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师>>正文

心理咨询师做到哪点?(感情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里的信任与背叛))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心理咨询师做到哪点?

网上有关“心理咨询师做到哪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感情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里的信任与背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你好,我是张滴滴,一名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一起用心理学美好生活。

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是有匹配度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一个咨询师,他所习惯的咨询、治疗方式和流派,他的风格和个性特点,是不可能与所有来访者的情况匹配的,而这一点,是由来访者的感受所决定。

当然,初次来访的几项重点,做到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来访者产生安全感,促进良好的咨访关系。

其一、虽然我们有时候会使用面质的方式,但在咨询中,无论是咨询目标还是治疗方式上的分歧,都是要以尊重来访者需求为原则。

其二,良好的接纳和倾听是建立咨访关系的前提,不以自我的道德标准去评判对方,做一个观察者,而不是批评家。

其三,在初次咨询时,清楚的向来访者说明咨询中的保密原则,也同样有利于倾诉中的安全感增加。

除了以上三点,我们说在咨询中可能会有移情的部份,正确看待移情(爱情类移情除外),也有利于良好的咨询关系。正移情可以让来访者对咨询师增加信任感,负移情有利于抓住来访者情绪,找到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实在匹配度不佳,及时转诊,也是为来访者负责,不担误进程的职业操守。

无条件接纳你,让你如沐春风,就像又回到童年一样:你是个任性的孩子,什么都可以说,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无拘无束,童言无忌。

本质上,每个人都有一个这样的“内在小孩”,渴望被爱,时时刻刻需要被关注、被满足。所以你向咨询师投射了你受伤的“内在小孩”,咨询师接纳了你,向你投射了你“理想父母”,抚慰着你“内在小孩”的深层恐惧和缺乏安全感,通过回到童年的感觉,觉察自己的情绪,用爱去疗愈内在的恐惧,帮助“内在小孩”的成长,提升你的自尊与自我价值感,逐步走出痛苦的阴影。

具体来说:

1、双方建立良好的安全信任的咨询关系,这是核心,有是基石,没有这点,就没有一切。

2、尊重:平等、礼貌、信任、真诚、保护你的隐私、无条件接纳你。

3、热情:认真倾听你的内心。

4、真诚相待。

5、共情:体会你的内心世界,理解你的痛苦

6、积极关注:辩证、客观看待你。

我不是心理医生,也不是大学毕业!

但是我觉得心理医生就好比是患者的内心!指望病人自己讲述不如你来引导他说!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我觉得一名好的心理医生要做到观猜说慰!

观:眼神,脸色,心态,行为举止。

猜:经历,身世,感情,心结。

说:用“观猜”来引导话题。

慰:用你们的专业知识抚慰心灵。

心病自然用心医!药物只是辅助手段!用你们内心的光明照亮患者内心的黑暗!

患者即便面对你们也很难打开心扉,打不开的心扉才是心病!如果都能主动给你诉说那说明他们压根就没病!

谢谢你的邀请!

老左心理工作室非常愿意回答你的提问。

心理咨询师做到哪点,你(来访者)才能信任他!才会诉说真情?

你的问题,我从两个方面进行解答。

第一,我们知道,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咨询技巧,与来访者形成心理意义之间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存在着心理深层次的互动,还来访者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仅能够得到解决,可能在认知、 情感 、行为等心理要素方面也会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能否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

第二心理咨询师只有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来访者,把求助者当做一个有自主性和独立人格的个人看待,完整的接纳他这个人;从 情感 情绪上让来访者感到咨询师对他的关注与友爱,全神贯注的投入到会谈和倾听中;以真诚的态度和行为对待来访者,不带假面具,不以专家的身份出现;从来访者的角度,而不是心理咨询师自己的参照框架去理解来访者,让来访者感受到心理咨询师能够感受到他的感受,理解他的心理行为问题;同时能让来访者感受到温暖、关怀、非评价性的态度,即心理咨询师传递出我愿意支持和帮助你、我重视你、我在意你的信息;不评判、不指责、不评价来访者的心理行为问题,来访者才能信任你,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曾经说过,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基础,是来访者要不要心理咨询的基本条件;同样,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来访者才会把他的心理行为问题倾诉。

第一点能在两三分钟的陈述中找到你的根源,第二点,取得你的认可后,确定需要改变的方向,制订出疗愈方案。第三点,一个小时左右,至少一个心理卡点突破了,消失了。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心理疗愈师,不知道你们能不能认可呢?

