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解析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项旨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其合法权益,并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法律。该法律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文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发布日期为1991年9月4日。
该法律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等九个部分,共计132条。它强调了各级政府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的必要性,明确了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职责,强化了监护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并具体规定了监护人监护、校园安全、学生欺凌、负担等问题。
在家庭保护方面,法律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尊重其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在学校保护方面,学校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关心爱护学生,并禁止对未成年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社会保护章节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政府保护部分规定了卫生部门和学校应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发展托幼事业,努力办好托儿所、幼儿园。
司法保护方面,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并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
法律责任章节明确了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要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强公众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识,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13640953190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