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证>> 心理咨询师>>正文

2008年汶川地震英雄(网络社交:带来的别样的心理满足)

2008年汶川地震英雄

网上有关“2008年汶川地震英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网络社交:带来的别样的心理满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谭千秋,邹雯樱,严蓉,张米亚,袁文婷,苟晓超,薛枭,李剑波,王亮,林浩等。

英雄事迹:

一、林浩

九岁的林浩是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映秀渔子溪小学的二年级学生,他所在的班级有31名学生,汶川里氏8.0级地震发生后,只有10名左右的学生逃生,而其中两名学生是林浩救出的。

原来,小林浩在倒塌的校舍自救后,马上用弱小的身体将一名昏迷的同学背了出来。随后,他又重返已倒塌的校舍又背出来一名昏迷的同学,并被塌方砸伤了胳膊。?

二、谭千秋

1957年8月,谭千秋出生于湖南省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谭千秋父母共有5个子女,谭千秋排行老大,家境贫寒。

1978年3月,谭千秋考入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

1982年1月,谭千秋毕业分配到了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工作,先后在东方汽轮机厂的职工大学和东汽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教导主任,据说在日常工作中,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称为“最疼爱学生的老师”。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中为救四位学生逝世,其救人的事迹广为流传。安葬在德阳市龙井公墓里,上书“慈父 爱夫 谭千秋”。

三、邹雯樱

邹雯樱,女,藏族。2008年时,她是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小学五年级学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邹雯樱作为班长和学校少先队大队长,一直主动帮助老师组织同学撤离,她却自觉留在最后。当时邹雯樱已经跑到二楼楼梯口,为了返回救助其他同学,她却再也没能回来。当救援人员发现邹雯樱时,她还紧紧搀扶着一位同班同学。以她的奔跑速度,完全可以跑出去。

四、严蓉

严蓉,是中国四川汶川县映秀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在救出13个学生后,牺牲了。这个美丽的28岁的女老师为了救自己的学生,为了这个班级,走完了光辉灿烂的人生。

五、张米亚

张米亚(1980年—2008年05月12日),四川汶川映秀镇中心学校数学老师。汶川地震的那一天,地震摧毁映秀中心小学只用了短短12秒,而在12秒后,幸存者靠着原始的工具,在被夷为平地的校园里救出了许多被埋学生。

而当大家搬开垮塌的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数学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有生命体征,而“雄鹰”已经气绝。因为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所以救援人员只能含泪将张老师的手臂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网络社交:带来的别样的心理满足

2008感动十大中国人物:

获得2008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分别是:

1、奔忙在冰雪地震灾害前线的志愿者唐山十三农民;

颁奖词: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2、累死在救灾前线的青年战士武文斌;

颁奖词: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3、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北川县长经大忠;

颁奖词: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人的本色。

4、冒着生命危险在救灾前线抢险的消防队员李隆;

颁奖词: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5、维护奥运圣火尊严的残疾人火炬手金晶;

颁奖词: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

6、把圣火送上地球最高点的藏族火炬手吉吉;

颁奖词:白的雪,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鹰失去了同伴,但山的呼唤让她飞得更高,她,是高山上绽放的雪莲。

7、成功实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

颁奖词: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8、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

颁奖词: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8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9、照顾瘫痪女友34年的苏州市民韩惠民

颁奖词: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10、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

颁奖词: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11、特别奖授予了全体中国人。

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感动中国人物推选标准:

人物事件发生在本年度,或者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活动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推选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

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

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媒体点评:

2008,仅这一年中,人们经历的悲歌和欢笑,经受的阵痛和新生,就足以抒写一部家、国壮美的史诗。

苦辣酸甜,酸甜苦辣,每一个龙子龙孙在感动和被感动中搀扶着共同走过。

经大中、李隆、武文斌,这些与灾难抗争的名字谱写在了大爱无畏的旗帜上,他们,像一座标尺,树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鼓舞着心存惊悸的灾民燃起生的渴望;

