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求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的学习纲要``(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苦求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的学习纲要``
网上有关“苦求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的学习纲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技能大题汇总1
关于主要症状的回答(从心理方面、躯体方面两个方面归纳)
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表现为:
心理方面:有内心冲突、焦虑、烦躁、紧张、恐惧、注意力不集中、痛苦、情绪低落、情绪不稳定、兴趣下降、意向下降等等。躯体方面:入睡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疲惫感等等。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的主要症状军有各自的表现(此处引用《CCMD_3列举的标准和症状》),如:
一、恐惧症(恐怖症)〔F40恐惧焦虑障碍〕中
43.11场所恐惧症〔F40.0〕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场所、拥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拥挤的船舱、火车车厢)等,其关键临床特征之一是过分担心处于上述情境时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
43.12社交恐惧症(社会焦虑恐惧症)〔F40.1〕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作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群相对时被人审视等);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3.13特定的恐惧症〔F40.2特定的(单项)恐惧障碍〕
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是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未包括的特定物体或情境,如动物(如昆虫、鼠、蛇等)、高处、黑暗、雷电、鲜血、外伤、打针、手术,或尖锐锋利物品等;
二、焦虑症〔F41其他焦虑症〕中
43.21惊恐障碍〔F41.0〕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4项:
①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②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③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④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严重标准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43.22广泛性焦虑〔F41.1〕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
①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②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三、强迫症〔F42强迫性障碍〕中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上述的混合形式;
(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四、疑病症〔F45.2疑病障碍〕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疑病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
②对健康状况,如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解释,但不是妄想;
③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但不是妄想;
(3)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五、神经衰弱〔F48.0〕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症状为主,特征是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劳(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迟钝,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记忆差,思考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劳,经过休息或娱乐不能恢复,并至少有下列2项:
①情感症状,如烦恼、心情紧张、易激惹等,常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有关,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应付。可有焦虑或抑郁,但不占主导地位;
②兴奋症状,如感到精神易兴奋(如回忆和联想增多,主要是对指向性思维感到费力,而非指向性思维却很活跃,因难以控制而感到痛苦和不快),但无言语运动增多。有时对声光很敏感;
③肌肉紧张性疼痛(如紧张性头痛、肢体肌肉酸痛)或头晕;
④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梦、醒后感到不解乏,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⑤其他心理生理障碍,如头晕眼花、耳鸣、心慌、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等。
严重标准病人因明显感到脑和躯体功能衰弱,影响其社会功能,为此感到痛苦或主动求治。
六、精神分裂症(分裂症)〔F20〕
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20.1偏执型分裂症〔F20.0〕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
20.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F20.1〕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20.3紧张型分裂症〔F20.2〕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20.4单纯型分裂症〔F20.6〕
诊断标准
(1)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
(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
(3)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七、神经衰弱〔F48.0〕
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症状为主,特征是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劳(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迟钝,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记忆差,思考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劳,经过休息或娱乐不能恢复,并至少有下列2项:
①情感症状,如烦恼、心情紧张、易激惹等,常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有关,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应付。可有焦虑或抑郁,但不占主导地位;
②兴奋症状,如感到精神易兴奋(如回忆和联想增多,主要是对指向性思维感到费力,而非指向性思维却很活跃,因难以控制而感到痛苦和不快),但无言语运动增多。有时对声光很敏感;
③肌肉紧张性疼痛(如紧张性头痛、肢体肌肉酸痛)或头晕;
④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梦、醒后感到不解乏,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⑤其他心理生理障碍,如头晕眼花、耳鸣、心慌、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等。
严重标准病人因明显感到脑和躯体功能衰弱,影响其社会功能,为此感到痛苦或主动求治。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
(1)排除以上任何一种神经症亚型;
(2)排除分裂症、抑郁症。
说明
(1)神经衰弱症状若见于神经症的其他亚型,只诊断其他相应类型的神经症;
(2)神经衰弱症状常见于各种脑器质性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此时应诊断为这些疾病的神经衰弱综合征。
关于诊断及依据的回答
