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证>> 心理咨询师>>正文

2024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常考点五(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10篇)

2024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常考点五

网上有关“2024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常考点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10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团体的社会影响

 我们时刻感受着来自社会与团体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生活。团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接受团体的影响对个体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

 1、社会促进

 (1)定义

 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是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最早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是Triplett(1898),他对社会促进的证明也是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Triplett注意到在有竞争时人们骑车的速度比单独骑的时候快,因此设计了一项实验,探讨儿童在有他人存在时是否会工作得更勤快。结果证明了他的预期,儿童在拉钓鱼线的实验中,当有他人存在时个体工作更卖力。

 其他的心理学家也发现了这一点,Allport(1924)让被试完成一些任务,如简单乘法、圈字母等,即使被试在这些作业上总是个别工作,但当房间有五个人一起时的工作效率比仅有一个人在房间时高。社会促进作用不仅发生在人类身上,Chen(1937)发现在蚂蚁群体中也有此类现象发生,当蚂蚁一起时,每只蚂蚁的平均挖土量是单独挖时的三倍。

 (2)对社会促进作用的理论解释

 一是用他人存在解释社会促进:对于社会促进作用为什么发生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扎荣克(Zajonc 1965)用他人存在(mere-presence)解释这一现象。他认为:当他人出现的时候,会使人们的激起增强,而这种生理激起会进一步强化人们的表现。但是,这种激起对作业成绩起什么样的作用还与作业的性质有关,当所完成的任务是我们已经掌握的行为反应时,他人的存在对作业成绩起促进作用;而当从事的工作是新的任务,我们还没有学会时,他人的存在对作业成绩起阻碍作用。也就是说,他人的出现对完成简单工作起促进作用,而对完成复杂工作起损害作用,两方面加在一起统称社会促进。Bond(1983)、Guerin(1986)对300多个研究分别所做的元分析证明了社会促进确实存在于人类行为之中。

 二是用评价恐惧解释解释社会促进:评价恐惧理论(The evaluation-apprehension)则从害怕被他人评价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Cottrell(1972)认为,在有他人存在的环境中,人们由于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引发了激起,并进而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在他的一项研究中,Cottrell设置了三种情境:第一种情境让被试单独从事一项工作;第二种情境是在被试完成工作时实验助手出现,并与被试做同样的工作;第三种情境是一个双盲实验,被试和助手做同样的的工作,但他们均不知道实验的目的,实验者告诉他们正在进行一项知觉实验。结果第二表现出了社会促进作用,他人存在和评价恐惧两者均能对此加以解释。然而双盲这一组没有发现社会促进作用出现,被试的反应与第一组没有差异。由于双盲组中的他人只是生理上的出现,没有对被试的绩效进行评价,所以这一结果支持评价恐惧理论,而与他人存在的解释相矛盾。许多研究支持了Cottrell的结论(Strube et al.,1981;Worringham 1983)。因此,按照评价恐惧理论的观点,如果他人只是出现了,而没有对他人的工作表现加以注意,他们的出现不会产生社会促进的效果。

 第三种解释叫做分心冲突:由于社会促进作用不仅在人类存在,在许多动物身上也有此类现象发生,而我们相信动物是用不着“担心”评价的。为了解释这一点,Baron(1986)和Sanders(1983)提出了分心冲突理论(distraction-conflict theory)。按照这一理论,当一个人在从事一项工作时,他人或新奇刺激的出现会使他分心,这种分心使得个体在注意任务还是注意新奇刺激之间产生了一种冲突,这种冲突使得激起增强,从而导致社会促进效果。该理论解释了噪音、闪光等刺激对作业成绩的促进或损害作用(Pessin 1993;Sanders 1975)。

 2.社会懈怠

 (1)定义与研究

 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心理学家黎格曼( Ringelman 1880)最早发现了社会懈怠现象,他发现当人们一起拉绳子的时候的平均拉力要比一个人单独拉时的平均拉力小。在研究中他让参加实验的工人用力拉绳子并测拉力,实验包括三种情境:有时工人单独拉,有时3人一组,有时8人一组。按照社会促进的观点,人们会认为这些工人在团体情境中会更卖力。但事实恰恰相反:独自拉时,人均拉力63公斤;三人一起拉时总拉力160公斤,人均53公斤;八个人一起拉时,总拉力248公斤,人均只有31公斤,不到单独时的一半。

 拉塔纳和他的同事(1979)对社会懈怠现象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在其中的一项研究中,他让大学生以欢呼或鼓掌的方式尽可能地制造噪音,每个人分别在独自、2人、4人或6人一组的情况下做。结果如图6-11所示,每个人所制造的噪音随团体人数的增加而下降。社会懈怠现象不仅发生在上述情境中,而且也发生在人们完成认知任务的时候(Petty 1977;Weldon 1988)。另外,它也是一种跨文化的现象(Weiner ,Pandy and Latané 1981),需要注意的是,在集体主义社会中,社会懈怠没有个人主义社会强。

 (2)对社会懈怠现象的解释

 对于为什么团体情境会产生社会懈怠有几个方面的解释:第一种观点是由Kerr、 Bruun(1981)和Harkins(1989)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团体中,由于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会埋没在人群中(lost in the crowd),所以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降低,从而不大去努力,致使作业水平下降。从这一点上来看,社会懈怠现象的产生与责任分担有关。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团体情境有时候对个体作业水平起促进作用,而有时候却引发社会懈怠,为什么呢?拉塔纳认为社会促进和社会懈怠产生于不同的情境之中,在社会促进情境中,个体是他人影响的唯一目标,所有的社会影响均指向该个体,当在场的他人增加时,社会影响也增加;社会懈怠现象则发生在团体成员完成团体外他人指定的作业时,每一个个体仅仅是外人影响的目标之一,外人的社会影响会分散到每一个人的身上,随着团体规模增加,每一个人感受到的压力随之降低。

