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男孩子怎么教育
网上有关“17岁的男孩子怎么教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17岁男孩跳桥(探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注意在男孩处在叛逆期的时期,父母的耐心是特别重要的,如果父母没有耐心,只会让叛逆期的孩子脾气变大。
2、父母在男孩的叛逆时期必须要理解和包容以及体谅孩子,从而才能做到正确的引导孩子。
3、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4、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5、耐心倾听孩子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6、真正放下身段,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7、让孩子去体验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8、真诚对待孩子: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9、给孩子空间和自由,尝试主动与孩子沟通处于叛逆期的男孩慢慢会变得不再像小时候那么的粘着父母,而是自己经常会寻找自己单独的空间,来发泄和表现自己,
10、帮助孩子减少叛逆孩子的负担父母都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从学校放学回来还要进行他们不愿意的培训,使得孩子们没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们讨厌生活、叛逆加重。
17岁男孩跳桥(探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咨询常见案例
青少年心理咨询是专门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它往往结合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因素来分析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工作为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消除厌学逃学和学习障碍、协调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中高考心理减压、学生职业规划、高考志愿填报辅导、青春期性心理教育、不良品行纠正与健全、性格塑造、青少年神经症治疗(儿童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症、儿童抑郁症性神经症、口吃、考试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网络成瘾、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等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例一:女,18岁,高三学生
咨询原因:高考前焦虑,影响学习效率
首次来访主诉:精神无法振作,不能完成作业,说不出原因地烦躁,不愿上学。有时愿与人谈天论地,有时只想一人呆着。对家里的人反感,饭后呕吐已两个月,常常失眠,多梦,经常无缘无故想哭。
既往史:就诊前两个月,开始饭后呕吐,经内科、精神科诊查,无异常所见。无精神病家族史,无脑外伤史和其他躯体疾病。
来访者母亲介绍:两个月前开始饭后岖吐,不敢吃东西。不进食时做呕吐状。夜间说梦话,内容多和考试有关。近来面临考大学,学习特别紧张。一个月前感冒,结果有两门功课没考好,经受不住就想哭,老师建议休息,但她怕考不上大学,面子不好看。家长和老师都理解她,劝解,但她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最近她后悔自己读高中,觉得不如读中专,省去考大学的事就好了。上初中时,就常常自卑,对考试特别害怕,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好。
例二:男,18岁,应届大学考生
咨询原因:高考后情绪压抑、紧张、焦躁不安
首次来访主诉:考试前虽然很紧张,但头脑还清醒,思想单纯,只想考进重点大学,没想别的问题,但考完后的这些日子里反而失眠,心情紧张,每天脑袋发胀,坐立不宁。
这次考试不太成功,可能不会被重点大学录取,如果这样我就太冤枉了,我念初中时,一直没落过前三名之后。高中时在学校也是前五名的学生,全市统考是第20名,都说我准能考取重点大学,可在临考时我很紧张,有的考卷没能答完。这件事我越想越难过。另外,考不取重点大学就只能去外地,我的志愿在外地的大学是非重点大学,这事一想赶来就害怕。我从小没离开过家,没离开过父母,我对去外地读书没信心,不知大学里厢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怎样处,万一出点问题,都不知道找谁请教和商量。我感到很压抑,想大喊几声轻松一下。在中学时我有几个好朋友,这次分开不知何时能再见,有些失落感。现在我朦艨胧胧地感到要走进社会了,要独立生活了,可是不知前面等待我的是什么,就象是黑夜里走路,不知前面还有没有路,每迈一步都提心吊胆、顾虑重重。
例三:女,21岁,大学四年级学生
女孩来信诉说了近年来的苦恼,她在信中说:“长期以来,我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时至今日,我仍旧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它已经给我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真心希望心理老师能帮助我!”她还在信中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嘱咐道:“我不愿这件事让别人知道,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咨询室外的门开一小缝,我即可进来。”
按照约定时间,心理老师把门敞开着。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心理老师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座,一面告诉有关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并表明乐意为她排忧解难。她认为自己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对老师也害怕,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正在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她急切地就:“老师,请你快点告诉我,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样才能克服怪毛病呢?”
