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级公共营养师重点知识辅导:糖的分类
网上有关“2014年四级公共营养师重点知识辅导:糖的分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营养师带你健康吃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4年四级公共营养师重点知识辅导:糖的分类
糖的分类
碳水化合物依结构主要有单糖、双糖、多糖及糖醇、寡糖等种类。在日常生活中人类接触较多的是前三类。
1.单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一般情况下人体消化酶是不会再将其分解为更小分子的糖。其中,重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葡萄糖(又名D-葡萄糖、右旋糖)是人体生理功能上最重要的糖,又是构成食物中各种糖类的基本单位。人体中血糖即为葡萄糖。葡萄糖在蜂蜜和水果中含量丰富,甜度为100。
果糖(又名D-果糖、左旋糖)是天然糖类中最甜的糖,甜度为110。果糖通常与蔗糖共存于
水果及蜂蜜中,在苹果与番茄中含量亦较丰富。
半乳糖(又名D-半乳糖、脑糖)是由乳糖、蜜二糖、棉子糖、水苏糖等分解生成。自然界没有单一形式的半乳糖存在。
2.双糖
双糖是一种水解后可产生两个分子单糖的糖。其既可由两个相同的,又可由两个不相同的单糖分子结合而成。其中,重要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及乳糖等。
蔗糖广泛存在于甘蔗、甜菜及有甜味的植物果实、叶、花、根茎之中,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结合而成,是砂糖(红、白)中的主要成分,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甜味剂。
麦芽糖由二分子葡萄糖结合而成,大量存在于发芽的谷粒,特别是麦芽中。淀粉和糖原水解后也可产生少量的麦芽糖。一般亦为食物加工中常用的甜味剂。
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结合而成,是来自动物的糖类,故只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及乳制品中,其浓度多为5%。乳糖不易溶解,且不太甜,但对婴儿营养特别重要。成人的小肠液中若缺乏乳糖酶或因年龄增加而致乳糖酶的活性下降,会导致乳糖不耐症,造成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3.多糖
多糖是由≥10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其特性与单糖、双糖及低聚糖等有很大的差异。多糖类一般不溶于水,无甜味,不能形成结晶,无还原性。其中,代表性的有淀粉、糖原及膳食纤维等。通常,多糖可分为淀粉和非淀粉多糖二大类。
⑴淀粉类:包括植物淀粉和糖原。淀粉大量存在于植物种籽、根茎及部分干果中,是植物体贮存能量的形式。淀粉水解后中间产物为糊精,然后变为麦芽糖,最终产物为葡萄糖。糊精是淀粉的部分水解物,分子大小约为淀粉的1/5,它的甜度低于葡萄糖。其中,因聚合方式不同又分为和支链淀粉两种。
①直链淀粉(糖淀粉):由几十至几百个葡萄糖分子残基相连成一直链。在天然食品中的含量为19%~35%,且有粘性小、甜度低、易消化等特点;
②支链淀粉(胶淀粉):一般由几千个葡萄糖分子残基组成。其空间形式呈树冠状,有许多分枝,结构较直链淀粉复杂。在植物淀粉中的含量较高,一般为65%~81%,并具有粘性大、甜度大、不易消化等特点。在谷物类中糯米的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8 % ~100 %;粳米中直链淀粉的含量约为16%~24 % ,平均21%;籼米中所含的直链淀粉约为16%~32%,平均26 %。
糖原(多聚D-葡萄糖)又称为动物淀粉,是人和动物体内糖类的贮存形式。糖原的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但分子更大。糖原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的所有组织,但肝脏和肌肉中的含量较高。其在相应酶的作用下可被分解为葡萄糖,故人体可以利用肝糖原快速分解以平衡血糖浓度。同时,肝脏又可将多余的血糖转变成肝糖原贮存,以降低血糖,故肝糖原转化成葡萄糖可作为人体任何组织细胞的能源。
肌肉中的糖原不能用于调节血糖浓度,只能在肌肉细胞需要能量时快速转化成葡萄糖以供能,尤其能满足在高强度和持久运动时肌肉的能量需要。
⑵非淀粉多糖类: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常被统称为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一大类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多糖。(另有专节介绍)
此外,碳水化合物中还有糖醇和寡糖两类。其中,糖醇是单糖的衍生物,如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等。通常在临床医学领域应用较多;寡糖 (低聚糖)是指由≥3和<10个糖单位组成的糖。其中,低聚果糖被认为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大豆低聚糖则能部分代替蔗糖作为基料应用于功能饮料和食品的制备和加工。
营养师带你健康吃姜!