做为一个咨询师要人格高尚,真诚,尊重、平等接待来访者。首先就要告知来访者咨询的保密原则,然后根据你观察的情况,选择一种适合对方的方式,进行构通,多倾听,适时共情回应,不评判,让来访者感觉到在你这里是安全的,放松的,是你引领来访者 探索 自己的内心,自己领悟,不是你去帮他分析问题。如果感觉你和对方确实不匹配,做到及时转介。

心理咨询师做到哪点?你才能信任他!才会诉说真情?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有关技术理论知识,遵循心理学有关设置规定,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业内叫来访者),消除症状,摆脱痛苦,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优化个新,完善人格的职业。

心理咨询师为了咨询达到预期效果,也学过很过交流,谈话,倾听,众多方法技巧,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但在实际接个案,做咨询的过程中,好很多时候感觉来访者不相信自己,不认可,终止咨询关系,很难做一个完整,达到预期效果,来访者康复的个案,非常苦恼,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心理咨询师要取得来访者的信任,不然来访者不会说出自己的经历,更不会积极配合,那怎么才能让来访者信任配合,说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呢?

作为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包括失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机制,发作特点和规律,给出科学,能具体操作的方法,方案。来访者觉得你能懂他,能说到他的心里,他肯定会积极配合。

但确实有例外,现在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很认可咨询师,也能理解,觉得对,但就是不懂,不思考,所以效果不好,这种情况,把父母急的团团转,也无济于事。

作为心理咨询师,自己也接受过一些心理咨询,我的体验是:

(1)专业,心理咨询师给我的感觉是专业的,在资质上受过良好的训练。

(2)人格,和谐的人格状态是能被感受到的,能给我舒服的感觉,创造安全的空间。都说舒服的感觉是情商高的表现,是向下兼容。

(3)真诚,尊重,而不高高在上的指责教导。

1.在跟心理咨询师见面前,请让其先提供他/她的本科专业是什么。

2.请其提供他自己的个人成长时长及被督导时长。通常各100个小时以上,才算合格。

3.职业受训背景,跟第一个不相同。这个主要是受训流派及相关经验。

4.见面后,看他/她有关特别提及伦理方面的注意事项。无伦理,莫咨询。

5.你个人对他/她的好感度。咨询师再资深专业,如果彼此不合缘,也会是无用功。

6.之后才是其他朋友说的共情、容纳这些。

首先要确认对方够不够格。其次才看优不优秀。

1高品质的咨询关系是双向的滋养。

一次好的深度谈话,是受到对方邀请,并肩走进他的心灵花园做一次理性且又满怀 情感 。通过自己的敏锐、觉察、技术和语言与他人碰撞出一段有营养有深度的关系,在关系中改变他人,滋养自己。在这种深度谈话中,会收获到“心流”。当完全沉浸在一段深刻关系中,在陪伴对方踏入他心灵花园的一刻,略带紧张,诚惶诚恐,砥砺前行。然后,开始去体验一段人世间最微妙的 探索 之旅。深度交互的碰撞与感应,如琴瑟和鸣;人格 探索 的魅力与艰涩,如破土前的喷薄欲出。创造性的思维就出现在这适度的紧张和高度交互性的言语刺激之间,带来无以言表的美妙体验。碰撞产生的洞见,如蜻蜓振翅;交互产生的言语,如行云流水。兴奋和充实感随之产生,甚至会伴随有如高潮体验般的心悸和眩晕。

2心理咨询师是所有行业中最不能像专家的专家,因为在那一个小时里,不能有任何一秒钟是属于咨询师的表达,所有的内容都必须是对方想要的,哪怕他想要的就是沉默。在这种关系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先进的脚手架,这个脚手架装有最柔软的安全防护,甚至装有很多反射镜可以帮对方看见死角,对方完全可以放心地靠着你,甚至有时可以忽略你的存在,才能轻松地去搭一座桥,那座桥能助他达到另一个自我高度。