例四:男,18岁,高三学生
来访者主诉:近来脑子很乱,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想一个问题无法中止,无休止的联想下去,有时候脑子里不断地问同一个问题,为此心里烦得很。
既往史:来访者很聪明,初中时就喜欢钻研问题,对学过的功课都要搞清楚,不然不罢休;高中时开始考察人生,觉得生活很不真实,怀疑存在的真实性,见事情就思考,拚命追究根源,当时想不清就记在本子上,过后再拚命想,有些问题是琐事,也不放过。甚至想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如“为什么钥匙能把门开开?”等等。
例五:女,19岁,高中
既往史:身健,无任何躯体不适。无精神病家族史。
咨询原因:想克服报复心理。
首次来访主诉:在初中时,对任何事都好强,从不服输,爱和别人辩论,非辩赢不可。有一次一位女同学骂我大小眼,我很生气,并想: “我非找机会教训她一次不可”。升入高中以后,那位同学进了另一所中学。再也见不到她了,但心里的报复情绪未消。于是便找到她打了她两记耳光,当时觉得出了气。可是在打她时有几个男学生在场,那几个男学生打抱不平又把我打了一顿,以后,更增强了我的报复情绪,但又找不到好机会,很苦恼。
例六:男,20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首次来访主诉:自高考前出现心悸,高考后心悸频繁。大一第二学期开始后,脑袋发木,头痛,注意不集中,烦躁。不能控制自己,对各类事情兴趣下降。每逢考试,症状加重,对考试有恐惧感。初中二年级时,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时间己到,但尚有一题未答,心里一紧张造成遗精。后在高中二年级时,又有一次类似情况出现。从此对考试有紧张情绪。
例七:女,19岁
咨询原因:在街上走路时心紧张,怕人看。
来访者:我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难看,所以一上街就紧张,在人多的地方几乎不敢迈步。
咨询师:有这种感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来访者:三年多以前,开始时没这么重,只是不敢穿高跟鞋,后来不愿在我姨面前走路。有一个星期天,我姨和姨夫来我家,我买了一双高跟鞋试穿。穿上后走不太稳,因为从来没穿过。我姨看了后,说了句特别难听的话,我都不愿意重复这句话,我听了后很难过,哭了一下午,后来我再也不敢穿高跟鞋了,过了几天,我还是忘不了骂我的那句话,一想起来就想哭,真想骂我姨几句出出气,可又不敢,我也不会骂人,心理委屈得很。从那以后,我觉得穿平底鞋也走不好路了,姿势难看。我姨常到我家,她一来我就跑出去,跑不掉时也坐在椅子上不站起来,更不在她面前走路。后来在大街上也觉得走路姿势难看,怕人笑话。我想摆脱这种想法,可越想摆脱越摆脱不了。
例八:男,21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首次来访主诉: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情绪低落,不愿与同班同学在一起上课,独来独往,无食欲,睡眠不深,易醒,怕考试,一听说考试就睡不好,吃不下饭,进考场出汗,心慌。五岁就读小学,聪慧,学习成绩优秀,后在重点学校就读中学,六年都是学校第一名,倍受教师和家长赞扬和夸奖。保送重点大学。大学一年级时第一学期考试时,正值患者患重感冒,在考场晕倒。后补考,考试成绩不理想,打击很大,从那以后,见人不不爱讲话,上课总坐在最后一排,天天在图书馆不愿与同学一起活动。
例九:男,13岁,初二学生
老师描述:这个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与同学关、老师关系不好。自称要想做的事没有做不到的,学习不用心,自以为是。在举止、风度等方面自觉高人一等,别人都看不惯。目中无人,不服管,抽烟,逃学,打架,离家出走。
母亲描述:孩子在婴儿时期很兴奋,睡着后一有声就醒,很闹人。五岁前放在奶奶家,脾气很强,父亲为了一些事也打过,但仍然任性,很难管理,总不让大人省心。小学二年级时外婆帮忙照看。母亲从小就管不住他,外婆照看和父亲镇压着勉强维持。母亲主要在生活上照顾得多,孩子从小体质不好,很瘦,偏食,总生病,个头小。上三、四年级时,暑假看书很多,科幻方面的书,很聪明。
例十:男,14, 初中
母亲首次来访主诉:孩子是从初一开始有头痛的毛病,一开始以为是感冒或者没睡好,没当回事;直到有一次孩子在学校里晕倒了,把我们吓坏了,连忙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怀疑他脑袋里长了肿瘤,给他做了脑电图、心电图、脑部CT,但都没有发现器质性问题,只说是特殊的生理反应,无需治疗,长大了就好了。其他医院的诊断也大同小异。既然医生说没事,我们也就没再上心。以后孩子每次喊头痛,我们和老师就让他忍一会,不要影响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头痛的毛病没好,又开始心脏痛,经常痛得大汗淋漓,我们不敢大意,赶紧带他去检查,医生做了全面检查,也没检查出什么毛病,就说让他多休息。从那以后我们发现孩子经常头痛、心脏痛,都是在学校发作,在学校痛得在地上打滚,一回到家就好了,周末假期也很少发病。我们怀疑他是不是装病不上学,可老师说他满头大汗脸色发青的样子又不像。没办法我们就给他请假,在家学习、锻炼,到学校考试,想等他身体好一点就去学校。没想到在家头疼毛病少了,又迷上打电脑游戏,干脆不想去上学了!没办法我们到处打听,听人家说可能是心理毛病,就带他来看心理老师。
