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教育指导师>>正文

李玫瑾家庭教育指导师(家有三岁小孩,要怎么教才比较好?)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李玫瑾家庭教育指导师

网上有关“李玫瑾家庭教育指导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家有三岁小孩,要怎么教才比较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孩子的成长既包括身体的生长,也包括心理的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0~18岁是孩子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父母陪伴时间最长,操心最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合培养,孩子由稚嫩走向成熟,由弱小变得强壮,由收敛走向扩张。

下面,我来逐一进行剖析,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每一个关键期的年龄划分不是绝对的,肯定存在着个别例外,但就一般情形而言,这样的划分是科学合理的。

孩子 情感 依恋的产生和安全感的获得是父母首先需要把握的两个核心要素

孩子长大以后,特别是在青春期,孩子听不听话,尊不尊重父母,主要取决于孩子在这一时期能不能产生 情感 依恋,能否“哭的时候有人哄,恐惧的时候有人抱,饿的时候立即得到满足”等。一旦孩子在这一时期在 情感 上有了依恋,孩子的趋同心理和归属心理就产生了。

李玫瑾教授指出:“ 情感 依恋是教养的基础,是孩子愿意听从教导的源头。

孩子一旦有了 情感 依恋,也就获得了安全感。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依恋 情感 ?李玫瑾教授建议:“ 孩子必须由父母自己亲自带! ”(主要指每天有时间陪伴孩子)这是培养孩子依恋 情感 的必要条件。

当今父母,由于职业竞争的压力,常常将孩子丢给长辈或保姆阿姨。如果长辈有时间,他们是非常愿意带的;如果长辈没有时间,小俩口往往会请一位保姆阿姨来带孩子,甚至晚上还会让孩子跟阿姨一起睡。

但不管哪一种情形,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方式是若即若离的,那么,容易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恋 情感 得不到充分的培养,还会让孩子感觉没有安全感。特别是所谓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二次团聚一下,孩子对父母的依恋 情感 就更无从谈起,从而埋下了一系列孩子成长的 情感 隐患。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由父母自己带”只是培养孩子 情感 依恋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使得这一条件成为既充分又必要,父母在养育的时候还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这就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个性化 探索 ,需要避免的方法是恐吓或打骂。

常言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成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事业成功的基础,而3~6岁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李玫瑾教授告诉我们:“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

虽然这句话有一点绝对,但能从一位儿童心理学家的口中说出来,说明在这一时期,父母言传身教的极端重要性。

养育过孩子的父母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孩子在六岁之前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不但在行为上模仿,而且在语言上也会跟着父母“呀呀学语”。因此,作为父母要充分认识到孩子在这一时期的成长特点,有意识地在言行上给孩子做好示范,同时纠偏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李玫谨教授进一步指出:“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并非天生,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唯有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才会有贯穿时间的力量,经年累月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决定最终的成败。”

是啊!对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再怎么褒奖都不为过,而3~6岁是养成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一关键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会“事倍功半”,甚至由于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而无法改变。

一般情况下,孩子满六岁以后,开始进入小学学习。孩子在小学学习的过程中,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自我价值的唤醒开始加速,好胜性越来越强,挫败的体验也会越来越多,此时,我们父母应该怎么办?

首先父母们需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势强项,挖掘或唤醒孩子的优势强项,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所长所短,那么,孩子的自我价值定位就有了基础。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怎样唤醒孩子的优势强项?普遍的做法就是尝试,即“试一试”(Try!Try!)父母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尝试。

其实,孩子的尝试体验从出生之日起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这一时期的尝试体验更具有自我意识唤醒的价值,更有利于孩子对自我价值的定位,为后续的职业倾向定位作准备。

