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总结(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答案)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总结
网上有关“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总结”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答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总结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绪论
1、简述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现象可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
2、简述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脑的心理是不存在的。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但客观现实才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离开客观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 也就是说,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只有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才能揭 示心理的实质和规律。
3、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什么? 人们认识到,很难用一个完善的理论模式概况出心理现象的本质,从而在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逐渐把主意精力转移到对心理现象规 律的探讨上,结束了学派之争,却为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二战之后,一些新的心理学思想相继产生,它们以新的思潮 或发展发现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从而加强了心理学研究的整合趋势。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产生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主要特点在于:强调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 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认为人又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 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即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5、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认知心理学是 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 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 律的途径。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简述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 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分 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三种。
2、简述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 者的活动具有拮抗作用。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是 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经特殊训练,意识或意念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主神经的活动。 人在情绪状态下会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因此,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3、简述大脑的主要结构。 大脑也叫端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和小脑之上。大脑中间的裂缝叫纵裂,纵裂把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纵裂的底上有个大的横行 纤维束胼胝体,把大脑两个半球连接起来。大脑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叫大脑灰质或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大脑的内部是髓鞘化了的 神经纤维,叫大脑白质;白质内有灰质核团,叫基底核。大脑半球的外侧面以外侧裂、中央沟等为界线分为四个叶:额叶、顶叶、枕叶、 颞叶。
4、简述脑干网状结构的作用。 脑干网状结构有许多散在于纵横交错的神经网中的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神经元构成,贯穿于脑干的大部分区域。其神经纤维弥散 性的投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 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5、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 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习惯有关,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像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 学运算这些活动,左半球也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不需要语言参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像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 和识别能力。左利手的人,有的和右利手的人相反,有的则没有单侧化的现象。左右手的分工形成之后,右利手的人如果左半球受损伤, 言语功能便会发生障碍,而且难以在右半球再建立起言语的中枢。
6、简述布洛卡的发现。 1860 年,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受损伤导致了运动性失语症,即患者虽然发音器官没有毛病,却失去了说话的 能力。但患者保留了听懂别人说话,以及写字和阅读的能力。这个发现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所以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被叫做布洛 卡区。
7、简述 Spery,R.W 的割裂脑实验。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的实验。即切断病人联结左右两个半球的神经纤维束----胼胝体, 把两个半球分裂开来。两个病人都是右利手,手术前都能用左手和右手写字和画画,但手术后,他们只保留了右手写字,左手画画的能力。 因此这时右手只受左半球支配,左手只受右半球支配。该结果进一步证明,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 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8、巴浦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几个基本规律是什么? (1)条件反射的抑制 条件反射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出现的,有时条件反射也会受到抑制。包括:外抑制、超限抑制或保护性 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等。 (2)扩散和集中 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 (3) 相互诱导 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 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 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 正诱导、负诱导;同时性诱导、相继性诱导。 (4)动力定型 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1、简述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
2、简述韦伯定律。 差别阈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即ΔI/I=K。韦伯定 律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在下限附近韦伯分数增高;在上限附近韦伯分数下降。
3、简述费希纳定律。 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不是刺激的物理量增加一个单位的时候,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也增加一个单位。 费希纳认为可以用差别阈限作为感觉的单位,一个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可以用这个刺激所包含的差别阈限值来表示。S=KlgR。S 代表心 理量,R 代表物理量,K 是一个常数。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只按算术 级数增长,这就是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4、简述视觉的适应。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 380~780nm 之间的可见光。视觉适应中最典型的是暗适应。所谓暗适应是指由于长时间在暗环境下工作而 使得视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暗适应一般要 30~40 分钟,光适应只要一两分钟就能完成。暗适应后不小心受了光刺激,暗适应就被破 坏。光适应的过程就是在光的作用下,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分解的过程;暗适应就是视紫红质重新合成的过程。
5、简述色觉异常及其成因。 有些人分辨颜色有困难,甚至分辨不了颜色,这就是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 造成的。遗传途径:男孩的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只有当父母都是色盲时,女儿才会是色盲。所以男性色盲远远多于女性色盲。
