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茶艺师>>正文

茶艺师刘昌伟(有关川剧变脸的资料!)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茶艺师刘昌伟

网上有关“茶艺师刘昌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关川剧变脸的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川剧变脸

川剧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一环,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它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情感的变化。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转折,人物的情绪也相应变化,川剧变脸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情绪及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川剧艺术中用于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抽象主义手法。由于具有新、奇、快、爽的特点,川剧变脸近年来炙手可热,蔚然成风。

变脸是四川地方剧种川剧的表演绝活,产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最早用于传统折子戏《归正楼》,戏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为了救人方便,变脸数张,从此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续下来。清末民初,川剧进入一个兴盛时期,名角辈出。其中,以扮演文武小生而享盛誉的有康子林(公元1870年-1930年)和曹俊臣(公元1882年-1946年)。追溯起来,当今风靡演艺圈的”扯线变脸”绝技,便是在他两人艺术竞赛与交流中催生出来的。

话说清乾隆、嘉庆年间,每至逢年过节之际,在四川乡镇村落码头处林立的庙堂都会搭起戏台以作庆典,久而久之,川剧就在街头巷尾之中渐成气候。清代“两湖填四川”,为蜀地的文化带来了诸多新元素,昆、高、胡、弹、灯,诸腔戏班汇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净、末、丑同亮相于茶馆的小戏台之上,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才改称“川剧”。

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变脸艺人头一扭,手一挥,黑脸、白脸、花脸、红脸、人脸、鬼脸,唰唰 唰十几张脸就能变出来。有报道说,变脸艺人最快的速度就能达到,270分之一秒就能变出一张脸,或威武正气,或狰狞可怖,或滑稽逗乐,任观者如何凝神定睛也看不出丝毫破绽,看过之后,无不惊叹。田汉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看后说:“四川戏关于变脸之类具有特长,不知何故。”

变脸之于川剧,有如喷火之于秦腔,皆属招牌路数、看家绝技!

在成都川剧变脸表演的地方很多,鉴于很多地方表演质量都不高,推荐几个比较正宗的表演地:

首先蜀风雅韵剧场的前身是民间的一个川剧戏曲班,前些年为了旅游文化的需要、开发旅游,该剧场聚集了川剧行业中数位名角,展现川剧的各种明间绝活,有较强的观赏性,在川剧行业中有很好的口碑。

还有锦江剧场特色就是经常有传统的川戏看,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欢到这里来,看场川戏,喝上一杯茶,真的是一种享受啊。演出很精彩,变脸喷火都有了,非常值得一看,很有特色的。川剧变脸秀,效果非常好,剧情完整,高潮跌宕,舞台效果唯美。

成都锦里三国茶园更加以表演传统特色节目川剧变脸和茶艺见长,园内游客络绎不绝。芙蓉门川剧表演演员长期在该地表演特色川剧变脸,他们的表演很正宗,剧情跌宕起伏,舞台效果逼真,川剧氛围浓郁。在观赏川剧变脸的同时还能同时看到长嘴壶茶艺表演,喝上一杯芙蓉门创制的特色茶品“芙蓉绿雪”,不仅是享受了一场视听上的盛宴,也是一场味觉、嗅觉上的享受。

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相较于川剧艺术本身的渊源和博大,变脸的技艺成形则还要归属于二十世纪。在这期间,变脸在戏班的对台戏中不断摸索、演变、精化,渐渐成为川剧的一大特色。川剧的悲剧极有特色,喜剧独树一帜,凡是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变脸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诞狰狞的面相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不可名状之律动,作为一种对人物内心非常独特的表现手法,无疑大大增加了川剧本身的表现力,每及名角表演变脸,就常常酿成爆棚之患。可见,老百姓对这种极端好看的耍活儿是打心眼地认可的。

中国戏曲的情绪化妆。变脸最先用于神怪角色,明代已有。明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中就有“变化青脸”的记载。当时的变脸是演员进入后台改扮。后世则衍变为当场变脸,成为一项表演特技,不少地方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变脸有大变脸、小变脸之分。大变脸系全脸都变,有3变、5变乃至9变;小变脸则为局部变脸。变脸要求动作敏捷,不露痕迹。主要用于剧中人物惊恐、绝望、愤怒等情绪的突然变化。

在川剧表演中,变脸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由于脸谱有它显著的典型的特质,来说明人物的忠奸邪正,演员于观众不注意间改变他的脸像,强调了人物的个性和感情的变化发展,它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东西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的东西,是一种惊人的技术。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於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

1987年,文化部又正式出文,将川剧变脸艺术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这也是中国戏剧界惟一一项国家机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条例,故意或者过失泄露,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川剧变脸总是让人感觉神秘莫测,那一张张色彩斑斓的脸谱究竟是如何被一层一层揭开的呢?揭下来的脸谱又是如何被变走的?变脸是魔术吗?还是绝技呢?