例如:各门学科的学习在学校进行,通过努力学习,孩子和父母都会有体会;各类 体育 运动项目,有的在学校体验,有的可以由父母带着孩子去体验,以此获得直接感受;家务劳动、与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接触,都可以由父母指导着体验;高 科技 产品的尝试体验,也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只要孩子有兴趣,都可以鼓励孩子去大胆尝试,有的即使没有兴趣,也可以启发诱导孩子,让孩子产生好奇,进而产生尝试的愿望。

在这样一种尝试体验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损失,例如:拆解电子产品导致无法复原;劳动体验导致受伤或损坏物品等等。对此,父母要有思想准备,对这些损失要泰然处之。

成功和失败是孩子通过体验所获得的两种主要感受,是体验的目的所在。成功的体验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心,父母要给予及时肯定与鼓励;失败的体验让孩子有了挫败感,面临继续挑战还是放弃?此时,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是信任鼓励还是失望放弃?这将直接影响孩子坚毅品格的养成。

需要提醒的是:在尝试的过程中,切忌孩子之间的比较,特别是拿别人家孩子的“长”来比较自己家孩子的“短”,这是要坚决杜绝的。因为这样比较的结果往往会加剧孩子的挫败感,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毕竟每一个孩子的天赋不同,优势智能不同,即使付出同样的努力,有时候也无法获得同样的结果。

但尽管如此,父母还是需要对孩子贯彻“全力以赴”的理念:对每一门课的学习要全力以赴,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要做到全力以赴,对孩子自己选择做的事要做到全力以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所长所短,父母也能准确判断出孩子的所长所短,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扬长教育。

李玫瑾教授指出:“父母要甄别孩子的个性,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这种价值感将形成孩子对自我的定位。”千万“不可强求孩子进入一个不属于他的赛道。”

是啊!孩子非常刻苦努力地学习数学,但每次测验总是在80~90分之间,而你的要求却是100分;每次的画画孩子总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而你却认为没用。家长的这样一种态度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孩子的自我价值定位就容易错位。

少年时的肯定和支持,是人生价值的雏形。

12~18岁是孩子职业意识唤醒与职业倾向定位的关键期,而我们的教育常常忽视这一点,基本上被中考和高考给冲淡了。

我常常问大学新生:“专业是自己选的吗?”“今后想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职业规划?”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是自己选的”或“不知道”。

上了大学,连自己今后想干什么都不知道,甚至没有职业意识,不能不说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种失败!

按照孩子正常的成长发展路径,小学阶段应该进行自我价值的定位,孩子对自己的所长所短有一个初步的价值判断,并在自己的优势智能上建立起自信。中学阶段,在老师和父母有意识地引导下,孩子的职业意识被唤醒,职业倾向在整个中学阶段逐渐形成。

让我们不断给孩子赋能,陪伴孩子顺利过好这四个关键期。

家有三岁小孩,要怎么教才比较好?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很认同“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成功,成为他的榜样”。换句话说,也就是言传身教很重要。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家庭,是小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这里面充当领路人、充当老师的便是父母。

小孩子纯净的如一张白纸,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就是一个着色的过程。最初的时候,便是在家里和父母或者祖辈生活在一起,他的善恶是非观,都是从家里的大人那里模仿来的。

小孩子初始的学习能力,就是模仿。

大人如果给他一种表现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他便会慢慢记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大人如果玩手机,孩子也一定会要起手机无法自拔,大人捧着书认真看,孩子也一定会那本书像模像样看起来。

孩子从小生活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父母的一举一动传递出来的信息,日常点滴,便隐含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善恶是非观的起点,是一个人能不能行成正确三观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人能不能扣好第一粒扣子的关键因素。

父母一举一动都很重要。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领路人,带领他的成长,也是还是的模仿对象。家长是怎样的,孩子便是怎样的。

在《韩非子》里记录着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

相传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孩子哭闹着要一起去,她就对孩子说“你乖乖在家里,等我回来了给你杀猪吃。”孩子就乖乖待在家里等娘亲回来。