 由于社会懈怠现象对团体的工作表现有害,所以人们一直在探讨如何消除之。拉塔纳认为,个体可能相信团体当中其他人并不象自己那样卖力,而且个体也可能会觉得在团体活动中自己的贡献会被忽略,产生责任分散。因此,如果想要克服社会懈怠现象的话,最好的方式是让被试感受到的参与及责任。

 3.去个体化

 (1)定义

 团体对个人行为影响的另一种例证是去个体化(Deindividuation)现象,它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去个体化现象是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的直接结果。生活中常见的去个体化现象并不多,但它的危害却十分严重,比如当某一个足球队的球迷因为自己的球队输球而聚集在一起闹事的时候,他们往往做出自己平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烧汽车、砸商店、甚至杀人放火。

 对此现象的研究最早源于法国社会学家Le Bon(1896),他发现激动的群众倾向于有相同的感受和行为,因为个体的情绪可以传染给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个成员做了一件大部分人反对的事情,其他人也会倾向于仿效它。Le Bon把这种现象叫做“社会传染”(social contagion)。Le Bon把社会传染解释为正常控制机制的崩溃,即道德意识、价值系统以及社会规范不再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自私、侵犯及性冲动随便发泄,从而导致暴力与反道德行为。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1952)、津巴度(1970)把这种想法转换成了一个更现代的名词去个体化:认为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个体越来越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而是集中注意力于团体情境之上。去个体化包括个体责任感的丧失,以及对团体行为的敏感度增加。

 专栏6-1:集体歇斯底里症

 生理疾病有时候也会发生社会传染。Stahl(1982)在一份报告中提到,某一年的春天,35名在一个电脑中心工作的人大部分突然病了,他们所报告的症状几乎相似:头痛、恶心、呼吸困难以及泪流不止,同时这些人都抱怨说工作环境中有一种奇特及烧焦的味道。有人怀疑是一种神秘的气体引起了这起突发事件。为此他们请来了医生与环境专家进行调查,却没有发现任何可导致这场灾难的因素。为了消除人们的疑虑,专家向工人解释说附近发电厂的浓烟是事件的罪魁祸首,结果这场传染病很快就被控制下来了。

 1983年,在以色列占领的约旦西方银行区,正面临军事冲突之时,当地的阿拉伯人突然得了一场集体疾病。在一天之内有300多个女学生被送到医院,这件事很快就引发了以色列士兵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这些病人大部分是十来岁的女学生,她们诉说的症状包括:头昏、反胃、胃痛、眼花等。当地人指责以色列士兵对她们下毒,但以色列官方的报告则断然否决了这种指责。

 这两件真实的故事实际上描述了一种被称为“集体歇斯底里症”的现象,这种病在病理学上被称为“集体心因性疾病”。Golligan、Pennebaker 和Murphy(1982)认为这种疾病的产生与团体运做有关,而非生理病因。“集体歇斯底里症”的发生通常是个体对严重压力情境的反应。比如在第一个案例中,工作人员面对单调、低薪及过重的工作压力,再加上附近工地的噪音的干扰,使得他们整天生活在无法预期的混乱环境中。而在第二个例子中,压力则来自最近的紧张气氛以及长久以来的敌对行动。

 “集体歇斯底里症”经常发生在同事或同班同学间,受害人通常是年轻人、低收入者及女性。第一个受害者通常是严格社会隔离者,没有朋友,并且可能有连续性昏厥的病历。这种病很快地就会经沟通网络散布到团体的其他成员。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个案所经历的症状都是真实且痛苦的,没有任何捏造的病症。

 (2)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

 去个体化现象对我们理解群众性的反社会行为有很大的帮助。津巴度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激起(arousal)、匿名性(anonymity)以及责任分担(diffused responsibility),而其他心理学家在解释去个体化的原因时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匿名性:匿名性是引起此现象的关键,团体成员越隐匿,他们就越会觉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与行为负责。在一群暴民中,大部分人觉得他们不代表自己,而是混杂于群众中,也就是说没有自我认同。相反,如果他们具有某种程度的自我认同,并且保持着个体存在之感觉,就不会出现不负责任的行为。

 津巴度的研究对此提供了生动的描述。在研究中,由4名妇女组成的团体参与对陌生人实施电击的实验。在有些组中,这4个人彼此以姓名相称,并且胸前挂着名牌,极易辨认;在另一些组中,被试则穿着宽大的衣服,围着头巾,极难辨认。结果发现后者电击他人的可能性是前者的2倍多。显然匿名性将使侵犯行为急剧增加,结果支持了“去个体化是导致团体中时有暴力及反社会行为的原因”的说法。

 迪纳等人(1976)对儿童偷窃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研究开始的时候,他们问了有些孩子的名字并记下,对另一些儿童则无这样的处理。研究的情境是当大人不在场时,孩子有机会偷拿额外的糖果,结果也支持了匿名性的效果:那些被问及姓名的小朋友不大会去多拿,即使他们知道自己不会被抓住,他们也不去做这样的事情。

 去个体化现象产生的第二个原因与个体自我意识功能的下降有关。迪纳(1980)认为引发去个体化行为的最主要的认知因素是缺乏自我意识,人们的行为通常受道德意识、价值系统以及所习得的社会规范的控制。但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我意识会失去这些控制功能。比如在群体中个体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群体的一部分,这使得人们觉得没有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顾及行为的严重后果,从而做出不道德与反社会的行为。比如在上面讲到的有关儿童违规偷着多拿糖果的研究中,迪纳对实验情境做了小小的改变:有些情况下,他在孩子们拿糖果的盒子旁边放了一面镜子。结果正如我们在以前讲到过的那样,镜子使得被试的内在自我意识提高,从而对自己的行为标准也有更清醒的认识,所以违规行为的比例下降,只有12%;而其他组孩子同样行为的比例为34%。实际上,人们大多数的去个体化都是因为自我意识的能动作用丧失而引起的。

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10篇

专栏:心理师谈家庭教育

面对很多家长读者向我们提到的 育儿 困惑,我们邀请中科启元儿童发展中心 与“成长的可能”联合推出“心理师谈家庭教育”专栏,由心理咨询师持续解答家庭教育问题。

本期专家 李瑞楠

来源 成长的可能

孩子说脏话怎么办?