琢磨变脸绝技从学习制作脸谱和衣服开始。对变脸人来说,服装和道具至关重要,都是特殊制作的。脸谱是变脸的第一件道具,一张好的脸谱不仅要美观,而且还要毫无破绽。但是要想变脸,没有脸谱是不行,可是如果脸谱不合适不贴脸,既影响变脸的美观,又影响变脸的速度。有一种取模的方式可以制作脸谱,在模具上画脸谱,这样画出来的脸谱就像是在自己脸上画的一样。再戴上这样制作出来的脸谱竟然是那样的严丝合缝。

变脸的道具除了脸谱,还有就是衣服,变脸的秘密也就藏在这衣服上。

变脸的服装是特殊制作的,很多地方必须使用特殊的材料。而且衣服从后面看全是千疮百孔,就像被机枪扫过似的。但这是在表演当中所需要的一些东西,也是变脸的奥妙所在。一个变脸人,他的服装,他的道具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一秒半的时间变三张脸,而且毫无破绽,变脸高于魔术。

川剧脸谱化装,其精致与艺术性,不亚于京剧,净和丑都有脸谱,丑角的脸谱是在鼻梁上涂上白色方块,人们称为“化鼻梁”,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寓庄于谐。净角又称花脸,脸谱造型丰富多彩,忠奸分明,黑色代表刚毅正直,白色代表奸诈狠毒,红色代表忠勇性烈,绿色代表侠骨义肠,蓝色代表刚强坚毅,**代表残忍暴虐,金银脸代表神圣威严。历史上川剧没有专职的脸谱画师,演员都是自己绘制脸谱。在保持剧中人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演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绘制脸谱,以吸引观众注意。

此外,川剧脸谱历史上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师傅怎样画脸谱,口传身教于徒弟。既是口传心授,又是制胜法宝,所以川剧脸谱历史上就缺少纸面的图像记录。

再看这项艺术的民间传承人。

1、康子林

一作芷林,名学清,别号二蛮。四川邛崃县人。8岁学艺,10余岁入老庆华班,相继受业于名旦彭元子、名小生傅莱生、何心田。12岁登台,曾先后搭明珠、翠华、长乐、燕乐、宾乐各班,为观众所喜爱。1924年初与杨素兰、萧楷成、唐广体等发起川剧著名班社“三庆会”,自任会长。并成立研精社,致力于川剧改良工作。把昆、高、胡、弹、灯几类剧目综合在一起,对川剧的发展和艺人的团结起了促进作用。又开办升平堂培训科生。能戏很多,文、武、唱、做,高、昆、胡、弹无不擅长。功底深厚,嗓音清脆,吐字清晰,行腔委婉,韵味隽永,声情并茂。刻画人物细致真切,性格鲜明,形神毕肖。尖子、翎子、变脸等各种技艺俱佳。在《评雪辨踪》中饰吕蒙正,着重刻画其冷、窘、酸态,有“活蒙正”之誉。饰《八阵图》中的陆逊,困阵时有耍翎、飞冠、甩发等绝技。时人赞他“功盖三庆会,名成八阵图”。代表剧目还有《三变化身》、《情探》、《三难新郎》、《醉战雍州》、《白蛇传》、《红袍记》、《彩楼记》、《琵琶记》、《刀笔误》、《离燕哀》、《情天侠》等。平日好读书、作画,喜唱扬琴。作风俭朴谦和,奖掖后学。热心公益,名噪剧坛,川剧界尊为“康圣人”。晚年带病坚持演出,辛劳过度,殁于重庆。

2、王道正

四川省川剧院年近花甲的著名演员王道正。他具有变脸的先决条件:自幼主攻武生,有扮相,有嗓子,有硬功夫,曾在《白蛇传》中饰演男青儿,《吕布与貂婵》中饰演吕布,革命现代戏《智取威虎山》中饰演杨子荣,唱做双美。他还擅演《江东桥》、《打瓜招亲》、《凤仪亭》、《扫华堂》等一大批传统武生戏,这就使他的表演具有一股“帅”气,举手投足,台步身段,皆焕发出一种狞厉美和造型美。他曾随同剧院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荷兰、瑞士、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东西方国家以及港、台地区,1996年10月,王道正赴香港参加香港各界人士庆国庆、迎回归文艺晚会,演出川剧变脸绝活,被香港《大公报》称作“变脸王”。