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真的要杀猪给孩子吃便去阻止,这时,曾子说“你告诉孩子只要他乖乖在家里等你,你就杀猪给他吃,我们就要守信做到,如果你骗了他,以后还怎么教育他,还会听你的话吗?”于是曾子就杀了猪给孩子吃。

曾子杀猪是个守住信诺的故事,也是一个家长言传身教的典范。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里的角色扮演非常重要,你是扬善之人,孩子自然不会循恶,你是重诺之人,孩子自然不会欺瞒。简单地说,孩子在模仿的过程里,家长是怎样的,孩子就会依葫芦画瓢,有样学样。

总而言之,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就是家庭,蹒跚学步里 探索 这个世界的时候,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是第一任老师。

所以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自己,成为他的榜样。

言传身教,好过喊话训斥。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成功,成为他的榜样”这句话我同意一部分,并且想就什么是“自己成功”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成功,成为他的榜样。中国人眼里的成功普遍的离不开富与贵,离不开成名成家,而按照统计学的概念,普通人的一生往往离富贵,离成名成家相距很远,那么,普通人是不是就不能教育好孩子或者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了呢?是不是就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了呢?

1999年,孩子已经5岁了,我萌生了考研的想法,当时我已经31岁,英语已经扔了七八年了,关键是入学考试要考高等数学,我是学新闻的文科生,大学根本没有学过高数,我狠下心来从头开始啃教材,一天五个小时的刷题,终于以踩线的成绩拿到了大连理工大学MBA的入学通知书,并且在2002年34岁那年戴上了硕士帽,你说我的经历能不能成为我女儿的榜样?而一个硕士学位现在有的地方花钱都可以买得到,一个硕士根本算不上一个成功者。

作为一个与养父养母共同生活40多年的养子,我大学毕业以后依然回到与他们共同生活的城市照顾他们,并且在养母九旬高龄的时候陪她环游台湾了却了她的一桩心愿,最后相继送两位老人安然归西;我自己的母亲远在千里之外,我父亲走后一直独居,非常孤独,我坚持每年的十一长假,春节长假别妻抛子去陪她,一连五年风雪无阻,我经常跟女儿说,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一个人先别管他在 社会 上混得怎么样,单看他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怎么对待长辈就可以判断这个人值不值得交,值不值得你去托付。你说,孩子对这样的父亲还会轻视吗?还会不尊敬吗?还会不把你当榜样吗?

当然女儿也十分令我欣慰,从小到大一直努力上进,本科毕业以后又远渡重洋求学深造,日前刚刚收到北京某央企的工作邀请函。

所以我认为离开了中国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一个普通人一样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这个榜样的养成就在于你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于你在人生的重要关口的把握,在于你对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传承和发扬。

这可不一定!

你的成功是否合情合理合法这个是基础问题!只有上梁正,下梁才有很大几率不会歪!

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顺势而为,孩子自己去经历,他想到的,看到的不一定能做到,但是他能做到的,他一定在这方面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自己的强项。

引导孩子,不要以成功案例来引导,因为一旦失败,挫败感会一下子压垮他,而是是失败中不断的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人生难免有大起大落,悲欢离合,只有强大的内心,强大的能力才能去解决。所以自己成功,成为孩子的榜样更多的是让孩子去分享,实践你的精力,而不是留在嘴上,去给孩子讲。

孩子就是父母的小版本,古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深刻阐述了父母的榜样性。以前我经常听到隔壁邻居的叔叔阿姨教育孩子,说:“儿子呀!爸爸这辈子没什么好成功的了,你爷爷也没给我留下什么创业的钱,错过了很多好机会,你要好好的读书,为家里争光呀。”6岁多的孩子就要承受为家争光的责任!现在也许他一点也不会明白,直到长大了,他也会说,“唉!都是我爸年轻不努力,也没给我留下什么家业!”耳儒目染呀!