例十一:女,18,重点中学高二学生
首次来访主诉:近一年来情绪低落、失眠,对什么都没兴趣,敏感多疑,食欲不振,感觉脑袋发木,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症状常以半个月左右为一周期。暑假结束后学校开学,自感问题加重,痛苦不堪。
例十二:男,18岁,高二学生
首次来访主诉:我总是感觉很失落、压抑、空虚,总之很郁闷。我很敏感、脆弱,关注细节,还很自卑。我的情绪一直起伏不定,凡事不感兴趣,上课老是分神,经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晚上睡眠质量很差,睡不着,头痛,白天又很疲劳,食欲也很差。我曾经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神经衰弱。我跟我爸不是很经常沟通,他很忙,很严肃;我妈就更不用说了,我跟她都不说话,我尽量不和她见面,吃饭也回自己房间,还锁上门的,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快一年了,因为她太多管闲事了,初三的时候,她偷看我日记,还把它复印下来,要拿去给心理医生看,幸好被我发现,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写日记了,我把所有的日记当着她的面都烧了,从小到大所有的!我现在写博,她不懂,以为我已经好了。上周,我一个老同学在QQ里聊的时候说我‘脆弱得让人心疼’,还说我以后可能会走上自杀这条道路。其实我以前倒是想过自杀,但现在没有。我最担心的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知道还有什么要留恋的?我对什么都没兴趣,我都不知道要干什么。
例十三:女,15岁,学生
首次来访主诉:两年来老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与抑郁,总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不顺心,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过去很有兴趣去逛街、看**、听音乐,但后来就索然无味。来访者深知长期忧郁苦闷会伤害身体,但又苦于无法解脱,并逐渐导致睡眠不好,多梦,食欲不振,有时很悲观,甚至想一死了之,但对人生又有留恋,因而下不了决心,决定求助。
例十四:男,17岁,中专学生。
首次来访主诉:初中的时候学习繁重,与同学来往减少,自觉形影孤单;学习成绩一般,每遇考试即难受。中考落榜而后复读,感觉对不起父母;跟同学相处即自感不如别人,口才差、交际差、不能引人注目、脑子笨。为此,整日内疚自责,胸闷头痛,苦恼难受,不想活。回家受父母关爱而缓解,回校即反复。上中专后每每看见同学们快乐地谈笑玩耍,虽想参加而不能;因为自觉没有共同语言,难以融为一体。看着试卷不久即疲惫不堪,头晕眼花,恶心欲呕;到目前看书也如此,难以继续学习,准备退学。睡眠每天5~7小时。食欲差,便秘。曾断续服用多虑平、安定及一些安神补脑中药,也受到老师的开导和同学的劝导,但效果欠佳。
例十五:男,19岁,高中学生
首次来访主诉:从初二起,不敢面对女性,一见女性就脸红,控制不住去想女性的隐私部位,就是控制不住就那样想,最难堪的是对母亲和姐姐也是这样想。觉得自己是个极其肮脏、道德败坏的人,简直禽兽不如。可一见女性还是那样,到后来一提到女性就那样想,平常看书吃饭写作业都控制不住去想,每天上床睡觉时也想,有很强的性冲动,常常忍不住偷偷,过后更觉得自己肮脏无耻,无脸见人,觉得别人一定能看出自己的行为与想法。一开始只怕女性,后来连男性也怕见。可自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啥也没做,强迫自己好好学习,初中升高中还算顺利考上了,觉得很侥幸。进入高中,学习压力很大,第一学期成绩就不理想。后来无论多么用功学,成绩就是上不去。这时候就想是自己这种心理问题影响了学习效率,痛苦得不得了,又不能和人说。内心感到又孤独又苦闷,很多次想到死,又怕死了别人说闲话,怕对不起父母。到高二时又开始头痛了,我知道是我脑子想事想的。过一段,胃也痛起来,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胃癌,一想到胃癌,有时高兴,有时悲哀。高兴的是,如果是胃癌死了,别人不说我是个肮脏的坏家伙,不丢人了。悲哀的是我还小着呢,我还什么事都没作。这时不知怎的脾气也变坏了,常常在家发火。也不多说话,一发火就想砸东西。家里人带我到医院去看,作了一堆检查,医生说我没病。后来去了精神病院,大夫说我是精神病,要住院。我又怕又气,死活不住院,药也不吃,我说我没病。为了不去精神病院,我老实起来了,强忍着不再乱发火。但头痛得历害,胃也胀痛得历害,就又想是不是要死了。想到死,觉得很可怕。父母就我一个儿子,把希望全都寄托在我身上,我还什么都没做,还没有真正报答他们、孝敬他们,就死了。感觉很对不住父母。就想,我怎么会生病要死了呢,上天太不公平,这时就恨命运,恨上天,上天不应该这样对我。