左旋肉碱并非属于一定补充的营养素,健康的人群不需要额外增补,减肥人群需要在专业营养师或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出现负面反应。此外,健康的红色肉、乳制品大量含有,不必要通过药物或保健品方式补充。尤其要注意商业的宣传。
肉碱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1905年,俄国人Gulewitsch和Krimberg从肉类提取物中发现了L-肉碱,自此以后,各国科学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早期的研究发现,L-肉碱是一种类维生素营养素并将其命名为维生素BT。而事实上,碱的化学结构类似于胆碱,与氨基酸相近;另外,由于一些动物可由自身合成来满足肉碱的需要,因此认为肉碱不是维生素,但习惯上仍将其称为维生素BT。实验表明牶肉碱是一种必需营养素,1985年在芝加哥召开的国际营养学术会议上,将左旋肉碱指定为“多功能营养品”。
注意事项:对于打算改善肥胖新陈代谢和肌肉能力者,一般推荐每使用一个月后就停用一个星期;大量服用(一个成人每天5克,艾滋病人除外)可能会导致腹泻。左旋肉碱不推荐给患有肝脏或肾脏疾病的人士使用。
汤成倍健左旋肉碱的使用建议咨询相关专业营养师或医生后使用,如果通过饮食达到补充效果,则不需要购买使用。
下象棋,最怕对方“将军”!一“将军”,这盘棋可就是没有啥回旋的余地了。生活中,这姜呀,倒是狠狠的“将了咱们一军”,让我们左右为难,为啥这么说,不信就往下看。
大家都说晚上不能吃姜,吃了赛砒霜!是真的吗?
这好好的姜,可不能放在晚上吃,因为晚上吃可容易要命,赛砒霜呀!这种说法可真的是吓死人,晚上炒个菜想放个姜调个味都不敢了!
揭秘真相
其实姜在我们日常的饮食中,扮演的角色和葱、蒜一样都是调味型的蔬菜。就算嫩姜上市的时候,作为配菜出现也不存在“晚上吃就赛砒霜了”。如果真的这么危险,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这姜从早到晚还是那块姜,怎么放在晚上吃,就能赛砒霜呢?这不是无稽之谈嘛。想吃姜,您就踏实吃吧,早、中、晚随您喜欢,别再吓唬自己了。
烂姜不烂味儿,烂的姜照样吃!这种说法靠谱吗?
这别的蔬菜水果烂了,忍痛割爱的就只能扔了,要不吃了危害 健康 !可是姜不一样,都说这“烂姜不烂味”,可以照吃不误。
揭秘真相
看来这年头真是吓死胆小的,害死胆子大的。胆子小的晚上不敢吃姜,担心赛砒霜;胆子大的烂了的姜照样嘎嘎吃。您快把烂姜给扔了吧。因为生姜腐烂后会产生毒素,危害 健康 ,特别是对肝脏和胃。所以说“烂姜不烂味”是一种很危险的说法。
当然除了烂姜之外,发芽的、干瘪的姜都不适合再食用了。购买姜的时候要少买,因为姜确实是不太好储存。
和姜有关的周边产品,真的是妇女之友吗?
市售的很多和姜有关的产品,比如姜汁蜂蜜水、红糖姜茶等,只要是和姜有关系的产品,基本上都会有打着这样的标签:要么养胃,要么治疗痛经!