3、彭登怀

在央视版《笑傲江湖》中余沧海应该说是最具亮点的人物之一,川剧中变脸绝活的运用,不仅令金庸原著中的余苍海锦上添花,神奇的变脸表演也让许多观众一饱眼福。彭登怀是四川省川剧学校讲师,自幼酷爱川剧,尤其钟情于川剧变脸。他的变脸术炉火纯青,快捷神奇,天衣无缝。1993年首推九张脸谱,独领风骚。1996年他的绝技轰动了东南亚,马来西亚巨商曾出重金购买他的“版权”,被他断然拒绝。1999年2月,应新加坡、台湾电视台邀请,彭登怀赴新加坡演出。22日,在狮城克拉码头剧场,彭登怀以25秒变14张脸谱,变回本脸后还原回4张的成绩,打破了1998年以25秒变12张还原3张的纪录,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4、康勇

他是1970年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市一个偏远小镇上的山里娃。他是国家一级特技演员,川剧青年表演艺术家。擅长变脸,吐火绝技。康勇不仅创造了20秒钟变完15张脸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他还拓宽了变脸的领域,不但能变各种传统脸谱,还能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变脸。他在进一步提高变脸技艺的同时也研究同时改变服装。年轻的康勇先后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了“巴蜀怪客”“川蜀骄子”“青年变脸王”等称号。

5、陈万华

他是导演,也是川剧变脸的开拓者;他为了振兴传统川剧,力求后继有人,为立志攀登高峰的青年提供苦学变脸绝技的平台。他就是乐山市川剧团被戏迷们誉称“变脸魔鬼” 的国家二级演员陈万华。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1991年春,陈万华应邀随乐山市川剧团赴日本访问演出。

在川剧《白蛇传》水漫金山寺一场戏中,陈万华担任“紫金铙钵”的角色。当白娘子统率众水族鱼兵虾将水攻金山寺,法海和尚传令“紫金铙钵”与白娘子鏖战之时,陈万华一个跟斗,闪跃登场,上下翻飞,转瞬间接连变出4张红黄蓝紫色的脸谱,顿时惊得日本观众连声呼叫“魔鬼”。此后,陈万华就有这个“变脸魔鬼”的誉称。

2001年秋,韩国举办“四川美食艺术节”,陈万华随四川代表团赴韩国进行文化交流。他施展川剧“变脸”才艺,连续在首尔新罗饭店的豪华舞台上表演川剧“变脸”功夫,长达6天。每次变出各种“赤橙黄绿青蓝紫”演变的不同脸型15张。韩国政府官员和各界人士数万人观看表演后,连连鼓掌叫绝。当地8家报刊电台连续报道,赞誉陈万华是“中国川剧变脸最佳者之一。”

7、刘昌伟

成都芙蓉门创始人,12岁随祖父刘忠贵学习川剧武生、变脸,舞狮,掺茶,师承祖传。其祖父刘忠贵从小耳濡目染并习得一身江湖技艺。后将这些面临失传的绝活全部传授给刘昌伟。刘昌伟为了将祖父的传统技艺传承下来,又有感于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而创立了芙蓉门。

在长嘴壶功夫茶艺上占有一席之地后,他又另辟蹊径专研川剧变脸,第一次川剧变脸的圆满成功使他坚定了追求艺术的决心。他坚持通过创新来改变原来比较死板的变脸动作与手法,在传统变脸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刘昌伟的变脸动作干净利索,手法精湛,步伐矫健,每变一张脸都是精彩绝伦,刘昌伟的精彩表演,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征服了无数的观众。刘昌伟在川剧变脸和长嘴壶壶功夫茶艺这两个行业潜心研究已有24年,亲授门徒200余人,遍及世界各地。

有关川剧变脸的资料!

是彭登怀,男,1951年出生,四川资阳人。四川省职业艺术学院教授,世界著名川剧变脸大师,国家一级演员,专业编剧、导演、作曲,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院士,世界戏剧家协会理事,莫斯科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和平使者”,四川巴蜀名星联合会会长,四川省慈善大使、四川省慈善救助活动形象大使。

凿壁“偷”艺成为国际知名的“变脸大师”,收香港巨星刘德华为徒引发轩然大波,踏入“江湖”扮演武侠名家金庸笔下的青城派帮主,并先后赴28个国家、为38个国家元首展示“中国一绝的魔幻与神奇”、成功挑战世界“魔”王大卫?科波菲尔……不凡的经历,使彭登怀的人生弥漫着传奇色彩。“呵呵,传奇倒谈不上。”彭大师爽朗一笑:“大千世界,幻化无常。人生与变脸艺术一样,一切都在变化中。”年近花甲的他,言语间散发出一股“五十知天命”的睿智、旷达与淡定。