3来访者通常无法将自己内心深层的伤痛关系用语言清晰表述出来,所以他只能用行为让与他交往的人也感受同样的伤痛,以期寻求理解,这就是移情。这一切都在咨询关系中每时每刻潜意识得发生着。而所谓的一对一的深度帮助,就是通过咨询师的深刻觉察,意识到对方带给你或者他周围人的此类潜意识的移情行为和语言,然后帮助他表述出他的需要。改变,或许就从真正被看到需要的那一刻发生。

4长程的一对一咨询,很多时候更像和小孩子捉迷藏。你明知道小孩子藏在哪里,你还要不停地四处找,不能直接揪出他;你要假装在附近绕圈圈,制造出一些快要找到的紧张气氛,否则小孩子会觉得 游戏 玩得不痛不痒,还会无聊地大叫“我在这儿”。咨询的进程也是如此,心知肚明的核心问题,不见得一上来就直击目标,对方没做好准备,也不会接受。你要迂回,但又不能离题太远,让对方觉得你根本无法理解他。你要始终从各个维度一下一下地啄开他那个伤疤附近的硬壳,让他不至于疼到跑掉,却又始终有些异样的微痛感。当有一天他做好准备时,你要敏锐地感知到他那一丝丝想要被你击破核心的渴望,精准地拿下,让对方有一种快乐被俘的感觉。很多待人做事的道理,似乎谁都明白。但是区别在于,说与不说,怎么说,何时说,说得让人接受,这就是专业人士和普通朋友的区别。

5高品质的咨询关系是人格的赤诚交往。咨询师能够传递出对方在人格基底层需要的那些力量。比如无条件的爱,高品质的陪伴,稳定且有力量的关注。这些传递如果建立在技术上,可以拆分成“共情”术,“倾听”技术,“分析”技术等。虽然通过技术也可以传递,但对方接受到的仅停留在意识层面——无懈可击,但也无动于衷。只有你活在那种状态中,活在自信,活在真诚,活在力量中,你才能真的传递至对方的人格层面。

6思想在一张一弛,一松一紧,一深一浅之间总能自由与跳脱。咨询师陪伴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被咨询者需要有思考的心智成长,同时也需要有 情感 的烟火生活。雅中带俗,可以资智,俗中带雅,可以处世。

感情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里的信任与背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成长?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育儿经验,帮助您与孩子共同成长。

沟通无障碍

与孩子保持开放、真诚的对话,让爱和理解双向流动,把握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尊重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辰,不要用自己的模板去束缚他们,让他们的光芒自由闪耀!

释放自由

在孩子的叛逆期,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勇敢决策,锻炼成长的翅膀。

规矩与纪律

尊重个性,也要教他们知道行为的边界。明确的规矩和纪律,让孩子在自由中学会自律。

榜样力量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专业助力

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有时我们需要专家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和教育专家,为孩子的成长之路点亮灯塔。

摘要: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唐玉抱着“被治愈”的期待推开咨询室的门。她不曾预料,与“被治愈”交织发生的,还有与咨询师不断发展的亲昵与暧昧关系。这不是寻常的爱恨情事,在心理咨询中,“爱情”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唐玉起初只是有轻度抑郁情绪,渐渐有了自杀的念头。她保留了信件和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向多家机构投诉,咨询师最终被平台下架。

在心理咨询领域,这是为数不多能够获得证据支持的投诉。目前这个行业基本处于没有明确主管单位的野生状态,准入门槛低、过度市场化、缺少强制监管机制等问题,让大部分来访者在遇到咨询师违规操作时选择沉默,维权者则面临比寻求咨询帮助之前更为艰难的精神困境。

文丨魏荣欢

很特别的来访者”

第二次做心理咨询时,女孩唐玉说得有些口渴,她拿起杯子,才发现边缘留着一枚口红印——这是咨询师喝过的杯子,但对方没有阻止,或给她一杯新的。这种亲昵,唐玉不知道女咨询师常凤茹是有心还是无意,因为对方明明知道,自己喜欢女生。