6、简述人类听觉感受性的特点。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16~20000Hz,在听阈范围内,人们对 1000~4000Hz 的声音最敏感,对这一范围内声音的耐受性也比较高。人类 听觉的感受性和年龄有关,20 岁以前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提高;60 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降低。但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 特点是,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丧失的范围逐渐向低频方向发展,当扩展到中频范围时就影响到了言语的听觉。听觉感受性可以分为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
7、简述生理零度的含义。 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热和冷的感觉。身体各部分皮肤的生理零度不同,同一皮 肤表面的生理零度也会发生变化。
8、简述内脏感觉的主要内容。 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和渴的感觉,窒息的感觉,疲劳的感觉,便意,性以及痛的感觉等等。当各种内在器官的工 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的感觉。而且内脏活动有一定的节律,变化比较少,所以内脏器官向大脑输送的信息比较少,也比较弱。 只有某个内脏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的内脏感觉。
9、简述痛觉的生物学意义。 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痛觉的产生告诉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受到了伤害,发生了病变,给我们一个信号,让我们加以保护。 即痛觉具有生物学的意义。所以,痛觉是最难于适应的。没有痛觉是很危险的。
10、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其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11、简述双眼视差的概念。 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做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
12、简述似动现象的概念。 物体在空间中没有发生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 现象。
13、简述错觉的种类。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有横竖错觉、缪勒-莱尔错觉、线条方向错觉、面积错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等。
第四节 记忆
1、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2、简述遗忘进程的规律。 根据艾宾浩斯的实验,遗忘进程具有如下规律: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即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里遗忘的速度很快,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至一两天以后,保存量的变化就不大了。
3、简述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 (1)瞬时记忆特点:编码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容量很大,但保存时间很短;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信息就被转 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特点:容量有限(5-9) ;语言文字材料多为听觉编码,非语言文字材料主要是形象的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 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可能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3)长时记忆特点:容量是无限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如果不是有意回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会被意识到;长时记忆 的遗忘或因自然衰退,或因干扰造成。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1、简述思维及其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其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正常成人思维活动和相互间思想交流得以实现 的工具。但它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依附于个体而不是整个社会。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离不开语言,只有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语言是人们在相互交际的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也 只有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功能采用存在的价值,才是活的语言,离开了人们的交际活动,语言也就变成了死的语言。所以语言也离不开言 语。
3、简述言语中枢及各言语中枢的功能。 言语活动是大脑皮层各个部位共同活动的结果,但皮质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对的机能分工。言语活动包括说、听、写、读等几种不同 的形式,因此,在大脑皮层上也分别有参与这些语言活动形式的皮质部位,就是言语中枢。主要包括: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 : 主管说话机能,受到损伤后,会出现表达性失语症。 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 :主管听力机能,受到损伤后,出现接受性失语症。 视觉性言语中枢:主管阅读,受到损伤后,出现失读症。 书写性言语中枢:主管书写功能,受损后,出现失写症。
4、简述想象及其与表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想象就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来源于表象,但却和表象有本质的差别。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没有创造出新 的形象,是一种形象记忆的过程,属于记忆的范畴;想象则是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创造出了新的形象,具有创造性,属于思维的范畴。
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1、意识的定义是什么?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 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
2、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出现于睡眠的四个阶段完成之后,这一阶段,频率更低、波幅更高的 ? 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 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梦境开始出现,这一阶段持续大约 5~10 分钟。下一次出现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会比第一次长。
3、注意的特征是什么?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其特征包括: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和注意分散的区别是什么? 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 (被动) 注意转移是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主动)
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
1、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活动也可以由相同的或相似的动机引起。一个人的活动 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些起主导作用,有些处于从属地位。动机是行为的前提,行为是动机的效果。一般来讲,动机和效果之间是一致的, 即良好的动机产生积极的效果。但在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2、简述定势的概念。 所谓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对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和态度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既可以由人的知识 经验引起,也可以由刚刚发生的事情引起。
3、简述缺失性需要和生长需要的特点。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缺失性需要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它们的满足与否直接关系的个体的生存,因此被称为 缺失性需要。 生长需要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高层次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 长寿和精力的旺盛,因此被称为生长需要。生长需要时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出现的。
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1、表情的性质是什么? 表情就是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
2、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只是分别强调了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 的活动过程。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所以,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情绪代表 的是感情的反映过程。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离开了情绪,情感就无法表达。和情绪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所 以,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3、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情绪不是伴随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情绪有其独特的机制,并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适应环 境的独特作用。