因为努力求变,在变脸技巧上他求快求多,技艺越变越精湛;在艺术观念上他开放包容,变脸艺术之路越变越宽……

因为固守不变,他贫困不移志潜心修练,终成变脸大师;他成名之后谨遵彭氏“孝、忠、善”家训,坚持慈善到底……

“变与不变,皆应有恪守之道。”廖廖数语,彭登怀道出的正是对自己五十多年艺术人生颇有哲学意味的感悟。

川剧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一环,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它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情感的变化。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转折,人物的情绪也相应变化,川剧变脸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情绪及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川剧艺术中用于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抽象主义手法。由于具有新、奇、快、爽的特点,川剧变脸近年来炙手可热,蔚然成风。

变脸是四川地方剧种川剧的表演绝活,产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最早用于传统折子戏《归正楼》,戏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为了救人方便,变脸数张,从此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续下来。清末民初,川剧进入一个兴盛时期,名角辈出。其中,以扮演文武小生而享盛誉的有康子林(公元1870年-1930年)和曹俊臣(公元1882年-1946年)。追溯起来,当今风靡演艺圈的”扯线变脸”绝技,便是在他两人艺术竞赛与交流中催生出来的。

话说清乾隆、嘉庆年间,每至逢年过节之际,在四川乡镇村落码头处林立的庙堂都会搭起戏台以作庆典,久而久之,川剧就在街头巷尾之中渐成气候。清代“两湖填四川”,为蜀地的文化带来了诸多新元素,昆、高、胡、弹、灯,诸腔戏班汇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净、末、丑同亮相于茶馆的小戏台之上,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才改称“川剧”。

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变脸艺人头一扭,手一挥,黑脸、白脸、花脸、红脸、人脸、鬼脸,唰唰 唰十几张脸就能变出来。有报道说,变脸艺人最快的速度就能达到,270分之一秒就能变出一张脸,或威武正气,或狰狞可怖,或滑稽逗乐,任观者如何凝神定睛也看不出丝毫破绽,看过之后,无不惊叹。田汉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看后说:“四川戏关于变脸之类具有特长,不知何故。”

变脸之于川剧,有如喷火之于秦腔,皆属招牌路数、看家绝技!

在成都川剧变脸表演的地方很多,鉴于很多地方表演质量都不高,推荐几个比较正宗的表演地:

首先蜀风雅韵剧场的前身是民间的一个川剧戏曲班,前些年为了旅游文化的需要、开发旅游,该剧场聚集了川剧行业中数位名角,展现川剧的各种明间绝活,有较强的观赏性,在川剧行业中有很好的口碑。

还有锦江剧场特色就是经常有传统的川戏看,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欢到这里来,看场川戏,喝上一杯茶,真的是一种享受啊。演出很精彩,变脸喷火都有了,非常值得一看,很有特色的。川剧变脸秀,效果非常好,剧情完整,高潮跌宕,舞台效果唯美。

成都锦里三国茶园更加以表演传统特色节目川剧变脸和茶艺见长,园内游客络绎不绝。芙蓉门川剧表演演员长期在该地表演特色川剧变脸,他们的表演很正宗,剧情跌宕起伏,舞台效果逼真,川剧氛围浓郁。在观赏川剧变脸的同时还能同时看到长嘴壶茶艺表演,喝上一杯芙蓉门创制的特色茶品“芙蓉绿雪”,不仅是享受了一场视听上的盛宴,也是一场味觉、嗅觉上的享受。

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相较于川剧艺术本身的渊源和博大,变脸的技艺成形则还要归属于二十世纪。在这期间,变脸在戏班的对台戏中不断摸索、演变、精化,渐渐成为川剧的一大特色。川剧的悲剧极有特色,喜剧独树一帜,凡是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变脸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诞狰狞的面相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不可名状之律动,作为一种对人物内心非常独特的表现手法,无疑大大增加了川剧本身的表现力,每及名角表演变脸,就常常酿成爆棚之患。可见,老百姓对这种极端好看的耍活儿是打心眼地认可的。

中国戏曲的情绪化妆。变脸最先用于神怪角色,明代已有。明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中就有“变化青脸”的记载。当时的变脸是演员进入后台改扮。后世则衍变为当场变脸,成为一项表演特技,不少地方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变脸有大变脸、小变脸之分。大变脸系全脸都变,有3变、5变乃至9变;小变脸则为局部变脸。变脸要求动作敏捷,不露痕迹。主要用于剧中人物惊恐、绝望、愤怒等情绪的突然变化。