接下来的见面里,唐玉常常听到“你是一个很特别的来访者”之类的话,常凤茹甚至提议把见面增加到一周三次。咨询之外,唐玉偶尔会收到对方发来的心理学文章,伴随一两句问候和“亲亲”表情。那时,她还不清楚咨询师私下联系来访者,是违反工作伦理守则的。

在那间称不上环境优美的咨询室内,唐玉一点一点袒露着自己。大学毕业两年,她仍然不知道未来想要做什么,陷入焦虑,待在家里不愿见人。在一次崩溃大哭时,唐玉得到了一个拥抱,这个拥抱使她的情绪平复下来,也让她对个子不高、长相普通,甚至一开始没留下什么印象的咨询师加深了依恋,把常凤茹看作生命中最亲密的人。后来,常凤茹在咨询室里直接问她:“你为什么不承认你喜欢我?” 唐玉的脸红了。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唐玉抱着“被治愈”的期待推开咨询室的门。她不曾预料,与“被治愈”交织发生的,还有不断发展的亲昵与暧昧关系。

这不是寻常的爱恨情事,在心理咨询中,“爱情”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2024年,资深心理咨询师王星波与来访者发生亲密关系,多年后女孩在网上发帖,形容那段日子“像是堕入地狱”,可起初,她以为那是真爱。

后来女孩实名投诉,王星波被“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中国心理学会成立的会员监管系统,简称“注册系统”)永久除名。这是国内第一起,也是迄今唯一一起被“注册系统”公示的违反伦理案。按照《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咨询师不可以跟来访者恋爱,除非是结束咨询关系后三年以上。

唐玉经过一年多的心理咨询,和咨询师常凤茹互相表白,相爱。但她的精神障碍更重了,常凤茹一时约定三年后见,一时又忍不住约见面,反复刺激下,唐玉有了自杀的念头。

她开始同时服用好几种精神药物。有一种情绪缓释剂,吃了不能静坐,每天不得不在楼下跑圈,几天下来腰腿酸痛。换另一种药代替,终于不用跑圈了,又出现极度饥饿——刚吃完一顿大盘鸡,又去点200元的海底捞,肠胃不适只有药效减退后才会感觉到。

唐玉每天要吃的十粒药。

2024年春天,唐玉向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注册系统”以及常凤茹入驻的心理咨询平台发起投诉,她保留了信件和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常凤茹接受过CAPA的培训,该机构最终给出处罚——取消其会员资格,且五年内不接受申请。常凤茹入驻的心理咨询平台也将其下架,还发了内部通报。

这件事在心理咨询圈子炸了,因为这是为数不多能够获得证据支持的投诉。2024年政府部门取消心理咨询资格认证后,这个行业基本处于没有明确主管单位的野生状态,大多数类似的投诉都止于证据不足。

据产业研究报告数据,目前我国约有8000万需要服药治疗的心理疾病患者,可能需要咨询与帮助的心理障碍人群已经过亿。但是,这个行业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失去它最重要的资源 —— 来访者的信任。

除了移情产生的亲密关系,隐私泄露也在加速破坏这种信任。来访者可能想不到,自己的故事会走得多远。

去年3月,某知名心理咨询平台发起过一场线上直播教学,10余名业界大咖参与督导(督导通常为资深咨询师,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帮助咨询师,也起到监督作用),99元就可围观100场督导示范教学。“注册系统”当时发出了伦理提醒——网络平台参加者人数“上限一般以40人为宜”,但这对新手咨询师是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活动没有因此停止。

五个月后,教学视频被违规的咨询师发到了外网,几天内就有2万多人观看。虽然每个案例在上报时,都有来访者的知情同意书,但来访者是否知道使用场景?咨询师彭烛璇在知乎上发贴,认为来访者需要知道,在两个人、十几人的范围内被讨论,和在几万人的范围内被讨论,是截然不同的状态,“后者几乎可以等同于:我要把你的故事写一本书发表,你同意吗?”

面对来访者隐私泄露的质疑,相关文章下也有不少这样的留言,“哪个咨询师的成长不是靠不断伤害来访者长大的?你要是学医学临床,也得知道,大体老师是多重要。”

“万人督导”并没有就此止步,今年3月,2024年度的100场督导课即将开始,大咖从11位增加到15位。根据官方宣传,今年新增了保密协议签署,视频也会加密存储。质疑声还在:这样就能防止信息外泄吗?