有家长反映,前段时间孩子居家在小区里玩的时候,和别的孩子学了一些脏话,家长比较担心,蒙台梭利认为0-6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容易学其他人说话,该怎么规避孩子说一些不好的话?

中科启元儿童发展中心 儿童心理咨询师 李瑞楠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特别是3-6岁这个时期,他们的语言与交流技能快速发展,同时,也会进入到一个“秽语敏感期”,对于外界的一些“脏话”或有些“暴力”的话语很敏感、接收特别快, 再加上孩子们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所以我们有时会冷不丁听到从孩子口中蹦出一些“脏话”,同时也很诧异“Ta怎么学脏话学得这么快?”

孩子说脏话,这背后是什么心理在“作祟”呢?我们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一、表达强烈 情感 的需要

孩子在3-6岁这段时期,除了语言能力快速发展,他们的同伴情绪 情感 与 社会 性的认知发展也会随之提升, 但是孩子门的语言词汇句子储备还不太够,还无法用精确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 情感 感受, 这时候“脏话”就排上用场了,“我X”“打死你”“滚”等词句,来表达他们的惊讶、生气、愤怒、难过等强烈的情绪。

二、吸引外界的注意

三、单纯好奇与好玩

也有的孩子学会说“脏话”后,觉得很好玩有趣,说出来想看看大人们都是什么反应, 他们或生气或惊讶的情绪变化在孩子里“实在太有意思了”,所以有时还会再重复一次,直到把家长“惹毛”。

那针对孩子们说“脏话”的行为现象, 我们家长可以尝试以下处理方式:

“冷”处理

重申规则

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说,或者用“脏话”故意攻击家长或同伴时,这时就需要我们及时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重申规则“你这样说让别人很不舒服”“你不可以这样讲,很不礼貌”等等,并视情况的严重程度,给予一些适当的“惩戒”,例如要减少看动画片的时间、零食要减量等等, 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

接纳情绪,引导沟通

当我们发现孩子情绪很激烈,脱口而出“脏话”去表达时, 我们可以先接纳孩子的情绪部分。 “你刚才是不是因为很生气才骂人的?”,然后表达感受“你这样说,会让别人很伤心,也会很生气,如果别人也这样骂你,你也会不开心吧。”

最后提供替代选择: “当你很生气或很难过时,可以说‘我生气了!我不开心!’,或用力锤枕头、扔沙包都可以。”

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电话号码

#报告# 导语总结报告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评价,因而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欢迎阅读!

1.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

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大力支持下,为使学校的心理教学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提高全体学生共性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良好的人格,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和帮助。同时,对极个别有心理问题和成绩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康复工作。

 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通过学科教育,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及心理咨询,讲座与辅导等优化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学生:

 1、心理能力教育:如自理能力,应试能力,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实际能力,耐挫能力,竞争能力等;

 2、智力教育: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

 3、心理辅导:包括对学生生活,学习,升学,自我认识,修身养性等;

 4、非智力因素教育:如动机,兴趣,情感,意识,性格等;

 5、心理卫生教育:如青少年青春期,性别,差异等。

 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学生心理发展观。通过学校少先队各项活动的开展及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帮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解决发展中的心理问题。通?quot;六·一"大型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心理教育情境,营造一定氛围,使学生懂得人是要受纪律约束的,不能随心所欲;人是离不开集体的,团结就是力量;人是有潜力的,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自信心以及耐力体验,抗挫感悟力等一系列的发展心态,在社会心理环境作用下,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良好的磨砺训练。一路路风情陶冶了情操,一桢桢彩照融洽了情感,一阵阵欢歌笑语伴着心灵的小河延伸……学生们在娱乐观赏中,潜移默化地成长着,它远远超过任何言语说教!,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欣慰地感悟着人类发明创造的快乐和智慧是劳动结晶的情感体验,这不正是的心理素质教育吗?

 通过参观大,中,听老师讲解,让学生感触中学生活和大学生活的气息培养他们求知的情趣,鼓励他们向往高等教育,发展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随着知识的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地发展内在力量,增加认知度的成熟。

 在人性开拓的主旋中,校内外活动的积极开展,不断为学生引导着正确的认识因素,准确地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的水平。它胜于学生呆板地坐在板凳上听那些枯燥的言谈,逆反心理的压制和强制的服从办法,更胜于讲解儿童难以接受的大道理。那么针对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为解决毕业班学生对考试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障碍,心理教师积极配合毕业班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试考虑心理的调适,包括深呼吸松弛法,联想放松法,积极暗示法,转移刺激法,模仿学习法,系统脱敏法,等一些心理辅导,坚定学生的信念和决心,增强临考心理素质。

 适时的心理咨询为学生解决了考试心理胆怯,时间紧迫,思想压抑,食欲不振,厌倦学习,情绪低落和如何调节不良情绪,怎样追求远大目标,人的基本情绪、心情,心境,等一些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并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挫折和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心理支援和心理疏导,切实关注他们,理解他们,倾听他们,帮助他们……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由于他们年龄小,经验少,有些问题只能感受不能提出,如果被动地遵循心理咨询的自愿求助原则,许多学生就会永远徘徊在心理咨询室外,失去许多成长的契机。心理教师必须带着职业的敏感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主动接近学生,及时地给学生们以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得到适宜的心理援助,就象种子发芽,小草破土一样地抚慰中成长。心理咨询就像一个避风的港湾;一条呵护心灵的小溪;一段真情温馨的记忆……心理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首轻柔的乐曲,一席恬情的话语,都能驿动学生们的心扉。使他们敞开心灵的大门,勇敢地去尝试学习生活,不断地完善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程,其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是心理教师一个人所能支撑的保护伞。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朝着健康,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是每一名专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上级领导关怀和正确指引下,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齐心协力为孩子们架起通向未来的桥梁;寻找智慧的金钥匙;去寻心灵的家园"。