4、简述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有四个: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紧张度有紧张和轻 松的两极。
5、简述情绪状态的分类。 按情绪状态,即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 心境: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心境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事情。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往往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 或激烈的意向冲突引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应激:出现意外 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6、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是什么?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包括:准备阶段,即分析行动目的和行动计划的确立;执行决定阶段,即采取行动实现目的。
7、动机冲突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1)双趋式冲突: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 (2)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产生的冲突。 (3)趋避式冲突:想获得的目标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 (4)双重趋避式冲突: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有利有弊,而产生的冲突。
8、简述意志的品质。 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对行动目的有深刻认识,能自觉支配自觉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 地采取决定的品质) ;坚韧性(坚持不懈,永不退缩的品质,又叫毅力或顽强性) ;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 。
第九节 人格
1、简述人格及其特征。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 和行为,使他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其特征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人格的结构是什么?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包含着各种成分。主要的是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人格的动力,后者是 指个体之间的差异。
3、简述能力及其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但和知识、技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没有某种能力难于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但不能简单地用知识技能当作标准来比较人们的能力高低。而在 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
4、个体能力发展差异的表现是什么?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类型的差异;发展早晚的差异。
5、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指一个人的素质或叫天赋,即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2)环境和教育因素: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环境包括 儿童正常发育的条件,儿童的家庭、儿童所在的学习,以及他所处的生活环境。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是能力发展的 肥沃土壤,和谐的家庭氛围是能力发展的基石,教育则是能力发展的关键。
6、气质类型的学说主要有哪些?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20 世纪 20 年代德国精神病医生克雷奇米尔的体型说,日本古川竹二的血型说,美国心理学家 伯曼的激素说。
7、简述性格及其结构。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一般来说,可以从性格的组成部分来分解性格,这是性格的静态结构;还可以从性格结构的几个方面的联系上,从不同的生活情景 中来考察性格,这是性格的动态特征。 性格的静态特征包括:态度特征(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的性格特征) 、意志特征(对自己行为自觉进行调节的特征) 、情绪特征 (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 、理智特征(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 。 性格的动态结构:静态特征的几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的。一般来说,性格的 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而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又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态度直接表现出了一个人对事物所特有的、比较恒常的倾向,同 时也决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所以在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时,一定要抓住主要特征,由此可以预见到其他的性格特征。另外,性格的各种特 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常常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一个人性格的不同侧面。
8、简述荣格的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 人格类型理论是按照某些标准或特性,将人划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人有相似的人格特征,不同类型的人的人格特征 是有差异的。瑞士新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将人格类型分内向和外向两种。荣格根据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指向内部还是外部将人格分为内向型 和外向 型。内向型人格特点是心理活动常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好沉思,谨慎、多虑,爱独处,交际面较窄,有时难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外向型的人格特点是关心外部事物,活泼开朗,不拘小节,善交际,情感外露,独立、果断,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极端内向或外向的人 很少,多为中间型的。荣格的人格类型学说虽然过于简单,但比较切合实际,也容易了解使用,所以流传广泛,影响较大。
9、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特质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是人以一种特殊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它以人 的“神经心理系统”为基础,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加以证实。特质之间具有相对
;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三级答案在一个人独处的状态中,沉默是一种自然。而在互动中,沉默却是一种沟通。
沉默在互动中的含义,因人因境而异。
最为常见的沉默含义,是回避性的、隐藏性的、抗议性的与两难性的。
回避:面对尖锐的问题,回避可算是简便的应对策略。
隐藏:一旦开口就容易暴露自己,于是选择了沉默。
抗议:要说出来就会是强烈的敌对情绪暴发,选择沉默算是温和的对抗,似乎这么选择是更保险的“回应”。
两难:不论说什么(yes or no),都将是不妥当的。于是不说也罢。
这样的沉默反应具有显著的人际防御功能。
上述互动含义,在不良的关系情境中都一定程度反映了关系缺陷,其核心就是信任不足。
一个在朋友(更别说知己)面前无所不谈的人,在不信任的关系中也会趋于闭嘴。这只是个常理。
如果说沉默具有主观选择性,那么缄默更像是没得选择的一种反应。
缄默者可能存在生理缺陷,如哑巴。
缄默让人感觉更是迫不得已、更沉重。
沉默可认为是短暂的,缄默则是持久、或者说相对恒定的(状态)。
沉默可算作正常的,缄默则可能是病理性的(一种反应)。
最典型的缄默发生在高压情境中。高压的成因可以是政治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
家庭关系中的最弱小者,往往成为系统的“替罪羊”。
在替罪羊上身上,缄默不语可能会是生存常态。这时我们会把它称作“缄默症”,或“失语症”。
失语症标签一旦成立,意味着不说话不只是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而且已然扩散到一般情境,成了当事人的一种人际互动习惯。
失语症往往暗示了心理创伤。
失语既作为创伤反应的一个结果显现出来,也作为一个避免创伤被激活(也称为“活化”)的防御手段,被缄默症所使用。
要真正突破这种创伤性失语,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心理咨询、治疗师经常会遭遇这样的来访者,他们往往被动前来,并无主动求助的意愿;迫于压力选择了与施压者的合谋,这一背景,使得他们保持了相当高的警觉,在未查明环境对他们足够友好、安全之前,他们决不会轻易开口。
面对问题,他们的反应要么缄默,要么就是类似缄默。
如,
“我想不起来了。”
“我真的不知道。”
“嗯,啊,哦,行。”
“这事,我妈知道。”
家庭治疗中这种缄默也司空见惯。
尤其是未成年人在面对强势家长在场时,难免以完全旁观而不言语的方式参与,形同虚设。
有这么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在,家庭中强势家长就特别容易替代孩子发言。在他或她看来,这完全顺理成章。“孩子不说话,我还能也不说吗?”孰不知,正是由于被抢话了,孩子就更没机会说话,或者也就更有理由保持缄默了。
有一个深陷失语的成员,这种家庭显然“功能失调”了。在其背后,则是“结构失调”。那个失语成员的表现(缄默),彰显了家庭病态。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8题)
1.
