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师>>正文

当代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如何去除恐婚心理)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当代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到底会是什么样的?

网上有关“当代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到底会是什么样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去除恐婚心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代际转移,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80后是真正开始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对拥有高学历和教育的90后群体来说,作为家长更愿意为孩子的教育和心理健康而消费的群体,2024年00后进入大学,2024年00后学生毕业,是真正有意识的00后,愿意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消费。

王恒金老师说,在他从事的心理行业中,越来越多的90后愿意为孩子的教育和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学习和成长。几年后,大学毕业后,这波年轻人会因为情感问题、亲密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而去接受心理咨询服务。在00后群体看来,寻求心理帮助是身心健康的一部分,就像健身运动和维护健康一样。国内高校的心理咨询学学分培训计划基本是空白。其实国内有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主要有临床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只有少数学校有具体的心理咨询技能和方法的课时培养计划。而且基本上都是我们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内容,也就是说你能通过考试,我们都不在这个分数上。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教师也有困难。在硕士和博士的阶段,中国很少有大学提供心理咨询。同样,从同一个教育系统出来的人肯定没有相应的心理咨询的背景和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是具体的技能和实践经验。能在学校教学生具体技能,讲解具体案例细节处理,一般都是既能教学又能实际操作的大牛,基本上都是系里面的教研室主任或院长。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如何去除恐婚心理

以前都只是学校训一下,现在就要进行大规模的军训了,该准备些什么呢?”

自上周,本报健康版报道了中学生军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后,不少还没开始军训的90后大学新生有些急了,忙发帖求助。

记者昨日采访了武警福建总队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霞。

林霞主任说,近年来,新生入学军训暴露了80后、90后孩子身体素质上的很多问题。像新生军训,体能训练时间较长,比如一下子跑个三五公里,有些平时缺乏锻炼的孩子就受不了了,最常见的就是疲劳骨折。而90后的这些学生,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长期使用电脑缺乏锻炼,比如长时间站立、长跑等,很容易造成韧带的拉伤。

“新生军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心理适应问题。很多人在入学前,生活环境都相对宽松,起居也不像军训那样有规律和严格。”林霞主任说,但到了军训时,这种作息时间就会被完全打破,精神上产生紧迫感。

有些孩子反应比较大,在军训过程中会突然晕倒、恶心呕吐,但检查起来都没有问题,而是因为精神紧张,对这种军训的生活方式没办法适应产生的神经官能症,“有些人反应比较轻,自我调节就可以缓解了,但有一些小孩自我调节能力差,就需要心理辅导甚至用药物治疗。”

林主任曾经遇到一个新兵,他是80后,在入伍前就是经常玩电脑游戏之类的,很少参加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在入伍后由于训练强度大,而且训练生活枯燥,让他很压抑,最后出现头晕头痛及呕吐等神经官能症,这种情况新生入学军训时更常见。

所以,军训前,心理准备比物质上的准备要重要得多。

首先不要听别人说军训有多苦,要把军训当作一种学习态度,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第二,需要带一些水壶之类的,还有防中暑药和的东西。 一般军训的地方都有备这些物品,为了加强心理安全感,自己也可适当备些,减少恐惧。

第三,军训时要有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合和紧急任务等训练,对人的心理素质训练很有帮助。

如何去除恐婚心理

如何去除恐婚心理,越来越多的“90后”已经到了适婚年龄,而中山大学最近的一份婚恋调查指出,“80后”“90后”人群中,76%的适婚青年有恐婚心理,看看如何去除恐婚心理。

如何去除恐婚心理1

恐婚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不自信,怕承担责任。

现在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被人呵护惯了,突然要去承担责任,要去体谅别人,这让他们很不习惯。尤其想到结婚以后,还要面临新的环境,处理新的关系,还要承担赡养父母与将来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就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很多人就是因为害怕处理不好各种关系,承担不起各种责任而逃避婚姻,不愿意结婚的。

第二,受别人不幸婚姻的影响。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社会上很多由于不能正确处理两个家庭之间的问题而导致矛盾升级的夫妻不在少数。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上对婚姻家庭中处理各种关系都有着各种的讨论。这让还没有走入婚姻的人感到惶恐,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身旁有人离婚或者是婚后过的不如意的那些人,他们对婚姻就更加害怕。因为在他们看来,婚姻都是一样的,时间长了必将会有各种矛盾,与其花心思处理各种婚姻问题,还不如不结婚来的干脆。

第三,怕平淡,怕没自由,怕婚姻会束缚自己。

这主要是女性恐婚的一个原因。现在的女性大多都是职场上的.丽人,她们追求自由,有自己的生活理念,有自己的朋友圈与交际圈。结婚之后,必将面对怀孕生子的问题,而她们又不想放弃好不容易在职场上取得的成就以及自己经营下来的各种人际关系。因为放弃这些,就意味着自己将要步入以孩子,以家人为重心的家庭生活中,就意味着自己将要接受未来索然无味的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当然,更重要的是步入婚姻,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得考虑对方的感受,这让她们倍感束缚。

固然,婚姻会让我们失去一定的自由与一些朋友,但婚姻也给我们带来了好处。多想想婚姻的好处,或许你就不再恐婚了。

如何消除恐婚心理

1、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

想要更美好的生活,并不是不合理的要求,关键在于不能脱离实际条件。有的女孩把有车有房当成结婚条件,这样男方必然感受到强大的心理压力。其实,我们父辈结婚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奋斗,别说没有自己的住房,许多人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结婚的排尝条件要根据双方财力承受范围来确定,不能好高骛远。