2.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

作为我院进行心理辅导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形式,由心理健康辅导站举办的第xx届心理主题班会已经圆满落幕。20xx年以“悦纳·欣赏·成长”为核心主题的心理班会,汲取了以往各届心理班会举办的经验,对切实解决学生在面临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等心理问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举办程序、形式等方面都有创新,让心理班会的意义更加突显出来,使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升华。

 根据10年上半学期的实际情况,在征求了各班心理委员的意见后,此次心理班会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需求制定了不同的主题,旨在切实解决每位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班会气氛中放松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心理班会主题确定之后,我们将心理主题班会的具体要求以书面的形式整理出来并将其张贴于商学院公告栏,使各班心理委员对本次班会的主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为各班成功举办心理班会提供了参考和方向。

 心理班会顺利完成后,我们要求各班心理委员对本班班会做好总结,并以书面形式按时上交于心理健康辅导站,同时发送电子版到辅导站邮箱。在对各班上交材料进行了整理比较之后,我们根据评比细则认真的进行了筛选,按年级评选出切合主题,内容深刻,具有深远意义的班会并给予一、二、三等奖。我们将最终评选结果以展板的形式公布于商学院大厅并将发放奖状,以资鼓励。

 此次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主题班会,现选取一部分表现优异的班级介绍如下:

 xx工商管理七班的“千帆竞渡,敢于勇者胜”很好的诠释了本次20xx级心理班会的主题。他们通过召开趣味运动会,以别开生面的形式举办了这次心理班会。在活动中,同学们增强了自信,提升了自己抵抗挫折的能力,也感受到了团队的重要性。活动结束后,他们发布了通讯,制作了展板,对宣传其班会成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xx级金融四班的“互帮互助共成长突破自我创辉煌”。他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于4月17日晚6:00———8:30在学院楼247成功召开了班会。他们先是进行了几个小游戏,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同学们的距离,增加了同学们交流的机会。随后他们又进行了自我剖析,让同学们加深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了解,真正共成长,突破自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班会结束之后他们采用了展板的形式进行了宣传,并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除此之外,xx旅游管理的心理班会也举办的有声有色。他们选取“载着自信飞翔”作为班会的主题。他们邀请了班里的同学同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一起观看了视频《永不放弃》,最后还随机分组在食堂里共进晚餐,加深了彼此的交流。班会结束后,他们也制作了精美的展板,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宣传。

 心理班会结束之后,我站对本次活动的所得所失,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讨论,为今后开展相应工作提供了借鉴,要扬长避短,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推动我院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步上新的台阶,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健康、完善的平台。本次心里主题班会的举办工作在时间安排上略有仓促,导致后续工作过于仓促,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吸收教训,引进先进理念,相信我们商学院包括心理主题班会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更加深入人心,再创辉煌!

3.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 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4.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

为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知识,传播心理健康自助与互助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和理性平和的心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学校开展了主题为“新时代心遇见”的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各年级展开了多样的活动,一年级观看了视频“三角形成长记”,有趣的视频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充分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自信。

 二年级制作了书签,通过自己动手做书签,摘抄激励自己的名言,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提高了动手能力,形成了书签文化。

 三年级全体同学2人一组浏览“合理宣泄情绪”的图表,了解图表中的各个情绪宣泄的方法。这同时又与飞行棋游戏结合起来,孩子们通过投掷骰子,并按所投掷骰子的点数走相应的步数,从起点出发,先到终点为赢家。孩子们在投掷骰子的过程中了解了情绪的合理宣泄方法。

 四年级的活动更是有趣,通过抽签确定自己将要悄悄关心、关爱的同学,并要为他做5件事情,让被关爱的同学感觉到幸福。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同伴互助,感受到了友谊,学会了表达爱,学会了喜悦接纳爱,无私奉献传递爱,从而能更快乐,更自信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五年级则是通过制作小扇子,在扇子上写下烦心事,通过正视挫折和压力来宣泄内心的压力,争当积极阳光的好少年。

 本次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设计一至五年级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以提升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专业化发展。

5.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

一是举行“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讲授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让学生注意青春期心理调整。该校组织全校学生,由专业老师讲授“学生青春期健康”知识,让学生明白: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崇拜英雄,对坏人坏事嫉恶如仇;好辩论,喜欢钻牛角尖,敢于挑战老师、家长等特点。这些分析,一针见血的说到同学们的心里了去,同学们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解如何调整青春期的心理,并愿意走进专业老师的心理工作室,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二是上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课,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轻松愉快的生活学习。该校由政教处牵头,研究开发《xx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由取得心理咨询师证的班主任老师主持,就学生容易发生早恋、容易沉溺网络、逆反心理严重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学校定期邀请心理咨询专家,为学生讲授青春期“情绪管理”教育课,疏导青春期学生的情绪,减少学生青春期的烦恼。

 三是上好学生的“考前心理疏导”课,解决学生因考试出现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走好第一个“十字路口”。针对初三学生中考日渐临近,复习难度、考试压力等中考焦虑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初三级部牵头,各初三班主任具体参与,研究开发《xx初中考前减压心理辅导》校本课程。各初三班主任精心编写教案,制作精美课件,用浅显生动的实例,为学生们介绍了可能出现的各种“中考考前综合症”,分析了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供了应对的方法和策略。考前心理辅导让初三同学们的心情得到了适当的放松,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中考热情,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中考。

6.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

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五月的所有计划顺利的完成。我们部门也越来越有活力,每个人都尽职尽责,我们四月份的成果为六月份的工作成功的架起了桥梁。我部这个月的活动总体来说是非常成功的。以下是本部门五月份的工作总结:

 一.开展与广播台的合作:

 5月5日,由我心里健康部牵头与广播台进行合作。这次例会主要讨论了并确定了以后合作的主题。我们两个部门的合作更好的利用了现有的资源,更加体现我们部门的作用,为广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

 二.阳光心理大舞台:

 5月15日,我们部门如期的开展了阳光心里大舞台的活动,这次活动总体来说非常的成功,其中与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是分不开的。这次活动主要是以心里舞台剧为主要的表演方式来橡各位观众展示。各个学院的表演都非常的精彩,充分的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心里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克服种种困难坚强的一面。

 三.心理健康主题展板:

 5月20日,我部各学院在中门广场开展了有关感恩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展板,让更多的人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我部的职能。

 四.5.25活动

 5月25日,我部在中门举行了5.25大学生节的签名仪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了这个日子,心教中心的老师到场观看了这个活动的举行,并圆满的结束了此次的活动。

 五.漫画展出:

 5月27日,我部在中门举行了大学生漫画的展出,各个学院积极参加,漫画反映了我们当代人们的心里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到我们人们心中的心里!