揭秘真相
无论是养胃说还是治疗痛经来说,就不要再去迷信了。这类的饮品有个共性的特点就是糖分多这是真的,其它的功效性的宣传只能说“呵呵”了。基本上都是花冤枉钱,买回来的都是幻想。
无论是养胃还是治疗痛经都不是喝点和姜有关的饮品就能解决的。有人说,我喝了红糖生姜水以后,真的感觉暖暖的特别舒服。其实你喝上一杯热乎的水,也有一样的效果。如果喜欢喝,又不担心长肉,血糖蹿升,那就偶尔喝喝也行,至少还起到 心里 安慰剂的作用。
“姜”军过后,说说怎么破局, 健康 吃姜!
其实姜作为一种调味型的蔬菜,挺好的,除了含有糖类、少量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常见营养素之外,还含有姜辣素。姜辣素具有抑菌、抗氧化等作用。但是生姜本身属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贪食,会对胃部带来刺激,出现不适感。特别是本身胃肠道就不舒服的人群更要注意了。
吃姜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作为佐料,调味去腥,为菜肴锦上添花一下挺好。别整天的放大姜的疗效,也别在制造和姜有关的谣言啦!如果喜欢吃姜的味道,就踏实的少吃点,别整天的瞎琢磨就行。
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
国家高级 健康 管理师
高级营养配餐师
高级体控管理师
新浪微博:@钱多多营养师
我国膳食结构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公共营养师
当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居民的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二是城乡居民钙、铁、维生素a、微量元素普遍摄入不足;三是城市居民蔬菜的摄入量明显减少,绝大多数居民仍没有形成经常进食水果的习惯。在摄入食物的数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身体每日代谢所需的热量,因而超重与肥胖的人数迅速增加。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提出科学饮食“八字方针”,一是“调整”,即:调整进食顺序,改饭后吃水果为饭前吃水果;二是“维持”,即:维持高纤维素摄入、维持食物多样化;三是“控制”,即:控制肉类、油脂、盐的摄入量;四是“增加”,即:增加水果、奶、谷物及薯类食物。以下全文转载《人民日报》刊登的王陇德副部长署名文章。
问题——部分居民膳食结构不科学
研究表明,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个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30%和 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
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现患人数为16亿,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糖尿病患病率为26%,估计现患人数为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不正常。
缺铁是导致我国居民贫血的主要原因,贫血患病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高达242%,即平均4个婴幼儿中就有一个患贫血。我国3岁~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免疫系统损害,儿童多病,使儿童死亡率增高1/3。
以上健康问题的形成,膳食因素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居民膳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科学合理地把握摄入食物的结构和数量。
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居民的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每人每天油脂平均消费量由1992年的 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 %的上限;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二是城乡居民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普遍摄入不足。如每人每天钙的平均摄入量为391毫克,仅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三是城市居民蔬菜的摄入量明显减少,绝大多数居民仍没有形成经常进食水果的习惯。城市居民每人每天蔬菜的摄入量由1992年的319克,降低至2002年的252克;2002年水果的每日人均摄入量为45克,虽比1982年的37克略有增加,但人均每日仍不足一两。
在摄入食物的数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身体每日代谢所需的热量,多余的热量被身体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因而超重与肥胖的人数迅速增加。
影响—导致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加