2、沟通是第一要务

恋爱是两人世界,结婚却是两家人资源整合。本来毫无交际的两个家庭,忽然要用最亲密的方式相处,这当然会带来种种问题。地域、文化差异越大,矛盾可能越多,这就要求两家人都用最大的善意来对待对方,多沟通,多交流,把问题都敞开在桌面上。对于小辈来说,应该主动把老人的抱怨消弭在自己的层次,抱怨每传播一层,破坏性就增强十倍。

3、学会妥协

婚姻就是妥协的过程,结婚则是妥协的开始。牙齿和舌头那么亲密,也会不小心咬到猛然一痛。对于两个人来说,所有事情都应该摊开来商量,谁有道理听谁的,如果是无所谓的事情,主动让步是最好的选择,让步并不代表胆怯,而是真正的大智慧。说到底,婚姻是相处的艺术,而如果没有妥协,难免变成一场难看的行为艺术。

如何去除恐婚心理2

“恐婚族”多为高知高收入者

临沂有个姑娘今年27岁,一个多月前刚刚在男朋友的老家摆完了结婚喜宴。结婚喜宴对张荔来说,非常勉强。

“在办婚礼前一个月,我就跟男朋友和双方父母都说了,我特别不愿意结婚,结果双方父母轮番给我打电话,甚至还以身体健康相要挟。”语气中尽是无奈,尽管激烈抗议过,最后还是顺从了父母心意,如期举办了婚礼。与别人先领证再结婚不同,时至今日,也没有领结婚证,似乎是给自己一个安慰,她说:“法律上我还是未婚。”

其实,和她一样恐惧婚姻、抗拒婚姻的人不在少数。一项社会调查显示,22.3%的人认为自己存在“恐婚”倾向,45.7%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就有“恐婚族”。同时,有51.7%的人认为“恐婚族”是正常现象。

这些数据表明,对待婚姻,焦虑和彷徨的人不少。本期,我们采访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理专家郭公社、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师陈绪清。

专家表示,恐婚哪个年龄段都会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收入不菲、思想前卫的都市白领占绝大部分,他们往往具备优秀的个人条件;中年群体中,具有恐婚心理的也不在少数,他们的心智已经成熟,有能力、有担当,恐婚的原因是曾经失败的婚姻造成了心理障碍,为了让自己免受伤害,不会轻易地在婚姻面前就范。

恐婚是易传染的流行病

专家认为,恐婚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例如,单亲家庭、再婚家庭以及父母感情严重不和,于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婚姻的看法偏消极。同时,较高离婚率、办婚礼巨大的经济压力、害怕失去个人自由以及承担责任等导致恐婚。

与不婚族还是不同的,很大一部分的恐婚族,其实都向往美好的婚姻生活,只是过度放大了其中的问题,没有信心面对。

专家表示,严重的恐婚是一种心理疾病。严重恐婚者思想偏执,与心态有很大关系,绝大部分恐婚族都有完美主义倾向,过度放大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而产生了恐惧和逃避心理。恐婚甚至是一种非常容易互相传染的流行病,尤其是在关系亲密的朋友及家人之间。

预设婚姻不美满,会更加恐婚

在总结了不少婚姻恐惧症病例后,医生得出一个结论,绝大多数恐婚的人有一种逻辑推理,即预设了不好的婚姻生活,这往往是从他人的经历中得出的,有了这一前提,在婚姻中碰到问题时,不是积极想办法,而是觉得“果然是这样”,结果更加朝心理暗示的方向发展。

郭公社说,一位患者曾经为“切葱到底该切圈还是切丝”这种事儿,夫妻吵了好几年,只要不是根本性的原则问题,就不要上纲上线,更不能一心想争个输赢。“婚姻不是讲道理的,每次吵架都要争个输赢,赢了其实也是输了。”

专家认为,“恐婚症”,既和家庭有关,也是个社会问题。当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大,这让部分“80后”、“90后”不能全身心经营婚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对子女婚恋观的形成起直接作用。家庭幸福、温暖、父母少争吵,这样的家庭中走出的孩子对婚姻的恐惧感会下降很多,甚至向往和父母一样的美满婚姻。因此,年轻的父母应对婚姻家庭有责任感,遇到问题共同协商,争吵时尽量回避孩子。

专家介绍,在美国,有的州初高中就会设立婚姻课程,帮助年轻人形成良好的婚姻家庭观。这一点值得借鉴。

关于“当代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到底会是什么样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分享到: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上海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

2024-7-13

中国有哪些有名的心理学家?(强迫症自我治疗)

2024-7-13

浙江2024心理咨询师打印准考证时间上半年

2024-7-13

为什么心理咨询都注册公司不注册个体户(心理咨询业务可以开公司吗)

2024-7-13

内蒙古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

2024-7-13

2024考心理咨询师证条件是什么

2024-7-13

著名心理测试量表(社区心理健康设备有哪些?「完整版」)

2024-7-13

心理咨询师考来有用吗

2024-7-13

专科可以报考心理咨询师吗

2024-7-13
真题下载
请正确填写下列信息,以确保能够顺利领取全部资料!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