金晶,用残缺的身体捍卫完整的尊严;吉吉,把大爱小爱融入一个梦想,点亮了人类的巅峰;张艺谋,用淡妆、浓抹的线条勾勒了古老文明的五彩华章。

这些和奥运一起跃动的身影,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见证。而神七航天员也正接过神五、神六航天人的梦想火炬,继续向前传递着中国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顽皮憧憬。

感动,正用它不经意的触碰传递着人世间的温情。李桂林、陆建芬、韩惠民,寻常百姓平常心,做得惊天动地事。

他们用最本真、最简单的情义诠释和承载着着古老的“仁、义、礼、智、信”,变的是头上的青丝换白发,不变的是年复一年如一日的星起星落。感动的创造者忍受着落寞和贫苦,坚守着忠贞和大义,直到这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铺展在国人的心中。

这一年里,一个称为中国人的名字驰骋在生与死较量的战场上,爱人如己,爱国如家,感动你我的气息均匀地呼吸在纯净的空气里。

在感动的传递队伍中,我们始终不能忘记:你我都是火炬手。正是一棒接一棒的感动之举,在行遍整个中国之后,我们会心地发现这一群平凡的人正在卓越地谱写着历史,这奔牛的征程正是我们新生活的起跑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2008感动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调查显示青少年暑期过度依赖网络社交成“宅童”。68%的学生在暑假期间通过QQ、微博、网站等方式进行社交活动,每日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甚至有15%的学生,自暑假开始就从未走出过家门,一直“泡”在网上。

然而,沉迷的又何止是孩子!调查显示,44%的网民平均每天上网超过8小时,近半数网民热衷于社交网站,五成网民脱离网络两天就会感到躁动不安。而另一项调查显示,从来不用手机上网的网友只有25.7%。

当“无语”变成了一种生活常态,它会带来什么?语言功能的退化,人际关系的疏离,还是自我的封闭?一切皆有可能。而关键是,你如何选择。

What?

网络社交改变了什么?

从“晚上见”到“网上见”———社交功能退化

当网络还没普及的时候,传统的社交方式建立在面对面的沟通上。下班了,晚上约上三五知己聚一聚,大家谈笑风生,那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光。然而,当网络走入人们的生活,本应呼朋唤友、肆意狂欢的夜晚却变得静悄悄起来。见面聊天变成网络聊天,上门拜访变成了信息或邮件问候,即使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只有一步之遥,也习惯用在网上交流:

“你有明天的会议资料吗?”

“有。”

“给我Q发一份。”

敲击键盘,滑动手机萤幕,轻轻点击,看似用简单的动作就完成了社交,殊不知“用进废退”的状况恐怕将要出现。嘴巴不张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技巧也会退化。在网上无话不谈,见面后却不知道说些什么;难得的同学聚会,却个个成了“闷葫芦”;跟领导汇报工作,远没有写一份意见书来得轻松。网络达人在现实中遭遇尴尬,出现社交障碍,是宅男姹女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How?

从“加关注”到“不关注家”

亲情友情疏远

微博时代,“加关注”是最快也最没有门槛的交友方式。某某好友最近在做什么?去了哪些地方?某个大学同学秀了他第几个女友的亲密照片?某名人又出了什么绯闻……只要你拥有自己的微博,这一切都会通过网络展现出来,无论相隔多远,都如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一般。

网络似乎把人与人的关系拉得更近了,但那其实只是海市蜃楼的幻境。恰恰相反,网络正在疏远人们之间的关系。每天的网上见面,没有肢体语言,没有眼神表情,只有简单的文字,搞怪的,彼此的了解变得肤浅。人们发布到网络的信息往往经过过滤和修饰,愉悦的文字可能隐含着泪水,抱怨的话语背后可能是洋洋得意,而甜言蜜语下很可能隐藏着骗局。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仅通过文字信息,我们其实无法了解,更无法信任。

与此同时,真正需要我们去关注和亲近的家人和朋友,却一再被忽视。“老公,一起去看**吧”,“没时间”;“爸爸,我想去游乐场”,“你自己玩吧”;“哥们,出来吃个饭如何”,“我有事来不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不过是将亲情友情越推越远,让自己陷入孤立。

Why?

