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30讲之“阻抗”(2024.12.4)(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阻抗?)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心理30讲之“阻抗”(2024.12.4)
网上有关“心理30讲之“阻抗”(2024.12.4)”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阻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咨询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共情能力—感受到、走进去、说出来。其生物学基础是“镜像神经元”。即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一个人不能理解另一个只有一个原因,你不是ta。
能力之二:识别依赖。
区分有了差异,只有差异才是信息。很多人跪着所以看到别人的伟大。这是严重的人格问题。
批判是对一个人最高的尊重。荣格就是对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批判成就了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的阅读都是误读。一切的阅读都是建立在批判基础上的误读。每个人眼里的《红楼梦》是不一样的。真理是构建的。这些都是用区分来获得信息。
一旦有了智慧就具有了慧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里的世界是一样的;天眼是专业眼睛,化学家看到了化学世界,物理家看的是物理世界;练习后有了慧眼;用慧眼看世界就具备了法眼;用法眼再观察世界就是佛眼。咨询师第一阶段就是看到相同,学定义、规则、流程、标准、技术等等是统一的。逐渐地,看到了不同,看到没有二个抑郁症是相同的。这就是慧眼看到的不同,一旦看到不同就会看到生活的五彩斑斓。正如那英唱到:给我给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心理学就是要达到具备慧眼的程度,能够区分不同。讲这些的目的就是将之前学的“立”‘’破”开。
沉默:自然型(没话说了)、冲突型(话不投机)、创造型(说的话引起他的反思——扩大自我意识,转移注意力)
移情:把过去移到现在。不能孤立地看待一件事情,它一定包含着过去记忆、现实的刺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合理情绪疗法:诊断、领悟、修通、再教育。)
‘’现在”是不存在的,听一个笑话笑了,是激活了过去的笑点,是活在记忆和对未来的展望之中。你生气与现在关系不大,是激活了过去。时间本身是不存在的,是构建的,是人类最大的幻觉。
依赖:心里助人是助人自助,不让对方依赖上自己。因为人人都有好为人师之心。不易觉察的依赖(“你帮我分析分析,我吃面条还是吃油条呢”)、阻抗形式(你让我写日记我完不成)、直接形式(你直接告诉我离还是不离)、间接依赖(选择形式)之所以分的如此细,就是为了区分开。区别就是智慧:愿上天赐予我一颗平静的心,让我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愿上天赐予我一颗勇敢的心,让我有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愿上天赐予我一颗智慧的心,让我能够分辨这两者.
阻抗:抽烟的人为什么戒不了——阻抗,知道(对健康有害)做不到。
程度阻抗(沉默——不说话、寡言——少说话、赘言——多说话),
内容阻抗:(理论交谈——理智化即无所不知,无意识中占有时间不想改变);情绪发泄(进门就哭诉宣泄情绪、而不陈述事实);讨论小事(讨论鸡毛蒜皮小事),假提问题(和咨询没关系的问题)
方式阻抗:思维内容(超价观念、妄想、强迫观念)和形式障碍(思维奔逸、破裂性思维、词语杂拌)——3乘3=9,2乘6=12,这背后是小九九(本质—规律—内容),只要背过小九九,任何算式(形式)都就会了。
(田忌赛马:用下等马对付上等马,上等马对付中等马,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结果二胜一败赢得高额赌注。马没变,思维变了。说的就是咨询思路,用来访思维永远解决不了来访者问题。)
心理外归因:一切都是别人的错,都是月亮惹的祸,回避从其自身角度加以认识,目的为了保护自己免于痛苦。——防御而心理咨询讲内归因是因为改变不了外边,改变的只能是自己。
攻击应对:向外,象征化。
适应—适应控制理论,初级控制,次级控制。
关系阻抗:不认真履行咨询师安排——迟到,解决办法是强化求助者动机;诱惑咨询师——(财、色。送礼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让受着产生内疚,内疚是一种社会情感(四个社会情感:内疚、焦虑、羞愧、嫉妒),一个人要想控制一个人,不是靠绳索和锁链,而是内疚。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目的是控制);控制话题(打断);最终暴露(最后几分钟涉及实质性问题)
阻抗是精神分析的名词,后现代已经不提。来自于成长的痛苦,建立新行为放下旧的行为。完成分离焦虑对安全感的挑战。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多么高要看能离开妈妈多么远。离开就是开始新行为激发新焦虑——另一种安全感。心理成长一定伴随痛苦。心理上叫成长,生理上叫成熟。成长一定是逆着走的。成长一定伴随痛苦,为了避开痛苦产生阻抗,人本能趋乐避苦。区别器质性还是是功能性非常重要。症状是对人体的保护——发烧、咳嗽。抑郁呢?唤起注意。症状本身是一次获益,症状造成失调行为是二级获益。如果一个孩子缺爱,在幼儿园肚子痛,第一次是偶然,被妈妈接回家,第二次又开始肚子痛,想妈妈时、想吃肯德基时等等,都是无意识阻抗。
