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师>>正文

学心理学该读哪些书?(心理咨询四大流派的理论和技术特点)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学心理学该读哪些书?

网上有关“学心理学该读哪些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心理咨询四大流派的理论和技术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心理咨询与治疗入门书目

咨询心理学体系概览必读 :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八版)——Gerald Corey

《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第七版)——Gerald Corey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第四版)》——Sommers Flanagan

《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岳晓东

精神分析入门: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

《心理动力学疗法》——卡巴尼斯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明指南:短程、间断和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原则和技术》第三版

认知行为入门: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第二版)》——Judith S.Beck

《认知疗法:进阶与挑战》——Judith S.Beck

《儿童与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Eva Szigethy等

《当代行为疗法》第五版

人本主义入门:

《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Carl Rogers

《罗杰斯心理治疗——经典个案及专家点评》——Barry

A.Farber

家庭治疗入门:

《家庭治疗技术(第二版)》——Joellen Patterson

《掌握家庭治疗:家庭的成长与转变之路》——Salvador Minuchin

《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基础理论》

《萨提亚治疗系列(全三册):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萨提亚治疗实录+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Virginia Satir

格式塔完形入门 :

《格式塔咨询与治疗技术(第三版)》——Joyce

《完形治疗:观点与应用》——Edwirl C Nevis

焦点解决:

《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许维素

《焦点解决治疗:理论、研究与实践》——Macdonald

《超越奇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teve de Shazer

正念:

《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Mark Williams等

《八周正念之旅》

《多舛的生命》

沙盘:

《沙盘 游戏 疗法手册》——特纳(Turner, B. A.)

《沙盘 游戏 与心理疾病的治疗》——Eva Pattis Zoja

催眠治疗:

《临床催眠实用教程(第四版)》

团体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基础》

《团体咨询与团体治疗指南》

《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

PS: 购买专业心理治疗类书籍,可以参考万千心理系列

初级作为爱好,看一些浅的好,《少有人走的路》、《 社会 心理学》,建议去看看或者听听张德芬,武志红,他们喜马拉雅的音频,还有就是去参加一些小沙龙,不要太着急,正常都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会了解的深一些?

初学心理学的朋友可以学习:

1.《普通心理学》

2.《发展心理学》

3.《 社会 心理学》

4.《个性心理学》

5.《人际关系心理学》

6.《心理统计学》

心理咨询四大流派的理论和技术特点

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也称为求助者中心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由罗杰斯所倡导,这种咨询方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中文名:来访者中心疗法

外文名:Client—Centered therapy

应用学科:心理学

应用范围: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简介: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心理疗法,人本主义疗法不是由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等。在各派人本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C·R·Rogers)开创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的一致性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性本善,人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且人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能力,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的问题,而无须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处在一个特别的咨询关系中,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罗杰斯认为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是首要的,咨询师的理论和技能是次要的,相信来访者有自我治愈的能力。

基本理论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称之为实现倾向,是人类有机体的一个中心能源,控制着人的生命活动。自我实现的趋势是一个引导人们努力认识、实践、自治、自我决定、完善的过程。这种趋势能够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引导引起态度和行为改变的能力。

罗杰斯认为个体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依赖于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意识上水平上的理性,而是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关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态度。凡是符合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就被个体喜欢、所接受,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与自我实现的倾向不一致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回避和拒绝。

来访者中心疗法度人的看法是积极的,乐观的,相信每个人都是理想的,能够自立的和自我负责,每个人都有积极的人生趋向,因此可以不断地成长与发展,迈向自我实现。人都是建设性和社会性的,是值得信任的。咨询师需要给求助者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求助者就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发生改变,并不需要咨询师进行控制和指导。

罗杰斯对于经验的解释来源于现象场,认为经验就是指求助者在某一时刻的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世界,既包括有意识的心理内容,还包括没有意识的心理内容,还有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事件,这些能够被个体知觉到,或具有被知觉的能力。经验被个体体验、知觉的状况对一个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适应状况非常重要。

自我概念是指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是通过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尤其是个人与生活中重要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每个人都存在两种价值评价过程,一种是先天具有的有机体评价过程,另一种是价值的条件化过程,价值条件化建立在别人的评价的基础之上,而非建立在个体自身的有机体的评价基础之上。个体在早期就存在来自于他人积极评价的需要,即关怀和尊重的需要。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好评时,这种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当对自己的行为满意,而他人没有感觉满意时,就会产生一种困境,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就会出现不协调。

三、心理失调的实质及治疗

自我概念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理论理解心理失调的关键,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个体为了保持自我对环境的适应,可能为了符合别人的期望而否认和改变自己的价值,但这种改变不符合自己的意愿。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咨询师要达到设身处地理解,必须在一开始就能让求助者感觉到这种关注,即无条件的积极尊重,这种尊重建立在一种“一对一”的基础上。不论来访者的阶层、感情和行为是什么样的,都要发自内心的感到对方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种尊重是真诚的情感。

