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师>>正文

如何防治老年抑郁症?(关爱老人心理健康的方法?)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如何防治老年抑郁症?

网上有关“如何防治老年抑郁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爱老人心理健康的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老年人抑郁症心理咨询:培养兴趣

60岁以上的老人,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可达7%-10%。在那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等疾病的老人中,抑郁症发病率更高达50%。

此外,重庆寸草心心理医生提示相比老年男性而言,老年女性得抑郁症的比例还要更高,应引起大家的警惕。

“老年抑郁症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多发心理疾病,但目前无论是老人自身还是社会,对老年抑郁症的识别能力都还比较低”,专家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为7%-10%,在那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等躯体疾病的老人中,抑郁症发病率可高达50%。

培养兴趣爱好有助预防抑郁症

为了预防老年抑郁症,专家建议老年人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扩大社交圈子,“经常跟朋友出去喝喝茶、聊聊天、打打太极拳,让自己生活过得充实一些,多与乐观的老人交往,都有好处”。

此外,家人也要多关心老年人,多和他们聊天,“哪怕老人是在唠叨,也要耐心去听,周末带他们出去散散心”。他认为,社会也要多重视和尊重老年人,“让他们多参加公益活动,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

老年女性更容易患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有生理、社会和遗传三个方面”,专家表示,在生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大脑功能开始退化,大脑内的三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浓度下降,容易引发抑郁症。

在社会因素方面,老人退休后没了工作,收入减少,社会交往也减少,而子女往往工作太忙,与父母交流不够。如果配偶去世,老人则变得更加孤独。此外,如果老人的直系亲属中有人得焦虑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那么老人患老年抑郁症的几率也会比正常人更高。

“老年女性尤其容易得抑郁症”,重庆寸草心心理专家表示,老年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可达到2∶1甚至3∶1,“此外,一些个性相对内向、要强、凡事追求完美的老人,也较易患上老年抑郁症。”

关爱老人心理健康的方法?

一、观念态度上。

首先,我们要清楚,衰老并不是老年人犯的某种错,衰老也并不是一件可怕的甚至羞耻的事情。在所有的文化中,人们都是害怕衰老的,大家习惯于把衰老等同于疾病、伤残、情绪抑郁、死亡和临近死亡,而且人们对衰老的恐惧很容易就转化到老年人身上,对待老年人就不自觉地会有厌恶和歧视。

二、心理层面的陪伴。

三、要尊重老人。

对于老人的一些固有观点和传统观念,要有尊重的态度,不要疏远和孤立老人。很多老年人也是有能力有价值的,虽然他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时跟我们的 社会 现实有点脱钩,但也并不是完全无意义的。我们需要学会尊重老年人特有的性格特征和为人处世态度。

老年人虽然经历过风雨,但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带你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1、开导老人看开生死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老年人年纪越大,出于对家人的牵挂等原因,对疾病可能会有一点忌疾讳医的心理。这时子女们要帮助和开导老年人,让他们意识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兴衰的历程,人生亦不例外。面对疾病要学会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配合一生的治疗去战胜它,而不是采用消极的做法,抗拒就医,骗己骗人,当做疾病不存在,以免将小病拖成大病。平时要多关心老人,多向老人普及健康知识,以免老人因不懂而产生畏惧,影响老人心理及生理健康。

 2、日常生活多关心老人

人是社会的动物,害怕孤孤零零一个人。因此,作为子女,平时抽出时间来多看看老人,甚至哪怕多打几个电话,也可能减少他们的孤寂感,进而减轻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说到的“怙恃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由于现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许多年轻人都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即使不住在一起,子女也要多多关心老年人,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吃饭,以免老人由于孤独寂寞陷入一种抑郁的状态。因此,与老人分居的子女要经常看望、问候老人,与老人同居的子女要耐心地善待老人、仔细地体贴老人。让年幼的孙辈与老人共处和接近,常能给老人带来较大的生活乐趣和安慰,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孤独感。

 3、帮助老人和社会接轨

 许多老人退休后由于无所事事,很容易会产生一种与社会脱节、人老不中用、被社会淘汰等消极心理。由于与社会和工作单位联络减少,社会交往与资讯减少,更由于视力、听力下降而影响感知能力,常会使老人产生隔绝感,进而使老年人变得对外界变化漠不关心,对人冷漠等等。面对这种情况,子女和年轻人应多与老人交流和沟通,在倾听老人讲话时要特别耐心。这不仅使老人感受到尊重、有利于消除隔绝感,而且老人的经验也并非绝对过时无用,耐心倾听,往往也能使年轻一代得到教益与启迪。另外,为老人提供读报阅览、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便利条件也十分必要,这能有效地减轻老人的隔绝感帮助老年人重新与社会接轨。

 4、对老人进行心理辅导

 有一种言论,人往往愿意对陌生人多过于对熟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些难言的事情,我们更容易对着陌生人诉说出来,因此子女们可以为老年人联络心理医生,让老年人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及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缓解老年人的心理“空巢”。帮助老人解开心结、快乐生活。同时,要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摆脱孤独寂寞,保持乐观健康的生活状态。老年人要敢于向心理医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以及一些想法,积极配合医生找出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5、鼓励老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老年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老年人生活重心没有依托有很大关系,由于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没有乐趣,容易胡思乱想进而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子女要创造条件使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适当的娱乐活动,组织、培养老人的兴趣和爱好。如唱歌、跳舞,棋类,桥牌,听音乐,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爱好。打太极拳、练气功,门球比赛,健身活动,联欢会,旅游观光,种花,钓鱼,编织等等。鼓励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余热。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

 6、掌握与老人沟通的技巧

 谈话作为与老人沟通的主要方法与一般交谈有很大不同。对于老年人在沟通时除了一般的要求和技巧外,需要对老人的社会、家庭、个人等有关情况进行了解。与老人直接沟通是获得有价值资讯的主要途径,交谈是沟通的主要手段。好的交谈效果取决于双方能否建立可以信赖的相互关系。虽说有“老小孩”的说法,但我们不鞥把老人当做小孩一样来沟通,这时对老人的不尊重。和老人沟通,要把老年人摆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尊重,这是沟通的基本条件。和老人沟通要表现出足够的尊敬和耐心,诚恳地听老人诉说,让老人产生信赖。

 老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1、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络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2、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4、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6、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7、充分地了解自己。

 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8、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1、精神创伤

 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2、环境变化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3、衰老和疾病

 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

关于“如何防治老年抑郁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分享到: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在唐山考心理咨询师都需要什么条件(怎样选择正规心理咨询培训机构)

2024-6-15

如何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了解必须考取的证书

2024-6-15

贾杰心理网课在哪里看(Hey,别装了,其实你没病!)

2024-6-15

怎么找一个靠谱的心理医生?(如何找到好的心理咨询师?)

2024-6-15

晚上在医院能不能进行心理咨询-(青少年心理咨询挂什么科室)

2024-6-15

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咨询话题如何引导?(网络心理咨询靠谱吗)

2024-6-15

人社部心理咨询师证书怎么考取(国内心理咨询师等级分为三级)

2024-6-15

心理咨询师在哪里可以报考(心理咨询培训机构哪家好)

2024-6-15

关于表达者心理求证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心理咨询有何作用)

2024-6-15
真题下载
请正确填写下列信息,以确保能够顺利领取全部资料!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