7.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因此,我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意见为原则,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以心理健康的教育理论为基本学习方法,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上好心理健康课

 上好心理健康课,在课上努力营造氛围,使学生能够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学会克服人际交往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常识。

 二、采取处处渗透的原则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使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发展。

 三、建立心理咨询角

8.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

为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1162班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并自主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在本次活动中班级班干部结合班级自身情况,通过组织调动所有同学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准备,在响应学校“沟通和谐关爱、心理和谐健康”为主题的前提下,开展了以“提高班级凝聚力、构建和谐班集体”为主题的心理班会,让同学们学会珍惜友情,亲情,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重视集体的力量,同时,升华同学们团结奋进的思想,激发他们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民族情感。

 二、开展心理**赏析

 5月20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同学们在班级观看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影片成功诠释出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心理**赏析一直是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的一种心理教育活动形式,这次同学们通过对经典艺术影片的欣赏,在其引导和带领下,走进剧中人物的心理世界,感受和理解他们心理发展、变化的历程,让自己在体验中成长,在与角色的心灵碰撞中感受人物命运,理解不同人生。

 四、号召学生积极参加文体艺术活动

 根据校第xx届校园文体艺术节活动安排,校团委举办了“卡拉OK”、书画比赛,在班级传达通知,并组织同学积极参加比赛。此次活动比赛中,班级同学都发挥出良好的水平,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朱青同学获得绘画比赛二等奖、卡拉OK比赛三等奖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增强了班级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五、总结成绩、经验和不足

 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基本上完成了各项计划和任务,加强了自身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素质,让同学们掌握了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了自身修养和素质,增加了对生命、生活的感悟,这对于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9.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

本学期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把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校长室和德育处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学校德育工作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积极开展讲座,心理宣传落实到位。

 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围绕大多数同学经常遇到的或关心的问题,结合实际加以解说,给学生辅导和帮助,这是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经常运用的方法。

 二、多种形式结合,心理咨询强势辐射。

 (1)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全体参与和个别对待相结合的方法,既可让全体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又使个别学生的各种特殊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与此同时,我们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出发,建立了个别辅导模式,以弥补“集体辅导”的不足。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咨询,它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

 (2)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学校教育这一领域,它应当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拓展阵地。我们全面分析了学校教育的特点以及影响学生素质提高的各教育因素,觉得家庭与社会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家庭教育,它直接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关联。利用家长学校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以家庭教育指导为链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实践表明,家长能够配合学校促进子女全面健康成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使学校素质教育得到横向发展。

 总之,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做好这项工作,为培养综合素质良好的一代新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0.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

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与全校师生的广泛参与下,根据我校现有条件,本学期从课程开设、个案咨询、宣传知识及硬件建设四个方面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为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先具体总结如下:

 1、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我校教务处组织校选修课的时候,根据我校学生的专业设置和课时安排,我在高二年级申请了两个班级,包括商务类和服务类,每班每周一次,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上课主题并设计课堂,初步形成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及心理健康选修课的课件。

 2、初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本学期期中考试后,在高一学生基本适应学校生活的时候,学管处组织了全校初一初二级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提供了我校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同时筛选出需要班主任关注、需要心理辅导等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200人。另外,心理问卷调查进行的过程也是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初步形成过程,该调查问卷除了包括“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外,还涉及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家庭组成类型、学习状况、师生关系,这为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供了有效信息。

 3、逐步开展心理个案辅导

 在学管处学生日常管理、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及心理宣传工作的促进下,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工作逐渐开展起来。前期有问题学生辅导、危机干预辅导等个案。期中考试后进行了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在结果分析后,对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学生,在班主任的配合下,进行了心理干预,其中厌学情况较多,也有人际关系不良、创伤经历处理不当、强迫症状等个案,总之本学期截止到目前,学生个体咨询个案有13个,其中还涉及班主任访谈2个,家长电话咨询1个。

 4、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因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刚刚开展,因此在全校师生中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宣传。首先,十月末利用每周班会时间开展了全校范围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虽然是广播的形式,但至少让学生知道我们学校是有心理健康老师的。其次,在学校校园网上初步建设了“心理咨询校园网专栏”与“心理健康网页”,从“心理常识”、“心理故事”、“心理案例”等方面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最后,在团委的支持下,在校报上开设了“心灵驿站”专栏,刊登学校心理新闻或贴近我校学生情况的心理健康信息来创造学校心理健康氛围。另外,本学期后期,在《心理健康月刊》(电子版)中挑选文章,每周为班主任推荐阅读,一定程度上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帮助。

 5、简易筹备心理咨询室

 在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促进下,在我校现有条件下,为给学生提供信任的安全的咨询环境,将原有的心理咨询室房间收拾出来,现有最基本的桌椅、心理宣传挂纸,另添置了录音笔来辅助辅导过程。

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电话号码是966525。

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心理疏导工作,日前,江西省贵溪市“966525”24小时社会心理服务热线全面开通。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966525”由江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主办,现有心理服务志愿者380余名,为群众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是江西省传导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疏导干预、提升群众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开通期间,该热线除电话24小时为市民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外,还将开设心理健康专栏,为公众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咨询的意义

