困境还包括:咨询师的专业胜任能力问题、知情同意方面的问题等等。
2. 客观外部条件上的问题
除了咨询工作中的可能遇到的专业性问题,一些现实因素也很让人头疼。
例如,部分高校的心理相关工作可能比较表面化。真实情况可能是,具体的心理咨询服务并没有真正开展,咨询师也无法从事真正的心理咨询工作(安芹 & 贾晓明,2006)。
咨询师在高校属于相对边缘化的职位,晋升时的考核标准和晋升路径会比较模糊。较为普遍的情况是,咨询师身在高校这样的科研机构,晋升考核不可避免地与科研成果挂钩,寻求职位的晋升必须占用精力做科研、发表学术论文。
此外,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有很多人不够了解心理咨询,不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性,因此部分高校并不重视心理咨询服务的质量,在督导、培训、基本设施上给咨询师提供的资源不足,咨询师也缺乏同行的支持(安芹 & 贾晓明,2006)。
还有必然被关注的薪水问题。高校心理咨询师通常是教师岗或行政岗,领取的薪水与之对应,加上为校内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很有可能是免费的,收入水平将会与社会上的咨询师存在差距。
这些困难还能有解决的途径吗?
想象一下,如果你正面临这些一二三四五六…的困难,会茫然失措吗?会不会觉得很闹心,似乎是找不到出路了?那么此时此刻高校的咨询师们到底在如何工作呢?
我们整理了一些他们关于自己的工作的探讨。
首先,他们对于困境的普遍共识是,任何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越是复杂的情况,越需要兼顾各方(包括咨询师自己)的利益。
以保密难题为例,如果遇到了这类问题,最可能的情况是来访者的问题也许比较严重但又不明确,此时他们需要考量的利益方面包括(但不仅限于)(杨珍芝,2024):
来访者的安全,或ta未来的发展;
咨询师自身与来访者的咨访关系;与其他同事的合作关系;
咨询师自身的处境,包括在事件中的个人感受,个人的实际专业能力,能够承担多大的责任,个人生活受扰的程度等;
校方及其他部门(如,院系)的工作开展;如果出现危机,学校可能所面临的风险和损失。
在明确各方的利益后,他们会仔细考量如何做才能实现最小伤害,可能着手的方面包括(但不仅限于)(Barnett, 2024;杨珍芝, 2024):
与来访者建立信任关系。让来访者了解无论ta经历了多么痛苦、多么羞耻的事,咨询师都能接纳,都会陪ta讨论;
持续地评估风险。发现来访者可能存在危机时,除非判断需要立即打破保密去上报,他们会继续与来访者进行多次咨询,并使用一些心理测验,以继续判断危机是否可能解除;
查阅相关的伦理规范、法律条文、规章、行业规则等,明确自身行为的界限;
必要时寻求资深咨询师、伦理委员会或专业医生的帮助。这既是责任与风险的分担,也能借鉴多方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在不得已需要打破保密时:
尽量争取来访者的同意,对外尽量做到最大程度保护来访者隐私,并恰当地表现出对于心理工作专业性的坚持。例如,会告知辅导员:来访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如何,可能需要怎样的帮助,但涉及到隐私的方面,基于专业伦理的原因无法透露更多;
根据事件的发展,不断调整处理的策略。
面对困境,咨询师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在高校中普及心理咨询的知识,争取获得更多同事、领导对于这门专业的合理认识和理解。
另外,他们还在坚持学习,保持自我觉察,寻求督导等等,希望拓宽应对难题的思路。
总的来说,对于高校心理相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咨询师们首先会尊重既定的工作流程,然后在已有的框架下寻求更好的工作表现和专业进步。他们在努力地摸索石头过河。
也许仍在担忧中的你会觉得,这些解决办法与前面提到的所有困难相比,显得有些单薄。确实,高校心理咨询师前进的路上障碍重重。但这些困境,尤其是伦理困境,哪怕在心理咨询的行业发展水平很高的西方国家也始终存在,无法被完美解决。
值得庆幸的是,即使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高校心理咨询师仍然坚守着那些年轻的、敏感的灵魂,陪伴在那些脆弱和迷茫的时刻。
最后,回答题主的问题,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值得信任吗?我的回答是: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去相信。