要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把握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掌握好摄入与消耗的平衡。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肌肉活动和体能消耗固然是保健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然而不科学进食,也不可能保持身体健康。如多喝一罐可乐(355毫升),摄入热量约144 千卡,相当于多吃一两馒头,可抵消40分钟散步所消耗的热量。当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一是缺乏锻炼,二是摄入热量过多。这里仅讨论有关膳食的问题。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摄入高热量食物过多又是形成肥胖的基础因素。因此,摄入热量过多是以上慢性病的直接成因之一。当今的医疗技术还无法彻底治愈这些慢性病,只能及早控制其危险因素,争取不患这些疾病。控制危险因素中,控制热量过多摄入是一个重要方面。一旦患了这些疾病,控制疾病进展、防治伤残非常重要。而要控制疾病进展,单靠医疗技术和药物效果有限,必须调整生活习惯,医疗措施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如糖尿病患者不控制饮食,就不可能满意地控制血糖水平。这些疾病如不能很好地控制,晚期形成的并发症和伤残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正在向一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方向转化。对这一变化,如不及时予以纠正和引导,将会对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另外,慢性病还会对家庭的经济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美国1997年糖尿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411亿美元,因其致残和死亡引起的间接费用为540亿美元;1998年用于肥胖及相关问题的直接费用为992亿美元。专家估计,我国糖尿病人的年治疗费用约为4000元左右;根据慢性病的现治疗费用及年均增幅测算,到2010年,我国慢性病的治疗费用将高达5880亿元。如此巨大的费用负担将会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形成沉重的压力。因此,防控慢性病行动必须尽快启动。
对策—科学饮食“八字方针”
一调整:调整进食顺序
近年来,中国人的膳食消费中悄然形成了一种常规,那就是饭后吃水果。不论是宴会的上菜程序还是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均是如此。这一习惯,对于中国人的健康无疑是雪上加霜。当前影响群众健康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摄入热量过多。饭后吃水果,往往是在吃饱或吃得过饱的基础上,再添加食物。因此,这部分的热量几乎全部被储存,从而加重了超重和肥胖问题。
从水果本身的成分和身体消化吸收的特性分析,建议成年人最好在每顿饭前吃水果(柿子等不宜在饭前吃的水果除外)。饭前吃水果,有很多好处。首先,水果中的许多成分均是水溶性的,如维生素c以及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可溶性的植物纤维——果胶等。其消化吸收不需要复杂消化液的混合,可迅速通过胃进入小肠吸收。空腹时的吸收率要远高于吃饱后的吸收率。因此,饭前吃水果有利于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吸收。其次,饭前吃水果有利于健康饮食“八分饱”的把握。水果是低热量食物,其平均热量仅为同等重量面食的1/4,同等猪肉的肉食的约1/10。先进食低热量的食物,就比较容易把握总的摄入量。第三,许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腐败,苹果和梨等切削后很快变色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先吃水果可缩短其在胃中的停留时间,降低其氧化腐败程度,减少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部分妇女属于中医讲的“脾胃虚寒”体质,不宜或不适应饭前吃水果。这部分人群可在两顿饭之间加食一次水果,而不是在饭后立即吃水果。
二维持:维持高纤维素摄入、维持食物多样化
高纤维素的摄入是中国传统饮食的一个明显特点。这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继续坚持。纤维素来自于植物,它不能被消化,也不能被吸收,因此不含热量。
此次调查中有关膳食营养与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越高,人群超重及肥胖、糖尿病、高胆固醇的风险越低。但近10年来,我国城市居民膳食中蔬菜的进食量持续下降,谷物的供能比也明显低于合理水平,这一不良趋势需要尽快地干预和阻断。当前农村居民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61%;尚在合理范围,但也需要及早给以宣传教育和提醒,免得重蹈城市居民之覆辙。食物多样化是中国传统饮食的另一显着特点,非常符合保持健康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提出的保持健康膳食因素的第一条就是食物多样化。一个吸收消化功能正常的人,只要做到了食物多样化,就绝对不需要膳食增补剂或保健品等的补充。食物是身体必需营养素的最好补充剂。与人造的或人工合成、提取的保健品相比,天然食物中的营养素的吸收,远优于前者,所以中国人的经验总结叫“药补不如食补”。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还特别推荐植物性食物的摄入,提出了“天天五蔬果” (fiveperday)的口号,即每天争取吃够五种水果和五种蔬菜。这也是推进食物多样化,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做到食物多样化的人群,可根据当地特点,采用特殊人群营养增补剂或食品强化的办法解决营养素缺乏的问题。