;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名17岁男孩在跳桥自杀。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角度探究这一事件,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事件回顾
17岁男孩小李是一名高中生,成绩优秀、家庭和睦。然而,他却在一天晚上选择从一座桥上跳下,最终不幸身亡。据了解,小李在自杀前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状,也没有与家人或朋友透露自己的烦恼。这一事件让人不禁深思:青少年的内心到底隐藏了多少无法言说的痛苦?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涉及到青少年的情感、认知、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压力,比如学业压力、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青少年自杀,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2.家庭关爱
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给予支持和帮助。
3.社会支持
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17岁男孩叛逆期 怎么沟通呢
1、不做道德判断。对于孩子的逆反行为,家长不要上来就给孩子打上不听话、不懂事、情绪化、意志力薄弱的标签,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现象。这时,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减少对孩子的道德判断,不要孩子犯了错或有了一些不合适的举动就“上纲上线”。
2、理解和包容。孩子越是逆反的时候,越需要家长有平和稳定的情绪。这个时候,不能用正确与错误去评论孩子的行为,而是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
3、陪伴原则。在这个原则之下,最重要的是建立爱的亲子关系。有个案例是,一个孩子一直和自己的父亲逆反,即使长大后,与父亲的关系仍然不好。他后来回想说,是因为他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每两个月才回家一次,而一回来,就总是教育他,让他觉得父亲是特意回来管自己的。但他的父亲却说,这是出于对孩子的爱。
4、父母要学会倾听。有些家长对孩子讲的话,是敷衍地听和有选择地听。渐渐地,孩子就不愿意再与之交流了。最好的倾听方式是全神贯注地听,而心理咨询师甚至会做到动情地听和以同理心地听。
5、给孩子提供平台。青春期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是,认知和生活经验不均衡。如果父母不放手,给孩子实践的机会,他们就会更加没有自信。关于青少年的事,一定要让孩子做主。
6、关于规则。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做种种限制,比如规定他们几点必须睡觉,几点必须吃饭。而这种规定,往往会让父母们充满挫败感,因为孩子们基本不会去执行。
叛逆期的男孩子该怎样去沟通教育
叛逆期的男孩子该认真倾听孩子的诉求、要有耐心,不要急躁、多陪陪孩子、多带着孩子去运动去沟通教育。
1、认真倾听孩子的诉求。很多孩子之所以不听爸妈的,就是因为爸妈根本不听他们的,所以激起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家长们不能一味地采取高压政策来管教孩子,这样既达不到效果,还会导致孩子根本就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2、要有耐心,不要急躁。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能一蹴而就。有些家长可能刚开始还好好的,可一旦发现孩子改变的太慢,又开始变得急躁起来了,结果又是一翻争吵。另外,有许多家长给孩子报了数不尽的培训班,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紧紧的。