(一)、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的······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在···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心理问题。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如:本案例中的···事件,使求助者有着痛苦(焦虑、恐惧)情绪体验。3、从产生痛苦(焦虑、恐惧)情绪开始,痛苦(焦虑、恐惧)情绪持续的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已经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4、遭遇的刺激强度较大,反应强烈。有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如气愤等;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都难以解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或已经出现回避行为)。5、痛苦情绪被最初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6、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严重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3、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个月,未超过3个月。4、精神痛苦程度较难以解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5、心理冲突的内容泛化。6、本案例虽有···神经症症状,但持续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故考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7、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四)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神经症。
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以上,内容充分泛化,心里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及病程上的得分大于6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3、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是:······。根据这些症状诊断为···神经症。
关于如何做鉴别诊断的回答
总体说,做鉴别诊断的目的是排除神经病类疾病,排除与求助者问题性质相接近的或易混淆的神经症、神经症性、严重问题,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各种神经症的鉴别应执行《CCMD--3》所列标准。这里,我们仅以一般心理问题的鉴别予以说明:
对一般心理问题的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有: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3、与(症状或性质相近的)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性神经症。
关于分析各种心理问题
原因的回答
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青春期、更年期、躯体症状等方面的原因;2、社会原因:(1)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2)家庭教育以及经济的原因;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原因;(3)求助者人际关系的原因;(4)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同事或老师、同学的理解和关注;(5)道德观念因素对心理障碍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3、心理原因:(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2)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不知道怎样去解决(3)有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被不良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摆脱(4)人际关系紧张,缺乏沟通与交流(5)个性特征:性格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关于如何做出诊断(诊断的
程序是什么)的回答
1、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2、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3、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4、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具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5、参考心理测验的结果;6、综合上述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关于对心理活动定性
分析的回答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可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以知道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以知道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关于对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的回答
1、 1、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询其人格特征以及做精神病的鉴别诊断;2、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3、选用SCL---90测验,以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和程度;4、选用SDS测验,以评估其在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5、选用SAS测验,以评估其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2、
3、 关于评估咨询效果的回答
4、 (从几个维度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
5、 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1、求助者的主观体验,求助者对自身症状改变方面的主观体验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2、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能否恢复到以前正常的社会功能状态也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3、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价,其家人、亲朋好友及同事、同学对求助者改变情况的评估也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4、心理测验的结果,根据咨询前后心理咨询结果的对比,可了解求助者在症状及程度方面的改变,这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5、咨询师的观察,咨询师可以根据观察,评估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社会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症状改变等情况,这也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
和方法的把握
1、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2、评估的方法:(即评估的五个维度)。
咨询师应收集求助者
哪些方面的资料?
1、该求助者是否做过心理测验,测验的项目和测验结果;2、求助者婚姻家庭的资料,家庭中重要事件与原因,家庭的现状与过去的比较等;3、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4、求助者个性特征的特点;5、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6、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7、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8、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9、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10、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情况;11、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12、该求助者的家族史;13、该求助者的疾病史;14、该求助者的出生情况。
怎样进行摄入性谈话?