网络社交为何“如火如荼”?

人潜意识里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为什么网络会让人沉迷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医师余金龙说,这往往是人潜意识的需求的表现。

“偷窥”———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观察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中获得 *** 和 *** ,网路上经常“潜水”的人恐怕就有这种心态。有的人是纯属好奇,也有的人是自己生活不如意,就上网对别人指指点点,甚至幸灾乐祸。“反正我看你的笑话,你也不知道我是谁。”这种躲在暗处“看热闹”的阴暗心态,在网路上得到了无限放大。

“ *** ”———人类的起源本来就是裸体的,只不过随着进化,人才有了道德约束,产生了羞耻之心。虽然“ *** ”从此被压抑到潜意识里,但它时不时地都会突然爆发。“ *** ”不单是指身体的暴露,也包括把最秘密的东西公开出来。网路上所谓的晒工资、晒年终奖、晒隐私,还有晒富,其实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心态。而在旁观者的惊讶和起哄中,“ *** ”者也会获得心理满足。

“发泄”———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不能自我调整,又没有渠道倾诉,上网无疑是发泄痛苦、愤怒、不平、悲伤情绪最理想的地方。嬉笑怒骂,随心所欲,就算是说最难听的话,顶多也就是被删除、被屏蔽。那些在网路上总是扮演“批判者”、“愤青”、“痞子”的人,往往是心理压力过大,自我又不够强大,通过打击鄙视他人来建立一种有利于自尊心的心理平衡,或是因为自我不能接纳而向外投射,都是在网路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理平衡的典型。

“寂寞”———网上有句话说:“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内心越孤独的人,越会将情感的宣泄寄托在网路上。他们喜欢灌水,加关注,逛社区、论坛,更喜欢“织围脖”。看上去,他们或许是网络红人,可在现实中,他们缺少和他人的亲密关系。默默无闻,形单影只,不太好相处,在人群中,他们往往被这样形容,是“很没有存在感”的一群人。而越是被忽视,他们越想寻求满足和慰藉,无疑,网络给予了他们最大的温情。

“焦虑”———有些人每天乐此不疲地刷微博,上Q,“抢沙发”,看各种各样的资讯,似乎不第一时间了解网路上的新鲜事,就变成了“奥特曼”(outman)。为此,他们可以不眠不休,就连吃饭、走路、坐车、开会也要通过手机上网。虽然一说起最新的网络用语、网络事件,他们都可以轻松道来,称得上是时尚前沿人物,但他们内心潜藏的焦虑、不自信、害怕往往比一般人更甚,而失落感也会来得更强烈。

“期望被认可”———无论多么平凡,每个人心底都希望体现自己的价值,被他人认可。而人人平等,正是网络最大的吸引力所在。就算没有美貌,没有财富,没有名声,只要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就能一夜成为红人、名人。“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之所以会受到热捧,很大程度上是寄托了“小人物也有大志向”的集体潜意识心理。在他们身上,草根阶层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小心“虚拟社交依赖症”

余金龙表示,上网可以及时了解信息,还可以打发时间、放松精神、释放压力,网络的“隐私安全、平等、接纳、可自由交流”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心理治疗作用的。如果保持一个适当的度,应该说有积极的一面。但很多情况下,不少人是过度上网,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就像染上毒瘾一样,已经失去了自控力,一离开网络就觉得难受,坐立不安,只有回到网上才觉得舒畅,那就是有问题了,可能对身心都会有害了。

“每个人都有多个人格,网路上的那一个或许是你的电子人格,它可能表现得和你平时不一样,有很多潜意识的需要可以由此释放。如果你沉迷于此,久而久之,你的电子人格就会越来越强大,从而超越现实的自我。那个时候,回归现实就变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甚至会让你产生逃避、放弃的心态。”

余金龙说,只有现实中的人格强大,才是最健康的。但事实上,越是沉迷于虚拟社交的人,越是在现实中感到压抑的人。而过分沉溺于网络社交容易患上“虚拟社交依赖症”,随之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躯体化等症状。这将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功能,使其忽略了现实中应负的责任。在家庭里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变得冷淡,工作上与领导同事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将影响婚姻事业和其他方面。同时,通过虚拟世界“逃避现实”的人往往是不自信的,在现实中会出现孤僻、压抑等性格的偏倚。

How?