王思聪见过他爸不努力吗?比尔盖茨见过他妈不努力吗?所以成功的榜样就是最好的教育。当然,有些人事业成功,却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最后孩子落得一个败家子名声,家财又散尽,这不叫成功,成功是像贵族一样,代代传承。

榜样也不只是事业、学业,而是包含了生活、 时尚 、品德、素养、知识、强健的体魄等等,长期相处的耳儒目染,复制了一个小版本,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难管教,但从没从自身找原因,因此父母也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成为孩子一辈子的榜样与老师,著名的 育儿 宝典《卡尔·威特的教育》里面的老卡尔知识是多么的渊博,为了教育好小卡尔,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领域,拓展视野,才成为了全能教育法的开创者。老卡尔用事实证明了早期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决定孩子成才的关键是教育而非天赋。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您的疑问也是目前家庭教育的行业里,大部分老师传到的理念,让父母做的足够好,成为孩子的榜样!

但是我在研究家庭教育这些年里,发现,父母更多的是需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掌握自己、发挥自己;父母更多的责任并不是成为孩子的榜样,而是成为孩子的“伯乐”!

首先,我们在周边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比如教授、大学老师、企业高管、甚至很多成名 社会 知名人士,这些人,从大众的角度看,他们是成功的!但他们的教育,他们的孩子,未必是教育成功的,太多的例子,我们也就不在这里列举了!

再者,谈到教育方式,我们国家有三种教育,分别是学校教育、 社会 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技能类教育,是一对多的教育; 社会 教育是价值观的教育,是助力体现个人价值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是贯穿孩子一生的品性、道德、价值观、天赋培养等,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教育。

家庭教育是因人而异的,是需要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不能依靠学校和 社会 来替代。所以,我们认为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个性化家庭教育;而个性化教育的前提,一定是父母对于孩子个性的深度而精准的认知,然后扬长避短的发挥孩子的特点,培养未来具备自己特点的人才。

所以,家长的任务,更多的是早发现,早引导,早规划,早助力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而非放自己成功!谈到成功,我们认为,这也并非是人生的目的所在,我们要培育一个幸福的孩子,而不是一个成功的孩子!

希望能解答您的困惑,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责任,孩子的内心其实都是很纯洁无暇的,就像一张白纸,大人平时什么样,小孩也会学我们,然后在自己内心画一道印子,如果我们平时都是开开心心的做的事情都是正能量的都是有意义的那孩子内心画的就是很鲜艳的颜色,如果大人平时经常吵架发脾气孩子的内心就会变黑一分。

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师,我们应该从小教育,要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我们不求事业上多么成功,家庭上一定要成功,家庭不和睦不幸福事业也会受影响肯定也不会顺利。

孩子也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 健康 ,说话方式或者做事,发现不对的我们应该立即纠正他们,引导他们做正确的事情和正确的说话方式和态度,纠正孩子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反思一下,这些孩子都是和谁学的,是电视节目还是爸爸妈妈影响到他们,男孩子要多和爸爸在一起玩,从小培养他们的阳刚之气还有动手能力,女孩子和妈妈一起玩,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一面。

我觉得这话有些太过功利,好像教育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他成功,如果没有成功,那你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如果照这个逻辑,那是不是只有那些成功的人,才配生养孩子呢?

《论语》里有这么一句话: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在学习文化知识之前,我们应该先学会怎么样去做一个善良的人。人想要获得成功,想要往高处走,想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这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在这之前, 首先要学会的是明辨是非的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选择正确道路的定力,和获取成功的实践能力。

我们都追求,渴望成功。但是在获得成功之外,我们首先应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热爱生活。追求成功是为了得到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实现,但是如果这种追求已经让你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失去了自我,那这样的成功,意义又何在呢?