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2、提问中避免失误;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
摄入性谈话的内容和范围应依据以下参照点(选择切入点)
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谈话。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过的谈话目标。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摄入性谈话时应注意什么?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此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3、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4、避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5、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6、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如何对求助者目前状态的
资料进行整理
1、精神状态:(1)注意力不集中;(2)紧张不安,焦虑。(3)记忆力下降;(4)意志行为改变,自控力差,情绪低落,易激惹(5)内感性不适(6)思维障碍(7)个性稳定性发生改变2、生理功能改变,即躯体异常感觉:头痛、疲劳、全身酸痛、睡眠障碍。3、社会功能状况:学习效率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社会交往减少,与外界接触不良。
咨询方案中,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主要包括
1、求助者的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2、求助者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和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3、求助者的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的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4、咨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5、咨询师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6、咨询师的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求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对如何判定咨询效果
是否有效的回答
应该具有以下要素:1、具体。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具体的目标是应该受终极目标指引的具体目标,而不是孤立的具体目标;2、可行。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者可能的水平,或超出了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则目标就很难达到。此外,经济条件等因素也会成为影响可行性的因素;3、积极。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符合人们发展的需要;4、双方可以接受。咨询目标应该是由双方共同商定。若双方的目标有异,则应通过双方的交流来修正。若无法协调,应该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若咨询师无法认可,也可中断咨询关系或转介给别的咨询师;5、属于心理学性质。对于不涉及心理学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6、可以评估。目标无法评估,则不称其为目标。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双方信心,可发现不足,及时调整目标和措施;7、多层次统一。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近期目标,又有长期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
怎样和求助者商定
咨询方案(目标)
商定咨询方案时应该注意:1、首先向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目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5、咨询方案制定,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以上5项为方案部分,目标部分再加以下2项)6、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7、咨询师应该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
1、促进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进行深入的了解;2、激励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3、促进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4、促进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5、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
阻抗产生的原因
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它产生的原因是: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2、阻抗来源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3、阻抗来自于对抗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的动机。其二,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其三,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
1、不同的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方法;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咨询师怎样进行转介
1、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求助者不匹配时,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2、首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3、向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4、向咨询师介绍求助者的情况;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6、不能在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咨询对象应该具备的特征
1、具有一定的智力基础;2、咨询内容合适;3、人格基本健全;4、动机合理;5、有交流能力;6、对咨询有一定的信任度。
如何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
有效性进行评价
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2、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3、从求助者的自身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确定的咨询目标都是可行的;4、改变求助者错误的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5、本案例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6、此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符合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7、在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心理咨询疗程应该如何设置?这是很多心理咨询师,尤其是新手心理咨询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这里结合有关资料和郑州仁和心理咨询中心多年的咨询案例,提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需要明确:心理咨询多长时间一次比较好?比较通行的做法是每周1—2次,运用特定心理疗法的某些个案、某些阶段、或来访者个人要求且适于其心理咨询目的时,可以每周2—3次。有些来访者求治心切,希望以密集型心理咨询快速地解决其心理问题,实际上,心理咨询的密集度与来访者成长的速度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每周1—2次的心理咨询密度,有利于来访者在心理咨询室外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深化、内化心理咨询中所学到的东西。
