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师>>正文

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阻抗?(简述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阻抗?

网上有关“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阻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简述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效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前文说到了阻抗部分内容,本文继续。一个内容从了解到掌握,到运用到融会贯通,这是一个需要学习练习积累的过程。

阻抗作为一个临床概念,最早出现于弗洛伊德对癔症患者“遗忘”记忆的研究。自由联想技术出现之前,弗洛伊德只是使用催眠和“压力”技巧研究阻抗。

在治疗中,弗洛伊德将这些抵抗的意想视为对同一力量的反馈,使得病人痛苦的记忆与意识分离。

他曾说“就是这个精神力量……最初将致病的思想赶出自由联想之外,只抵抗它们再回到记忆中。”

在我们看来某些表现是很让人讨厌的,比如遗忘。但对当事人来说,这是他应对痛苦的一种方式。

发生一件对他来说很糟糕的事情,他接受不了,于是选择把痛苦的记忆和自己的意识分离。于是产生了遗忘,麻木,抽离,解离等。

他把自己的那一部分记忆和痛苦,从自己身上割裂出去,好像这样这一部分就不存在了。

武志红对此有一个特别犀利的评价,叫做“要你命三板斧”,分别是分裂,否认和投射。什么意思呢?

有的人或因为心智不成熟,或因为没法接受一个人是有好有坏的,没法接受这段关系里人是有好有坏的,没法接受关系的复杂与残酷。

他只能接受好的那一部分,于是这一个人就好像分裂成了两个人,坏的那一部分被分裂出去。比如认为,你是好的,我是好的,他是坏的。

否认,觉得这个人身上是没有坏的那一部分的,你或者我是一个纯粹的好人,是清白无辜的。可现实有些糟糕,有些困境,那么坏就来自于环境的魔鬼或他人的地狱。

实际上是自己的选择,但他在他的意识中,是觉得周围人导致了他的选择。他就觉得是周围人不好,把这个叫做投射。

意思是把自己身上,不能接受的坏的那一部分投射到外界,认为是环境不好,或他人不好,而不是自己不好。

我曾经看过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一个特别特别特别节俭的妈妈,带着女儿逛超市,指着奢侈品的糖果,对女儿说你看,你喜欢哪个,就拿哪个。

小孩子当然不懂,就拿了很多。妈妈付过款,到家之后,又愤怒地指责孩子,你怎么可以这么奢侈,这么浪费,把孩子训一顿。

对于这个前后矛盾的行为,我的理解是:这位极度节俭的妈妈,身上也有一种放纵的欲望。

这种欲望需要通过孩子的行为得到满足,于是他默认、允许了孩子的奢侈行为,为她买单。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投射。她在把自己对放纵的需要,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这是我第2次,还是第3次写这个案例?我发现我在写重复的案例,可这次写都没有新的收获。这是不合适的。

我以后要给自己立个规矩,每次写案例都要有新收获。如果没有,就找个新案例。只要写案例,都必须是有收获、有新信息的,没有就不能动笔。

德国心里治疗专家阿尔夫 葛拉赫指出“精神分析的实质,就是处理好移情和阻抗。

作为治疗师,每当我们在治疗中感到不顺时,就会联想到阻抗,如迟到、延迟付费、无限的赞美或诋毁等,甚至包括治疗进展的太顺等,都会提醒我们是否出现了阻抗。”

在某种程度上,移情和阻抗是一样的。有类似的点,比如它会随时出现,需要增加觉察;大多在咨询不顺时,出现;如果能很好的觉察和处理,会大幅增进咨询师的能力。

出现负面影响,可能是阻抗,可以理解,那为什么咨询太顺也是阻抗呢?

我记得曾经有过一个案例,来访者是偏讨好型的,会很顺从,会说对对对,是是是,咨询说什么,来访者很认同。

做这种咨询会让咨询师很有成就感。可等到真正验证结果时,就发现,他只是说是,而不去行动。

在我看来,这可能就是出现了阻抗,一个特别重要的表现,就是没有行动。只有语言上的,而没有行为上的表现。

一件事情特别顺利的时候,我也会觉得松了一口气,但也会心里没底。也有可能是他不想花时间、花力气、花心思投入,于是就说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尽快敷衍过去。

对咨询师来说这样挺好,可以很快过去,还能赚到咨询费。对来访者来说,这就有些不划算了,因为花时间花钱投入在这上面,却没有真正的收获,挺亏的。

阻抗有没有发生阻抗?其实还有一个标准是不是有效达成目标?对于这一点,来访者很清楚,他自己知道这钱花的值不值,是不是真的有帮助。

其实心理咨询市场,判断标准好像也就这一个。有效有帮助,那就会活下去,没有帮助的,那你就活不下去了。挺简单的。

部分观点来自《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岳晓东,谢谢您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简述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在心理咨询中,移情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咨询师可以通过移情来理解我们,移情在心理咨询中是有价值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移情呢?