心理咨询的意义其实就是生命的意义。有了心理问题的人会感觉到非常难受,这种难受不像身体难受会直接在肉体上反应出来,这种心理的疼痛程度一点也不比身体痛感弱,甚至还要更强一些,如果不及时的对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那么对于人的身体健康也会有直接的威胁,甚至是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

从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角度来看,心理咨询的意义是重大的,毕竟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比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重要。物质上的价值跟生命的价值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这也是心理咨询的最大价值。



2024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重点精要四

 各位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考友们,精心为您整理了“2024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重点精要四”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祝您考试顺利!更多有关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

  2024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重点精要四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条件反射的抑制

 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叫外抑制;

 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也会被抑制,叫消退抑制;

 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这叫分化抑制。

 (二)扩散和集中

 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扩散和集中;

 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它周围神经细胞的兴奋叫扩散;

 条件反射的泛化就是由神经过程的扩散过程引起的。当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形成了分化,就只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了,这就是神经细胞兴奋过程的集中。

 (三)相互诱导

 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这叫相互诱导;

 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发生兴奋的时候,在它的周围会引起抑制过程,这叫负诱导;

 在一个部位发生抑制引起它周围发生兴奋的过程,叫正诱导。

 (四)动力定型

 我们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因为有了各种习惯,人常常不用花费多少精力就可以把很多活动维持下去。

 巴甫洛夫

 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1849年9月28日生于俄罗斯的梁赞。1870年就读于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动物生理学。1875年转入军事医 学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贡献获诺贝尔医学与生物学奖。1936年2月27日卒于列宁格勒。

 巴甫洛夫继承了R笛卡儿的反射论思想,并受到俄国反射学的先驱ИМ谢切诺夫《脑的反射》一书的影响,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致力于动物和人的反射活动的实验研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巴甫洛夫把意识和行为看作是反射,即有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作用于感受器的外界刺激所发生规律性反应。有机体生而具有,对保存生命具有根本意 义的反射称为无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后天习得的反射称为条件反射。人的心理、人的一切智力活动和随意运动都是对信号的反应,都是条件反射。所以条 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巴甫洛夫通过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探讨了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最基本 的过程是兴奋和抑制。无论兴奋和抑制过程,在大脑两半球内发生之后,都要从原发点向外扩散,然后再向原发点集中。在兴奋或抑制发生的时候,可以使原发点周 围相反的神经过程加强;也可以在神经过程停止后,在原发点处出现相反的神经过程加强的现象,这叫相互诱导,前者叫同时诱导,后者叫相继诱导。为了区别人和 动物的行为,巴甫洛夫又提出了两种信号系统的概念。以现实的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 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巴甫洛夫根据多年的实验和观察,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即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 性和灵活性在个体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根据神经过程三种特性的不同组合,构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他还确定有四种类型是最典型的,这四种类型相当于希 波克拉底的四种气质类型。一般认为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类型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

  基于情境的测验

 ⒈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自身素质基础、社会实践体验、所掌握的有关知识。

 ⒉公文筐测验实施的五个维度:工作条理性、计划能力、预测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

 ⒊公文筐测验从以下两个角度对管理人员进行测查,一为技能角度,主要考察管理者的计划、预测、决策和沟通能力。一为业务角度,公文筐的材料涉及财务、人事、行政、市场等多方面业务。

 ⒋在评价中心技术中,用于评估和选拔管理人员的情境模拟测试有两种:⑴小组作业;⑵个人作业。

 ⒌讨论题的形式:⑴开放式问题;⑵两难问题;⑶多项选择问题;⑷操作性问题;⑸资源争夺问题。

 ⒍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维度定义:⑴组织行为;⑵洞察力,又称智慧能力;⑶倾听;⑷说服力;⑸感染力;⑹团队意识;⑺成熟度。

 ⒎结构化面试的特点:⑴科学性;⑵双向沟通性。

 公文筐测验

 公文筐测验,又叫文件筐测验,是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考核、培训设计的一项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测评手段,为企业的高层人力资源计划和组织设计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信息。也可用于其它行业,如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公文筐测验是一种情境模拟测验,是对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掌握和分析资料、处理各种信息以及作出决策的工作活动的一种抽象和集中。测验在假定情境下实施。

 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指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作出决策。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拼凑的,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目的就在于考察应聘者的表现,尤其是看谁会从中脱颖而出,成为自发的领导者。

 例题简答及论述

 ⒈什么是测查管理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⑴测查管理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评价中心技术,在选用管理人员时,评价其是否具备较好的管理能力。有研究表明,评价中心技术的预测效度在现有各种方法中是最高的。而公文筐测验是评价中心技术的主要工具之一。

 ⑵评价中心方法是把受评人置于一系列模拟的工作情境中,由企业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外部的心理学家组成评价小组,采用多种评价手段,观察和评价受评人在这些模拟工作活动中的心理与行为,以考察受评人的各项能力或预测其潜能,了解受评者是否胜任某项拟委任的工作以及工作成就的前景,了解其欠缺之处,以确定重点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⑶评价中心技术的主要评价手段包括:诊断性面谈、投射测验、纸笔测验、小组问题解决、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以及公文筐测验。

 ⒉如何看待结构化面试的结构性

 ⑴面试考核要素结构化,并作为评分标准的基础。

 ⑵面试试题(内容、种类、编制)的结构化,不同类型的题目与测评要素相对应。

 ⑶评分标准结构化(要素得分、所占比重、总分、考官评语、与其他测评工具的得分的合成,有一定比率)。

 考官使用的评分工具包括个人评分表和得分平衡评分表。评分内容:测评指标、水平刻度、测评规划。

 ⑷组建面试考官、监督员及考务人员队伍结构化。面试小组由5-9人组成,设有主考官、副主考官、监督员及考务人员等。

 ⑸选择与布置考场结构化。

 ⑹具体操作步骤结构化。

 ⒊结构化面试实施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⑴区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分出应试者相对差异,依据量化结果可做参照和比较;

 ⑵评定功能: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某标准;

 ⑶预测功能:预测应试者在未来岗位上的表现、成功的可能性和成就。

 ⒋结构化面试方案的构成。

 本面试方案共由五部分材料构成,分别为《人员甄选中面试的技术规范》、《面试考核要素重要性及具体标准分析表》、《规范性问题设计》、《个人评分表》、《得分平衡表》。

2024心理咨询师二级理论知识章节重点 第六章

 为您带来“2024心理咨询师二级理论知识章节重点 第六章”预祝广大考生考试顺利,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信息请关注网站的持续更新!