一般来说,前期的心理咨询密度会比后期的大一些,比如前期可能每周2次,到中期可能每周1次或每月2次,而临近心理咨询结束时可能每月1次。后期的心理咨询密度降低,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来访者将心理咨询所学迁移到日常生活当中去,同时帮助来访者逐渐适应与心理咨询师的分离。
第一,心理咨询的内容类型。青少年心理、婚姻情感、抑郁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个人成长、性心理等,不同的心理问题类型需要的咨询次数也不同。
第二,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仅就抑郁症而言,轻度抑郁症、中度抑郁症、重度抑郁症所需要的心理咨询次数肯定是不一样的。心理问题越严重,需要的心理咨询次数越多。
第三,来访者的求助欲望。求助欲望强,与心理咨询师合作的力度就强,心理咨询见效就快,用的时间就少。
第四,来访者的自我开放度。自我开放度越大,问题呈现的越彻底,治疗的越快,心理咨询所需的时间就越少。有些来访者严重缺乏安全感,对于暴露自己的问题非常恐惧,这时心理咨询师不能生硬地“挖掘”问题,要在来访者有勇气面对的时候才能处理。这样一来需要的时间就会长一点,但这是必要的,这是解决心理问题和来访者心理成长的必要过程。
一般来说,在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中,随着心理咨询的次数增多,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会不断提高,自我开放度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会呈现的越来越深入,相对应的心理咨询效果也会越来越好。研究表明,心理咨询的效果也与这几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二是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程度;三是来访者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自我开放程度。这其中,心理咨询师所能起的作用占30%,70%取决于来访者的自我开放度和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度。
1、简快心理咨询(1--6次)
适用范围:诊断性心理咨询、婚前情感心理咨询、亲子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压力心理咨询、个人成长心理咨询等。
简快心理咨询因其疗程短、费用低,比较容易为来访者接受。但要求心理咨询师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咨询经验,能够快速诊断并解决来访者的问题。
2、短程心理咨询(8--12次)
适用范围:婚姻情感心理咨询、亲子教育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压力心理咨询、神经症心理咨询(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性心理咨询等。
短程心理咨询为大多数心理咨询师及来访者认可使用。据调查统计,美国民众和在美华人的心理咨询次数分别为9-30次和8-22次,其平均值分别为12次和10次,说明国内采取10次为一疗程的短程心理咨询是比较可行的。次数太少,容易因效果不显著而让来访者误以为心理咨询无效;次数太多,大多数来访者不易坚持,心理咨询费用的支出也会比较大。
3、长程心理咨询(半年以上)
适用范围:综合性神经症心理咨询、人格障碍心理咨询等。严重的神经症、人格障碍在短期内难见成效,且治疗效果不稳定,一般需要半年至一年以上的时间来帮助来访者改善。
4、终生成长心理咨询
适用范围:个人成长、心理顾问、心理咨询师督导。终生成长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来访者改善自身心理素质,体验人生幸福感,达到自我实现。
综上所述,国内心理咨询周期以每周1次最常见,心理咨询疗程以10次左右适宜。但就心理咨询效果统计而言,一般性心理问题要得到较好的改善并在心理咨询结束后继续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多集中在30个小时以上的心理咨询案例。所以如果希望有更好的心理咨询效果,一般建议做至少连续三个疗程的心理咨询。具体做法,可以由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根据具体情况商讨决定。
心理咨询疗程 心理咨询疗程如何设置 郑州心理咨询师 郑州心理医生收费价格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 郑州著名心理咨询中心 郑州仁和心理咨询中心 郑州正规心理咨询室 郑州心理咨询室排行榜 郑州心理医院 郑州仁和心理咨询中心官网
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
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心理小知识的科普是非常有必要的。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的相关内容。
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1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的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那认识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需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判断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有以下标准:
1、心理活动与环境的协调性
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故应该和环境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如果这种一致性和协调性遭到破坏,如对客观世界的歪曲或虚构,均提示异常心理可能发生。
2、心理活动内部协调性
个体心理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应是协调一致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也应协调一致,这种统一的心理活动保证了个体具有良好的社会功能,并能进行有效的活动。如果个体的心理活动出现内部相互不协调,甚至出现分裂,即意味着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3、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个体心理活动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发展及其表现有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内在稳定性,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均有着内在和必然的联系,随着个体的发展,心理活动的变化是稳定和有规律的,突然的、不符合规律的变化均预示着心理健康的水平下降。
(三)心理问题的诊断
当出现心理不健康时,通常从以下方面综合判断心理是否出了问题:
1、与大多数人是否一样
心理专业人员一般会以生活中人们的普遍情况作为依据,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否存在异常。例如,一个人在接受心理测试后被告知焦虑水平过高,那意味着他比与他年龄相当,生活环境相似的大多数人在这项测试上所得的分数更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就意味着心理的健康、正常。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2、社会规范是否接纳
一般来说,异常行为大多是为社会规范所不接纳的,如果一个人表现出了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则可推断其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试想你漫步在公园中,看到在公园的草坪上,一个青年女子衣着艳丽,在旁若无人的又跳又唱。面对此情景,你会想到什么呢?或许,你会在心理默:她心理是否有问题?可如果她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表现出这样的行为,你还会认为她的心理有问题吗?