在川剧表演中,变脸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由于脸谱有它显著的典型的特质,来说明人物的忠奸邪正,演员于观众不注意间改变他的脸像,强调了人物的个性和感情的变化发展,它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东西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的东西,是一种惊人的技术。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於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

1987年,文化部又正式出文,将川剧变脸艺术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这也是中国戏剧界惟一一项国家机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条例,故意或者过失泄露,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川剧变脸总是让人感觉神秘莫测,那一张张色彩斑斓的脸谱究竟是如何被一层一层揭开的呢?揭下来的脸谱又是如何被变走的?变脸是魔术吗?还是绝技呢?

琢磨变脸绝技从学习制作脸谱和衣服开始。对变脸人来说,服装和道具至关重要,都是特殊制作的。脸谱是变脸的第一件道具,一张好的脸谱不仅要美观,而且还要毫无破绽。但是要想变脸,没有脸谱是不行,可是如果脸谱不合适不贴脸,既影响变脸的美观,又影响变脸的速度。有一种取模的方式可以制作脸谱,在模具上画脸谱,这样画出来的脸谱就像是在自己脸上画的一样。再戴上这样制作出来的脸谱竟然是那样的严丝合缝。

变脸的道具除了脸谱,还有就是衣服,变脸的秘密也就藏在这衣服上。

变脸的服装是特殊制作的,很多地方必须使用特殊的材料。而且衣服从后面看全是千疮百孔,就像被机枪扫过似的。但这是在表演当中所需要的一些东西,也是变脸的奥妙所在。一个变脸人,他的服装,他的道具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一秒半的时间变三张脸,而且毫无破绽,变脸高于魔术。

川剧脸谱化装,其精致与艺术性,不亚于京剧,净和丑都有脸谱,丑角的脸谱是在鼻梁上涂上白色方块,人们称为“化鼻梁”,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寓庄于谐。净角又称花脸,脸谱造型丰富多彩,忠奸分明,黑色代表刚毅正直,白色代表奸诈狠毒,红色代表忠勇性烈,绿色代表侠骨义肠,蓝色代表刚强坚毅,**代表残忍暴虐,金银脸代表神圣威严。历史上川剧没有专职的脸谱画师,演员都是自己绘制脸谱。在保持剧中人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演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绘制脸谱,以吸引观众注意。

此外,川剧脸谱历史上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师傅怎样画脸谱,口传身教于徒弟。既是口传心授,又是制胜法宝,所以川剧脸谱历史上就缺少纸面的图像记录。

刘昌伟

成都芙蓉门创始人,12岁随祖父刘忠贵学习川剧武生、变脸,舞狮,掺茶,师承祖传。其祖父刘忠贵从小耳濡目染并习得一身江湖技艺。后将这些面临失传的绝活全部传授给刘昌伟。刘昌伟为了将祖父的传统技艺传承下来,又有感于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而创立了芙蓉门。

在长嘴壶功夫茶艺上占有一席之地后,他又另辟蹊径专研川剧变脸,第一次川剧变脸的圆满成功使他坚定了追求艺术的决心。他坚持通过创新来改变原来比较死板的变脸动作与手法,在传统变脸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刘昌伟的变脸动作干净利索,手法精湛,步伐矫健,每变一张脸都是精彩绝伦,刘昌伟的精彩表演,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征服了无数的观众。刘昌伟在川剧变脸和长嘴壶壶功夫茶艺这两个行业潜心研究已有24年,亲授门徒200余人,遍及世界各地。

关于“茶艺师刘昌伟”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茶艺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分享到: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四级茶艺师证的含金量(茶艺师资格证含金量怎么样?)

2024-6-30

白茶茶艺知识(茶艺师男的吃香么-)

2024-6-30

现在干茶艺师怎么样啊!(什么是茶艺师?它的职责是干什么的?又前途么?)

2024-6-30

茶艺师的工作内容(茶艺师主要做什么)

2024-6-30

素素茶艺师(住山不记年,看云即是仙)

2024-6-30

茶艺师认证 归谁管-(铁路学校招生要求)

2024-6-30

15种最适合女性的职业详解(茶艺师证是不是私人办的还是全国统一考的)

2024-6-30

观臣茶艺师(午夜遐想(瞎想))

2024-6-30

茶艺师礼仪规范(女孩学茶艺师怎么样?)

2024-6-29
真题下载
请正确填写下列信息,以确保能够顺利领取全部资料!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