答案C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9~16题)
9.答案AD
10.
答案AC
11.答案ABC
12.答案BCD
13.答案ABD
14.15.践行职业规范“合作”的具体要求包括( )。
A.求同存异 B.出奇制胜 C.公平竞争 D.互相协作
答案ACD
16.答案BCD
第二部分 理论知识
(26~125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26.一个高中生在分科时,既想学理科也想学文科,这时他到的冲突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C
解析趋避式冲突指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双趋式冲突指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双避冲突指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避开损失大的目标的冲突。
27.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这是( )的观点。
A.沙赫特 B.詹姆斯 C.伊扎德 D.坎农
答案B
解析詹姆斯的情绪理论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沙赫特的情绪理论称为情绪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过程在情绪产生中的决定作用。伊扎德的情绪理论称为动机分化理论,强调情绪的主观部分是起动作作用的心理机构,情绪的分化是是生命进化过程的产物,只有情绪的分化,才使得情绪具有了多种多样的适应功能。坎农的情绪理论称为情绪的中枢理论,强调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在情绪产生中作用。
28.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
A.迁移 B.定势 C.态度 D.动机
答案B
解析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29.注意属于( )。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心理状态
答案D
解析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即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的这种特点或状态。所以,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并不反映任何事物,也不反映事物的任何属性。
30.威尔尼克中枢受到严重损伤,患者会出现( )。
A.接受性失语症 B.失读症 C.表达性失语症 D.失写症
答案A
解析威尔尼克中枢是言语听觉中枢,这一中枢受到损伤所发生的失语症叫接受性失语症。失读症是位于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即视觉性言语中枢受到损伤后的症状。表达性失语症是言语运动中枢即布洛卡区受到损伤造成的。失写症是位于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书写性言语中枢受到损伤后出现的症状。
31.梦出现在( )。
A.快速眼动期 B.深度睡眠阶段 C.睡眠锭阶段 D.△波阶段
答案A
32.想象是( )。
A.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B.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
C.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D.人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答案A
解析BC项描述的是思维。D项指的是意识。
33.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 )。
A.言语 B.内部言语 C.语言 D.符号系统
答案A
解析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而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这一符号系统进行交际的过程。内部言语是指不是用来交际的言语。
34.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身体语言形式是( )。
A.目光 B.面部表情 C.姿势 D.空间距离
答案A
解析体语就是身体语言,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装饰、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等。眼睛是最有效地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因此,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体语形式是目光。
3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交往距离应该属于( )。
A.公众 B.个人 C.社交 D.亲密
答案B
解析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类似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因此二者的交往距离应属于个人。
36.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 )的联系。
A.心理上 B.认知上 C.行为上 D.道德上
答案A
37.了解人际关系浓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是( )。
A.自我暴露程度 B.相互评价 C.情感卷入程度 D.目光
答案A
解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38.人际吸引的最强列的形式是( )。
A.亲合 B.喜欢 C.亲情 D.爱情
答案D
解析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39.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 )。
A.智慧 B.真诚 C.热情 D.幽默
答案B
40.(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A.亲合 B.利他关系 C.依赖 D.人际吸引
答案D
41.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的是( )。
A.熟悉 B.互补 C.邻近 D.竞争
答案B
解析当双方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互补时,彼此的喜欢也会增加。互补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42.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会促进中的( )。
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比较效应 D.竞争效应
答案A