还有的来访者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隐私被泄露了。在唐玉和常凤茹关系亲近的那段时间,两人会很自然地聊起其他来访者。因为同在一个地方咨询,互相打过照面,又有着相同的小众爱好,唐玉想要打听到对方的名字很容易。

而且,当她得知常凤茹的督导也知晓她们这段特殊关系,自己在督导那里被称为常凤茹的“情人”,唐玉忽然觉得自己像是赤身裸体地被一群人围观。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被控制的、难以自证的

很多来访者跟唐玉一样,在走进咨询室前,对心理咨询伦理规范几乎一无所知,敲开那扇门,只是一心想被拯救。

与家人之间难以处理的关系,待业的迷茫,唐玉的这些感受和行为背后,埋着最隐秘的秘密和最羞耻的念头。分享给咨询师,在专业的分析和引导下到成长经历中寻找线索,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有点像是解剖自己。

这时来访者往往会出现“移情”,预示着咨询师对来访者而言正作为一个依恋对象。在精神分析疗法中,“移情”通常是来访者的内心映射,心理咨询师史秀雄解释,咨询师要做的是帮来访者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分析原因,探寻和修复过去的伤痛,从而治愈来访者。

但在咨访关系这类权力机制特殊的关系中,边界混乱和滥用权力,都会造成对来访者的伤害。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侯志瑾曾发表论文阐述:“如果发展了亲密关系,通常是咨询师没有很好把握专业的边界。咨询师也是普通的人,也会有种种需要,于是在咨询关系里进行满足,某种程度上可谓近水楼台了,但这是滥用了咨询关系。”

当唐玉查到《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里关于咨询室里不可以恋爱的规定时,她开始感到不安,多次问常凤茹:“你这样操作是正确的吗?” “你觉得我们现在究竟是什么关系?” 有几次唐玉生气说不要咨询了,常凤茹都会笃定地看着她,“我知道你一定会来,因为你受不了不见我。”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她还写了一篇文章发给唐玉,第一句话就是——“如果第一眼就爱上你的来访(者),那对咨询师来说是什么?” 文章标题是「对来访情欲反移情的几点探讨」,常凤茹记录了自己的感情变化过程,认为“这是一份相爱的关系在治愈来访(者)”。而在唐玉看来,这是对“我爱你”的深层表白。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移情”是来访者的责任,甚至连来访者自己也这么认为。留美博士生王顾芹曾深陷于此,对自己的咨询师终日牵念。而咨询师对她的评价是——“你是偷懒的、狡猾的、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想不劳而获的”。

这让王顾芹对自己十分失望,咨询过程中积极地检讨和反省,“每次都像一个勤奋刻苦的学生,汇报自我觉察的心得,渴望着肯定、好评甚至安抚。” 有几次她的讨好让咨询师很欣慰,对方回应说,“你其实还是会顺从的”。

这位咨询师在自己的公号里自称“上师”,且“接受来访者的供养”。他还公开发表过与来访者产生了亲密关系的文章,但评论区的留言不是声讨而是赞赏,赞赏他的坦荡。陷入这种不对等关系的来访者往往难自知,更难的是自证:如何证明自己具备正常的判断力?

“因为一开始大家就把你当精神病人看。” 王顾芹说。尤其当她把事情公开到网上,帖子优先吸引的就是来“练手”的咨询师,给她贴上各种诊断标签:偏执分裂、全能感、表演型人格……

作为深陷心理疾病的患者,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意味着要遭受各种评判。2024年4月,唐玉把自己的故事发到社交平台,不少人质疑截图的真伪,说整件事情是假的,也有各种诊断标签贴上来。唐玉硬憋着不回应,“如果绷不住跟他们对骂,这些内容立刻就会被拎出来,然后说你看这个人果然有病。” 那个月,她一直在书房打地铺,“只有书房能给我安全感”。

