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方法有哪些(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心理辅导方法有哪些
网上有关“心理辅导方法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摘要:心理辅导是指对有发展性心理问题的人群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克服成长障碍的心理服务,通常在学校比较多见。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类似,但在实施对象、工作性质、从事要求、服务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常见的心理辅导方法有聆听法、移情法、暗示法、系统脱敏法、疏泄法等多种。下面来了解一下心理辅导的方法吧。一、心理辅导是什么意思
心理辅导又称心理健康辅导,是指情感导师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
心理辅导的目的是:给予被辅导者情感支持、摆脱生活困境的信心和勇气,让被辅导者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学会管理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纠正被辅导者的错误观念,提高其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水平。
二、心理辅导主要做什么
心理辅导的工作内容包括:
1、耐心倾听被辅导者的倾诉,给予相应的安慰和鼓励。
2、进行必要的心理测查。
3、对被辅导者的理论学习进行辅导。
4、对被辅导者的日常生活进行督促。
5、进行现场演练以提高被辅导者的生活技能和情感体验水平。
6、帮助被辅导者及时化解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三、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区别在哪
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都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形式之一,那么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施对象
心理辅导的对象多为一般性心理困惑,通常解决发展性心理问题;心理咨询的对象既有健康人群,又有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人群,甚至还有心理疾病的患者。
2、工作性质
心理辅导的工作性质属于协助“问题方”进行自我调节的支持行为;心理咨询的工作性质则更偏向于心理治疗的辅助行为,需要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
3、从事要求
心理辅导要求不高,仅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技术即可;而心理咨询要求掌握比较全面的心理学知识。
4、服务方式
心理辅导对于服务的地点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任何地方都可以;心理咨询通常在心理咨询室展开,需要一些辅助的心理咨询设备。
四、心理辅导方法有哪些
心理辅导的方法众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聆听法
认真、耐心地倾听被辅导者的诉说,在这一过程中,双方是朋友的关系,双方平等相处,帮助被辅导者用语言宣泄心理压力。采用聆听法要注意技巧,比如交谈时双方保持适当的距离,聆听时身体微微前倾,不时适当地点头,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
2、移情法
通过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来理解和分担来访者的各种精神负荷,并通过适当的语言或动作引导宣泄压力。
3、暗示法
暗示法指心理辅导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让来访者接受积极的暗示,从而治疗心理疾病,这种方法对于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比赛怯场、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但需要被辅导者相信暗示。
4、系统脱敏法
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例如有任考试焦虑,可以让他将考试的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做系统脱敏练习。
5、疏泄法
将沉郁在人体内的种种不愉快感受,如悲伤的情绪等排出体外的心理过程,比如让被辅导者痛哭一场,在涂鸦墙上涂鸦,砸东西等。
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时,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2.认知疗法、认知疗法于20世纪60一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意图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3.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例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就是“脱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谈话法
谈话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辅导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它要求教师通过谈话,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谈话法是一种需要进行训练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专业技能。谈话可以是个别的咨询面谈,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这种方法常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心理咨询中。
二、咨询面谈
咨询面谈的基本任务是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中,澄清来访学生的真正问题,进而找到适当的改变现状的途径和方法。咨询面谈首先要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与来访学生建立恰当的关系,使他们感到安全、可信、可靠、受尊重和被理解。在面谈中,咨询人员要学会倾听,给来访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叙述自己所碰到的问题和困扰,让他感到咨询人员的耐心和对自己的尊重。
三、建立心理档案
建立心理档案是向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提供全面了解学生的数据,包括智力、能力倾向、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特长、职业倾向、心理健康水平等。参考这些数据,就可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发生事故。学生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心理潜能,弥补不足之处。
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件很严肃的工作,要求建档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道德;对建档对象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遵循心理诊断和心理测量的有关原则,如学生心理档案不许扩散,不许滥用,不得侵犯个人隐私,更不可作为用来批评、衡量学生的依据。
心理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来定,比较常用的内容有气质、个性、智力、学习动机、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自我认识、生活、社会适应能力等。选择好档案内容后,很重要的是实施,要保证实施过程的标准化。最后,要用好档案,确保使用规范化。心理档案资料的收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用的有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和测验法等。测验法采用的应是标准化的、合理的测验量表。
四、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需要创设某种特定情境和题材,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练习某种行为方式,身临其境地去体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如对一些攻击性强的学生,让他们扮演挨打者,让他们体验被人欺负的滋味,从而减少其欺负弱小同学的行为。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活泼、有吸引力的方法,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创造角色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角色扮演中主要担当组织者,任务是安排角色扮演者和剧情等。
五、班级、小组讨论
这种方法是组织小组或全班学生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讨论中,教师担任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讨论的目的是使学生明辨事理。在讨论中,教师要注意把握讨论的方向和主题。
六、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家长转变观念,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言传身教,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积极配合,才能最终达到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关于“心理辅导方法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13640953190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