43.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
A.吸吮 B.后天的经验 C.动作 D.先天的成熟
答案C
解析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44.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心理测验法 D.临床法
答案B
45.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 )。
A.2岁 B.6个月 C.1岁 D.3个月
答案B
解析吉布森通过视崖装置的实验发现,婴儿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6个月。
46.婴儿出生一两天后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
A.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B.自发性微笑
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D.条件反射的笑
答案B
解析婴儿出生l~2天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是反射性的、自发性的,而不是社会性微笑。条件反射性的笑需要后天的训练,与反射性的笑不同。
47.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叫( )。
A.情感 B.依恋 C.亲子关系 D.母子关系
答案B
48.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为( )。
A.关注自己的外貌 B.关注自己的人格
C.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 D.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反复萦绕于心
答案C
解析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自我中心倾向已逐渐减弱,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点的认识也越来越客观。青年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及人格特征、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均属于青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49.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这是( )的观点。
A.认知心理学 B.统计学 C.文化人类学 D.社会学
答案D
解析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50.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
A.幻觉 B.错觉 C.妄想 D.谵妄
答案A
解析幻觉指无对象性的知觉。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谵妄是指在病因学上无特异性的脑器质性综合征,特征是意识障碍与注意、知觉、思维、记忆、精神运动性行为、情绪和睡眠—觉醒节律的紊乱同时出现。
51.如果出现注意范围缩小、主动注意减弱,这可能是( )。
A.注意减弱 B.自知力不完整 C.注意狭窄 D.内心被披露感
答案C
解析注意狭窄的特征是患者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自知力不完整指求助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不完整。注意减弱指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以至注意容易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从而记忆力也受到不好的影响。内心被揭露感又称被洞悉感。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患者本人及其与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很多患者不清楚别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方法了解到他内心想法的。
52.在郭念锋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中,将个体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定义为( )。
A.情绪易感性 B.心理活动的强度
C.情绪的阀限 D.心理活动耐受力
答案B
解析情绪易感性指情绪对认知活动的影响程度。情绪的阈限指能够引起情绪的最小刺激量。心理活动耐受力指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53.人的内心冲突及与之相伴随的情绪体验是心理学意义上的( )。
A.压力 B.适应 C.冲突 D.情绪
答案A
解析心理咨询中所讲的适应是指人们对生存环境所发生的变化的应对。冲突指对立的、互不相容的力量或性质(如观念、利益、意志)的互相干扰。情绪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54.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应取决于经过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后,压力的( )。
A.稳定程度 B.相对强度 C.主要特点 D.本质属性
答案B
55.取样是指从( )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A.总体 B.群体 C.目标人群 C.样本
答案C
56.常模分数又叫( )。
A.导出分数 B.粗分数 C.原始分数 D.总体分数
答案A
解析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因此常模分数又称导出分数。
57.标准二十分的标准差为( )。
A.5 B.4 C.3 D.2
答案C
解析标准二十分是以10为平均数,3为标准差的标准分。
58.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为( )。
A.16 B.15 C.14 D.13
答案B
59.信度只受( )的影响。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恒定效应 D.概化理论
答案B
解析信度是测验的稳定程度,随机误差既影响效度也影响信度,系统误差只影响效度不影响信度。恒定效应是对测验分数的稳定的影响,只影响效度不影响信度。概化理论是测验理论之一。
60.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 )。
A.稳定性 B.准确性 C.可信度 D.区分性
答案B
解析测验的稳定性以及可信度指的是测验的信度,测验题目的区分性指的是区分度。
61.性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
A.性知识、性生理、性技术教育相统一
B.性知识、性生理、性法制教育相统一
C.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制教育相统一
D.性医学、性道德、性法制教育相统一
答案C