拿什么拯救你失落的世界?

1、如果发现自己过分依赖网络,且已经影响到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可到医院心理专科求助。在医生的分析下,你会知道是什么在影响、操控你,从而正确认识自我。

2、经常内省。反问自己“网络社交能满足我什么需要”以及“为什么我有这样的需要”、“它对我产生什么影响”等,通过不断的反省和思考,正视自己的问题,才能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

3、回归现实。卸下在网路上的马甲,在现实中做一个真实的自己。通过努力,尽量提升自己的事业和人际关系。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多与人沟通交流,塑造健全的人格。

4、网瘾和“虚拟社交依赖症”往往是并存的,其自我保健的方法有———

在上网时间上要自我约束,特别在夜间上网时间不宜过长;

平时要丰富业余生活,比如外出旅游和朋友聊天、参加一些体育锻炼等;

出现早期症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休息;

一旦出现IAD(互联网成瘾综合征,是一种现代的新形式的心理疾病),尽早医院心理专科求助。

Tips:虚拟社交依赖症如何诊断?

“虚拟社交依赖症”是一种互联网时代才出现的现象,还没有正式的医学诊断名称和标准,从其表现看,有些类似神经症,判断“虚拟社交依赖症”可以参考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1、患者由于沉迷于网络社交游戏而导致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躯体化或神经衰弱等症状;

2、表现出来的症状已经导致社会功能受损或具有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3、前面两点的表现和行为至少要有三个月。



当初汶川地震中9岁小英雄林浩,当着全国人面发誓考清华,现在他在做什么?

2008年的汶川地震当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全国人民心系汶川,演戏出一段段真实的感人故事。其中,小英雄林浩就是一个故事的主角。当年劫后余生的林浩当着全国人发誓考清华大学,不过世事无常,后来林浩去做了演员,也出演了一些作品。

一、汶川地震小英雄林浩现在依然被人铭记

在生死面前,人都是渺茫的,就像苏轼所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面临生死,有人畏惧,有人沉思,有人大彻大悟,有人临危不惧。林浩就是一个临危不惧的小英雄。

当年那场汶川大地震发生得惊心动魄猝不及防,无情的天灾夺走了许多生命,但是也有无数顽强的生命活了下来。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正在上课,突然却被一阵地动山摇打断。孩子们被恐惧包围,手足无措地按照平时演练的地震演习出逃,老师们尽力保护着学生们出逃。

地震是一瞬间的事,啥时间房租摇晃倒塌,很多学生来不及逃出去,被压在了废墟之下。在纷乱的情况下,二年级四班的一个叫林浩的学生却化身为一个救人的小英雄。身为班长,林浩以强大镇定的力气撑死了这个职位。废墟之下的林浩积极安慰同学们,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带领同学们一起唱歌,克服恐惧。

终于,几个小时之后四班的同学们终于等到了救援队,被救出的小班长陈浩还帮着救援队一起拯救同学。救援队也被这位临危不惧的小男孩深为感动,连连称赞他勇敢善良。

二、曾经发誓考清华的小英雄如今做了演员

在这场浩劫中,林浩成为托举废墟的一个小英雄,因为他的事迹,之后也被邀请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林浩的事迹也传遍全国,感动了无数国民。在全国人面前,9岁的林浩对着五星红旗宣誓自己将来要考清华,这句话更加让大家对他寄予了厚望,让大家都有了望子成龙的共情。