因此,为了抵御慢性病的侵袭,一定要尽最大可能维持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中高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和食物多样化的良好习惯。
三控制:控制肉类、油脂、盐的摄入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膳食中肉、油脂类的量及比例明显增加。此类食物提供的热量所占的比例,已大大超过合理的结构。中国传统饮食中盐的使用量也过多。中国有句俗话讲“好厨子一把盐”,就是明显的例子。肉类是高热量食物,许多人已了解,但油脂类单位重量的热量更高,绝大多数人不清楚。每100克猪肉所提供的热量是 395千卡,而100克油脂提供的热量是899千卡,高出一倍还多。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天油脂的摄入量是25克,而全国调查平均人日摄入44 克,北京市的居民每人日为83克,远超过合理的摄入量。
许多科学研究已清楚表明,过多的盐的摄入造成水、钠在体内的潴留,是引致高血压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日均食盐摄入量为6克(约相当于成人拇指盖大小的小汤勺一平勺),而我国居民的平均日摄入量为12克,超出整整一倍。
四增加:增加水果、奶、谷物及薯类食物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经常进食水果可明显降低患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度;水果中含有许多抗氧化成分,可延缓细胞的衰老过程;大量的维生素可维持细胞的正常分化。美国人有句俗语叫“每天吃一个苹果,不用找医生瞧病。”而中国人,特别是男性同胞普遍认为水果是零食,平时很少吃。要进行膳食成分的科学调整,首先要增加水果的进食量,使水果成为每顿饭必不可少的成分。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且极易被身体吸收。这一点可以从牛奶被作为四个月以内的婴儿的惟一食物或补充食物得以证明。牛奶中不但含有优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每100克牛奶中还含有钙104毫克、维生素a24毫克以及身体必需的其他微量元素。发达国家的居民从出生到老年,每天均饮用牛奶,而我国一般只有孩子和老人饮用,绝大多数成年人从不喝牛奶。此次调查表明,奶及其制品的每日人均摄入量虽较前有所增加,但仍为263克,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当前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不足,如每天补充300毫升牛奶,则正好补足每日钙的需要量。许多人只知吃钙片补钙,却不知道牛奶是天然的、最易吸收的钙源。因此,中国人每日应补充300毫升牛奶,这应是膳食革命的重要内容。
谷类中植物蛋白、b族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及纤维素的含量较高。薯类为低脂、高纤维、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这些成分均是人体肌肉和神经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同时多种谷物和薯类的摄入,还可以使营养成分互补,更好地满足身体的需求。而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中除大米、小麦外的其他谷类和薯类的量明显减少,谷类从1982年的每人每日1035克降低到 2002年的233克;薯类从1799克降到495克。这种变化趋势,对维持身体的健康十分不利,应尽快扭转。每日膳食中不应只有大米白面,而应品种尽可能多地进食其他谷类和薯类。
总之,中国人当前的饮食习惯必须尽快来一场彻底的变革,恢复原有的健康的膳食结构,增加身体必需的食物种类,把握好每日进食量与消耗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发生的基础,较大幅度地降低其发病率,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营养师要考些什么科目
1公共基础营养学、营养评价食谱安排、营养计算,营养讲座、营养咨询,营养软件使用。
2专业课程
临床营养保健品营养餐饮业营养学校营养师社区营养师(具体内容请上网)
(三),考试要求
1,高中初级均需全部学完公共课
2,初级只可选学专业课百分之70的课程内容学习
3,中,高级需全部学完专业课程
现场实习:营养营销策划营养咨询实战营养食谱制订及计算营养师(英文:dietitian)职业的出现,是适应社会健康的需求而产生的。营养师的职业综合了厨师、保健师、医务、中医、心理师、营销员、管理员等职业的特点于一身,是比较综合的职业。
他们不但是食物的专家,更是营养检测、营养强化、营养评估等领域的专家,帮助人们获取健康。营养师的职业要求是专心专业服务于健康。
历届公共营养师的试题