移情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投射到咨询师身上的过程。

如果按照移情的性质来划分,移情可以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

正移情 就是对咨询师的感觉良好,能从咨询师身上获得正向的情绪体验,可能会对咨询师产生依恋、甚至恋爱的感觉。

负移情 就是对咨询师感觉不好,会从咨询师身上获得负性的情绪体验。有时可能会用道德、某标准去评判咨询师等等。

无论是正性还是负性我都体验过。对咨询师产生正性移情时,也会让我产生不好的感受,我会评判自己,我怎能喜欢他呢?你也不照照镜子,你以为你是谁呀……,总之,就是种种评判。

后来发现,我对他的喜欢其实也不是男女恋爱的那种喜欢,而是亲子关系的那种依恋。

产生负移情时,那就更好玩了,我是动不动就不理他,动不动就不咨询了,这就是我经常干的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的依恋模式。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当我们处于负移情时更要找咨询师,很多咨询师在咨询初始阶段也会告诉来访者,他们的咨询取向以及是如何工作的。即当你感觉不好时也要坚持咨询。

这样说,倒不是咨询师要赚我们的钱,而是当我处于不好感受的时候,让咨询师陪我们去看看这种不好的感受是否是因为咨询师哪里做的不好而让我们产生不好的感受,还是我们因为移情而产生的不好感受。

如果是咨询师某些做法让我们感觉不好,给我们带来伤害,那就去看看咨询师是如何处理这种咨访冲突的。

如果一位人格健全且稳定的咨询师的处理方式及咨访的互动过程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访者,如果处理得当,危机就会变成转机,来访者会更加信任咨询师,咨询就会往更深的方向走。

如果是移情,那也让咨询师和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发现源头,当来访者意识到自己是因为移情而曲解咨询师,咨访关系也会得到改善。

除了咨访关系的改善还会促使来访者对自己过去的认识,以及如何形成现在的我们有更深的看法和领悟。

去探索移情的过程,并不是像做数学题一样,去一步一步的分析和论证,也不是单纯的给个解释,如你现在这样,是因为那样,所以才这样。

而是咨询师用心去陪伴和去体验来访者人生的过程,正是这种心与心的陪伴,才会修正来访者曾经的体验。

这种体验会使来访者觉得自己是存在的、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是被爱的。当来访者体验到以上感受时,来访者的现实检验能力就会提高,就会对原始认知发生质疑,随着这种体验次数增加,最终代替原始经验。

如果感觉去和咨询师探讨了,感觉咨询师还是不能理解我们,我们对他还是很愤怒再决定离开也不迟。

至少我们不会后悔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负移情而选择离开,至少在处于负移情的我们选择了面对,而不是逃避。

但是在咨询中产生的移情也并非全部都是有价值的,也可能会成为咨询的阻碍。

比如,当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移情时,咨询师接不住,那么咨询就无法继续,这时候移情就会成为咨询的阻碍,咨询师可能会考虑把来访者转介更适合的咨询师,又或者找督导,去做个人体验等方式,来更好的理解自己和来访者。

在咨询中除了来访者会产生移情外,咨询师也会产生移情的。

咨询师产生移情很容易把它与反移情混起来。反移情是咨询师的感受是由来访者激起来的,而移情是咨询师把过去的情感、态度转移到来访者身上的过程。

这就需要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觉察、觉知。知道哪些感觉是移情,哪些是反移情。

在知道自己移情的基础上,始络能保持西让来访者能看得清的镜子,以不至于由于自己的移情而使平面镜转为哈哈镜。

利用自己的反移情努力的去理解来访者,她为什么会这样说,她为什么会攻击我?她的客体关系是怎样的?是什么样的客体造就了现在的自体?我现在的感受是不是也是她曾经无数次体验过的?

写到这,突然感觉咨询师这份工作太难了,简直不是人做的,而是神做的。表面平静的背后脑子是在高速运转,而且还要保持觉知、第三只眼睛以及理性与感性并存。

总之,心理咨询起效不是用什么方法,也不是用什么技术,最重要的是来访者能够感觉到咨询师是否真的用心的和她一起体验生命中的某段体验,来访者是否能从咨询师身上体验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价值以及自己是否值得被爱,只有这样,来访者才能对原始经验和认知提出质疑,才能提高现实检验的能力,才能激活生的、向上的欲望,并进行自我实现。

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效应如下:

1、首因效应

首因,即最初的印象,或称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对后来接触到的细节不太注意。

2、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阐释的后摄作用。

3、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

4、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5、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主要表现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观、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

心理问题的危害

心理问题可能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到其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后果,如果遇到心理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心理干预,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于“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阻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分享到: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学校心理咨询包括哪些内容?(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024-6-14

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心理咨询名词解释)

2024-6-14

如何快速准确地打印心理咨询师考试准考证

2024-6-14

心理咨询室发泄(简述心理宣泄的有哪些方法具体方法)

2024-6-14

心理咨询有哪些形式?(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

2024-6-14

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几门专业课程?

2024-6-14

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是什么?(心理咨询工作室开办条件)

2024-6-14

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条件和培训(心理咨询师报考培训内容)

2024-6-14

心理咨询师学费收费标准全面解析!

2024-6-14
真题下载
请正确填写下列信息,以确保能够顺利领取全部资料!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