不过,运用社会规范这一标准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社会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习俗准则,在每种文化之中,社会规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例如,倒退30年,男生戴项链或许会被看作“另类”,但是今天,人们已经见怪不怪啦!要注意的第二点是,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并不一定都意味着异常或不健康。
3、个人的生活适应如何
可通过一个人目前的生活适应状况推断其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如,一个刚刚经历母亲去世的人,可能表现出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脆弱易哭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之后他又恢复以前的状态,我们就认为很正常:但如果他迟迟不能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走出来,长期失眠,那可能他的问题已不是普通的困扰,而发展成为难以通过自我调适解决的心理障碍了。
4、个人的主观感受如何
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其主观感受如何?——焦虑、忧郁、痛苦、失落、烦躁、恐惧……大概你能想到的词语都是消极负面的吧?是啊,为心理问题所困扰时,谁的内心世界不是阴沉沉、灰蒙蒙的呢?所以,了解个人的主观感受,也是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出现问题的重要依据。
不过,这一判断标准也不是万能的。许多重度的精神病患者,虽然其心理出现了严重问题,但他本人并不感到痛苦。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对于躁狂症患者来说,每天都可谓是过节般的快乐。
当然,判断心理问题的任何一个标准都不是绝对的,必须综合考虑。正常与异常,健康与不健康之间也是相对的,其间无明确的分界线。
二、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其作用:心理咨询所提供的全新环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以便更好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1、心理咨询以谈话为主要方式
聊天时你可以海阔天空,嘻嘻哈哈,心理咨询时谈话可就不这样随意和轻松。在心理咨询的谈话是引导求助者放下顾虑和包袱,吐露自己的各种问题,而心理咨询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帮助前来求助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也是在谈话过程中实现的。
2、心理咨询强调对求助者的尊重和理解
尊重求助者,不把他们看作是“病人”,咨询师和求助者是平等的。理解求助者,是从求助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实体会求助者的感受。
3、心理咨询助人自助
或许你出乎意料,心理咨询并不会“告诉”求助者怎么做,而是要引导求助者认识自己,发掘潜能,建立自己对生活作决策的勇气和信心。要坚定地相信每个人自身的潜能和力量,相信每个求助者自身的力量,帮助他们自助,是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
三、走出心理咨询认识的误区
错误认识之一:什么样的“心结”一下子都能打开
有许多咨询者把心理咨询神化了,想象中,心理医生该是心灵的上帝,手中如同握有万能的钥匙一般,什么样的“心结”一下子都能打开。然而咨询一两次过后,感觉没有收到自我预期的“晴空万里”的良好效果,便灰心了,不再咨询下去。要知道,心理疾患的产生常常与咨询者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它就如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改变愿望,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消融的。心理咨询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唯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错误认识之二:给拿主意
有些咨询者面临抉择,无从决断时,希望心理医生能给拿个主意。这种想法是想当然的。心理医生和求询者是两个独立的人,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医生无权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求询者。他只是从旁提醒你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帮助你开阔思路,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便于你最终作出明智的选择。
错误认识之三:算命先生
也有很迷信的咨询者,把心理医生看作是算命先生,认为心理医生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透视求询者的内心世界。这种想法也很荒唐。心理医生对于你的帮助不是凭空的,是基于你所述事实的分析,是一种真情的传递而不是无中生有的精神麻醉。
错误认识之四:做思想工作
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做思想工作。错!做思想工作是就事论事,心理咨询却是通过对事物表象的分析,启发、引导咨询者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令其终身受益,它较做思想工作的内涵要丰富许多。
心理学基本知识
心理学共400多种流派,以下是其中主要的八大流派:
①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冯特:研究心理的内容)
②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威廉詹姆斯:研究心理的目的)
③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华生:研究看得见的行为)
④格式塔心理学派(维特海默:心理学是一个整体)
⑤精神动力学派(弗洛伊德:意识分析 精神分析)
⑥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以人为本)
⑦认知心理学派(奈瑟尔:信息加工心理学)