最新营养师考试试题集名词解释: 1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即研究人体健康规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2营养素:是指食物当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即食物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有效成份。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6类。 3微量营养素:只需要量较小的营养素,一般只无机盐、维生素。 4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能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和成,这两种氨基酸如果在膳食中含量丰富,则有节省蛋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必需氨基酸的作用,称半胱氨酸和酪氨酸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需氨基酸。 5蛋白质互补作用:在饮食中提倡食物多样化,将多种食物混合食用,使必需氨基酸相互补充,使其模式更接近人体的需要,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6蛋白质利用率:即蛋白质净利用率,表示摄入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情况。 =生物价消化率=储留氮/摄入氮100% 7BV:即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指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可以储留和利用的部分。 =储留氮/吸收氮100% 8PER:即蛋白质功效比值,是用处于生长阶段的年幼动物(一般用刚断奶的雄性大白鼠) 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数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 =动物增加体重克熟/摄入蛋白质克数 9PDCAAS:指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 10 ω-3脂肪酸:即n-3脂肪酸,指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三和第四个碳原子之间。主要是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11ω-6脂肪酸:即n-3脂肪酸,指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六和第七个碳原子之间。主要是亚油酸和γ-亚麻酸。 12SFA:即饱和脂肪酸,一般分子式为CnH2nO2,没有不饱和键。 13MSPA:即单不饱和脂肪酸,指具有一个不饱和键的脂肪酸。 14反式脂肪酸:不是天然产物,通常是由氢化脂肪产生的。使诸物脂肪加氢后变为比较饱和的固体,它的性质也和动物脂肪相似,如人造黄油。 15寡糖:由3-10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包括:棉子糖、水苏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和低聚甘露糖。 16乳糖不耐症:有些人体内缺乏乳糖酶时,乳糖就不会被水解,无法被吸收,故饮用牛奶后会产生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乳糖不耐症。 17可溶性纤维:是膳食纤维的一种,指既可溶于水,又可以吸水膨胀,并能被大肠中微生物酵解的一类纤维。 18抗生酮作用:由于葡萄糖在体内氧化可生成草酰乙酸,脂肪在体内代谢生成乙酰基必须要同草酰乙酸结合,进入三羧酸循环才能被彻底氧化,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不足,集体要用储存的脂肪来提供能量。但机体对脂肪酸的氧化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动用脂肪过多,其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酮体)不能完全氧化,即产生酮体,酮体是一种酸性物质,如在体内积存太多,即引起酮血症,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即抗生酮作用。 19节约蛋白质作用:如要最大限度地把氨基酸用于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作为能量消耗,在摄取必需氨基酸的同时,一定要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即可节约这部分蛋白,使其用于体内蛋白质的代谢更新,这就是所谓节约蛋白质作用。 20MBR:即基础代谢率,用以表示基础代谢的水平。是指人体在清醒和极端安静情况下, 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即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小时的能量消耗。 21动脂:脂肪在体内主要分布在皮下、腹腔、肌肉间隙和脏器周围,其储量容易受进食情况好坏影响,因此称为动脂。 22定脂:磷脂类和固醇类称为类脂,主要存在于细胞原生质和细胞膜中,其储量不易受进食情况的影响,故称定脂。 23LDL:即低密度脂蛋白,是利用超速离心技术能分离出的一种血液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蛋白质等。 24食物热效应(TEF):即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人体的代谢因进食而引起额外的能量消耗,即用于营养素消化、吸收需要的能量。 25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不溶于脂肪,在消化道中很快被吸收,在体内排泄率高,不在体内蓄积,缺乏症状出现快。 