记得好多年前在节目里看到过郑渊洁讲的一个小故事:说有一天他给他自己的父母买了一台大彩电,然后他的儿子就问他:爸爸,为什么我们不把大彩电留在我们家里看呢,为什么要买给爷爷奶奶呢? 郑渊洁就回答:儿子,你还小,我还年轻,但是爷爷奶奶年纪已经大了,我们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看更大的彩电,但是爷爷奶奶就没有那么多机会了。

郑渊洁是我们知名的童话大王,他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做个演员。你想要孩子拥有什么样的良好习惯和品质,你就假装自己是这样的人。言传不如身教,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去模仿你,向你学习。家庭教育中,不需要父母总是去管理孩子,需要的是示范和引导。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习惯直接影响我们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多吃坚果蔬菜,少吃油炸类食物;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多站少坐。。会让孩子一直保持 健康 的身体,让他们以后能有充沛的精力去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坚持运动,锻炼身体,不仅有助于强健体魄,诸多案例表明,热爱运动的人,心理也更加 健康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将会陪伴孩子一生,让他们终生受益。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成功,成为他们的榜样”

我认为这句话有道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是教育的起点,孩子的成长路上,除了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 社会 “引好”,更需要家庭“育好”,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如果把家庭教育比作桶底,那么学校教育就好比桶壁——桶底没有,盛不了一滴水,桶壁有缺,孩子素养没有高度。那么,父母的品行,教育方式就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但是,成功的父母也是要掌握相应的教育方法。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在三观的塑造上,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品行。换作母亲来教育的话,大多数会是责骂和谈心,而不是行动,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多数在生活的细节。父母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也特别大。

让孩子明白他的角色很重要,是为人父母的良好品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加自信和独立。孩子是天生敏锐的观察家,他也许不知道什么是爱,但是能感受到爱的气息,父母相爱的家庭,孩子往往更加自信、勇敢和幸福。

总之,要想自己的孩子日后有出息,必须自己先成功,自己的品行过关。

教育孩子也是一种修行,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和孩子一起成长就是最好的教养。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很多妈妈都在纠结是全职在家还是重返职场,在我看来,不管是全职在家陪孩子还是重返职场都要不断的自我提升,每天都有进步,人活的才会越来越精彩!

就我个人而言,教育出一个优秀懂事的孩子是我的终极目标,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让孩子前进而自己却原地踏步,所以我们要共同前行,一起进步,人最大的成功无非就是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在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摸索前行!

成功有很多种定义。

怎么才算成功呢?我有一个婶婶,人很随和,踏实,勤快,通情达理。她一生都在种地和照顾孩子,但却培养出一个北大的高材生,这算不算成功呢?

并不是说你非得经济独立,做个女强人或者男超人,你就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的方式好不好,真的跟你成不成功没啥大关系。李玫瑾教授说,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是培养孩子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六岁前一定得对他说“不”。三岁到六岁是孩子性格养成关键时期,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对孩子多加指导和管教。否则,青春期容易各种问题。

无论我们是何种身份!

并不是说你要闯荡江湖,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才行。

例如,很多做微商的宣传什么女性经济独立啊,给孩子做榜样啊什么的,还不如去超市时管教一下自己的孩子不要任其性子乱拿东西。

教育孩子是门学问,一时半会儿也说不了太多,只是想说,不要太跟风,不要为自己的欲望找借口。自己成功只能说你能给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资源,其他什么也说明不了。

三岁孩子怎么教会比较好?这是一个好问题。

先说说三岁对于孩子的意义,我们再说说要怎么来教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3岁是人生里十分重要的分水岭,3岁往往意味着孩子已经开始具备独立的自我意识,经历过魔鬼般的2岁-3岁之后,孩子就会迎来一个心理上与妈妈分割出来的独立的自己。

同时,他也开始在这个阶段要上幼儿园了,他将有自己的第一次上学经历,第一批同学,第一次一天大部分时候看不到爸爸妈妈。

这个经历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真的很有挑战性。

所以,要更好的教三岁的孩子,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教育他。

一、爱的教育

第1个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需要我们培养孩子有爱的精神。

爱的教育很重要,虽然说起来很虚,但这会确定未来孩子是否是一个乐观和快乐的人,还是一个自卑敏感的人。

孩子的三观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什么是三观,就是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孩子觉得自己有没有价值,是不是父母眼里最重要的人?