设身处地理解意味着理解求助者的情感和认知信息,并且让求助者知道他们的情感是被准确理解的。促进性的言语交流必须把重点放在求助者当前的情感和认知内容上,与来访者的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咨询师要深入了解求助者面对当前问题和处理时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就现实问题分析和探讨求助者的处境。

非言语信息可以通过几种方式传达出来,包括姿势,身体活动和位置,面部表情,微笑,咂嘴,皱眉、动作的频率,声音特点,手、脚的活动,目光接触等。甚至距离远近也能反映出求助者的内心在信息。

在很多心理咨询的情况下,“沉默是金”。咨询中会出现某一个时刻,咨询师和求助者都要考虑所说的话,而不需要任何言语,任何语言可能都会产生干扰作用,一个善于观察的咨询师能够感觉到求助者在什么时候对情感或信息进行意义的加工处理,因此,沉默也是咨询师设身处地的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

来自罗杰斯理论基础的艾根帮助技巧系统(Egan,1975)理论观点认为坦诚交流包括

咨询师不固定自己的角色,就意味着在咨询中的表现如同在现实生活的表现一样坦率,但是并不把自己隐藏在内职业咨询师的角色之内,而是继续保持与当时的情感和体验的和谐,并交流自己的感情。

一个自发的人会很自由地表达和交流,而不是总在掂量该说什么。

坦诚的人也是没有防御反应的。一个没有防御反应的咨询师很了解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且很了解该如何感受它们。

对坦诚的人来说,他的所思、所感及所信的东西与他的实际表现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

坦诚的人在合适的时候能够袒露自己,咨询师能够了解求助者的真实情感。

艾根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称为尊重,并且指出它是一个高水平的咨询师的最高价值观。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表现在:

五、咨询过程

求助者不愿意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求助者对待自己的经验是刻板的、固定的。他们对于当前的经验,常常寻找它们与过去的情景有无相似之处,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模式做出反应并感受它,看不到新经验的变异性。对大多数的经验采取非黑即白的绝对化态度对待。

在这个阶段,求助者可以流畅地谈论一些自我之外的话题,但仍不能承担问题的责任。

如果前两个阶段感觉能被咨询师完全接纳,那么求助者在心理上就会觉得更加安全,在这时的表达就会更为流畅和自由。虽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感受,但很少承认当前的感受,并且对自己的感受不能接纳。

这个阶段求助者能够更自由的表达情感,但在表达情感时很具体、很生动,对现在情感的表达还有些障碍,能够接受自己的某些情感,并能对问题有一些自我责任感,对经验与自我不一致的地方有一些新的认识。

此阶段,情感表达更为自由,对情感和个人意义的分化更加明确,开始接受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能够认识到自我内部的不协调和矛盾。他与内部自我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流畅,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越来越想成为真实的自我。

这个阶段,他不在否认、恐惧、抵制那些自己的真实感受,感受到已经解除了自我概念中那些对经验的束缚,能够切实体验到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感到无比放松。

这个阶段几乎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表达自己,对自我经验的排斥、歪曲越来越少,自我内部沟通越来越多,自我体验越来越真实。尝试改变自己从前僵化的个人建构,使能够有效地处理自己的各种经验。求助者对自我的整合,治疗的领悟会从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扩大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变得自由、开放。

六、注意事项

1、来访者中心疗法体现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不能把这种治疗方法作为一个固定的完整的疗法,希望别人把他的理论发展成为一种试探而不是教条,期望自己的模型能够完善、开放和包容性发展。

2、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咨询治疗导向的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求助者面临着决定他们自己的机会。咨询者不能把具体目标强加给求助者,应让求助者自己选择自我价值和目标。

3、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一个潜在的局限性是一些正在接受培训的初学者倾向于接受者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这种方法限制了自己的反应和咨询风格,只把经历放在反应和倾听上。

4、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一些治疗理论已经整合到现代心理治疗中,关于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共情、尊重、真诚的态度等已经变成各种现代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原理应当成当代心理咨询师素质培养的基础内容。

1、精神分析学派,又称“心理动力学派”。创始人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其主要观点认为一切的心理活动的动力并不在于意识表面,而在于被压抑的潜意识层。造成潜意识动力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弗洛伊德和他的后人们也众说纷纭,但归根到底离不开内在的动力基础,故称“心理动力学”。而心理问题和障碍原因,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创伤性事件形成情结进入到潜意识内未被患者觉察,导致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由于形成心理冲突和障碍。同时,由于症状本身满足了患者潜意识里的一些心理需要而得以持续存在。

精神分析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挖掘这些被压抑的潜意识,使其能够被患者觉察认可,自然释放了被压抑的能量而得以治愈。由于潜意识分析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因此精神分析一个疗程的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至少在一、两年以上),故在现代追求快节奏生活的西方不太流行。