3、多陪陪孩子。我见过有些父母,平时忙得要命,忙着工作,忙着自己出去玩,一点陪伴的时间都不留给孩子。却在孩子成绩没考好时,又来打骂孩子。那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平时你都没时间管我,出结果了却来指责我了?这样无非是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4、多带着孩子去运动。叛逆期的男孩子都是好动的,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去做下运动。如果爸爸有打篮球或是踢足球的,就可以带着孩子去打打篮球,踢踢足球,消耗下孩子过剩的精力。
5、主动地找孩子倾诉感受。家长可以尝试着先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主动表达感受,有利于引导孩子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尽量建立平等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男孩的教育方式
男孩子应该怎么教育
在家庭中,最能够影响孩子的是父母,所以父母的教育非常重要。但是男孩与女孩的教育又需要区分。那么男孩子应该怎么教育?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再强调不要重男轻女,也不能假装不知道,养男孩对家庭的影响更大。如果家里有男孩还没有被教育好,未来这个家庭很有可能会变得倾家荡产。现在普遍的现象确实是男孩比女孩更难教育。
这就要求家长对男孩的教育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家长在教育男孩时,不要用错了方法,不然孩子长大后不仅没出息,还很容易败家。
打着教育
不管是教育男孩儿,还是教育女孩儿,家长都最好不要采取暴力的手段,打着教育孩子。孩子在被打的时候,内心是极度恐惧的。如果打他的一方是他的父母,他还得忍住不能还手,心里就会特别的委屈。
打孩子,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用手里的权力威胁、恐吓他。如果是男孩,在他长大后也更加有可能用暴力的方式,让他人妥协。
这样的男孩会让人敬而远之,还有可能会惹出祸来,让家庭承受破财的风险。父母教育孩子,就不要打着教育,少打孩子就有可能让他变得更有出息,也少给家庭添麻烦。
父母不一起教育
现在,家长自己外出挣钱,把孩子留给长辈抚养的情况居多。要不然就是夫妻有一方做出牺牲辞去工作在家带娃。
很少有孩子能享受到父母双方一起对他的教育。我们知道,如果男孩缺失父亲的教育,可能更晚地理解“男人的责任”;如果男孩缺失母亲的教育,可能缺乏感性。
父母双方共同参与育儿,能够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性格、心理、学习都会更加优秀。父母同时培养孩子,孩子以后会更加容易成功,早日独立,就不会啃老败家。
一味地让他听话
听有些父母自己在说,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不要这么的不听话。如果要是他能多听自己的话,就不会总是走弯路、少遭罪。但是,父母会发现即使自己把孩子尽可能地往“正道”上引,也很难让孩子乖乖听话。
很多父母很伤心,为孩子的不听话而伤心。其实父母要明白,即使是自己认为的好东西、好事情,孩子也有自己的判断,他完全可以选择要或者不要。
一旦家长让孩子觉得他的感受可有可无,他是受控的、不自由的,孩子以后很难勇敢,也自然会变得没有出息。
关于“17岁的男孩子怎么教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
心理咨询师

相关推荐
12355是移动还是电信(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电话号码)
2024-5-1312355热线(12355心理咨询有用吗)
2024-5-1312355热线(966525心理热线为什么发消息给我)
2024-5-1312355电话热线主要提供什么服务(全国24小时免费心理电话)
2024-5-1312355能找回智慧团建密码吗(厦门哪家心理机构能疏导青少年心理)
2024-5-1312355青少年维权这个电话是不是真的,可以打吗-(大学生心理)
2024-5-1312355青少年维权这个电话是不是真的,可以打吗-(心理热线求助电话)
2024-5-13123开头的电话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部门?(心理有哪些?)
2024-5-1312~15岁的男孩子抽烟是不是到了叛逆期?(沈阳心理咨询谁专业)
2024-5-1312岁女孩心理咨询案例(心理障碍案例)
2024-5-13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