为了了解和证明是否受到“剥削”,来访者们往往阅读大量心理学书籍。图为三位来访者的书架。

在求助于心理咨询的人群中,唐玉属于社会功能受损轻的,仍可保持清晰的条理与人交流。有很多来访者讲起话来思绪纷乱,更难说清自己的经历是真实的,把经历分享到网上,很容易遭遇“社会性死亡”。这也是大部分来访者在遇到咨询师的违规操作时,选择沉默的原因之一。

美国历史上,这样的误解也曾持续多年。弗洛伊德曾在《移情之爱的观察》中讲到,以前美国法院都会选择相信咨询师的申诉,认为不当性关系的指控起因于精神不稳定妇女的性幻想。1975年Barbara Noel指控她的治疗师性剥削,警察的最初反应也是“你肯定是在做梦”。

在很多受害者和学者的坚持下,心理健康领域才开始赞同禁止从业人员与来访者发生性接触,直到1981年,美国心理学会制定了第一部伦理规范,才明令禁止。被判定违反规范的从业人员或组织,可能会被暂停执业或吊销执照。

不过,来访者的控诉都是客观成立的吗?心理咨询师王雪岩说,在咨询中,来访者成长过程中的愤怒会投射在咨询师身上,很多愤怒是来自对“被完美养育”的期待,“而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父母不是完美的养育者,咨询师也不是完美的帮助者,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 来访者感到委屈、愤怒,跟咨询师吵架,甚至说不来了,都是一个修复的过程,“当他能够直接表达这些而不隐藏起来,实际上也是他的信任能力、自我保护功能等在逐渐成熟的过程。”

王雪岩介绍,临床中并不鲜见的情况是:一个来访者恨了咨询师多年,感觉咨询师在伤害自己,多年后,他才能够理解,是自己对世界的恐惧让自己处处提防被伤害,才把咨询师的帮助判断为伤害,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之前他没有积累起“被善待”的经验。

但真正的伤害一旦发生,想再修复、重建信任十分困难。和这些来访者一样,在学习早期,王雪岩也曾作为来访者经历过来自不成熟咨询师的伤害:“面对一个信任的人,内心无从判断是这个人在伤害我,还是我自己内部的创伤引发了伤害的再现。这样的混乱直接导致了对自己对他人无法信任。重建信任的过程,就像把没接好的但已经长在一起的骨头再掰开了重新接,痛苦而漫长。”

投诉无门

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一些专家和从业人员,正在寻求改善措施,希望能够守护住与来访者之间的信任。北大心理学教授钱铭怡曾在期刊上讲述,《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总则第一条,就要求咨询师要使来访者从其专业服务中获益,“此类性关系(咨访之间亲密关系)从最根本上影响了来访者,使其不但不能从咨询服务中获益,而且受到伤害。”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但是,这部《伦理守则》仅对“注册系统”内几千名人员具备约束力,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唐玉发起投诉时,常凤茹正在申请成为“注册系统”的会员,她的投诉才获得受理。

但调查尚未开始,唐玉已经受不住了,因为此前她已经接受了三轮调查——由于缺少统一的投诉渠道,常凤茹从业的两个平台和CAPA都要投诉一遍,接受调查时,同一个细节要回忆三遍,每次都是一身伤。最后投诉成功,但其中一个平台在结果通报的开头,直接点明了唐玉的微博与知乎ID,“一瞬间不知道通报的是我还是咨询师”,唐玉说。

心理咨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引入我国,很多咨询师没有相关受训背景,除了一级心理咨询师,报考并没有专业的限制。“国外咨询师在整个受训期间,只要与个案接触,就会有督导。即使在最后一年的实习期内,如果表现不符合标准,仍然得不到许可。而在我国完全看考试成绩。”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侯志瑾的论述显示。

而且,开设伦理课程的高校和培训机构也很少。心理学考研讲师孟莎莎说,“伦理道德”只是心理咨询书里的一个章节,目前还没有一本专门的书,更没有专门的课,“想考心理学专业硕士的人,因为考纲里面没有这部分,即使你教也不听。”

去年孟莎莎花了5400元报培训班,通过了考试,在心理讲师头衔外又增加了一个身份——婚姻家庭咨询师。“其实我一节课没看,一道题没练,就是通过网上搜题复制粘贴就拿到了证书,你说我会不会做婚姻家庭咨询?” 孟莎莎心里清楚,如果自己真的去做咨询,来访者是分辨不清的。