⑧生理心理学派。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一、分析心理疗法。是通过内心的方式以自由联想、精神疏泄和分析解释的方法,把压抑在潜意识当中的某些精神创伤或者是痛苦体验挖掘或者是暴露出来,从中发现焦虑根源,启发并帮助病人彻底领悟认识自己,从而改变原有病理行为模式,重建自己的人格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暗示疗法。通过暗示去影响病人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暗示就是一个人不加批判的接受他人语言或其他的刺激,由此而产生特定的知觉、信念、感情行为的一个现象,他的行为动机不是由自己形成的意见和信念产生的,而是旁人影响的一个结果,暗示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像语言、文字、表情、手势、榜样等。
三、行为疗法。目的是修正不良行为模式治疗的动向是外显行为,主要的办法,是控制外部行为模式进而重建和恢复良好的行为模式。
四、支持疗法。采用劝导、启发、鼓励、同情、支持、说服等等的一些方式,帮助和指导分析、认识当事人所面临的问题。
心理学的应用
描述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心理学家一般把这种观察称为他们的数据。行为数据(behavior data )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当研究者进行数据收集时,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并且设计出能保证客观性的度量行为的方法。
解释发生的事情
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地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中,中心目标都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心理学家希望发现行为是如何工作的。
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智力水平或自尊。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作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 )。它们是关于机体的一些特殊内容。就人类而言,这些决定因素是所谓的秉性变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 )。而有一些因素在外部作用。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或情境变量。
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用他或她对人类经验的洞察力和以前的研究者对同一个现象已经发现的事实,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确定几种解释中的哪一种能最精确地解释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要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对一个潜伏于特定形式行为下的原因的精确解释,常常能让研究者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精确的预测。
控制发生的事情
控制是核心的、最激励人的目标。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者不发生——引发它,维持它,停止它,并且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者发生率。如果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能创造控制行为的条件,那么这个解释就是有说服力的。
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了帮助人们改进他们生活质量的途径。
心理学家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得出结论。心理学家有这样几个目标: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产生行为的原因,预测行为何时会发生,以及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
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21、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比如星座,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2、情话对着左耳说更有效
美国萨姆休斯敦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对着爱人的左耳甜言蜜语更能俘获她们的芳心。这是因为人的左耳由右脑控制。而在人脑分工中,右脑半球负责感性直观思维,对情感类体验更为敏锐。
3、人用右耳听的话比用左耳记得更牢
因为右耳听到的信息汇入左半脑,而左半脑比右半脑更具记忆优势。所以要想让对方牢牢记住你说的话,对着他/她的右耳说吧!
4、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
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炫耀什么;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掩饰什么。
5、从网络聊天习惯读懂一个人
喜欢用“、、、、、、”和“。。。”的人心底大多比较柔软,没有坏心眼,同时也会反映出他/她对待事情的优柔寡断,大部分会有选择恐惧症。。。
6、抛硬币
当面对两个选择时,抛硬币总能奏效,并不是因为它总能给出对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抛在空中的那一秒里,你就知道你真正想选的是什么。
7、人们大多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
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8、人生只有900个月!
其实人生只有900个月!事实上,你可以画一个30×30的表格,一张A4纸就够了,每过一个月,就在一个格子里打钩,你全部的人生就在这张纸上,你会因此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你的人生是如何度过的?
9、 贝勃规律
原本一块钱的报纸变成了十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贝勃规律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是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10、 墨菲定理
口袋装着刚买的新手机,在公交车上生怕被盗,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查看手机是否还在,这一举动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手机被偷走,就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理。
11、 怀疑自己答错了,改不改答案?