  2024心理咨询师二级理论知识章节重点 第六章

  第六章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要点: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识记)

 要点: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识记)

 要点: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识记)

 心理测验的发展

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识记)

 要点:三个基本的要素(领会)

 行为样本、标准化、难度的客观测量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领会)

  第三单元 心理测验的分类

 心理测验分类简表(识记)

  第四单元 正确对待和使用测验

 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必须做到:(领会)

 1、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2、慎重选择测验量表

 3、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4、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5、注意测验的保密

  第五单元 分数的解释与交流

 一、解释分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领会)

 二、如何向当事人报告分数(领会)

 第六单元心理测验与心理咨询

 三种测验在心理门诊中的使用(领会)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量表。

第二节 智力测验

 第一单元 智商及其计算方法

 一、智商的提出

 二、智商的计算方法

 1、要点:比率智商(识记、应用)

 2、要点:离差智商(识记、应用)

第二单元 智力测验工具

 一、个别智力测验工具

 (一)要点:比内量表(领会)

 1比内-西蒙量表的发展

 2斯坦福-比内量表的发展

 3中国比内量表的发展

 (二)要点:韦氏智力量表(领会)

 1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

 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

 3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

 (三)多种团体智力测验

 1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

 2瑞文渐进测验

 要点:瑞文渐进测验(应用)

 3多水平团体智力测验

第三单元 智力测验相关的心理学问题

 一、智力的发展变化

 二、智力的差异及原因

 (一)要点:智力的个别差异(领会)

 (二)智力的团体差异

 (三)智力差异的原因

 三、智力测验的公平性问题

 四、如何理解和解释智力测验的结果(领会)

2024年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模拟题五

 各位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考友们,精心为您整理了“2024年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模拟题五”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祝您考试顺利!更多有关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

  2024年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模拟题五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因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而痛苦。

 以下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咨询谈话。

 求助者:我现在头痛、失眠、心慌,担心没有家庭背景,找不到好工作。

 心理咨询师:能先告诉我你对毕业找工作的具体想法吗

 求助者:没想到找工作这样难啊,两个月前,我表姐因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自杀了,

 引起轰动。我父母一再叮嘱我抓紧时间找工作。

 心理咨询师:你的学习成绩怎样呢

 求助者:一直挺好的,总是名列前茅,现在表姐因工作问题自杀了,我很害怕,成绩变差了,成绩差我就更担心找不到好工作了。找不到工作我也对不起父母啊,您说我该怎么办呀

 心理咨询师:放心吧,我会帮你解决问题,保证你能找到一个好工作。

 求助者:那太好了,我就指望您了。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就是帮助大家排忧解难,我不仅会帮你解决问题,还会为你绝对保密,别人不会知道的。以后别忘记多联系。

 1、该求助者的主要躯体症状包括(  )。

 A头痛

 B恶心

 C失眠

 D心慌

 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 按照案例中描述,求助者现在有头痛、失眠、心慌的躯体症状。

 2、该求助者的主要情绪症状是(  )。

 A恐惧

 B学习困难

 C焦虑

 D就业困难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求助者担心成绩差找不到好工作,对不起父母,这是焦虑的表现。

 3、该求助者面临的主要压力事件包括(  )。

 A就业困难

 B表姐自杀

 C生活困难

 D父母期待

 参考答案:A,B,D

 参考解析: 就业困难是现实压力,表姐自杀对求助者有一定打击,父母期待较高也有影响,所以这三点是求助者面临的主要压力事件,生活困难案例中未提及。

 4、该求助者心理痛苦程度可能是(  )。

 A极重

 B轻中度

 C极轻度

 D中一重度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求助者因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而痛苦,情绪没有泛化,痛苦程度属于轻中度。

 5、该求助者学习成绩下降表明其(  )。

 A学习能力变化

 B出现性格缺陷

 C社会功能受损

 D情绪严重泛化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求助者成绩一直挺好,名列前茅,现在表姐因工作问题自杀了,他很害怕,成绩变差了,这是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

 6、“能先告诉我你对毕业找工作的具体想法吗”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提问方式与技术包括(  )。

 A开放式提问

 B影响性技术

 C封闭式提问

 D具体化技术

 参考答案:A,D

 参考解析: “能先告诉我你对毕业找工作的具体想法吗”这一问句中有“具体”二字,是为了详细询问求助者对找工作的想法,属于具体化技术,同时又是开放式的提问。

 7、心理咨询师使用上述技术的原因是(  )。

 A心理咨询师要实施指导

 B求助者过分概括

 C心理咨询师要说明问题

 D求助者观念模糊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具体化技术是指咨询师通过相关提问技术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准确地叙述他们所经历的事件。求助者如果出现问题模糊、过分概括、概念不清这三种情况,正是咨询师采取具体化技术的时机。

 8、“放心吧,保证你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表明心理咨询师(  )。

 A咨询技术错误

 B咨询目标明确

 C咨询理念错误

 D咨询态度热情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咨询师保证为求助者找到一个好工作,这已经超出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范畴。咨询师是不解决求助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只解决心理问题及相关的行为问题。这是咨询理念的错误。

 9、该求助者说: “那太好了,就指望您了。”说明他产生了(  )。

 A对心理咨询性质的误解

 B尊敬

 C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感

 D依赖

 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 该求助者指望咨询师解决自己的问题,一方面说明他很信任咨询师,另外一方面也可说明他过分依赖咨询师,还不懂得心理咨询的原则是助人自助。