阻抗企图掩盖更严重的问题。孩子玩手机、上网不是问题,问题是不愿意上学。
从六个维度评估:自评,功能恢复评估、他评、测量评估、咨询师评、改善程度评估
科学讲究评估。中医与西医最大区别就是没法评估。科学素养很重要的表达就是通过评估。
所说的人的成长就是理性与思维。咨询就是将感性放下,建立理性。咨询效果好不好的指标是有没有实现目标。说好的时候,要说出好在哪儿,就是依据。每次咨询做完要有评估的意识,意识比知识更重要。
转介:“你好——再见效应”,发现咨询师解决不了问题:安慰剂效应——至少30%是安慰起作用: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作为咨询师要记住的思维方式:好了与自己无关,坏了是自己的原因。咨询师永远不知道正确的化,一定要知道哪句话说错了。
各种心理咨询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关系(信则灵);强烈的动机、积极的态度;有一套共同认同的理论方法(如);咨询师本身特征如:共情能力;一切咨询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启发求助者的主宰意识和应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转介与匹配:选择适宜的求助者。视觉的适宜刺激380纳米—780纳米,即可见光。低于380是紫外线,高于780是红外线,我们看不到的,只能看到赤橙黄绿青蓝紫。
适宜的求助者具备以下八点:动机的正确、人格正常、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智力正常、年龄正常、内容合适。
转介:欠缺型(不擅长的类型)、忌讳型(可以尝试一下不行再转介)、冲突型。
转介后不应再与求助着联系,不应评价新咨询师。
心理咨询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关系。记录体现着咨询关系的职业性。每次记录和反思的习惯非常重要。缺少职业记录的咨询是不负责任的咨询。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就是在每次记录的实践中不断成长的。
记录就是强化记忆。记录时要用第一人称。
附录:职业理念三句话:求助者身体健康是否得到维护;咨询师的身心健康是否得到维护;是否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这是现代心理咨询最完美的解释定义。咨询师是主体,掌握知识这个权利,福柯说“知识就是权利”。心理知识科普,怎么会有“逆反”、“青春期”、“更年期”呢?根据现象总结知识——逆反,将逆反标准化、概念话、标准化,这就是知识,就是权利,当然是心理层面,谁掌握话语权,谁就有了权利定义“病”与“非病”。这就是后现代思维。
求助者三个条件: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愿意做出改变、付费。
心理咨询师只需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不解决现实问题。
工作模式:求助者主动模式,即助人自助。不同于医学。
当然,求助者主动模式对学校的教师与部队兼职咨询师则另当别论。这部分咨询师重要的是掌握‘’诊断”。主动发现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知识科普。这就是为什么好的咨询师之前成为一个好的老师的重要性。
李老师对‘’八月十五”新解: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什么不过十六?因为我们文化讲究中庸之道。顺者成人,逆者成仙。文化形象很重要,我们民族图腾——龙,代表完美。中国人特点追求完美——因为不自信。正着说完美,反向说无缺。
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阻抗?1、物理名词:阻抗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的统称。阻抗的单位是欧。阻抗衡量流动于电路的交流电所遇到的阻碍。阻抗将电阻的概念加以延伸至交流电路领域,不仅描述电压与电流的相对振幅,也描述其相对相位。
2、心理学名词:
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它可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
3、医学概念:阻抗的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将阻抗定义为求助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因此,阻抗的意义在于增强个体的自我防御。
前文说到了阻抗部分内容,本文继续。一个内容从了解到掌握,到运用到融会贯通,这是一个需要学习练习积累的过程。
阻抗作为一个临床概念,最早出现于弗洛伊德对癔症患者“遗忘”记忆的研究。自由联想技术出现之前,弗洛伊德只是使用催眠和“压力”技巧研究阻抗。
在治疗中,弗洛伊德将这些抵抗的意想视为对同一力量的反馈,使得病人痛苦的记忆与意识分离。
他曾说“就是这个精神力量……最初将致病的思想赶出自由联想之外,只抵抗它们再回到记忆中。”
在我们看来某些表现是很让人讨厌的,比如遗忘。但对当事人来说,这是他应对痛苦的一种方式。
发生一件对他来说很糟糕的事情,他接受不了,于是选择把痛苦的记忆和自己的意识分离。于是产生了遗忘,麻木,抽离,解离等。
他把自己的那一部分记忆和痛苦,从自己身上割裂出去,好像这样这一部分就不存在了。
武志红对此有一个特别犀利的评价,叫做“要你命三板斧”,分别是分裂,否认和投射。什么意思呢?