未来的人生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人应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我们在哪里,是什么人,等等。

这些对世界、对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就在这个阶段播下种子,影响到未来,是否会自卑、敏感,是否对自己自暴自弃,甚至是否会想不开而做出极端的事,都可以从这里找到踪迹。

那怎么样给孩子爱的教育呢?

第一是父母的高品质的陪伴,在这一个阶段的话,父母陪在孩子身边基本上是不可或缺的事情,有父母的陪伴这个孩子,拥有的爱是完整的。父母不在身边,错失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会给孩子留下永远的缺憾。

第二是一个有爱的家,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这样的爱,会传导到孩子身上,未来这个孩子也是一个拥有爱的人。

二、培养好习惯,成就好性格

第2个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老话所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开始养成的习惯,习惯会成为性格,好的性格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3岁开始,培养孩子好习惯,是我们的重点。

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好习惯呢?

第一是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让孩子喜欢上读书;第二是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做事情能够有专注力。第三是独立的好习惯,这样的独立从完成自己的小事情来做起: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洗澡,这些事情,父母需要让孩子逐步来做。

第四是行动力,让孩子有行动力,这需要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培养出行动力的孩子,不拖延不磨蹭。

三、立规矩,重奖少罚

第3个是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让孩子有界限感

李玫瑾教授说:三岁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时期。

但要注意,立规矩的出发点,不应该在于威压,更不应该惩罚为主。

无规则无以成方圆,让孩子有规则感和界限感,在为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不是只靠说就可以了,更多的话需要我们给孩子制定出具体的可执行的规则,并且全家人共同遵守

让孩子知道大人面对规则一视同仁,同样的道理孩子也是一样。

面对规则的话,应该是重奖少罚,更多的是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得到遵守规则的好处,而不是触犯规则之后所带来的处罚,这一点很重要。

立规矩有前提条件:

1、良好的亲子关系;

2、父母的高品质陪伴;

3、温柔而又坚持,不要孩子哭闹就放弃原则,同样道理,不要制定对孩子太难的规矩,否则就是强人所难。

有些家长面对孩子吃零食,采取的是彻底禁止的做法,这样的规矩定出来,弊大于利,从客观上反而会强化孩子吃零食的欲望,让孩子以后更加渴望,甚至是突破这样的禁止而受罚。

好的规矩,一定是父母与孩子间共同沟通并达成的,并且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比如吃零食,孩子可以少量吃,但不要彻底禁止,鼓励孩子少吃,并给予奖励。

总结

3岁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我们要给予孩子爱,给予孩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好个性,再给予孩子规矩和界限,单纯强调爱却没约束,或者只讲规矩不讲爱,就像两条腿中只留一条腿一样,都不是最好的做法。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关于“李玫瑾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家庭指导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分享到: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如意家庭教育指导师(在婆家没地位的表现(在婆家没地位的女人))

2024-6-30

杭州报考《家庭教育指导师》要什么条件?(杭州家庭教育指导师报考条件?)

2024-6-30

温州家庭教育指导师在线学习(教师家访活动实施方案)

2024-6-30

报考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费用是多少-(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报名指南)

2024-6-30

抖音里集爱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班是怎么回事(三步完成内心演练)

2024-6-30

荔枝网中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协议书)

2024-6-30

家庭教育指导师前景如何 能做什么工作(家庭教育指导师是指?)

2024-6-30

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和师资的区别(家庭教育指导师报考条件和职责)

2024-6-30

家庭教育指导师丽丽(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研究论文)

2024-6-30
真题下载
请正确填写下列信息,以确保能够顺利领取全部资料!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