 10、“心理咨询就是帮助大家排忧解难。”说明心理咨询师(  )。

 A正确表述了心理咨询的性质

 B扩大了心理咨询的范围

 C混淆了不同性质的心理问题

 D遵循了心理咨询的原则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心理咨询师称咨询师要帮助大家排忧解难,这种说法扩大了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咨询师是不解决求助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只解决心理问题及相关的行为问题。

 11、心理咨询师最后的一段话中出现的错误包括(  )。

 A没注意处理移情

 B滥用保密原则

 C没避免双重关系

 D缺少积极关注

 参考答案:B,C

 参考解析: 咨询师说要为求助者的情况“绝对”保密,说明他没有考虑到保密例外的情况。还说要以后多联系,这样与求助者建立了朋友关系,违反了咨询师应避免双重关系的原则。

 12、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是(  )。

 A约一个月

 B两个月左右

 C约一学期

 D四个月左右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两个月前,求助者表姐因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自杀了,然后求助者就因此而害怕,所以病程为两个月左右。

 13、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

 A急性应激障碍

 B严重心理问题

 C一般心理问题

 D学习适应不良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由现实重大问题(找工作)引发,内心痛苦程度轻中度,情绪没有泛化,病程为两个月,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2024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必背名词解释:无意识心理学

  无意识心理学

 后来,心理的地形模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被结构模型所取代。在结构模型中,心理由三个成分组成:先天的、非理性的和追求满足的本我(无意识系统);习得的、理性的和指向现实的自我(意识加前意识);道德的、价值的超我(有意识的审查者)。弗洛伊德认为,以往关于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的地形概念,随着结构观点的采纳“开始失去了意义”。

 心理发展的驱力。弗洛伊德从生物学角度把心理发展的驱力还原为性,使之成为心理发展的核心驱力。在弗洛伊德看来,性是一种生物驱力,它既有可能使一个人从事社会能够接受的建设性的活动,也有可能使一个人蒙患神经症。例如,就真性神经症而言,性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真性神经症的“神经病毒”是由错误的性经验(诸如和禁欲)所引起的。然而,心理神经症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性在其中扮演了更多的心理学上的角色:就歇斯底里症状而言,这种神经病的起因是患者的童年期由于性诱而引发的心理创伤所致。此外,孩提时代的性幻想也有可能是成年期神经症的关键起因。弗洛伊德曾先后写过三篇文章:《性心理失常》、《幼儿期的性欲》和《青春期变化》。嗣后,他把这三篇文章集成一书,题为《性学三论》。心理发展的驱力理论便源自于此。

 在篇文章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1)在性反常的反面,确实存在一些先天的东西。社会所谓的“性反常”,仅指性本能的一个部分的发展,它的活动集中在性感区而非生殖器。(2)所有的神经症都具有性的基础,起因于患者在对付自身性欲某一方面上的无能为力;神经症患者以症状代替了反常的性欲。

 在第二篇文章中,弗洛伊德指出,神经症患者的主要问题在于生命初5年儿童对性感觉的对抗。弗洛伊德的基本论点是儿童具有性感觉。然而,儿童期的性感觉与成人期的性感觉完全不同,他们是自我中心的,或者说是自恋的。儿童初是从一些分布于身体的性感区受到刺激而获得快感的,这些性感区有嘴唇、、生殖器,甚至周身皮肤。从自我摆弄获得的快感是自恋性的,但这种强烈的感觉以后会作为成人指向性欲对象的部分性欲。儿童和父母处理早期性感觉的方式对成年后的人格有很大的影响。

 在第三篇文章中,弗洛伊德转向了成人性欲。成人的性欲始于青春期。儿童期的性欲由于父母和社会的力量使之压抑下来,进入潜伏期。到了青春期,成熟的变化重新唤起潜伏着的性本能。在健康的人群中,性欲导向其他异性。在性行为反常的个体中,与某些童年期本能相联系的快感强烈到足以替代生殖器活动。神经症患者被异常的性要求所征服,并且将其性要求转变成了症状。

 在《性学三论》的结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一个在他以后的岁月中居于文化分析中心地位的概念,即“升华”。它是性欲变化的重要形式。我们既可以直接表达我们的性欲望,也可以压抑它们,还可以利用性能量促使其转向高级的文化活动,诸如艺术、科学和哲学。这后一个过程就是升华,它把本能的驱力转向了对文明的贡献。

 临近效应

 两个人能否成为朋友,这与俩人住处的远近有很大关系。这被称为邻近效应。那么为什么邻近性会引发好感呢

 增强亲近感

 邻近性一般都会增强亲近感。住得近的人自然碰面的机会也相对频繁,重复的接触就会引发、增强相互间的好感。

 强烈的相似性

 人们大多选择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与自己相近的人为邻,而地理位置上的邻近性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相似性。

 越是邻近的人,其可利用度也越高

 邻居之间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费用便可成为好朋友,而且有很多事可以相互嘱托,有快乐可以共同分享。比如可以请邻居照看孩子或房子,家里不管发生什么大事小事都可以相互照应。

 认知的一贯性

 与讨厌的人比邻而居,在心理上是难以忍受的。人们在交往多愿意接近与自己合得来、住所比较近的人。

关于“2024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常考点五”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心理咨询师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1、心理咨询有哪些注意事项-(请问做心理咨询前需要准备什么?)

2024-5-13

2024年二级心理咨询师章节选择题及答案十(怎样克服恐高)

2024-5-13

2024年二级心理咨询师章节选择题及答案十(有关心理咨询二级问题)

2024-5-13

2024年二级心理咨询师综合题集及答案四(上海三甲医院有哪几家)

2024-5-13

2024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点精选:人格障碍(学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条件)

2024-5-13

2024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常考点五(三级心理咨询和二级哪个好)

2024-5-13

12355是移动还是电信(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电话号码)

2024-5-13

12355热线(12355心理咨询有用吗)

2024-5-13

12355热线(966525心理热线为什么发消息给我)

202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