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企业人力资源>>正文

人力资源ap和mp什么意思(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预测)

真题:往年真题+解析免费下载,助力考前冲刺
资料:健康管理师备考资料0元抢,掌握别人不知道的得分技巧

人力资源ap和mp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人力资源ap和mp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预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生变化。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所谓边际产量,是指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这是因为在开始时,不变的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劳动投入不断增加,可以使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边际产量递增。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之所以出现边际产量递减,是因为不变的生产要素已接近充分利用,可变的劳动要素对不变的生产要素的利用趋向于极限。

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此时,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潜力用尽,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已经容纳不了过多的可变要素,两者的结合比例已经完全恶化。再增加可变的劳动要素,只会降低生产效率,使总产量减少。

由总产量和劳动投入的关系,还可以得到平均产量的概念。平均产量就是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

设总产量为Q,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为L,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则有:

AP=Q/LMP=AQ/AL

在图1—4中,横轴为劳动收入L,纵轴为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对应三种产量的曲线为TP、MP和AP。从图1—4中可以看到如下特点:

其一,TP、AP、M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

其二,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

其三,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

根据图1—4表示的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和劳动投入的关系,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在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在区域工,平均产量AP一直在增加,并且边际产量MP大于平均产量AP。所以,劳动投入至少要增加到α点才能使平均产量最大。在区域Ⅱ,

劳动投入的变动区间为α~b点,这一区域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递减。但劳动投入增加仍可使总产量增加,只不过增加的比率是下降的。到b点时,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最大。在区域Ⅲ,劳动投人量大于b点,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在绝对减少。

由此可见,企业在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应在区域Ⅱ,即n~6区间。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预测

薪酬曲线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的薪酬策略和市场薪酬水平,将不同职位的薪酬水平进行排列和分配的过程。以下是薪酬曲线设计的一般步骤:

1.? 确定薪酬策略:企业需要确定薪酬策略,包括薪酬总额、薪酬构成、薪酬分配等方面的内容。薪酬策略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并与市场薪酬水平相匹配。

2.? 确定职位级别:企业需要确定不同职位的级别,根据职位的重要性、责任、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因素进行划分。

3.? 进行薪酬调查:企业需要进行薪酬调查,了解市场上相似职位的薪酬水平,并根据市场薪酬水平制定薪酬水平。

4.? 制定薪酬曲线:根据职位级别和薪酬水平,将不同职位的薪酬水平进行排列和分配,形成薪酬曲线。薪酬曲线应该是合理的、公正的、可操作的,并与企业薪酬策略相一致。

5.? 考虑员工绩效: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微调薪酬曲线的具体薪酬水平。绩效优秀的员工可以获得更高的薪酬,以激励员工更加积极地工作。

6.? 定期评估和调整:企业需要定期评估薪酬曲线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薪酬管理的效果和精度。

总之,薪酬曲线设计需要考虑企业的薪酬策略和市场薪酬水平,以公正、合理、可操作的方式进行设计。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不断提高薪酬管理的效果和精度。

趋势预测法是利用企业的历史资料,根据某些因素的变化趋势,预测相应的某段时期人力资源的需求。趋势预测法在使用时一般都要假设其他的一切因素都保持不变或者变化的幅度保持一致,往往忽略了循环波动、季节波动和随机波动等因素。一般常用的方法如下:

(1)散点图分析法。该方法首先收集企业在过去几年内人员数量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作出散点图,把企业经济活动中某种变量与人数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表示出来,如果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则可以根据企业未来业务活动量的估计值来预测相关的人员需求量,同时,可以用数学方法对其进行修正,使其成为一条平滑的曲线,从该曲线可以估计出未来的变化趋势。

(2)幂函数预测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人员变动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其具体公式为:R(t)=atb,式中R(t)为t年的员工人数,a,b为模型参数。a,b的值由员工人数历史数据确定,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幂函数曲线模型算出。 统计预测法是指根据过去的情况和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并由此对未来的趋势作出预测的一种定量的预测方法。

(1)比例趋势预测法。这种方法通过研究历史统计资料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例如部门管理人员与该部门工人之间的比例关系,员工数量与机器设备数量的比率,考虑未来情况的变动,估计预测期内的比例关系,进而预测未来各类员工的需要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在于历史资料的准确性和对未来情况变动的估计。

(2)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需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如果其中的某一影响因素与人力资源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直线相关的线性关系,那么,就需要采用非线性回归法来做预测。

(3)经济计量模型预测法。这种方法首先用数学模型的形式表示出企业的职工需求量与影响企业员工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然后依据该模型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变量来预测企业的员工需求量。这种方法比较繁琐、复杂,一般只在管理基础比较好的大型企业里才会采用。 工作负荷预测法,是指按照历史数据、工作分析的结果,先计算出某一特定工作每单位时间(如一天)的每人的工作负荷(如产量),然后再根据未来的生产量目标(或者劳务目标)计算出所需要完成的总工作量,然后依据前一标准折算出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这种方法的考虑对象是企业工作总量和完成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之间的关系,考虑的是每位员工的工作负荷和企业总体工作量之间的比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未来每年所需员工数=未来每年工作总量/每年每位员工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未来每年的总工作时数/每年每位员工工作时数

因此,工作负荷预测法的关键部分是准确预测出企业总的工作量和员工的工作负荷。当企业所处的环境、劳动生产率增长比较稳定的时候,这种预测方法就比较方便,预测效果也比较好。 劳动定额,是对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工作量的规定。中,N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量,W为计划期任务总量,q为企业制定的劳动定额,R为部门计划期内生产率变动系数。R=R1+R2+R3,其中,R1为企业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系数,R2为由经验积累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系数,R3为由与员工年龄增大以及某些社会因素导致的劳动生产率下降系数。

关于“人力资源ap和mp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深圳之窗】,关注后在对话框内回复【人力资源】即可获取各种资格考试,往年真题,高分技巧,助力考前冲刺等最新咨询入口,报名入口,报名方式等信息。同时,扫描关注文下企微号,可以了解更多技能考证知识技巧,开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之路

    分享到: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如何考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报名流程详解

2024-8-17

人力资源投资的方式(利润最大化原则的案例分析)

2024-8-17

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及其级别对应关系

2024-8-17

银行人力资源部员工的前途(中国银行广西分行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待遇)

2024-8-17

天瑞旅游集团人力资源证书怎么样(银佳中小企业创业园属于哪个区)

2024-8-17

人力资源管理师可以评职称吗(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有用吗)

2024-8-17

人力资源部经理工作说明书包括哪些内容(岗位说明书怎么写)

2024-8-17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企业发展与核心竞争力)

2024-8-17

试述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哪些挑战-(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哪些挑战)

2024-8-17
真题下载
请正确填写下列信息,以确保能够顺利领取全部资料!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