26混溶钙池: 正常的情况下成人体内含钙约为1200克,其中约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维持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和支架,另外约1%的钙常以游离的或结合的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发挥重要的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统称为混溶钙池。 27Menke综合征: 亦称Menke卷发综合征或Menke钢丝样发综合症,是另一种先天性铜代谢异常的疾病。它以X链急性遗传。 28 INQ:营养质量指数,是评价食品(菜点)中某种营养素与热能含量对人体供给量的比例,这个相对关系分别称为该食品(菜点)的某种营养素密度和热能密度。计算公式如下: INQ=某营养素密度/热能密度 =某营养素含量/该营养素供给量标准 所产生的热能/热能供给量标准 29功能铁:是参与O2 、CO2 运转、交换和组织呼吸、传递电子,促进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的铁,占总铁量的5%左右,是不能被立即动用的贮存铁。 30Bitot’s spots:毕特氏斑(Bitot's spots)是因为同时缺乏维生素A和蛋白质产生的眼疾,如果每天补充50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和奶蛋白,则疗效甚佳。 31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32 要素膳:是根据人体需要量或推荐供给量为依据,采用氨基酸或水解蛋白,炭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盐及微量元素等配置而成的一种完全肠内营养制剂。要素膳可供口服或管饲,在许多疾病的临床中使用,不需要消化或稍经消化即可吸收,使人体得到必须的各种营养素,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33酪胺反应: 当精神抑郁病人服用奋乃静、闷可乐、苯环丙胺等抗抑郁药物后,如果病人又吃奶酪等食物或者饮酒,这时往往会出现急速性高血压、面色潮红、脑血管意外等危险症状,也即酪胺反应。 34 多酚:即多酚类化合物,是指分子结构中有若干个酚性羟基的植物成分的总称,包括苯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不少制品已列入天然抗氧化剂范畴,是优良的氢或电子的给予体,对能产生过氧化作用而导致结构和功能损伤的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等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35GTF:即葡萄糖耐量因子。“葡萄糖耐量”是指在喂入或注射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后,身体的细胞从血液中转移葡萄糖使其含量回到正常血糖水平的速度。“葡萄糖耐量因子”则指具有降低人体血糖含量的能力的含铬物质。 36膳食调查:了解调查期间被调查者通过膳食所摄取的能量和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对照膳食营养供给量评定其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37营养监测:就是对社会人群进行连续的动态观察,以便作出改善居民营养的决定。 38营养咨询:是指对健康人、病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饮食调查、能量消耗调查、营养缺乏症的调查以及试验室的检查等,并作出营养状况评价,然后提供营养咨询意见。 39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包括:色、赖、苯丙、蛋,苏、缬、亮、异亮,组氨酸。 40维生素:是维持人和动物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为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 41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溶于脂肪,在体内排泄率不高,摄入过多可在体内蓄积产生影响,缺乏症状出现缓慢。 42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可被小肠粘膜或肝脏中的加氧酶作用转变成为视黄醇,所以又称做维生素A原。 43微量元素:元素在体内的含量极少,低于体重的001%,共14种元素称之为微量元素。 44常量元素:钙、镁、钾、钠、磷、硫、氯7种元素的含量约占人体总灰分的60%-80%,称之为宏量元素。 42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的原卟啉结合的铁。 45限制氨基酸:在氨基酸模式中,与人体氨基酸模式相比较,含量比较少的必需氨基酸。如谷类蛋白缺少赖氨酸、色氨酸,影响了其营养价值,则这两种就是谷类的限制氨基酸。 46氨基酸评分:又叫蛋白质化学评分,使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须氨基酸评分模式和推荐的理想的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模式进行比较,比值最低的那种氨基酸,即为第一限制氨基酸,此最低比值即受试食物蛋白的氨基酸评分或化学评分。其分值为食物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和参考蛋白或理想模式中相应的必需氨基酸的比值。 =每克受试蛋白的某种AA含量(mg)/每克参考蛋白的该种AA含量(mg) 47营养:是指人体通过向外摄取各种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以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功能的生物学过程。 48宏量营养素:指摄入量较大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49类脂:是指脂肪的一种,包括磷脂和固醇。 50多不饱和脂肪酸:指含有两个以上不饱和键的脂肪酸。 51必需脂肪酸: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52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每两个氢原子有一个氧原子。 53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低聚糖。包括: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 54膳食纤维:不能被人类胃肠道中的消化酶所消化且不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多糖。 55基础代谢:是人体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即机体处于恒温条件下(一般18~25℃),空腹、静卧、清醒状态时,维持呼吸、循环、体温和细胞功能所需要的能量。 56产热系数:即能量系数,是每克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 57维生素:是维持人和动物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为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者所合成的量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由食物供给。 58 中性脂肪:中性脂肪是由1个分子甘油(C3H8O3)和3个分子脂肪酸组成 的酯。动 、植物细胞贮脂的主要形式 。简称脂肪 ,学名甘油三酯。在常温 下(25℃)呈固态者称为脂;在常温下呈液态者称为油。 59 戒酒硫反应:戒酒硫的通用名为双硫仑(disulfiram),又称双硫醛,作为戒酒药已收入美国、日本等国药典。乙醇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醛糖氧化还原酶(也有文献称乙醛脱氢酶或乙醛去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酸,乙酸进入枸椽酸循环,最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而双硫仑可抑制醛糖氧化还原酶,使乙醛不能氧化为乙酸,致使体内乙醛浓度升高,产生不适。服用双硫仑以后的一定时间内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口中有大蒜样气味等反应甚至休克,严重者可致呼吸抑制、心肌梗塞、急性心衰、惊厥及死亡。此即戒酒硫(样)反应,也称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酒精反应或双硫醒(样)反应。 60 诊断膳食(亦称试验膳食):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对膳食内容的特殊调整,协助诊断疾病,是配合临床检查病因,明确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是用于疾病诊断或辅助检察或代谢研究的特殊膳食。 61 治疗膳食:是在常规膳食基础上采取调整膳食中营养成分或制备方法而设置的膳食。 62 呈酸性食物:凡含硫、磷、氯等元素高,在体内经氧化代谢后,生成硫酸根和氯离子等酸根阴离子,使人体PH值下降的食物(粮食、动物食品)。 63 呈碱性食物:凡含钾、钠、钙、镁、铁等元素高,在体内氧化代谢后生成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等阳离子,是人体PH上升的食物(蔬菜、水果、大豆、薯类)。 64 胃肠内营养:其现代概念是指因疾病或创伤、手术致胃肠功能障碍、功能衰竭、肠瘘、短肠综合症,致使饮食不能被摄取、消化、吸收,从而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经胃肠道内置管喂以特别营养素以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 65.推荐摄入量:即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膳食营养供给量),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关于“2014年四级公共营养师重点知识辅导:糖的分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
公共营养师

相关推荐
1到2岁的宝宝食谱大全(儿童一周营养食谱)
2024-5-131到2岁的宝宝食谱大全(宝宝何时开荤?营养师的几点建议)
2024-5-131到2岁的宝宝食谱大全(宝宝辅食食谱_不重样的营养辅食粥)
2024-5-131岁半宝宝辅食:吃粥好还是吃米饭好?(营养师:视力好不好,看你怎么吃)
2024-5-131岁宝宝的每日食谱:既营养又美味!(1岁婴儿辅食食谱大全)
2024-5-131岁宝宝能经常喝山楂苹果水预防积食吗?(酥油蜂蜜的营养师建议)
2024-5-131岁左右的婴儿辅食食谱如何做到营养均衡?(营养均衡的一周早中晚的菜谱)
2024-5-131碗挫冰热量=5百卡 营养师教你吃不胖!(变胖了该怎么办?)
2024-5-131碗挫冰热量=5百卡 营养师教你吃不胖!(营养师对视力有要求吗?)
2024-5-131至2岁的营养食谱(幼儿一周的营养食谱)
2024-5-13立即咨询