随着林浩渐渐有了名气,林浩开始涉足表演,很多小剧组因为林浩的名声也邀请他拍戏。林浩也同意演出。渐渐的,林浩就成为了一个演员,离清华大学越来越远。很多人看到现在的林浩也不乏惋惜,认为娱乐圈的浮华让一个原本应该非常出色的大学生迷失自我。

其实,以林浩的外貌和身份要想走好演员这条路的确不容易,小时候的名声不能一直延续,林浩也没有家世背景,林浩进去演艺圈无非是在耗空自己的名声。所以他成了演员也一直没有取得什么巨大的成绩。而现在的娱乐圈更是没有地位和名气就难以生存,所以林浩更是没有了后继之力,也总不能再拿出十多年前的小英雄营销一把。

三、林浩的梦想和现状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很多人对林浩的现状十分惋惜,认为林浩当初因为追名逐利放弃了梦想,成为一个没有作为的人,反而白费了大家对他的期待。但是我想说,林浩做什么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很多小孩子对梦想只是单纯的追求觉得厉害的事,并不真正理解梦想的意义,林浩当时也许只是觉得清华是最厉害的事,所以有了这个所谓的梦想。

“清华不好考”,这句话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清华并不是宣誓了就能考上的,也不是努力就能考上了,如果志不在此就更难考上了。林浩并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宣誓,也尝试过考清华,但是最后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希望,也没有很大的兴趣,所以他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演员行业。

虽然如今并没有什么巨大的成绩,但我想林浩没有后悔,因为那是他做的选择,既然走了这条路,就没有再后悔的余地。林浩的人生由他自己做主,当初救人是他的选择,如今成为演员也是他自己的选择,没有什么好可惜的,也没有任何必要对他说三道四。现在的他依旧是被人铭记的小英雄,也做了自己感兴趣的演员,这就够了。

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事迹

3、不畏艰险高空跳伞的解放军战士

汶川地震第13分钟中国军队启动应急机制。震后1小时,16万部队紧急投入救援。

72小时后,来自全国的十余万士兵纷纷到达灾区现场,那个时候,不分兵种,不分省市,所有解放军的任务只有一个,救出那些被困在废墟里的老百姓。

距离北川县城仅100多公里的茂县通讯中断,地震过去48小时茂县仍然没有任何消息,就是空投物资都确定不了方位。2008年5月14日,15名空降兵勇士在4999米的茂县上空纵身跃下,这一跳,创造了中国伞兵跳伞高度的新纪录;这一跳,没有地面引导、没有地面标识、也没有气象资料;这一跳,终于让沦为信息孤岛的茂县再一次同外界恢复了联系。

没有地面引导、没有地面标识、也没有气象资料的跳伞,意味着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赌了进去,为了那些正在灾难中恐惧惊慌正在忍受着痛苦的百姓,他们无所畏惧、别无选择。

而当时第一个从飞机上跳下去的李振波大校,已经48岁,早就过了适宜跳伞的年龄,可是在这样的灾情下,他又怎么会考虑自己呢。

事前,这15名勇士曾写下生死决绝的请战书:“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

关于“2008年汶川地震英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心理咨询师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12355是移动还是电信(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电话号码)

2024-5-13

12355热线(12355心理咨询有用吗)

2024-5-13

12355热线(966525心理热线为什么发消息给我)

2024-5-13

12355电话热线主要提供什么服务(全国24小时免费心理电话)

2024-5-13

12355能找回智慧团建密码吗(厦门哪家心理机构能疏导青少年心理)

2024-5-13

12355青少年维权这个电话是不是真的,可以打吗-(大学生心理)

2024-5-13

12355青少年维权这个电话是不是真的,可以打吗-(心理热线求助电话)

2024-5-13

123开头的电话有哪些,分别代表什么部门?(心理有哪些?)

2024-5-13

12~15岁的男孩子抽烟是不是到了叛逆期?(沈阳心理咨询谁专业)

2024-5-13

12岁女孩心理咨询案例(心理障碍案例)

202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