遇到滥用咨询关系的咨询师,多半会像王顾芹这样投诉无门。即便是“注册系统”中拥有会员资格的专业咨询师,最重的处罚也只是永久除名,无权吊销执业证书;对“非注册系统”的人员而言,是否遵守《伦理守则》目前只能看个人自觉。

在加拿大,自1960年起就有明确的官方渠道接收和审查投诉。居住在加拿大的华人心理学从业者许梦然介绍,此外还有一个纪律委员会做进一步庭审和惩罚,一旦被认定违规,轻则吊销执照,重则可能坐牢。被处罚的详细信息会显示在咨询师名字旁,一直跟随其从业生涯。

我国直到两三年前才出现第一起心理咨询隐私纠纷诉讼案,在此之前司法领域一直是空白,能保护来访者的只有《精神卫生法》中的两三条。2024年,北京一所高校学生赵明月在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有一次情绪崩溃,提出增加一次会面的请求,结束时咨询师说:“你知道你这样给我们带来多大的麻烦吗?”

“我们?” 赵明月愣住了,追问之下她才知道,自己的案例每周都会在内部督导会公开分享,就连没有专业背景的前台也参与其中。去咨询的学生没几个,而她已经持续了两年,大家很容易知道是谁,“自己的秘密可能连前台都知道了!”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赵明月一气之下把校咨询中心告上法庭,但那些让她愤怒的对话内容由于没有录音无法成为证据。2024年12月15日,她收到法院的终审判决,驳回起诉请求,认为咨询师属职务行为,没有侵犯隐私。赵明月的遭遇不是孤例,但诉诸法律的这是第一例,以败诉告终。

“这个是很无奈的一个事实。” 心理咨询师史秀雄说,遇到争议,法院也没办法找到一个权威机构来帮助做判定。他曾声援过不少网上公开维权的来访者,但渐渐没了心气,“它是整个监管层面的缺失和漏洞,靠声援一两个案件也没太大意义。”

公开在网上发布自己经历的来访者越来越多,作为咨询师,王雪岩并不赞同那些简单抨击咨询师的行为,“愤怒很容易唤起共鸣,读者很容易从他人的愤怒里感受自己是个受害者,但被伤害的感受并不等于被伤害的事实。”

在她看来,网络“维权”也可能是情绪宣泄,会积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愤怒。“咨询师不是神仙,当他愤怒的时候,担心被网络‘追杀’的时候,还有多少心理空间去帮助来访者?而那些被大量‘咨询师是坏蛋’的信息淹没的准来访者,怎么还有勇气去寻找专业的帮助?”

自从公开了自己的经历,唐玉收到很多来访者的私信。她发觉这不是个案,于是找了八名来访者,又写了文章《八位受到二次伤害来访者情绪纪实》,希望呼吁立法与监管的到来。只是这次没有突破圈子,他们的声音没有传出去。

她时不时还会被药物的副作用折磨,但开始试着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给黑白色调的家里买一幅彩色的画。偶尔,她梦到常凤茹,会在醒来时默默点上一根烟。被平台下架后,常凤茹开了自己的工作室,依然在做咨询。唐玉已经不关心了,“处罚信息没有公开,新的来访者又怎么会知道那么多呢?”

(文中唐玉、常凤茹、赵明月、王顾芹、孟莎莎为化名)

关于“心理咨询师做到哪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分享到: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2024年青海心理咨询师报名入口:心理咨询系列培训综合服务系统

2024-8-29

2024年大专生能考心理咨询师么?可以的

2024-8-29

心理学最高境界是什么?(心理咨询师需要在哪些方面获得成长)

2024-8-29

人社部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取消后,如何选择含金量高的替代证书?报考政策全解析

2024-8-29

2024报心理咨询师的条件是什么专业

2024-8-29

2024年山东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基础培训准考证发放时间(第一次考试)

2024-8-29

心理咨询收费是怎样的(心理医生是怎么收费的?)

2024-8-29

2024年8月贵州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基础培训准考证打印入口

2024-8-29

心理咨询师有用吗?

2024-8-29
真题下载
请正确填写下列信息,以确保能够顺利领取全部资料!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