2、行为治疗学派。其理论基础是以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开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该学派以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为基础,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就是将外界刺激和个体原有的本能行为捆绑在一起的条件反射过程,比如将铃声的刺激和狗看到食物流口水捆绑在一起不断强化,由此形成当狗听到铃声以后也会流口水。早期的行为学派完全否定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不愿意钻研在行为产生过程中的认知变化。之后,华生由于个人原因离开心理学界,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在华生的基础了建立了新行为主义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即个体在无意识触发某个行为以后,给予相应的奖励/惩罚,就能增加/减少该行为,由此形成强调个体主动性的新行为主义观点;再往后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又通过实验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即不需要通过针对个体的直接强化,通过社会观察也能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由此行为主义开始进入关注认知研究的时代。

基于这些理论基础,行为治疗认为一切的心理问题不过是不良的“刺激-反应”联结在一起的过程。只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条件反射就能减少并消除该行为。由此,以24年代开创的“生物反馈法”为开始,创立了行为治疗的各种技术。包括放松治疗、系统脱敏、洪水疗法、厌恶疗法、代币法、去联结法、行为示范法等多种技术。其主要特点就在于简单、实用且效果显著,但前提是必须找到一个需要改变的目标症状(靶行为)才能进行条件反射的操作。只是缺点在于过于强调外在行为而忽视内在认知的变化,往往导致治标不治本。

3、认知治疗。在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争论中自然产生,本身没有明确的创始人。其主要原因是应用了以皮亚杰、维果斯基、凯利等人开创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中。该学派认为,个体一切的心理问题和障碍都源自于内在错误的认知系统,使其在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产生了错误的行为和症状。因此,关键在于使患者能够认识到自己观念的错误,并且敢于和不良的观念作斗争、化解、消除它,这样自然就能解决内在的心理问题。

认知治疗的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1924年9月27日 – 2007年7月24日),在心理学家人称“老妖”。其发明的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技术(REBT)一直深受美国人的欢迎。简单来说,也就是通过个体的心理问题症状反应(C)找到引发的事件(A),再推出事件背后的不合理观念(B),同时使个体认识到这一点以后积极与不合理观念展开辩论(D),并且能够使个体领悟到正确的观念(E),同时在行为上能够加以实践并带来新的体验(F),所以REBT的理论称为“ABCDEF”理论。与艾利斯同时代的认知治疗专家还有亚伦.贝克(Aaron. T. Back,1921-),其理论与艾利斯的疗法大同小异,只是针对认知偏误(不合理观念)的干预技术有不同,贝克所使用的是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创的“产婆术”对话方式。

由于认知治疗到最后离不开行为上的更新,所以后期认知治疗也与行为主义合作演变为“认知-行为治疗”。其特点在于关注患者内在的观念更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针对病灶本源,方便快捷。但缺点在于过份主观,因为“是与非”的评判标准都在认知咨询师自己的手中,往往有时缺乏对患者的足够理解。

4、人本主义学派。创始人为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和卡尔罗杰斯(C ·R· Rogers,1902-1987),其所开创的该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当时所有的心理治疗学派都建立在治疗者本身给患者拟定的理论模式中,而罗杰斯认为这是错误的做法,认为精神分析不过是“伤残心理学”,而强调环境干预本能的行为治疗是“幼稚心理学”。人本主义学派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动力,能够通过自我的力量走出心理疾病的阴影。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问题,是现实环境对其太多干涉和影响,以至于其失去了自我,而心理干预所要做的就是通过非指导性的谈话帮助他认识到自己本身的宝贵,建立自信从而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故人本主义积极倡导给予人们鼓励、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信心,并由此演变为对美国社会的一场变革,即“人本主义思潮”。包括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概念也是由罗杰斯开创。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没有太多复杂的技术,只是简单地通过表达理解与体贴的“同理心”(empathy)来干预对方。虽然简单,却因为深得人心而后成为所有心理咨询学派的基础。但是人本主义过于追求理想主义,往往缺乏太多务实的精神,其所认为“拥有完美自信的人”在现实中真正实现的极少,故一般很难单独使用该派技巧。

关于“学心理学该读哪些书?”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分享到: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初中文化可以考心理咨询师吗

2024-7-25

安徽心理咨询师24年报名截止时间上半年

2024-7-25

为了婆婆我常常污蔑亲妈(心理咨询师证书怎么考取?)

2024-7-25

心理咨询师找工作的方向有哪些

2024-7-25

无锡专业的心理医生哪里有(无锡江南红娘婚介公司怎么样)

2024-7-25

重庆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时间和条件

2024-7-25

心理咨询的技术有哪些-(重庆市圣安米悦心理咨询看的行吗?)

2024-7-25

大专能报心理咨询师吗2024年

2024-7-25

北京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时间和条件

2024-7-25
真题下载
请正确填写下列信息,以确保能够顺利领取全部资料!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