心理咨询中的“边界”问题忙毕业论文的日子压力很大,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成效和认可,极其挫败,难得的北京蓝在我眼里都是雾蒙蒙。咨询中心突然说有我的快递,我不在中心做咨询也快一个月了,从来不寄东西到工作场合,拿到时有点蒙,拆开是一颗通透的麋鹿水晶球,底盘是放着“天空之城”的旋转木质音乐盒。我便知晓是来访者L寄的了。
在师大做实习心理咨询师,我接待的来访者有几十人,临近毕业我将咨询关系全结束掉,这对我来说相当不易。这个水晶球是来访者L在最后一次咨询中提到的,她认为水晶球是最美好的东西,她想留下最好的象征表达感激之情。根据行业伦理咨访关系不能在现实中维持,我看着她说,水晶球就当是我对你的陪伴,以后的日子里,遇到任何困难都能给你一份支持和力量,我希望你留下它。她点头答应了。
我回忆起当时的画面,再看着水晶球,低落的感觉瞬间放晴,让我在阴霾的日子了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动力,感到这份工作是有人惦念的。我无法再去问一问她的想法,因为这段咨询关系已经圆满的结束了。
做咨询是温暖的,也是不易的,脱离在咨询中的会谈,用更专业的视角进行分析。依据心理咨询理论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理论假设,也就是个案概念化,是咨询师最重要的能力。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双重视角,菲茨杰拉德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沉迷在豪宅中的派对,不醉不归;而他的另一半,却冷冷地站在窗外,派对背后所有的幻灭与失落。咨询师需要清晰的目光,身处咨询室中既要感受到情感,更需要背后的客观分析。
大部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是从公益咨询开始的,不收取任何费用,不接心理问题严重的来访者。我会碰到许多爱问问题的人,这些问题的背后,有他们各种想法。对想法的解读,也是对人格特征的诠释,他们隐藏着哪些没有吐露的秘密呢,下面是我在咨询中遇到的那些“为什么”和对其背后的解读。
1.反思
——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老师,我就是想问你,为什么这些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对发生过的一些事情,非常苦恼,有抱怨的情绪。这可能是他们对自我探索的开始,这时我会着重处理情绪部分,让他们抒发出内心的情绪,安静听他们表达,等平复以后,再继续讨论问题。
——对自身思考的方式,渴望获得知识和梳理
曾有个来访者拿着一本《少有人走的路》说:“老师,我看到这里面讲的例子和某些话跟我特别像,我觉得这就是我,你说我到底是不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我才变成现在这样?”。
?这类来访者往往对自己有一定的探索,也通过一些方式了解到心理学的知识,渴望对自身进一步的解读和成长。我会展开去讨论他认同书中的部分,再结合具体事件和他困惑的地方进行工作。
2.期望
——渴望权威的解读,依赖他人解决问题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咨询会提出这类的问题“老师,我的孩子总是不上课,你看他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怎么能让他去上学?”
寻求权威的解读一种是非理性的、盲目的,还有一种是理性的、愉悦的。心理咨询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建议,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金油,一味的渴望在咨询中解决问题,而不在现实中作出努力,这是很多人对咨询的误解,也表现出依赖别人解决问题的特性。对这类来访者一般会澄清心理咨询的作用,也鼓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作出改变。
——需要他人的肯定和支持
大部分来咨询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支持,这能让人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获得一个安全的基地去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3.试探
——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
“老师,我同学总是说我性格太内向,不跟别人接触,性格孤僻、怪异,你觉得我是这样吗?”