62.为了避免在初诊接待中出现紧张情绪,心理咨询师应该在接诊前( )。
A.深入了解并记录求助者的人格特点
B.掌握并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理论方法
C.熟练掌握初诊接待的各项操作步骤
D.熟练掌握各种临床心理测验的使用
答案C
解析紧张情绪可以扰乱思路和破坏工作程序,所以要切实避免。为了能将紧张情绪降至最低点,在接诊之前,可按初诊接待的操作步骤进行练习,直到熟练自如为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见习时间。
63.摄入性会谈中,通常使用封闭式提问的目的是( )。
A.为了尽可能体现咨询师情绪 B.为了尽可能诱发求助者情绪
C.为求助者进行首次心理咨询 D.为了确证某种现象是否存在
答案D
解析在摄入性会谈中,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有时为了确证某种现象是否存在也可用封闭式提问。
64.20世纪24年代,临床心理学家将会谈法定义为( )。
A.有目的的交谈 B.有结构的交谈 C.有理论的交谈 D.有价值的交谈
答案A
65.选择会谈的内容时,应该使之适合( )。
A.咨询师的职业兴趣 B.咨询师的理论水平
C.求助者的心理强度 D.求助者的接受能力
答案D
解析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可有以下几条:①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②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③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④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⑤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⑥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⑦会谈法的有效性。
66.心理咨询师为了更容易判断不同临床资料之间的纵向关系,应该( )。
A.按临床资料的性质分类整理 B.按临床症状的性质分类整理
C.根据需要编制分类整理程序 D.根据需要使用恰当的分类表
答案A
67.对于人格障碍者,心理咨询的效果是( )。
A.良好的 B.极差的 C.有限的 D.未知的
答案C
解析心理咨询对于人格障碍及心理疾病边缘状态者的作用是很有限的。
68.咨询关系的建立受到( )的双重影响。
A.咨询动机与期望程度 B.咨询师与求助者
C.合作态度与咨询方法 D.自我觉察水平与行为方式
答案B
解析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受到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双重影响。就求助者而言,其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以及对咨询师的反应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咨询关系。就咨询师而言,其咨询态度对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
69.“完整的接纳”求助者,并不意味着( )。
A.对求肋者的恶习无动于衷 B.接纳求助者全部的优点和缺点
C.充分尊重求助者的价值观 D.接受求助者的光明面和消极面
答案A
解析“完整的接纳”即尊重,意味着接纳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而不是仅接受求助者的光明面,排斥其消极面。尊重也意味着接纳一个价值观和自己不同甚至差距很大的求助者,并与之平等交流。
70.共情对于咨询活动而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有利于咨询师收集材料 B.可使求助者感到满足
C.有利于求助者自我表达 D.建立积极的咨询关系
答案D
71.选择与求助者的谈话方式时,应当考虑的求助者自身因素包括( )。
A.年龄特征 B.性格特征 C.文化特征 D.以上三者
答案D
72.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 )。
A.迟迟不下结论 B.做出道德和正确性的评价
C.过分重视求助者的问 D.不好意思打断求助者的叙述
答案B
解析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包括:急于下结论,轻视求助者的问题,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做道德或正确性的判断,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
73.
答案D
74.
答案D
75.
答案D
76.
答案C
77.
答案C
78.
答案D
79.
答案B
80.答案C
81.
答案A
解析D量表是MMPI的临床量表。
82.
答案B
83.答案D
84.
答案C
85.答案B
86.
答案CD
87.
答案ABC
88.
答案ABC
89.
答案ABC
90.
答案BC
解析AD指的是记忆。
91.
答案AD
92.
答案ABC
93.
答案ABCD
94.
答案ABCD
95.
答案ABC
解析亲合的作用包括:①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②获得信息;③减轻心理压力;④避免窘境。
96.
答案ABC
97.
答案CD
98.
答案AD
99.
答案ABC
解析青春期能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因此,D项是错的。
100.
答案ABC
101.
答案
102.
答案ABD
解析C项是情感淡漠的表现。
103.
答案AC
104.
答案AB
105.
答案ABC
106.
答案CD
107.
答案ACD
108.
答案ABC
109.
答案ABC
110.
答案AB
111.
答案ABD
解析对求助者的问题形成初步诊断所依据的资料即由求助者主诉、家属报告、摄入性谈话、临床观察、心理测验及其他资料所构成的与求助者临床症状有关的全部临床资料。
112.
答案BCD
解析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113.
答案ABC
114.
答案ABD
115.
答案CD
116.
答案ABCD
117.
答案ABCD
118.
答案BCD
解析克服阻抗是心理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
119.
答案BC
解析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120.
答案ABC
解析WAIS-RC言语测验包括: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数字广度和词汇。数字符号属于操作测验。
121.
答案ABC
解析测验题一律为二级评分,即答对给1分,答错为0分,因此,D项是错误的。
122.
答案ABCD
123.
答案BC
124.
答案ABD
125.
答案ABCD
关于“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总结”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心理师】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13640953190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