有的人或因为心智不成熟,或因为没法接受一个人是有好有坏的,没法接受这段关系里人是有好有坏的,没法接受关系的复杂与残酷。
他只能接受好的那一部分,于是这一个人就好像分裂成了两个人,坏的那一部分被分裂出去。比如认为,你是好的,我是好的,他是坏的。
否认,觉得这个人身上是没有坏的那一部分的,你或者我是一个纯粹的好人,是清白无辜的。可现实有些糟糕,有些困境,那么坏就来自于环境的魔鬼或他人的地狱。
实际上是自己的选择,但他在他的意识中,是觉得周围人导致了他的选择。他就觉得是周围人不好,把这个叫做投射。
意思是把自己身上,不能接受的坏的那一部分投射到外界,认为是环境不好,或他人不好,而不是自己不好。
我曾经看过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一个特别特别特别节俭的妈妈,带着女儿逛超市,指着奢侈品的糖果,对女儿说你看,你喜欢哪个,就拿哪个。
小孩子当然不懂,就拿了很多。妈妈付过款,到家之后,又愤怒地指责孩子,你怎么可以这么奢侈,这么浪费,把孩子训一顿。
对于这个前后矛盾的行为,我的理解是:这位极度节俭的妈妈,身上也有一种放纵的欲望。
这种欲望需要通过孩子的行为得到满足,于是他默认、允许了孩子的奢侈行为,为她买单。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投射。她在把自己对放纵的需要,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这是我第2次,还是第3次写这个案例?我发现我在写重复的案例,可这次写都没有新的收获。这是不合适的。
我以后要给自己立个规矩,每次写案例都要有新收获。如果没有,就找个新案例。只要写案例,都必须是有收获、有新信息的,没有就不能动笔。
德国心里治疗专家阿尔夫 葛拉赫指出“精神分析的实质,就是处理好移情和阻抗。
作为治疗师,每当我们在治疗中感到不顺时,就会联想到阻抗,如迟到、延迟付费、无限的赞美或诋毁等,甚至包括治疗进展的太顺等,都会提醒我们是否出现了阻抗。”
在某种程度上,移情和阻抗是一样的。有类似的点,比如它会随时出现,需要增加觉察;大多在咨询不顺时,出现;如果能很好的觉察和处理,会大幅增进咨询师的能力。
出现负面影响,可能是阻抗,可以理解,那为什么咨询太顺也是阻抗呢?
我记得曾经有过一个案例,来访者是偏讨好型的,会很顺从,会说对对对,是是是,咨询说什么,来访者很认同。
做这种咨询会让咨询师很有成就感。可等到真正验证结果时,就发现,他只是说是,而不去行动。
在我看来,这可能就是出现了阻抗,一个特别重要的表现,就是没有行动。只有语言上的,而没有行为上的表现。
一件事情特别顺利的时候,我也会觉得松了一口气,但也会心里没底。也有可能是他不想花时间、花力气、花心思投入,于是就说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尽快敷衍过去。
对咨询师来说这样挺好,可以很快过去,还能赚到咨询费。对来访者来说,这就有些不划算了,因为花时间花钱投入在这上面,却没有真正的收获,挺亏的。
阻抗有没有发生阻抗?其实还有一个标准是不是有效达成目标?对于这一点,来访者很清楚,他自己知道这钱花的值不值,是不是真的有帮助。
其实心理咨询市场,判断标准好像也就这一个。有效有帮助,那就会活下去,没有帮助的,那你就活不下去了。挺简单的。
部分观点来自《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岳晓东,谢谢您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关于“心理30讲之“阻抗”(2024.12.4)”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13640953190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