这类问题,一般涉及到外界对他们的评价,导致他们怀疑自身的性格和能力,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行动。对这类问题的探索,要着重来访者对自身的想法,我会问“他们这样说你,你是什么感受,你对自己是怎么想的呢?”去挖掘外界对他的影响到什么程度,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是如何的。
——操控咨询师和话题,或对咨询关系的不确定
我会遇到很多来访者,一进门就一直讲自己的事情,根本停不下来,并伴随许多无意义的问题。你去打断他,他还会接着去讲述。
这首先可能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模式的再现,这类人很可能习惯性想要控制整个谈话的节奏,也是对心理咨询不了解导致,在咨询中没有建立安全感,让他不能将自己的内心展现出来,而是用以往对他人的方式去对待咨询师。如果关系成熟,我会跟他探讨这个现象,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这样下去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咨询。
4.行动
——逃避行动,陷入行动困境
他们对问题可能有过许多的思考,但是一直在原地打转,不愿付出行动,当你提出一个建议的时候,他会说:“这我也考虑过,但是… …,您说我是不是应该这样做比较好?”。
这时候需要探索是什么阻碍了他的行动,困扰住他不能够向前走。挖掘内心的障碍深入去讨论,而不是跟着来访者的节奏进行。
这些是我在咨询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在咨询室中,这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对问题的分析和解读是咨询师的基本能力。从咨询师的角度来说,提问也是一门技术,提问题的方式是问题越具体,越能展现一个人的思考,太宽泛的问题只能得到一个宽泛的答案,如果从追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转而询问“我该做什么才能追寻自己人生的意义”这将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他人才能更好地进行帮助。 开放式的问题能让你获取更多信息,而封闭式的问题让谈论的话题更加聚焦,从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边界”一词的内涵积极丰富,生活中处处都可见。守住边界和不越界几乎存在于我们的每天的生活工作中。我对“边界“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是小学一年级于同桌的”三八线“。刚开始做咨询的头几年,对边界和设置的认识与感受不很清晰。随着见的个案越来越多,我对咨询当中涉及的边界问题有了更多体会。
咨访之间需不需要互通****,留什么****?
手机号、微信、微博、抖音等等,我们有很多社交方式。因为我在高校工作,大部分来访者都是通过官方公布的预约方式来咨询的。只有在来访有比较严重的心理危机时,我才会主动告知来访者我的私人手机号。我会跟来访者讨论什么时间、因为什么原因可以和我取得联系。我一般会拒绝加来访者的微信,我会和他讨论和解释这么做的理由:社交APP里有大量双方的私人生活,
校园里或其他公开场合碰面了,要主动打招呼吗?
一般我会在咨询当下和来访者讨论这个话题,尤其是我觉察到介特别意咨询信息泄露的来访者,我会主动提及,“如果校园里碰见我,你会怎么样?“,讨论后再遇见我们就会非常默契。如果还没来得及讨论,在公开场合遇见,我会把主动权交给来访者。来访者主动和我打招呼或者有意回避的时候,我会积极配合好。
来访者的礼物能不能收?
学生的淳朴、热情有时候真的很难抵挡,可是如果是来访者送礼跟普通学生就不能同日而语。刚入行时,没有经验,寒暑假结束开学,来访来见我的时候经常会带来一些特产。我见过小袋花茶,黑米,巧克力,盆栽,自家做的糯米团子,这些我都收过。现在回想,我也并没有觉得特别愧疚。在来访看来,这是对我助人的回馈,是一份情谊,若不收会让他们不安甚至不舒服。我专门为礼物的议题申请督导,督导师告诉我一个标准:不超过50元。随着我对咨询设置和边界的认识明晰以后,送礼的来访者少了很多。
有个特别的个案,她送的礼物是一间T恤,经过多个回合的沟通,我还是收下了。她把淘宝购买记录给我看,我看了价值65元。我给她也送了一套睡衣。她太需要我们的关系。她毕业后一直保持与我的沟通。现在是非常舒服的沟通状态。
能和来访者做朋友吗?不少来访者会要求大学毕业后可以加我微信,要称呼我“姐姐”,或者是“做朋友”,我大抵都是拒绝的。我跟来访者说,根据伦理守则,得在咨访关系结束5年后才能有咨访关系以外的关系。这样的规定与说辞他们并不买账,不过也敌不过我的坚持。我会给我的手机号,毕竟有手机号码就可以联系到我。
非工作时间的短信,电话怎么回应?
只要不是即刻的危机,我一般会在工作时间回复。总是即时的回应也是助长来访的不良移情,或是不合理的边界认识。
未尽议题,有待更新。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组织部主要是干什么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13640953190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