马上要考试了,做完答卷,检查的时候发现两个答案不知道选哪个,这个时候该不该改答案?调查显示,55%的人认为改答案会损害成绩, 只有15、5%认为会改善,但实际的情况是,58%把答案改对了,只有20%把对改错了,还有22%把错的改错了。
12、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13、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
14、责任分散效应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15、配套效应
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想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这在心理学叫“配套效应
16、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你有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应该一起说。这样坏消息带来的痛苦会被好消息带来的快乐所冲淡,负面效应小得多。你有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应该分开说。这样好消息带来的快乐不至于被坏消息带来的痛苦所流没,人还可以享受好消息带来的快乐。
17、男儿有泪不轻弹?
研究发现,人在难过时流的眼泪中,含有较多因精神压抑而产生的有害物质。美国圣保罗一雷姆塞医学中心精神病实验室专家研究发现,眼泪可以缓解人的压抑。
18、看美女可以延寿
德国心理学家认为,每天凝望美女10分钟,健身效果相当于做30分钟有氧运动,持之以恒,男性的的平均寿命可延长四五年。
19、心理暗示
尝试闭上眼睛,双臂平举,想象自己一只手拿着气球,一只手拿着装满水的水桶,一分钟后,睁开眼睛,看看双臂的高度。
20、关系最好的往往是最爱损你的
最好的朋友之间是不会客气的,而是经常相互挖苦嘲讽斗嘴,甚至当面互相揭短,因为你们都知道对方是不会介意的。关系最好的,往往是最爱损你的。
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3心理咨询服务内容
1、学习心理咨询:厌学、意志薄弱、考试焦虑、学习方法不当等。
2、自我发展咨询:生涯规划、人格完善、素质提升、自我管理等。
3、人际交往心理咨询:代沟、异性交往困惑、孤独、猜疑、嫉妒、社交恐惧等。
4、新生适应心理咨询:无目标、无动力、空虚、盲目、悲观失望、自我意识偏差等。
5、情绪心理咨询:烦恼、愤怒、情绪不稳定、消沉、狂喜、压抑、过度焦虑、情绪低落等。
6、个性心理咨询:自卑、羞怯、虚荣、自我中心主义、暴躁、紧张、过度依赖、过于敏感。
咨询前应做的准备
1、勇敢地接受现实,面对自己的困难。
2、对自己充满信心。愿意为自己的改变付出一定的代价,相信自己的不良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3、打消顾虑,对心理咨询师要有充分的信任。心理咨询师会对你的“泄密”给予绝对的保密。
4、预先理顺自己的思路。将自己的心理困惑直截了当地提出来,认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5、倾诉要有所节制。因为一次咨询时间为50分钟左右,来访者的倾诉在10至30分钟即可。
6、你和心理咨询师是平等关系。可将咨询师看作是一个特别亲密的朋友,尽可能地敞开心扉。
7、不必过分地关注自我的表现与形象。咨询师不关心表层的东西,而是更注重解决心理问题。
8、不要希望心理咨询师给你“决策”。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询师帮助你看清问题,启发、疏导你的症结。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在你自己的手中。
9、不要对一次咨询抱有太高的期望,大多数心理问题的解决往往要有一个过程,并且主要依靠来访者心理和行为的不断调整和自我激励去解决。
关于“苦求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的学习纲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心理咨询师证考试难度如何?一位老师的心得体会
2024-6-29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评估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2024-6-29怎么自考心理咨询师证(心理咨询师可以自考吗)
2024-6-29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的总结(寻找校园最美微笑活动策划)
2024-6-29挽回情感机构可靠吗?(心理咨询有用吗?)
2024-6-29如何开展社区心理服务(第一次进行心理咨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2024-6-29心理咨询师:考研是否提升职业竞争力?
2024-6-29心理咨询要多少钱一次?(心理咨询师咨询一次大概费用是多少)
2024-6-29怀孕的时候吐得厉害,跟孩子的智商有关系吗?(心理学在大学属于什么专业)
2024-6-2913640953190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